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心,像太阳一样温暖

漁夫

2022年5月19日下午,是普陀区长寿路街道世纪之门小区97号楼居民一生难忘的时刻。<br><br><div>当楼长蒋宝兰拿着一叠“世纪之门小区出门证”和“超市购物邀请卡”,笑呵呵地从22层楼开始,往楼下挨家挨户发放时,每户居民都激动万分,大家终于盼到了封控楼成为防范楼、封控小区转为防范区,可以分批走出小区大门去超市自由购物的那一天!<br><br></div><div>一声声由衷的感谢,从每户居民家中传出。他们深深知道,这个出门证、购物卡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它凝聚着50天里志愿者的辛勤汗水、无私奉献和楼内众多爱心人士的真诚付出。<br><br></div><div>谁说今天没有无私奉献的人?且看97号楼的故事!<br></div> <h5>【 他们个个神采奕奕,善良,慈爱都写在了脸上,也留在了我们楼号每一个人的心里。】</h5><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座大山”压向三千居民</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7号楼的故事与一张“疫情防控动态” 表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报表统计时间是2022年5月17日,地点是普陀区长寿路街道世纪之门居委会。居委会服务区域(包括世纪之门、乐活居、华生大厦等)共有2861户、6140位居民,其中世纪之门小区共有1372户、3204位居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表中疫情统计数字看,世纪之门小区新冠阳性感染者累计为151人,主要楼栋几乎都有阳性感染者,小区感染率约为全市感染率的一倍。这在普陀区及长寿路街道内,都属于不轻的社区传播疫情。在50天左右的封控期间,大多数居民除了测核酸,不能走出自家门,更不能下楼、出楼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祸不单行——就在最最需要服务人手的时候,维系小区生活运转的物业(保安、保洁)人员,4月上旬起陆续二十多人阳性中招,只剩2人可上班,几乎“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居民要生活、要粮食蔬菜副食品;</p><p class="ql-block">吃惯单位食堂、外卖的群租户年轻人不会做饭,甚至屋里炊具都没有,一些人只备了4天速泡面;</p><p class="ql-block">老年人有的没手机,有手机的却又不会用手机参加团购;</p><p class="ql-block">疾控中心要小区配合及时转运阳性感染者,隔三岔五为居民测核酸、测抗原;</p><p class="ql-block">阳性感染者居住楼层和所有公共楼道、场地都要定期、多次消毒;</p><p class="ql-block">每户居民每个快递件都要消毒后送到每层楼居民家门口;</p><p class="ql-block">产妇、重病居民需要提供紧急救助,居民时时需要配药;</p><p class="ql-block">行动不便的孤老需要上门服务;</p><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每天要出运垃圾、保持环境卫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4月前半月里,“疫情急速侵袭”、“物业保洁瘫痪”和“保供物资缺乏”这“三座大山”带来的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泰山压顶般突然压向世纪之门小区各楼号的居民,大家情绪紧张、低落到了极点,救急呼声、不和谐的怨言牢骚,与病毒一起在小区里无序传播。</p><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再重的担子也要挑起来</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区最早建成的97号楼,疫情期间22层住了143户、366位居民,其中4个楼面、先后9人中招,居民中招率接近2.