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旅 (二)

志杰

<p class="ql-block">摄影: 志杰</p><p class="ql-block">文字: 志杰</p> <p class="ql-block">一个老朋友问我,十几年前就去过俄罗斯,为什么现在才写俄罗斯的游记?当年从莫斯科回来觉得意犹未尽,那些照片只是留作纪念的,好多该拍的没拍,细节的表现几乎没有,准备还要去的,再次访问之后合起来写。哪里知道时间如此无情,一晃就到了古稀之年,一场疫情闹了三年仍不明朗,活生生耽误了宝贵的时间,野心勃勃的旅行计划实现不了啦。如果真有机会再次造访俄罗斯,首先考虑约几个好友从满洲里出发乘火车前往叶卡捷琳堡,沿线寻访神奇的贝加尔湖和传说中的西伯利亚。我是一个时代的一份子,这个特殊时代造就了特殊的印记,对于俄罗斯的那份情愫是多姿多彩且多情多感,不吐不快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一头看着欧洲,一头望着亚洲。</p> <p class="ql-block"><b>5月3日(星期三)圣彼得堡</b></p><p class="ql-block"><b>昨天</b>从彼得宫回城遇到堵车,抵达KARELIA酒店已经是下午2点。我入住412号房间。安顿、休息过后,下午5点去游览涅瓦河。圣彼得堡的5月刚从寒冷的冬季回暖,清晨4点起天亮,晚上要到11点天黑,再过一个月将进入白昼期。所以不用担心下午的活动安排得晚了。我们上船的码头就靠着冬宫的后门,不经意间撞上了曾经向往的冬宫。顾不上是否适合摄影的点位,先拍照再上船。涅瓦河是圣彼得堡的母亲河,河面宽阔,水流量充沛,源头在东方40多里外的欧洲第一大淡水湖——拉多加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通往拉多加湖的水道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唯一生命线。围绕这条生命线的争夺,勇敢的俄罗斯军民与纳粹法西斯军队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代代相传。如今的涅瓦河成了一条碧波荡漾、风光无限且充溢着浪漫情调的悠闲之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冬宫的水上码头。</p> <p class="ql-block">初见冬宫。</p> <p class="ql-block">上船后不由自主地来到船舷张望,不一会被一阵幽雅的手风琴声吸引,进入船舱。俄罗斯的服务员正在迎接游客,一位穿着民族服饰的姑娘端着放满小酒杯的托盘来到我们中间,敬请品饮本地出产的伏特加。随乡入俗尝一口,没有家乡的烧酒辣。接着一位俄罗斯大妈又端来小点心,一小块面包上涂了点鱼籽酱,灰灰的细小的是鲟鱼籽,橘红的颗粒大点的是马哈鱼籽。这是当地的高级点心,表达了主人的热情与好客。我说了句“喔钦哈啦索,斯吧嘻吧!” 大妈嬉笑着拉我出来跳舞。瞟了一眼她那圆鼓鼓的身子,手足无措。没想到无需言语,她一把抓住我的手往自己身上一搭就合着手风琴的节拍跳了起来。我正想着满大街的美女,来个舞伴肉肉的找不见腰。在大妈的拖拽下唤起了早年在新疆大学联欢会上学的几招,管她配不配的,放开就好。同伴给了掌声鼓励,好久没这样乐过。</p> <p class="ql-block">在涅瓦河的游船上,品着伏特加和鱼籽酱,和着手风琴的乐曲跳一段波尔卡是一种浪漫。我曾经在汉语词典里查过“浪漫”的词解,不同版本的定义是有差异的,这种感觉性描述的词语确实因人而异,放松、愉悦而富于想象。那种过于放纵的定义显然是不准确的。沉浸于浪漫的氛围之中,人是确乏理性的,倘佯涅瓦河已不再细心观看两岸的建筑,无心去搞清楚,是一幢什么建筑?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和风格?沉醉于风光的美感中,享受着温柔的风。浪漫不是情侣才有,放松、慵懒、梦想和身心的舒展亦是一种浪漫。在涅瓦河我找到了一回浪漫,属于自己的浪漫。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浪漫诗篇写于涅瓦河畔就不难理解了。</p> <p class="ql-block">上岸后,阿廖沙带我们去“十二月党人广场”。“十二月党人”是俄罗斯近代史上第一次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而举行武装起义的一群青年军官。19世纪初,一批远征拿破仑军队胜利归来的年轻军人,在欧洲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影响,见识了不同的国家政体,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民主共和制国家,并成立了秘密的组织。1825年11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而且无子嗣继位,俄国一时处于无君之时,那些青年军官认为是一个政变的契机,于是在12月举行了武装起义。虽然起义被刚继位的尼古拉一世的武装力量镇压下去了,但是沉重地打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制度。后人为了纪念这次正义、进步的行为,把当初举行起义的广场称作“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上有一座有名的彼得大帝的青铜雕像,史称“青铜骑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用“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青铜骑士”雕像在俄罗斯众多雕像中是很有名气的。彼得大帝安坐在马上勒紧缰绳,骏马的前蹄腾起嘶叫着,双眼炯炯有神的彼得大帝踌躇满志目视前方,表现出自信与坚定。骏马象征着俄罗斯,踩踏着代表了阻止改革维新旧势力的蛇。连普希金都大加赞赏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予以颂扬。