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水韵流影看江闸</p><p class="ql-block">文/芦荟/摄影/大漠摄影、芦荟(原创)</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燃烧的季节里,夏天的阳光总是那么慷慨,火辣辣的,让人想寻觅一个宣泄的出口。同一群影友、来到松花江上的一闸采风,顿时让人思绪涌动,感慨万千。松花江一闸下用碎石堆积的防波堤,江水顺流而下,大有“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气势;站在巨石和碎石堆积的防浪堤上,突然使人不觉有了种诗意:滚滚浪花打碎了红尘万丈的夕阳,拾起生活的洪荒,配上柴米油盐,尝遍了人生的荒凉。多想一直走在远方的路上,遥望一江松水远远流长,夕阳西下,收起了豪情万丈,看万家灯火明亮,心事褪尽素手抿红妆。多少事,渐渐绘在墨色里蕴藏。岁月辗转,早已改写了永舒榆灌区原来的模样。</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永舒榆灌区,是一个大型灌溉工程。早在1942年,日伪开拓团时即开始修建,在永吉县艾屯处修建引水闸和引水渠道,1945年4月2日试放水时,因工程被冲毁而告失败。</p><p class="ql-block">1958年大跃进时期,经省政府批准,组织永舒榆三县人民再次修建“永舒榆灌区”,干了三年,在永吉县万屯靠江处,修了第一个进水闸,能引70个流量。在小河屯处又修了第二个进水闸,同时在其上端修一个拦河闸,但只打了一个基础,全区的土方工程也只按设计挖了一个轮廓。到1961年,因国家经济建设处于困难时期,全区工程停建。1971年开始再次进行西部灌区建设,并命名为“大寨灌区”。</p><p class="ql-block">好不夸张的说:“大寨灌区”是我们舒兰的“红旗渠”。它和“红旗渠”精神,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我们舒兰的“大寨灌区”动工于1971年,勤劳勇敢的10万家乡人民,苦战5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锹,一铲,两只手,在松花江上建成了两道拦江大闸,一闸、二闸,同时在松花江右岸修成了11条干渠,全长56公里;支渠101条,全长166公里,进入田间的农渠1000条。</p><p class="ql-block">悠悠松花江,依依向北流,承载着家乡的风土人情。水天一际,犹若丝带,村里村外丝丝相扣,河中沟中带带相连,画面插秧的农人相逐。天空留下一池春色,蓝天朗朗水墨丹青。</p><p class="ql-block">坐在五月的风里,看江闸下白浪滔天,夕阳耀眼,江水斑斓好看,瞬间就勾走了我们的魂魄,似幻似真,美妙无比。清风习习,美景馥馥,碧水、流云、夕阳,阅读着松花江一闸美妙的景致,令心怀舒畅,物我两忘。其实,这辈子不求归野田园,只求偶尔看落花流水的人间,也就足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