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7号楼居民选出过3位楼组长,901室楼组长被封在浦东过不来,另一位706室楼组长王丽君家中有瘫在床上的94岁老母需服侍,无法全身投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空前严峻的局面,住在10楼的65岁、已是“外婆级别”的党员楼组长蒋宝兰,与同是党员的女儿商量,“妈妈是楼组长,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你也与妈妈一起参加志愿者工作吧”。女儿起先对母亲也有顾虑,担心她年纪大了,被感染的风险很大。但蒋宝兰一直安慰女儿,她不怕的,这个时候正需要我们出来组织居民自救自助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的决心,让女儿无比佩服。于是,蒋宝兰母女俩和706室楼组长王丽君,1704室党员“馒馒爸爸”张逸飞一起,正式组建了97号楼志愿者队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第一步从清点、摸排全楼基本数据开始,摸清户数、人数,包括老人独居户,群租户等详细情况,为进行日常管理以及提供针对性的照顾、服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在微信里建立了“97号楼疫情通知群”,把每户居民都拉进群里,便于全楼居民沟通思想,统一行动;也为邻居们搭起一个即时交流,急速互助的平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蒋宝兰善于通过微信群做居民思想工作,她以“宝兰”网名,每天在群里与居民直接交流沟通,起到了稳定人心、整合行动的核心和表率作用。<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点击放大可看得更清楚 )</span></p> 在第一个星期里,4人起早摸黑,每天上上下下忙活,为大家安排核酸检测,清理垃圾,传送物件……,忙得不亦乐乎。<div><br></div><div>当时上海全城同步检测核酸工作刚起步,大批外地医生当天来回支援上海,到达时间不好掌握,志愿者常常深夜2点还在等街道的检测通知,而早晨有时4点多就要起来安排检测的相关工作。</div> <h5>【 65岁的楼长蒋宝兰身先士卒,带头做起最艰苦的清除垃圾脏活累活。】</h5> <p class="ql-block">他们认真负责、奋不顾身的付出,深深感染、鼓动了大家。901室楼组长的女儿吴亚芬,见妈妈无法参加,不顾自己体弱坚持报名加入、楼内党员先锋站的5位年轻的党员和热心居民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p> <h5>【 志愿者中三对“夫妻档”之一:“馒馒爸爸”与“馒馒妈妈”,因女儿小名“馒馒”而得名。馒馒爸爸3月下旬就响应“党员双报到”号召做志愿者了,4月初回单位值班,馒馒妈妈就“替夫从军”。之后馒馒爸爸回来,两个人继续为居民服务至今。这是5月2日夫妻俩第一次身披防护服的合影。】</h5> 到4月中旬,疫情蔓延到97号四个楼面,在最需要服务的关头,更多居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人数接近20人。到五一节时,更多人加入垃圾清运、物件派送等义务服务,志愿者队伍扩大到29人。其中最年长的75岁,最年轻的30多岁;党员8人;有三对夫妻、一对母女,连楼内的外籍居民也参加了。 <h5>【 2004室75岁的许建武先生是97号楼最年长的志愿者。他有股子不服老的劲头,在物业缺失的日子里,几乎包揽了楼内的消杀工作。】</h5> <div><br></div><div>4月中旬,疫情蔓延到97号楼的4个楼层、9人不幸先后“中招”。</div><div><br></div><div>在人心惶惶的紧要关头,蒋宝兰在微信群里发表了一篇鼓舞人心的《告邻居书》,她告诉邻居们,“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期望大家携起手来,继续努力不松懈,抱团取暖,共同守护好我们可爱的家园。</div> 居民们看了这篇文章纷纷点赞,看到楼主信心满满,组织志愿者、带领大家共渡难关,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一下子增强了,紧绷的心情也开始纾解。<div><br></div><div>无论志愿者还是居民,大家都亲切地叫蒋宝兰为“宝兰阿姨”“外婆楼长”,只要“宝兰阿姨”“外婆楼长”发号召,大家都积极响应;只要是“宝兰阿姨”“外婆楼长”要求的,大家都自觉去做到。</div> <h5>【 志愿者在楼道里给核酸管贴扫描标签,配合医生上门做核酸检测。】