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枣庄美丽乡村~从岩马水库纪念馆到大美李庄

骑行火星

岩马水库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冯卯乡城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357平方公里。总库容2.0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04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为枣庄市最大的水库,同时也是山东省十大水库之一。 岩马水库纪念馆为全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十百千”示范点,总投资500余万元,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记录了岩马水库周边人文,是冯卯镇重点打造的乡村记忆工程之一,也是全市党性教育基地。 1958年11月27日,岩马水库工程开工。<br><br><br> 1960年5月1日,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洞等工程于竣工。<br><br><br> 1960年汛期投入运用后,相继完成溢洪道加深拓宽、主坝粘土心墙和防浪墙加高、副坝防浪墙加高、建溢洪闸、溢洪道下游挑流消能工程、水电站等工程。 先说一下修建水库的历史背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积贫积弱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1957年7月,滕县地区连降暴雨,造成山洪爆发次,有1400多个村受灾。 1958年夏又爆发洪涝,自然灾害让老百姓饥寒交迫,生活悲惨。<br> 按照党中央指示,山东省委、济宁地委、滕县县委決定修建岩马水库。拦蓄城河,彻底根治水患。<br> 1958—1960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生产工具落后,没有大型施工机械,生活条件艰苦,粮油、蔬菜和副食品极度缺乏,以粗粮和咸菜为主,有时还定量控制。 根本吃不饱。就是搞梨树榆树上的叶子,回来用开水烫着吃。其中的辛苦,我们根本无法想像。 1958年开始,滕县县委调集周边20多个公社的数十万民工参与修建水库。 岩马水库,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和养殖等综合效益。 为彰显冯卯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创业之美,2017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以建设岩马水库为背景,以移民精神为主题,盘活原公社老礼堂,采访亲历及移民人员,多方收集文史资料,普查陈列相关文物,历时一年建成集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实践、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岩马水库纪念馆。 当初修建这座水库是因为变水害为水利,当年岩马水库建设时担当奉献的精神力量至今砥砺后人。 岩马水库是截留城河和九曲河两条河流而建成的水库。1958年打水库前,那时的城河就是一条灾难河,每逢夏季天降大雨,给沿河两岸人民带来无法形容的灾难。 “青山高,城河长,天下大雨溢河床,既冲田,又毁粮,冲鸡冲鸭冲牛羊,过河的人儿把命丧”。老人边讲边向记者哼唱起当时的民谣。 为根治水患,当年的滕县县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決定修建岩马水库,拦蓄城河,彻底根治水患。  1958—1960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一是生产工具落后,没有大型施工机械,二生活条件艰苦,粮油、蔬菜和副食品极度缺乏,以粗粮和咸菜为主,有时还定量控制。 就是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下,滕县县委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调集冯卯、东郭、桑村、山亭、木石、杨庄等10个公社的近4万名社员,于1958年10月16日开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水库运动。 数万民众,锨飞扬,肩挑手抬,昼夜施工,筑起长度近3000m的拦河大坝。 王吉德是山东微山县高楼乡西楼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担任过抗日义勇队排长。在解放战争中担任临城县大队一连指导员,后为临城县委民运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临城县委书记、济宁地委组织部部长等职。1958年这一年,王吉德担任了济宁地委副书记兼滕县(今滕州)县委第一书记。<br><br>毛主席的列车从河南七里营乘车北上,预计会在8月8日夜间在兖州稍作停留,为了了解济宁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救灾的情况,毛主席提前向山东省委和济宁地委发出了通知。<br><br>时任济宁地委书记的高逢五在地委办公室接到了电话,一时有些紧张。<br><br>也不由得他不紧张。<br><br>因为,他知道,毛主席的问话会问得很细,刨根问底,如果不是在第一线参加过生产劳动的人,很容易卡壳,甚至答不上来。<br><br>所以,他必须找到地委副书记王吉德一起去向毛主席汇报工作。