阿廖沙说,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邀请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科耐于1766至1782年制作完成,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雕像坐落在一块巨大的(阿廖沙说有40吨重)从芬兰湾采运过来的花岗岩底座上,并刻有一行字“叶卡捷琳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史上有人说,因为女皇是个德国人,用武力夺取了皇位,立此像是为了证明其继承的合法性;也有人说,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为了表示将延续彼得大帝的改革路线。</p> <p class="ql-block"><b>今天</b>上午先去彼得格勒堤岸大道,停泊在圣彼得堡海军学院前面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对于我们这代中国人登舰参观是有太多的感触。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于1903年建成服役,阿芙乐尔是古罗马时期的司晨女神,取此名意为唤醒人们迎接曙光。1905年的日俄海战中参加了对马海战,如今的船上还挂着沙皇时期圣安德烈海军军旗。1917年2月参加了推翻沙皇统治的“二月革命”。后又参加了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1917年10月25日晚上9点45分发射了一枚炮弹(现在说是一枚空弹)成为布尔什维克的队伍向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发起进攻的信号。我们这代人都知道“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这艘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现在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征为海军博物馆的一部分。登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感觉比想象中的要小,从舰首到舰尾直至舰舱都仔细看了。而且发现参观的几乎全是中国人,可见它对我们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要塞建在涅瓦河分水口的兔子岛上,显然是水上的要道口。选择在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建一座港口都市是彼得大帝实现向西贸易,改革图新,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的必然部署。当时与瑞典争夺出海口三角洲的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先建座要塞是有军事上的需要。据说,彼得大帝亲自参与了要塞的规划和设计。彼得保罗教堂建成矩形并有一个高达112米的尖顶,与传统的教堂不同。要塞的彼得门由多米尼克·特列兹尼设计建造。原来是木头的,后来以石材取代,式样完全照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塞全景图借用。</p> <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要塞之门。</p> <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要塞的建造成了圣彼得堡的发祥地。战胜了瑞典之后,它的军事作用渐渐地淡去,一度成了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被称作俄罗斯的巴士底狱。从曾经的被关押人的身份可见历代沙皇的政治走向。彼得大帝的儿子阿列克谢因反对改革,同样受到无情的拘押。许多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进步民主人士也被关押过,其中有我所知道的多名进步的文学家高尔基、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列宁的哥哥乌里扬诺夫因参与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也关押在此并判死刑。</p> <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教堂里陈放着罗曼诺夫王朝多位沙皇的石棺,彼得大帝的石棺也安放在内。俄罗斯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3个孩子和4个仆人的遗骸,于1998年从叶卡捷琳堡转运到这里安葬。</p> <p class="ql-block">阿廖沙说,彼得大帝这具座像是来自纽约。坐姿威严,目视前方,座椅、衣着、身高(彼得大帝的真实身高是2米)、面部表情似乎是写实的,比例是夸张的。艺术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一件别具一格的精致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彼得保罗要塞里转个圈,头脑里就会冒出一个想法,农奴制时期的俄罗斯要从一个落后的状态下脱胎出来发展富强,这片波罗的海出海口的三角洲必然会兴起一座港口城市。尽管300多年前彼得大帝把眼光聚焦于此时,还是一块荒凉的沼泽地,甚至还在北方强国瑞典的控制之下。为了实现梦想彼得大帝不惜与瑞典打了21年的仗,因实力上的差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至取得胜利。彼得大帝时期的俄罗斯国运主要是向西,贸易向西,文化向西,沙皇娶个婆娘向西,所以,彼得大帝的改革也是向西的。向西的出海口自然成了那时俄罗斯的命门。沙皇时期的俄罗斯不断地进行领土的扩张,承袭了金帐汗国(蒙古)广大的地域,但是出海口少始终是困扰和制约这个内陆大国发展的甁颈。