</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上下同欲者胜</font></b></h1><br>“上下同欲者胜,春暖终会花开”,这是蒋宝兰与大家的共勉。这位退休前的上海黄海制药厂工会主席,心态阳光,作风细致,既勇于担当,又善于做组织工作。她根据抗疫要求、居民生活需求和本楼居民特点,与志愿者一起商量,把志愿者分成清理垃圾小分队、配药保障组、核酸抗原护卫、老人关爱资助、防控护具筹备等多个专项组,各组志愿者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h5>【 志愿者“团长”馒馒妈妈(右)与阎佶在为居民分香蕉(左图);志愿者在逐层逐户为居民发送街道保供物资(右图)。】</h5> <div><b>▇</b> <b><font color="#ed2308">老人有关</font></b><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爱 </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b>——</b></font></div>50天里,子女不在身边、又不会手机的1501室和405室爷爷奶奶,302室的老人等,都得到了志愿者和居民提供的“特别关爱”:老人不会上传抗原、核酸检测结果图片,志愿者就每天早晨上门取测试盒等,帮他们上传数据;每天11点前后,为老人送上盒饭;老人行动迟缓,下楼做核酸会提前通知老人。<div><br></div><div>至于吃的用的,志愿者和热心居民纷纷捐助,让他们没有生活之忧。志愿者还一 一找到了这些老人的亲属,把他们都拉到97号微信群里,直接沟通信息。有时子女在97号群里“跟团”为老人购了食物,志愿者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自己还不知道呢。</div> <h5>【 志愿者小心搀扶就医归来的老人。】</h5> <p class="ql-block">5月12日半夜3点,2104室8旬老爷爷来敲“宝兰阿姨”的门,告知老伴病重跌倒,小辈都不在身边,他急得实在没办法了。蒋宝兰二话没说,到他家,把老伴扶起,见她发烧,赶紧联系120,为她申请出门急诊手续。120救护车来后,蒋宝兰见两位都是8旬老人,实在不放心,就随救护车一起到了同济医院。医院不准她进去,就在门口足足等了1个半小时,得知老人已经吊针获救,才让女儿把自己接回家,此时已经上午7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2007志愿者翁珺皓用自家车,与蒋宝兰一起,再把老奶奶接回家中,第二天翁珺皓又开车送老奶奶去医院吊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住不进同济医院,蒋宝兰又向同楼2008室人民医院护士长张伊丽求助。张伊丽当时新冠阳性转阴回家复岗不久,听到消息立即与院相关医生、领导商量,以自己“家属”的名义为老奶奶申请床位,医院同意在控制发烧、持有核酸报告的前提下,安排奶奶入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5日一早,蒋宝兰推着轮椅,送奶奶去长寿公园门口做了核酸检测,第二天,再护送奶奶住进了人民医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奶奶住院后,翁珺皓还特意做了营养菜、汤送到医院,通过张伊丽送给老奶奶补充营养。他俩还帮助老人着手申请大病医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见2104室老爷爷一人生活,志愿者朱泓联系了乐善好施的餐饮业朋友,为老人隔三岔五送来免费营养餐。老爷爷动情地说,好邻居胜似亲人,我在享你们的福!</p> <div><b>▇ <font color="#ed2308">配药快又便</font></b><font color="#ed2308"> </font><b>——</b></div>4月中旬,因为封控时间久了,楼内不少老人有配药需要,2007室志愿者翁珺皓找了2105室在长征医院工作的志愿者徐亚平医生,请他指导如何在公众号上挂号配药。然后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指导,再把病历卡集中起来,仔细登记了各家药品需求信息。