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风拂动杨柳,荷池蛙声清扬。正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p> 为更好的让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在课堂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延平区进修学校开展了“《道德与法治》学科送培送教下乡”的活动。<div> 《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为此,本次活动展示了两节公开课及一场专题讲座。</div><div> </div> <h1> <font color="#39b54a"><b>研磨篇</b></font></h1> 4月15日,进修学校教研员陈爱民老师前来东山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研磨活动,林倩老师执教了四年级《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林老师带领学生在一场民间艺术交流会中,完整的展示了全课教学。第一次的教学是生涩的,但是教研员陈爱民老师从课堂整体架构,内容呈现形式……,徐徐如沐春风的课堂指导,让教学设计进一步充盈。<br>林老师仔细聆听,慢慢品味,一步步领悟教材,为下一次提升做好准备! <h1> <font color="#ed2308"><b>展示篇</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 <h3><font color="#167efb"> 林倩老师执教《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font></h3> 家乡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而民间艺术是呈现家乡美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在林倩老师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多种的媒体手段,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在欣赏民间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民间艺术,欣赏民间艺术,体会民间艺术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从中感悟家乡人的智慧,从中自然的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br><div> <br></div> 林老师对教材处理进行大胆的取舍与适当的拓展。从大江南北的民间艺术到家乡的民间艺术,从赏艺术,品艺术,学艺术,让课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h3> <font color="#ff8a00">魏周洁执教《买东西的学问》</font></h3> 魏老师的这堂课学习氛围浓厚,师生和谐融洽,学生情绪饱满,学习状态好,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言,表达得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玩中学,学中乐,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好。 魏老师的教学语言丰富,善于引导,适时点拨,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商品包装获取信息,学习并掌握购物的基本常识和技巧。魏教师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深层含义,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购物习惯的重要意义,学做文明消费者。 <p class="ql-block"> 展示课后听课老师们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和总结。这两节精彩的展示课都能够立足“双减”背景,恰当地使用教材,让《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本源,实现知行合一,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效果。</p> <h1> <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讲座篇</b></h1> <p class="ql-block"> 最后是进修学校陈爱民老师做了题为《回归生活:“双减”背景下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途径与策略》的讲座。讲座中强调让《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施“双减”是对教育过于功利的纠正,是更重视育人、让教育正本清源的重要举措。从这个层面而言,“双减”本身就是一堂思政课。为此,应乘教育改革之东风,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之根本,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p> 相信我们老师能够带领孩子们在良好品德的修行路上修得正果。前行之路必定艰辛,唯有努力,不忘初心,方可成功。本次“送培送教”下乡活动,内容充实,程序紧凑,交流互鉴,思维碰撞。相信通过此次教研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一定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