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位网友的回答着实令人羡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小到大,莫名其妙的非常乐观,遇事会自然地往好的方面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走极端,心态非常放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认为自己很幸运,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相信爱情,向往美好的事物……”</p> <br></br><h3>看完她的经历,禁不住嘴角上扬,仿佛看到一个神采奕奕的女孩,披着五彩霞衣缓缓走来,全身洋溢着幸福的光芒。</h3></br><h3>记得美国心理治疗师罗纳德·查理森在《超越原生家庭》一书中写道:</h3></br><h3><strong>“每个人的自我认知、对他人的方式、以及世界观,都由原生家庭塑造,在其中习得的各种观念也将会伴随人的一生。”</strong></h3></br><h3>原生家庭就像一双魔幻有力的大手,塑造着每个孩子的最初模样,并留下一生难以消磨的印记。<br></br></h3></br><h3><strong>幸福的原生家庭,会治愈孩子的心灵,带来滋养一生的心理资本;反之,糟糕的原生家庭,则会成为孩子终生的黑暗记忆。</strong></h3></br><h3>父母的天职,是把家庭变成一个温暖的巢穴,给孩子送去爱和力量。</h3></br><h3>以下3件小事,都是幸福家庭的标配,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影响重大。</h3></br><h3> <h3><strong>孩子的需求</strong></h3></br><h3><strong>父母积极回应</strong></h3></br><h3>湖北宜昌的一个6岁的小男孩,突然“任性”地跟父母提了一个要求。</h3></br> <h3>他养的几百只蚕宝宝断了粮,家里周边的桑叶已经所剩无几,于是,他想要郊区找些桑树,摘些叶子回家喂蚕宝宝。</h3></br><h3>对于这种有些“无理”的要求,父母没有拒绝,而是欣然应允,驱车来到郊外,满足了儿子的童心和异想天开。</h3></br><h3>这个黑漆漆的雨夜,一家三口一边打着伞,听着雨水的滴答声,一边摘桑叶,有说有笑,这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一定会成为男孩童年美好的回忆。</h3></br><h3><strong>这件小事,会让他坚信:我很重要,我的感受,父母在意。</strong></h3></br><h3><strong>其实,当父母愿意透过孩子的眼睛,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读懂他们的心理需求,这个时刻,就是亲子关系更加紧密,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逐步增强的契机。</strong></h3></br><h3>有时候,父母会过度自我感觉良好,习惯性地忽视孩子的感受,把孩子推入无助和缺爱的深渊。</h3></br><h3>就像奇葩女王傅首尔的童年,给年幼的她留下了很多痛苦的记忆。</h3></br> <h3>在父母离异后的那段时光,她只能与姥姥相伴,由于过度想念母亲的怀抱,于是,她喝下洗洁精,渴望用生病的自己,换回一点母爱。</h3></br><h3>这些“灰暗”的童年遭遇,造就了她争强好胜的性格,也让她的内心脆弱而敏感。</h3></br><h3>每当谈起原生家庭时,她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h3></br><h3>那些饱受父母情感忽视,得不到情感回应的孩子,身在家里,心却在漂泊,仿佛一个“精神弃儿”。</h3></br><h3><strong>好的原生家庭,一定是父母与孩子,建立紧密的情感链接,父母能关照并回应孩子的内心需求,看见他们的感受,唯有父母捧起孩子的心,孩子才能稳稳地感受爱。</strong></h3></br><h3> <h3><strong>孩子的挫败</strong></h3></br><h3><strong>父母给予鼓励</strong></h3></br><h3>孩子的成长,必然历经重重坎坷和挫折,而此时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家庭的温度。</h3></br><h3>我身边有个朋友,从小学起就品学兼优,成绩一路开挂。</h3></br><h3>高考前,凭他的实力,一定能考取一所双一流大学,然而,他却在高考关键时期发挥失常,仅仅过了二本成绩线。</h3></br><h3>听到这个成绩,父亲垂头丧气地抱怨:“太给我丢人了!怎么有脸考出这个分数!”</h3></br><h3>接着,就是一声长长的哀叹,留下一个冰冷的背影。<br></br></h3></br><h3>朋友只好把自己锁在卧室,接受来自成绩挫败和父母咒骂的双重暴击。</h3></br><h3>最终,他没有复读重考,而是有意报考了一所远离父母的外地普本,平时很少跟父母联系,也长时间不愿意回家。</h3></br><h3>当他最需要支撑和后盾的时候,父母却不断用抱怨,变成伤害他的利器。</h3></br><h3>这种伤,令他心寒,甚至带着深深的绝望。</h3></br><h3>我们总以为,贬低、否定、打击孩子,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会督促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事实<strong>恰恰相反</strong>。