配药时,徐医生又找了医院的同事帮助跑腿配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div><br></div><div>同时,翁珺皓又与其他志愿者帮居民在附近人民医院、街道医院以及其他三甲医院挂号配药,及时满足了患慢性病居民的日常用药需求。</div> <h5>【 志愿者在商拟适合老人的购药流程(左图);志愿者开着自己的小车,帮助急需配药的老人到瑞金医院配来了两大袋药品。】</h5> <div>▇ <b><font color="#ed2308">检测安排细</font> ——</b></div>在每次下楼做核酸测试时,志愿者都安排得巨细靡遗,为防止交叉感染,一层层有序叫唤,叫到哪层哪层下楼;每一家都敲门提醒,楼上有专人做统计,楼下也有专人做核对,绝不遗漏1户1人;电梯有人把关,一次只能搭载一家;鼓励走消防梯,但两个消防楼梯,一个楼梯只能下、另一个只能上。排队保持距离间隔,不断提醒。细致周密的安排,彻底杜绝了集中检测时的感染风险。 <h5>【 做核酸检测时,志愿者逐层逐户通知(左图),安排1家人进1部电梯(左中图),下楼还要核对(右中图),排队中还要复核(右图)。做到一个不漏,一个不错。】</h5> <div>▇ <b><font color="#ed2308">食品有保障</font> ——</b></div>前期封控造成的食品恐慌,被3位志愿者女“团长”彻底化解,从主食米面蛋奶,到面包、起司、披萨、年糕、馄饨、水饺、蝴蝶酥、米饭饼;<div>从蔬菜混合包,到豆制品、茭白、臭豆腐、海鲜、烧味、千岛湖胖头鱼;</div><div>从橙子、西瓜、圣女果到芒果、葡萄、椰子、枇杷……最后演绎成每日的美食采购会。</div><div><br></div><div>据不完全统计,三位“团长”在50天里,为居民提供了约150次“跟团购物”机会,平均每天多达3次。而且,这些组团机会还常常与周围其他楼号居民分享,物品送到时,把团长和志愿者们忙得团团转。</div><div><br></div><div>这些丰富的“跟团购买”,加上热心居民提供的大米蔬菜捐赠、逐步增多的街道投放的保障食物,把家家冰箱里塞得满满登登。当其他小区一解封就到超市疯抢时,97号楼一些居民居然懒得去超市。</div> <h5>【 街道开始时发放保供蔬菜有限,一箱蔬菜里卷心菜、圆茄只有一棵,却要分给两户,这是个极大的难题。志愿者把一箱菜拿出来左右衡量,力求公平分配(左图);同时征求两户居民意见,要么两家协商各拿一种,如果都要就把卷心菜、圆茄当面一切二,力求做到公平发放,让大家满意(右图)。这种特殊时期琐碎又麻烦的活,可累坏了志愿者,但她们明白,唯有这样做才能化解抱怨,为政府减少压力。】</h5> <div>▇ <b><font color="#ed2308">阳性受呵护</font> ——</b></div>在97号,没有对阳性感染者的抱怨、歧视和排斥。志愿者对阳性和密接居民的信息很好地做到了保护个人隐私。同时,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告知相关居民,进行相应的防疫提示,由此避免了邻里之间不必要的相互猜忌。<div><br></div><div>当康复者从方舱归来时,志愿者在楼门口热烈欢迎,送上全体居民的祝福。各楼层居民也在微信群里纷纷祝贺,热烈欢迎他们康复回归97号楼家中。</div> <h5>【 宝兰阿姨代表志愿者和97号楼居民,热烈欢迎1203室的老夫妻、1003室的母亲带两个孩子从方舱康复回家。】</h5> 由于阳性感染者配合及时转移隔离,志愿者认真彻底消杀环境,全楼居民自觉遵守封控在家防疫要求,在最后一例阳性(4月25日)检出后的一个月来,97号楼再没有阳性出现过。 <h5>【 志愿者在大白背后写着“97号加油”。】</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font></b></h1><br>持续50天的封控,在“宝兰阿姨”等一批党员带领下,在志愿者勇于牺牲换来的保障下,楼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43户居民生活需求基本满足,大家心情普遍轻松平静。50天来,全楼居民由不熟悉到熟识,从素不往来到互帮互助,抱团取暖。不仅极少有发牢骚的现象,反而时时、处处洋溢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好风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97号楼里天天、人人都是活雷锋。