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p><p class="ql-block">您好!今年是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span></p> <p class="ql-block">“学前教育宣传月”是什么时间开始?</p><p class="ql-block">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什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我们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学前教育宣传月”,来聊一聊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什么是“幼小衔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的得更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幼儿园从何时开始幼小衔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p><p class="ql-block"> 比如小班,我们鼓励小班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自己的小储物柜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p><p class="ql-block"> 比如中班,我们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会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餐点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做好值日生等。</p><p class="ql-block"> 比如大班孩子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园三年内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等幼儿进入小学后也能自主地收拾文具、书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一)生活习惯培养</p> <p class="ql-block">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去做,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p><p class="ql-block">例如: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p><p class="ql-block">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子,在活动、游戏或开放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p><p class="ql-block">例如: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看电视、喝水等。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行为习惯培养</span></p> <p class="ql-block">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p><p class="ql-block">良好的坐姿显示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也有益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例如:养成做事有计划、有准备的好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给孩子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做喝水、上厕所等准备工作,当学习生活开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专注及投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p><p class="ql-block">例如: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打招呼,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交车上碰到老人、孕妇要主动让座,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在家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讲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特殊的疫情时期,我们更应该向孩子传递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勤洗手、戴口罩,不轻易用手碰鼻子眼睛、不吃不干净的东西,发现了及时纠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学习习惯培养</span></p> <p class="ql-block">1.良好的倾听习惯</p><p class="ql-block">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能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应是孩子所具有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习惯。想要孩子在学业上走得长远,就必须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是所有好习惯中的基础,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正确的读写姿势</p><p class="ql-block">读写姿势要正确,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在读书写字的过程中,宝贝们的坐姿、握笔姿势可要规范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四)良好的心理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对小学生活感兴趣</p><p class="ql-block">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这么简单都不会,进入小学怎么办?”“上了小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这将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压力,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积极的情绪会帮助孩子克服很多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心中对小学的向往,同时和孩子谈一谈自己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和哥哥姐姐聊一聊</p><p class="ql-block">宝贝们可以采访一下哥哥姐姐们,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幼儿园的话</span></p> <p class="ql-block">“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专家为你解读幼小衔接</span></p><p class="ql-block"> 入学准备,在回归中走向科学</p><p class="ql-block"> 虞永平</p><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经历两个有差别的教育机构,但不要把这些差别看得太大,它们都是面向儿童的教育机构,孩子也在长大,他是有能力去适应的。其实很多入学适应问题,是人为地在放大,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不要把它看作是翻山越岭、跨过深沟大壑。我们相信,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园真的在提高质量,小学真的做到“零起点”,就是从起跑线出发,或者说是在合适的地方拿过接力棒。</p><p class="ql-block">第一,回归规律。今天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大家对规律不了解,很多事情不适合孩子健康成长,只会给幼小衔接制造紧张氛围,所以幼儿园跟小学,都要严格地遵循规律。我记得2016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受教育部的委托拍摄宣传片,我们当初请到了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她举了个例子,说学校有个教研活动,是让要接一年级的老师到幼儿园大班去观察,写观察记录,回来以后做教研,分析大班孩子的特点,研究幼小应该如何衔接。这就是在抓规律。</p><p class="ql-block">第二,回归常识。我们现在很多做法是背离常识的,那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要学那么难的内容?幼儿园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小学按照课程标准去教,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今天违背常识的事情太多,这是不利于科学衔接的。</p><p class="ql-block">第三,回归理性。尤其是家长,不能回归理性,就会做出很多不适合孩子成长的事。要让幼儿有时间成为幼儿,他毕竟是个幼儿,不要给他太大压力。回归理性也会让家长少花点儿冤枉钱。</p><p class="ql-block">第四,回归专业。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都是专业人员,知道教育应该是什么,如何去实施。老师的言行对家长的影响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家长的引领者。老师要非常谨慎和科学地指引家长,共同做好入学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最后,回归和谐。所谓和谐,就需要幼儿园、小学还有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今天出现的埋怨循环、训练循环、强制循环,对于幼儿的发展和入学准备是很不利的。所以,要共同努力,给幼儿园创造一个良好发展生态,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去上学,在小学里健健康康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华爱华</p><p class="ql-block">(华东师范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两个误区</p><p class="ql-block">一方面,高考的竞争性学习压力不断下移,导致幼儿(尤其是大班孩子)压力太大, 这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家长们认为,幼儿入学准备仅仅是知识准备,而忽略了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和情感经验的积累。</p><p class="ql-block">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早期的一种重要转折,在这个时期里如果平稳过渡,它会对幼儿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效应,而让孩子在这个时期里过早地体验压力与焦虑的话,对以后发展将会是极大伤害。对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培养,应该坚持从游戏与生活中积累经验和培养兴趣,反对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知识教育。</p><p class="ql-block">“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让孩子付出哪些代价?家长会认为:我的孩子先学一步,入学之后不久,就可以领先一步,起点高一点,至少可以跟上进度,或者轻松一点。由此,家长会获得一个结论,学前阶段可以也应该紧张一些,这样到入学就可以轻松一点。</p><p class="ql-block">我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恰恰是:要知道,越往后(入学以后)越紧张跟越往前(提前到幼儿园阶段)越紧张,是不一样的概念。因为,“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有代价的,它让孩子们付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巨大代价。</p><p class="ql-block">一是时间上的代价,牺牲了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机会。因为这种超前教育会让幼儿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非持续性的机械记忆上面,降低或未能培养出让孩子能终身受益的品质,比如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技巧、个人运动的能力、动手操作的经验等。</p><p class="ql-block">二是扼杀孩子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产生“习得性愚笨”。所谓“习得性愚笨”,是指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过早的知识传授、过高的学习目标、过多的负面暗示等等),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机,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深信自己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怀疑自己,继而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这种错觉就会成为孩子最初的自我认知。所以,对幼儿来说认识世界、培养兴趣是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三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因为剥夺了游戏,就是剥夺了孩子的“心理维生素”。家长必须保证孩子接受足够的“心理维生素”,游戏体验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经常体验积极情绪和体验消极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大相径庭的。孩子体验积极情绪越多,将来就越阳光,人格越健全,而这个是早期看不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四是超前学习产生的即时效应难以长久维持。因为幼儿并不能记住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相反他们对于游戏的体验却能铭刻在脑海深处。超前学习是以牺牲学习的兴趣、长远的发展为代价的。而学前教育要为孩子的终身的、长远的发展奠基,不是只看眼前,急功近利。</p><p class="ql-block">幼儿园阶段重点培养什么?</p><p class="ql-block">提前学习违背幼儿的发展规律。因为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p><p class="ql-block">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处于动作思维和形象表征思维阶段的。幼儿园阶段的任务就是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作奠基,这是一个准备的过程,但并不是一个提前学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孩子经常在玩,每天在重复,特别是生活,每天在重复,所以他获得的经验是长效的,因为这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是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他获得的经验是持久深刻的,他获得的知识是充实的!一个好的家长,一定会陪伴孩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家长应该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催促幼儿园教小学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家长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幼小衔接,我们一起行动!</p> <p class="ql-block">编辑:麻江县实验幼儿园保教处</p><p class="ql-block">审核:付湘云 吴源芝 </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麻江县实验幼儿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