<br><br>地委副书记王吉德是一个实干型干部,很少在办公室呆,三天两头下到基层劳动,和劳动人民休戚与共,同劳同吃。<br><br>实际上,当日,王吉德就在滕县水库和广大农民一起冒着烈日排水抗旱。<br><br>为此,高逢五指挥司机驾驶着吉普车到了滕县后,找好长一段时间,才找到了他。<br><br>王吉德听说是要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不敢怠慢,匆匆忙忙地在河沟里涮了涮脚,穿上布鞋,上了高逢五的吉普车,一道烟地赶往兖州火车站。山东省委副秘书长谢华,兖州县委书记邱伯达和两个村支部书记已经在兖州火车站等着了。<br><br>毛主席的专列是在8月9日凌晨1时抵达兖州火车站的。<br><br>毛主席在列车办公室里笑眯眯地接见了大家。<br><br>为了缓和大家的紧张情绪,他用一种非常温和的语气一一询问了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家庭情况等。<br><br>轮到王吉德自报家门了。毛主席不等他张口,一把阻止住他,指着他挽着的裤管,以及裤管上的泥巴,赞许地说:“不用问,你也是个农民出身。”然后敬了他一支烟。<br><br>王吉德实在太紧张了,不假思索地接过了烟。<br><br>毛主席给他点着,他就滋滋滋地抽了起来。<br><br>毛主席打心底里喜欢这样朴质的干部,关切地问:“你是什么职务?”<br><br>王吉德吐出了嘴里的浓烟,回答说:“我是济宁地委副书记兼滕县县委第一书记。”<br><br>毛主席听后,笑了笑,打趣说:“噢,那你是滕小国的国王了。”<br><br>毛主席这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一阵笑声,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滕小国是周武王灭商建周之后分封给自己的十四弟姬绣的一个诸侯小国,国境不大,就在滕县境内。<br><br>但这个滕小国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大多数人知道的关于滕小国的历史事件就是孟子见滕文公这一件。<br><br>毛主席故意问王吉德:“滕小国的都城在哪个地方?”<br><br>王吉德身为地方父母官,对这个还是知道的,回答说:“在滕县城西7公里的滕城村。”<br><br>嗬,毛主席对王吉德的回答表示认可,继续饶有兴趣地问:“孟子在滕小国的古迹还有没有?”<br><br>王吉德说:“有的,滕城村有文公台,滕县县城内有铁牌坊。” 毛主席虽然没去过滕县,但他博览群书,对各地的地理、历史、掌故了如指掌,纠正说:“铁牌坊和孟子扯不上关系。滕文公请孟子来讲学,‘孟子馆于上宫’,上宫还有没有?”<br><br>王吉德被毛主席问住了,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上宫?我不知道,没有注意过。”<br><br>毛主席说:“当地方官,是应该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的。我问你,滕县离微山湖很近,微山湖的鲤鱼是不是有四个鼻孔的?”<br><br>王吉德有些窘迫,回答说:“不知道。”<br><br>毛主席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这个人很实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r><br>聊完了滕国的话题,该言归正传了。 接下来,毛主席详细地询问起滕县的农业生产的情况来,问滕县共有多少亩土地,这十年来全县的平均亩产是多少?去年的平均亩产是多少?今年的平均亩产是多少?近两年的水、旱灾情况等等。<br><br>最后,毛主席嘱咐说:“干部做工作一定要灵活多变,方法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了就容易出乱子。”<br><br>王吉德后来向滕县县委书记处传达了毛主席接见的情况,大家都十分高兴,众口一词地说:“看,毛主席对我们滕县这么了解,他一定是非常关心滕县的生产和发展的。”<br><br>事过多年,王吉德回忆起自己和毛主席的这一次简短的会面,感慨万分地说:“毛主席博学多才,聊聊数语,却是言简意赅,还处处体现出了对我们这些基层干部的关心。” 1958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冷,天空飘着雪花,民工们仍然照常昼夜施工。 雪花落到民工赤裸的后背上,随即融化。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1960年5月31日,岩马水库大坝合龙,工程胜利竣工。 2015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冯卯特别注重对文化的发掘和保护,留住乡愁乡韵,留存乡村记忆。为了让后人记住当年岩马水库建设的火热场景和光荣历史,冯卯把人民公社时期的老礼堂改造成岩马水库纪念馆,供人们参观,传承“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岩马精神。 冯卯镇李庄村是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村之一,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从原来的“脏乱差”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在这里,石磨坊煎饼坊食养坊,触动味蕾,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油坊,让游客眼见着饱满的花生,压榨出纯正的花生油;李庄大席,吸引着游客品味传统的“四凉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