<br><br><div>以下的故事或许觉得不可思议,但都极其自然地发生了:<br><br></div><div><b><font color="#39b54a">【 蔬菜大赠送 】</font></b><br>封控前期,很多人尤其是老人家中食物蔬菜告急,2007室翁珺皓先生一次送来了三十包蔬菜,1803室、604室、2207室的女主人分别送来了绿叶菜、面条、鸡、肉等食品,请楼组长根据实际困难情况,分别捐给急需这些物资的老人和居民,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div><div><br></div><div>1704室、1701室、1001室、1406室、1403室、903室、2204室等志愿者众多好邻居,都相继为老人和需要的居民送去了急需的食品和日用物资。<br></div> <h5>【 2007室志愿者翁珺皓(图中红衣人),在楼内多家老人吃不上蔬菜时,设法送来了三十包蔬菜,解决了老人和困难居民的燃眉之急。】</h5> <b><font color="#39b54a">【 大米免费拿 】</font></b><br>在97号楼微信群里,只要有人提出需求,立即就会有人响应。当一位居民在群里发了一张空了的米袋子照片寻求帮助后,802室居民刘有威当即自掏腰包联系供货商,购买了26袋260斤大米,整齐堆放在楼层公共区域里,供楼内有需要的居民免费取用。考虑到大米不能随意消杀,这位帅哥还戴上了严密消杀过后的手套进行搬运。最终,这批不留名的爱心大米陆续为楼内26户居民解决了断炊之虞(好心人名字是笔者整理此文时才打听到)。<br> <h5>【 一位老人拿到志愿者送交的爱心邻居捐赠的食物,发自内心表达感谢。】</h5> <b><font color="#39b54a">【 物资互调剂 】</font></b><br>每层楼、每户人家门口都挂有一个包装袋,内里存放自家富余的食物、日用品,供有急需的居民无偿取用或交换调剂。隔三岔五,就有人在微信群里发出信息,自家某种食品蔬菜甚至五花肉、冷鲜鸡等有富余,放在楼道或电梯厅窗台上,请有需求的居民自行取用。<br> <h5>【 居民将富余的食物和日用品放在底楼门厅的窗台上,供有需求的居民无偿取用。一些居民在群里诙谐地留言:97号彻底共产主义了!97号房价要涨了!图片摄于4月14日。】</h5> <b><font color="#39b54a">【 快件必到家 】</font></b><br>143户居民每天团购的食物包裹和网购的快递件有数十件,居民封闭在家,志愿者提供每天12小时不间断的快递送到家服务,直至楼号解封。<br> <h5>【 封控期间,97号楼143户居民每一天的快递包裹,都靠志愿者及时搬运到家。】</h5> 50天里,居民的包裹从未被冒领、丢失过。志愿者见到订户没拿到东西,会几次三番帮助寻找,其他居民也会帮助寻找,最终总会在小区的边门、在其他货物架或其他楼层里把物件找回送到主人手中。<br><br><div>当快递误报信息通知居民网购的药物已经送达、实际上还在药店时,负责代购药的志愿者,会专程跑到几里路外的药房把药取回来,送到居民手中。<div><br><b><font color="#39b54a">【 楼道戴红花 】</font></b><br>志愿者每天汗流浃背两次在各个楼层收运垃圾。50天里,没有清洁工,22个楼层的公共空间照样干干净净。<br></div></div> <h5>【 50天来,97号里没有物业清洁工,只有志愿者在忙碌着。】</h5> 同时,志愿者对垃圾堆放进行公开评比,整理到位的给红花奖励,不到位的批评纠正。大家集体评议,互相督促,这种管理物业都没做到过。 <h5>【 这是志愿者4月12日发在97号微信群里的“红花”楼层和没花的“待改进楼层”截图。】</h5> <b><font color="#39b54a">【 理发不收钱 】</font></b><br>封在屋里一个多月,头发都长了。见小区里“团”理发的名额有限,本楼内很多人没登记到,楼内会理发的志愿者许建武、姜翠婷和705室的退伍军人陈兴达就主动提出来,为全楼男女老少免费理发。他们通过5天多的辛劳付出,为楼内数十位居民解除了顶上烦恼。<br> <h5>【 志愿者姜翠婷蹲着为小朋友免费理发。】</h5> <b><font color="#39b54a">【 中外同出力 】</font></b><br>楼内1808室一位老伯把居委会每次发布的防疫和核酸、抗原检测通知翻译成英语,发在群里,让楼内7位外籍居民及时了解信息。外籍居民遇到问题、困难在群里一提出,居民会立即用英语与他们沟通、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div><br></div><div>有的外籍居民吃不惯某些中国食物和蔬菜(莴笋、榨菜等),志愿者“团长”专门为他们团购面包、烤肉、起司、咖啡等,邻居们闻讯会也为他们赠送或置换食物。在友好互助的氛围里,外籍居民也积极参与了志愿者活动。