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宋词:江城子</p><p class="ql-block">作者:宋代 · 苏轼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词欣赏:</p><p class="ql-block">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p><p class="ql-block">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p><p class="ql-block">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p><p class="ql-block">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p><p class="ql-block">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p><p class="ql-block">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p> <p class="ql-block">“悼亡”一词始于西晋诗人、才貌双全的潘安。潘安不但人长得漂亮,诗写得也好。他中年丧妻,曾以《悼亡》为题目创作诗歌三首,悼念亡妻,影响深远。从潘安之后,“悼亡”成了悼妻的专用词,特指男子对亡妻的悼念。从元稹的《遣悲怀》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到《离思五首》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悼亡诗不胜枚举。而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悼亡词无疑是自苏轼的《江城子》,这首词也是中国悼亡词的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在山东密州作知州。这首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悼亡词充满了凄婉哀伤的基调,是苏轼悼念结发之妻王弗而 作。王弗 16 岁嫁与苏轼,27 岁不幸卒于京师,后移葬至四川眉州,一对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的恩爱夫妻从此生死隔绝。苏轼此后几经坎坷,南北漂泊,始终不能忘情于王弗。尽管妻子早已离开,但在苏轼心中,妻子并没有死去。在王弗去世整十年的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苏轼在梦中与亡妻相逢,醒来用血泪写就这首悼亡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与王弗之间一生一死,生与死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长的距离,但在词中,苏轼却有意地回避了这个事实在他心中,妻子还活着,还能与自己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因此“十年”与“千里”又不一定指的是真实的时间和距离,而是指无论岁月怎样流逝,生活怎样变迁,他和妻子的感情都不会变。“十年”与“千里”在这里只是故意给人造成一种虚实交融的感觉,给人以想象的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概》中说:“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苏轼是一位天才,他打通了诗与词这两种文学形式的关节,开辟出了以诗为词的幽径。苏轼一改以往诗歌悼亡之作平铺直叙的套路,以梦的形式,演绎出自己与亡妻梦中重逢、相顾无言的奇幻之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轼《江城子》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p> <p class="ql-block">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苏轼的这首《江城子》这首词中,到岳飞的《满江红》,再到近代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千华中华,爱国、爱民、爱亲人的俊杰人物层出不穷,然,近几十年腐败横行,汉奸思维满飞舞,欣赏古人文采,目睹今日乱象,中华何时魂兮归来,拯救没日之世界,实现人类文明可持续传承!</p><p class="ql-block">何光兴2022.05.25.于东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