<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思政小主播温雨桐,来自沙河市显德汪学区温庄小学,今天我图说时政的题目是《端午节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那时候有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叫秦国,一直想攻占楚国和齐国,屈原就提议楚国联合齐国一起去攻打秦国。可楚国的国君没有听屈原的建议,反而把他贬官流放。</p> <p class="ql-block"> 后来秦国果然侵占了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消灭心如刀绞。所以他在农历五月初五写下了最后一首诗《怀沙》,然后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p> <p class="ql-block">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争先恐后地划着船来救屈原。可他们一直追到洞庭湖,还没有看见屈原的踪影。</p> <p class="ql-block"> 人们悲痛欲绝,生怕鱼虾来吃屈原的尸体,就用那棕叶包着糯米扎好扔进水里,给鱼虾去吃。</p> <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还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思政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的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指导老师:杨迎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