<br></div> <h5>【 这位大个子的德籍居民 chris(克瑞斯)和他的中国籍妻子Yoyo孙, 双双加入97号楼志愿者行列,图为5月11日他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清理居民垃圾。】</h5> <b><font color="#39b54a">【 捐款买大白 】</font></b><br>封控初期,志愿者防护装备不足。97号居民共同捐款24879.6元(平均每户捐赠近200元),让志愿者在封控期间穿上了大白,防范期间穿上了小蓝,解除了进进出出的后顾之忧。<br> <h5>【 全楼居民自发捐款近2.5万元,为志愿者购置大白、小蓝防护服。】</h5> <b><font color="#39b54a">【 为民保平安 】</font></b><div>4月17日晚,楼内多家居民反映放在房门口的食物不见了,一位志愿者自家两只价值135元的西瓜也不见了。“封控楼里居然有小偷”,引起居民一阵慌乱。有居民在微信群里晒出门口监视器拍摄的视频,内有一人影,但光线阴暗,人脸无法识别。然后几位男志愿者一起楼上楼下搜索,一夜天转了几圈都未擒获。</div><div><br></div><div>第二天一早,志愿者翁珺皓等在顶层电梯房边廊道里,把这个小偷抓住了。原来一流浪汉已住在那里多时,封控期间出不去,就靠盗窃居民食物、日用品生活。现场缴获了大米、电饭锅、电磁炉、豆油、一只西瓜(一只已吃),纯净水……,还有其他小区盗窃来的快递包等赃物。志愿者将其交送警察押走。居民纷纷赞扬志愿者为全楼居民消除了隐患。<br></div> <h5>【 警察带走小偷前,给他做了抗原,所幸是阴性。】</h5> <font color="#39b54a">【 <b>义务搬运工 </b>】</font><div>居住在97号楼底楼101室的电梯维修工周海军,他每逢雨天,都会帮助把97号楼的快递物件,从小区门口的货物架上搬运到楼内电梯走廊边,方便志愿者和居民提取,还不时在大群里提醒大家别走冤枉路:“下雨了,谁要快递在1层楼梯口找”。</div><div><br></div><div>当深夜发现屋架上还有包裹,他也会帮助搬运到楼内,方便大家提拿。受到居民热情称赞。</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感恩大家庭 阳光暖全楼</font></b></h1><br>难忘的50天熬过去了,97号楼居民终于度过难关,转危为安,迎来了走出小区,返回工作岗位的日子。<br> <h5>【 居民们在微信社群里由衷感谢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左图是为志愿者点歌,右图是一位居民拿出4瓶啤酒送给志愿者。】</h5> “外婆带着出门证来见大家啦!”<br><br><div>当“外婆”——宝兰阿姨带来解封的喜讯时,居民们在微信群里纷纷表达他们对志愿者和热心居民的感恩之情。<br><br></div><div>“感谢、感恩我们97号的靓女、靓仔志愿者们,辛苦了。抗疫的辛勤付出!”</div><div><br></div><div>“@1001志愿者,是否设计一个97号楼胸章。97号楼居民每人一个,作为这段抗疫时光的记忆和97号楼居民的标识!”<br><br></div><div>“谢谢宝兰阿姨,谢谢馒馒妈妈,也谢谢大家伙儿,在群里看到97号这么和谐团结,好开心!”<br><br></div><div>“97号楼志愿者们:你们辛苦了,非常感谢你们把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家门口!<br><br></div><div>“短短一个多月,小家都融汇入了97号的大家庭~点赞外婆,点赞每一位默默付出的爱心人士,点赞我自己!“<br><br></div><div>“@2007 志愿者,你能从一开始坚持到现在,真心不容易,大大的点赞!”<br><br></div><div>“为宝兰阿姨点赞,为97号所有的志愿者点赞,你们辛苦了!”<br><br></div><div>“点赞外婆,点赞每一位默默付出的爱心人士,点赞所有志愿者们有序到位的服务及付出。”<br><br></div><div>“感谢宝兰阿姨 感谢所有的志愿者们的付出和守护;近两个月的日夜,你们太不容易了!”<br></div> <h5>【 蒋宝兰(左)与她的女儿、志愿者阎佶,天天并肩战斗在97号楼抗疫第一线。】</h5> 宝兰阿姨一再对大家说,不要谢我,要谢就谢所有志愿者和全楼居民的无私奉献!我们做点事是应该的,居民也时时爱护我们、体谅我们、支持我们的工作。<div><br></div><div>她特别提起,1304室98岁老人深夜跌倒,在我们帮助联系好120救护车、办好小区出门手续后,就再也不肯让志愿者陪护了。