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诗配画,诗画传情,感悟文化之韵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先辈们给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古人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我们认为:诗是画的升华,画是诗的形象;画是诗的形式,诗是画的内涵。诗画一体,画诗合一。<div><div>  正是基于这一前提,在朗读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对精彩句子的点拨等,学生对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展开了联想、想象,感受到了诗的意境,接着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诗的形象进行绘画式的展现,以感受诗的形象美。</div></div><div> 我们在积累古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为一首首学过的古诗配上一幅幅意境优美、含义深刻的画,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div> <b>一、身临其境借画品诗</b><br>  孩子对诗中这些景物有着形象直观的感受,他们有与这些自然景物接触的机会。而少部分学生,平时不会留心在意这些景物,那么学习这类古诗,带着学生走进活生生的画卷,使诗文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让学生借景入境,更真切地领略诗情画意。<br> <font color="#9b9b9b"> </font><font color="#333333">前期</font>,我们在学习《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就进行了古诗配画。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美,激活了丰富的想象,融自然于诗的意境,达到了“借景抒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境界。 <b>二、营造氛围做画明意</b><br>  有些诗描绘的意境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古诗的意义。<div> 后期在学习《悯农(其一)》,学生通过空中课堂能够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但是对于古诗的理解还不透彻。</div> 利用<font color="#333333">答疑辅导时间</font>,给学生播放生动形象的小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悯农(其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学生看完小视频后加深理解,然后再自发地进行古诗配画加深理解。</p> 孩子们通过理解,把古诗中描绘的意境直接呈现在眼前,“诗画互动”深入孩子们的内心。<div>  </div> 在答疑课堂中尝试做了一个游戏“赏画吟诗”。看着同学们的画作,很多同学都积极踊跃地背一背古诗。 孩子们在学习中进行了积累,对古诗的意境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可谓收获多多。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互动。感受浓浓的诗情画意,为学生的想象展翅飞翔,为学生感悟文化之韵提供契机。

古诗

学生

意境

诗画

理解

感受

形象

配画

景物

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