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海疫情肆虐,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4月24日,接到组建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的通知,我院立即抽调东院区急诊科医师罗垚、河医院区急诊护师宋雨晴和司机海威、赵鹏飞,组成负压救护车转运组随队援沪。4月25日12时,河南省10个省辖市的50辆负压救护车、1辆指挥车,190名随车医护人员从郑州出征,历经15个小时,跨越近千公里,于26日凌晨4时抵达上海。 根据任务要求,河南援沪医疗转运队50辆救护车分批保障,主要负责将阳性患者安全转至方舱医院或定点医疗机构。按照河南省援沪医疗队整体部署,我院负压救护车组被编入闭环专班,编号为2号,负责社会面阳性患者转运工作。<div><b> 党旗飘扬,“疫”线战斗。</b>共产党员就应当冲锋在前,把初心写在行动中、把使命落在岗位上。罗垚是一名有13年党龄的老党员,曾赴武汉、石家庄等地支援抗疫,经验丰富,此次组队援沪,罗垚再一次第一时间主动报名。90后的护士宋雨晴也是有着7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曾多次参加抗疫工作。司机海威是一名退伍军人,入党积极分子,护理专业出身,开车、修车、电脑、护理操作样样精通,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司机赵鹏飞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始终牢记党的要求,工作尤为认真,事事积极主动,乐于助人。这样一个团队极具战斗力,从感控培训考核、组建消杀站,到车辆管理、医疗转运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br></div> <b> 攻坚克难,同心守“沪”。</b>2号车组接到的第一次任务就是支援其他车组转运一名危重患者。该患者常年佩戴呼吸机,脱机几秒钟氧饱和度就急剧下降,无法耐受,且只能坐不能躺。更大的难题在于患者所在小区楼道狭窄,担架无法通过。经过反复推演、优化转运方案,最终将2号车上车载固定氧气桶作为移动氧源,配备转运呼吸机及相关配件,克服呼吸机脱落、设备断电、人员体力不支等重重困难,耗时50分钟顺利把患者转运至救护车,并安全送达定点医院。 <b> 人心向暖,感动常在。</b>援沪期间,车组24小时待命,转运过年逾百岁的老人,也接诊过即将临盆的孕妇,还有3岁的孩童;车组单趟出诊最远距离达210公里;转运难度之大、现场情况之复杂超出想象。但即使再累再苦,大家始终无怨坚守。其间,车组人员也收获了许多感动,很多患者从上救护车到下车,一直在说“谢谢,谢谢,你们辛苦了!”有的甚至还鞠躬致谢。一句“谢谢侬”,成了最温暖的话,所有的劳累都值得。<br><b> “疫情不灭,我们不退!”</b>出征前的誓言回荡在耳旁,深刻在心中。作为郑大一附院人,要始终怀大爱,始终有担当,始终敢拼搏,始终讲奉献。如今,疫情阴霾已过,援沪车组即将返程。经历了苦和险,收获了暖与爱,勇士们将一如既往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向人民、向国家交上满意答卷。(宋雨晴 罗垚 袁现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