“他7旬儿子陪老妈去同济医院急诊,死活不要我们陪送,半夜回来叫不到救护车和任何车辆,就推着手推车,翻过三座桥,步行1个多小时才返回家中……”这件事让我和志愿者们都深深感动。<div><br></div><div>她还赞扬王虎翼、张妍等年轻的志愿者们,认为没有他们,97号楼的管理可能也就是80年代之前的模式,即吃力又难以理顺。是这些有担当的年轻人,将现代互联网上的群管理模式,运用到楼里的“大家庭管理”,高效又细腻,满满的正能量融入到每户居民生活甚至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中,既减轻了日常管理的繁琐,又畅通了垂直联系和相互沟通渠道,使我们志愿者在居民中的满意度和可信度不断提升,成为这次疫情期间的致胜法宝之一。</div></div> <h5>【 在四月上旬封控的最艰难日子里,97号楼钟先生妻子即将临产,志愿者馒馒妈妈用自家小车两次把产妇送到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做产前检查、住院待产。4月7日,一个男孩诞生了,他是希望的象征,受到志愿者和全楼居民的美好祝福。】</h5> 302室那位受到志愿者和居民帮助的老人,激动地在群里留下了感言:“好邻居们,我无比感激之情,再次感谢、感恩97号大家庭给予的温暖,无微不至的关爱与贴心的呵护帮助,我一个独居老人,亲人不在身边,而你们胜似亲人。<div><br><div>2007为了给我配药,无私地用他的医保卡给我配药、送来物资,恩人呀……还有我的宝兰、301室、馒馒妈妈、美女理发师(姜翠婷),101室、504室志愿者们……谢谢你们,我一点都不孤独,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br></div></div> <h5>【97号楼的志愿者还去支援同小区25/28号楼,帮助发放保供物资。】</h5> 1408室居民张瑛的一段精彩评论,说出了全楼居民的心声。<br><br><div>“如果说,要写一本志愿者的日记,志愿者的照片,应是首页,他们个个神采奕奕,善良,慈爱都写在了脸上,也留在了我们楼堡每一个人的心里。<br><br></div><div>在持续封控的日子里,家家都有困难,志愿者竭尽全力,为家家流汗,提货,送货,还有……,奉献的大爱,热枕,真切……,一次次感动着每家每户。<br><br></div><div>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志愿者的爱心行动,深得人心,深得赞许,深得尊重。<br><br></div><div>善良,是人性的光辉。世界的名作家,把善良的心,比作‘太阳’。志愿者用付出,用善良,带给了大家光亮与温暖,从而楼里的每一楼道都传递着有情,有爱,就有了许多‘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的事例。我们的楼堡里洋谥着和谐与快乐。邻里成了‘一家亲’。<br><br></div><div>经历了从未经历的抗疫持久战,<br>留下了从未有过的集体主义的生动,<br>留住了从未见证过的志愿者汗马‘高光’。<br>感谢每一位应该得到尊重与信赖的志愿者。</div><div>谢谢……”</div><div><br></div><div>5月28日,普陀区宣布世纪之门小区为第三批“无疫小区”。</div><div><br></div><div>97号楼居民抗疫自救的故事告诉我们:<br><b>高尚</b>,不在于呼喊多少雄壮的口号,而在于<b>无声的行动</b>;<br><b>感动</b>,不在于天上掉下甜美的大饼,而在于<b>人间的互助</b>;<br><b>文明</b>,不在于街头涂画美丽的画卷,而在于<b>点滴的自觉</b>;<br><b>信念</b>,不在于日复一日大会的动员,而在于<b>榜样的传播</b>。<br><br>在上海小区即将全面解封、并走向正常运转的时候,这个小区这个楼号的邻居自治、互助故事,应该载入上海2022年抗疫史册之中,让人们感恩、铭记。<br></div> <h5>【 5月27日上午,已经解封的世纪之门小区居民,按照街道安排,在做最后阶段的连续核酸检测。宝兰阿姨与志愿者一起从6点半就到场协助工作,这是她在护送刚做好核酸检测的1208室78岁行走不便的老伯伯回家。】</h5> 在即将结束97号楼的故事时,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钢琴曲。<br><br>这首作品是97号1003室居民在方舱写的,由志愿者翁珺皓转发到97号群里。