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儿童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br> 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br>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br><br> 2022年5月25日,张庄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旅。 比个心,表达一下我对你的爱意。 会飞的抱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扬起开心的笑脸,做情绪的小主人。 赶走孤独,与小伙伴们一起体验合作的快乐。 我自信,我阳光,我快乐。 小班的小朋友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初步体验合作的成就感。 大班的小朋友们在上完心理健康教育课之后,创作出了自己的绘画作品:《做开心的小娃娃》。 几个呵护幼儿心理健康的小建议: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四、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五、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六、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br><br> 七、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八、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愿每位幼教工作者、家长、全社会都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愿每个幼儿都能身心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