为了争夺出海口和制海权彼得大帝倾举国之力创建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出有因。</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乘小船从涅瓦河进入城内的小河道。两岸架起了各式各样的小桥,鳞次栉比的商铺,熙来攘往的人流,犹如游弋于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的感觉。上岸后见到一座非常精美的教堂。阿廖沙说,这是滴血救世主教堂。是亚历山大三世为他的父亲亚历山大二世于1881年3月13日遇刺身亡的地点建的教堂。1883年开工至1907年尼古拉二世在位时完成。教堂不同于该城其它建筑普遍运用的欧洲流行的巴洛克以及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俄罗斯中世纪雅罗斯拉夫尔的风格(雅罗斯拉夫尔是俄罗斯的古文化名城)。内饰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拼接画,面积之大在当时堪称绝无仅有的。教堂内在亚历山大二世的遇刺点建了祭坛,用黄玉、琉璃和各种宝石装饰。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建成后屡遭损坏。这种俄罗斯的雅罗斯拉夫尔建筑风格的教堂典型——圣瓦西里大教堂立于莫斯科的红场。</p> <p class="ql-block">借图观赏雅罗斯拉夫尔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阿廖沙带我们参观的下一个点,圣埃撒大教堂,书上称圣以撒,经不同人翻译也难统一。是亚历山大一世建的新古典主义式样的教堂,自诩世界四大圆顶教堂之一。其它三座是,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教堂于1818年开工至1858那建成历时40年。建造的过程就是一段历史,听故事的本身已经进入了教堂。我们来此看一眼,拍几张照,流传的故事有几个版本一时难于弄清楚,但是设计师和工匠们打造的美是永存的,他们为此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据说,在欧洲建教堂有行规,主设计师死后可以安葬在由他设计并俊工的教堂内。可是这座教堂的主设计师的要求被拒绝了,认为他不够格享有如此的殊荣。他的夫人没有将他安葬在沙皇给他指定的安息地,带回了法国。</p> <p class="ql-block">我与共事多年的同事摄于圣埃撒教堂前。</p> <p class="ql-block">建圣埃撒教堂的亚历山大一世像。</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p> <p class="ql-block">我不是基督徒,去教堂主要是感受文化和美。喀山大教堂被称为军人的教堂缘自教堂内保存有一枚曾数次显灵拯救俄罗斯的军队转危为安取得胜利的圣母像,如中国神话般的故事流传民间。第一次是伊凡雷帝时期,蒙古入侵俄罗斯,圣母显灵使得蒙古军不战而退。第二次圣母显灵是俄法战争时期,俄军统帅库图佐夫于大反攻前到喀山大教堂圣母像前祈祷,圣母托梦给他本土将出现旷世寒流。果然,寒流突袭法军没有备足棉衣,冻死过半丧失战斗力,不战而溃。第三次圣母显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入侵俄罗斯,来势凶猛,俄军节节败退。东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托梦给教皇,本土将再现寒流。结果纳粹军队损失惨重,后续补给无法运送到前线,兵团缺衣少粮死伤过半,不战而退。</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圣母像。</p> <p class="ql-block">喀山大教堂前的库图佐夫元帅雕像。</p> <p class="ql-block">瓦西里耶夫斯基岛是三角洲上最大的岛屿。这突出的部位是最美的景致之一。许多新婚的夫妇都会来这里拍照。沙皇时期的股票交易所也在这里。那两根红色圆柱的港口灯塔非常引人注目,灯塔以船头做装饰象征俄罗斯的四条大河:伏尔加河、第聂伯河、涅瓦河和沃尔霍夫河。圣彼得堡的夏季比较短,有阳光的日子少,我们这几天,天天阳光明媚是很幸运的。尽管还有凉意,中午时分常见当地市民来河岸的水泥平台上日光浴,不乏美女。在那里有裸体的姑娘趴着晒太阳,有人瞄准摄像,我羞于正视,儒家夫子有训,非礼勿视。</p> <p class="ql-block">彼得大帝倡导改革,建立的股票交易所。</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宫是一幢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让来自中国的游客最为熟悉的是1917年8月,这里曾经是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所在地,列宁在此领导了“十月革命”。现在成了圣彼得堡市政府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修道院是一群蓝白相间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组成,曾经是俄罗斯贵族女子的学院。因时间关系没能仔细参观。</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的海军学院。</p> <p class="ql-block">在圣彼得堡的参观途中买了一些纪念品也展示一下。俄罗斯的彩蛋是一件传统工艺品,彩蛋是给人们带来好运气的吉利品。</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是具有绘画传统的国家,而且绘画的水平很高,民间也有很多绘画的高手。我购买的手绘漆器手饰盒。</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是天然琥珀的主要出产国,天然的琥珀买回家在上海请人设计加工的。</p> <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