</h3></br><h3>“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权威人士的暗示,会让孩子形成同样的自我认知,并朝着“暗示”的方向发展。</h3></br><h3><strong>你越骂,孩子越笨,你越凶,孩子越怂。</strong><br></br></h3></br><h3>这样的家庭,注定无法给孩子提供积极的营养成分,而是像一座冰山,逼着孩子逃离。</h3></br><h3><strong>孩子愿意靠近的父母,一定是能够提供爱和支持,为他们披上盔甲,而不是攻击和诋毁他们。</strong></h3></br><h3>就像电视剧《小舍得》中欢欢的妈妈南俪,当女儿数学考试不及格时,她生怕打击女儿自信心,总是不断安慰她,给她鼓劲。</h3></br><h3>当欢欢竞选班长失败而垂头丧气时,她微笑着给予女儿一个拥抱,耐心地安慰她,还将心比心,讲起了自己上学时的糗事。</h3></br><h3>春风般和煦的语言,输出的是安全感和底气,更是在恢复孩子受挫的自信心。</h3></br><h3><strong>其实,父母越能控制好情绪,用鼓励和尊重的语言引导孩子,越能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和勇气,变得越来越好。</strong></h3></br><h3>从鼓励型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不仅人格更健全,心态更积极,而且性格更开朗阳光,充满正能量。</h3></br><h3> <h3><strong>父母相爱</strong></h3></br><h3><strong>构筑温暖的家</strong></h3></br><h3>有这样几个新闻,看完揪心不已。</h3></br><h3>一对年轻夫妻在高速公路上吵架后,直接将三岁女儿扔到应急车道上离开,孩子吓得大哭。</h3></br> <h3>一位妈妈疯狂飙车,追上丈夫的车后狠狠地撞了上去,完全不顾车内女儿的哭喊:“妈妈,不要这样,开慢一点……”</h3></br> <h3><strong>夫妻吵架,受伤害最深的一定是孩子。</strong></h3></br><h3>他们看到身边最亲近的两个人撕扯,会让内心的安全感严重崩塌,陷入无尽的恐惧中。</h3></br><h3>更有甚者,他们为了寻求安全感,会不断放低姿态、委曲求全,去讨好父母和身边所有人。</h3></br><h3>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在幼小的孩子心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h3></br><h3><strong>父母相处的方式,就是孩子眼睛里世界的颜色,父母相爱,在孩子看来,就是最温暖的家。</strong></h3></br><h3>最近刷屏的刘畊宏和妻子王婉霏,不仅在健身界火出圈,在当父母这件事情上,也毫不含糊。</h3></br><h3>王婉霏说,自从有了孩子,畊宏更是拼命对我好,他们要共同努力,给孩子建立起一个最好的家。</h3></br> <h3>他慢慢褪去了性格中的急躁,学会了成长和管理情绪;</h3></br><h3>他不愿意出去拍戏,害怕离开妻子的时间太长;</h3></br><h3>他越来越注重妻子和家庭,花费很多时间陪伴家人,他们一起看电影、做运动,这就是他眼中的人生巅峰。</h3></br><h3>而她性格开朗,包容又大度;</h3></br><h3>她“驯夫有术”,把一个急脾气的男人慢慢转变成了高情商老公;</h3></br><h3>他和她的共同成长,让这个家庭变得越来越坚实、牢固,也越来越有爱、充满欢声笑语。</h3></br><h3>沐浴在父母相爱的家庭中,孩子们看到的是幸福的彩虹,心底种下的是对美好的期待。</h3></br><h3>大儿子宇恩,二女儿小泡芙,小女儿姗姗,看到他们那一张张写满笑意的脸,就知道他们有多踏实,多快乐。</h3></br> <h3><strong>对父母而言,用心经营好家庭,多一些包容和爱送给爱人,少一些苛刻和情绪化,不仅带给孩子更多的心理滋养,更是营造了最有爱的家风,长远的影响孩子人生。</strong></h3></br><h3> <p class="ql-block">歌德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两样东西是孩子应该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根和翅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好的原生家庭,从来不是依靠锦衣华服、金钱财富堆砌,但却必须要有爱的融入,让孩子在家里,感受到根的扎实,和翅膀的托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用充盈的理解、关注和回应,给他价值感和幸福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用无条件的支持、鼓励和爱,给他安全感和归属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用父母共同努力营造的爱的家园,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刻,我们的孩子,便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会怀着善意和满满的安全感,昂首阔步地迎接未来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