作者是某音乐学院作曲和钢琴专业的女学生,不幸阳性感染进了方舱,随即在方舱谱写了这个受到老师认可的钢琴曲。现在她已经康复回校。<br><br>女孩母亲说,方舱虽然心情比较压抑,但是有大家关心着我们,这是孩子有感而发写的作品,感恩我们在97号遇到大家!”<br> <h5>【 欢迎点击欣赏 】</h5> <div></div> 多么美妙的音乐,劫难之后,是不是听起来更加悦耳,更让人回味?!<br><br>虽然2022年没有见到春天,但我们听到了春天。<br><br>是好邻居为我们送来了温暖的春天。<br><br>谢谢大家阅读! <div><br></div><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完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5>【 2022年6月23日下午,世纪之门小区居委会张健书记和97号楼志愿者负责人蒋宝兰、志愿者翁珺皓等,代表居委会和97号楼全体居民,将感恩的锦旗送给了上海长征医院和医师徐亚平(中)。(翁珺皓 摄)】</h5> <h5>【 2022年6月23日下午,世纪之门小区居委会张健书记和97号楼志愿者负责人蒋宝兰、志愿者翁珺皓等,代表居委会和97号楼全体居民,将感恩的锦旗送给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和医师薛超。(翁珺皓 摄)】</h5> <h5>【 2022年6月23日下午,世纪之门小区居委会张健书记和97号楼志愿者负责人蒋宝兰、志愿者翁珺皓等,代表居委会和97号楼全体居民,将感恩的锦旗送给了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和护士长张伊丽(中)。(翁珺皓 摄)】</h5> 【 <b><font color="#167efb">编后记 </font></b>】:<div>我很幸运,在这魔都被奥密克隆攻陷的50多天里,很多人过着如同炼狱般的生活,我居住在静好的世纪之门小区97号楼,受到志愿者和众多好邻居的照顾与护佑。</div><div><br></div><div>我也很惭愧,50多天前,甚至在我敲打键盘整理此文时,住在这栋楼已经20多年的我,还不认识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全楼366位居民中的360位,叫不出他(她)们的名字。我知道,大多数居民之前也不认识彼此,是“封控”这一特殊的时间与空间,把陌生邻里凝聚成了一家人。</div><div><br></div><div>50多天里,楼里143户邻居发生了无数难忘的故事。为善不欲人知,是我们楼志愿者和热心居民的本色与特色,他(她)们真的是太优秀了。与这么多好心人、高尚人为邻,是我在疫情中最大的发现与收获,而平日里我竟然一无所知。</div><div><br></div><div>本人笔拙,无法完整还原、精准表述那么多动人事迹,还请大家谅解。其中人名、室号及事实有可能写得不准确,请在97号大群里帮我指正,我会立即修改。</div><div><br></div><div>碍于收集时间限制,肯定遗漏了很多精彩内容,敬请各位好邻居,把大家未知晓或文中未写到的精彩内容发到97号大群里,让更多人一起来分享,我会尽力把遗漏的好故事增补进此文中。</div><div><br></div><div>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天使在人间。</div><div><br></div><div>再次向97号楼善良高尚、无私无畏的好邻居们致敬!</div> <h5><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整理:俞远明</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摄影:阎佶等</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5月28日 初稿</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2年5月30日 增补</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上海</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h5>

志愿者

居民

群里

小区

老人

号楼

蒋宝兰

核酸

封控

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