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5·25”取谐音“我爱我”,意为要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也就是说“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心若向阳、精彩绽放”5·25心理活动月主题系列活动倡议书,目的是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一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育人氛围,我校设计了以“心若向阳,精彩绽放”为主题的5•25心理系列,号召和呼吁所有的学生、老师、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创造我校积极的心理育人氛围。现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安排如下,请所有师生、家长积极践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活动一:爱的抱抱</b></font></h1><br> 拥抱和触摸有利于心理健康,那些经常被拥抱的人心理素质要更健康。拥抱会使我们的身体产生一种快乐纤维,这种快乐纤维会阻止疼痛信息向大脑传递。拥抱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延长寿命。拥抱还能增强勇气,当我们感到压力时,拥抱能使我们快速感受到朋友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产生面对挑战的勇气。<br><br> 活动要求:建议所有的师生、家长每天至少收集三个拥抱,越多越好。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活动二:三件好事</font></b></h1><br> “三件好事”是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能有效提升人的积极情绪的方法,通过学习和坚持该方法能够帮助大家发现身边的美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开朗、合群的健康人格,提高幸福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br><br> 活动要求:建议所有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分享记录自己的三件好事,持续记录一段时间,培养自己发现生活小美好的习惯,增强生活的幸福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活动三:倾听一刻钟</b></font></h1><br> 良好的倾听可以有效地支持到倾诉者,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人际互动、缓减人际冲突。倡议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增进有效沟通交流,每天抽出时间倾听一刻钟,共建我校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br><br> 活动要求:建议所有老师、学生和家长每天抽出十五分钟与身边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增进情感交流和人际互动。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活动四:寻求专业求助</font></b></div><br> 如果您有自己无法缓解的心理困惑,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不是证明我们有了问题,而是说明我们有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愿意为自己健康快乐的生活负责,这是一种积极和智慧的行为。</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学生心理健康,你我共维护</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给家长们的建议</font></b></h3> <font color="#ff8a00"> <b style="">1.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b></font>家长们总说孩子变了,不听话了。其实反抗是孩子们走向成熟的表现,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个心理特点。请家长们要理解孩子,最好能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耐心的听孩子倾诉,不要总是命令他们。作为家长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font color="#ff8a00"><b>2.做一个会关心孩子的好家长。</b></font>很多孩子的问题反映出来,家长们“不会”关心孩子。关心有很多种,我们不能只在物质方面关心他们,精神上的关怀更重要。很多家长以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可以了。其实,孩子成长中,精神关爱至关重要。 <font color="#ff8a00"><b>3.给孩子适当的娱乐时间。</b></font>家长们普遍不让孩子们看电视,玩电脑、手机。这里我们建议家长要把握好度,而且方式要适当,不要过于强硬。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家和孩子冲突时,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们是错的。<br> <font color="#ff8a00"><b> 4.不要过于关心孩子的“隐私”。</b></font>在父母眼里,孩子们永远没有长大的一天,于是一些父母十分“关心”孩子的日记、书信、手机,你们是想知道孩子们不想让你们知道的东西。对长辈的封闭性和对朋友的开放性是青春期青少年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所以希望爸爸妈妈们也能用对待大人的方式来对待你们的孩子,不去探究他们的“隐私”。 <font color="#ff8a00"><b> 5.不要总把学习挂在嘴上,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切入最好。</b></font>一些父母对子女的学习管得太紧,一味强调读书。我们也知道那是为孩子们好,但这种无形的压力,有时会成为子女前进的阻力。特别是在休息日,孩子们想留点个人空间,干些自己的事,如画画,锻炼等,家长们不要总是从考大学出发。我们承认您的初衷是为孩子好,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的教育孩子,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br> <font color="#ff8a00"><b> 6.对孩子讲诚信,说到做到。</b></font>我们的家长朋友经常在一些时候,对孩子允诺,说过了自己还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再信任你。信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br> <h1><div><font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 <b> <font color="#ff8a00"> </font></b></font><font color="#ff8a00" style="font-size: 17px;"><b>7.身教重于言传。</b></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爸爸妈妈们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也定了不少家规,这样的做法,我们能理解父母们的良好用心。但是请家长们给孩子定规矩的同时,也尽可能的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让自己沉湎于一些无聊的事。我们衷心希望父母也能学些新的知识和理论,多看报,听广播,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把信冒昧地寄给您,是因为我们希望我家长们能够理解孩子们的感受,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span><br></div></h1>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让我们一同携手共进,共同守护孩子健康的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点亮孩子的幸福未来。 编辑:钟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