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南靖土楼旅游B线上,还有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远楼”和“和贵楼”。当顺着“云水谣”的小溪向下游漫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方形土楼,和贵楼。</p> <p class="ql-block">这和贵楼的主要特色是它有着当地土楼最高的高度记录,又是建造在小溪边上的沼泽地上的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五层土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贵楼的主楼外面,还有一个称作厝的建筑物群,好像是拱卫主楼的卫兵。在术语上叫作厝包楼。</p> <p class="ql-block">进得第一道门,才能看到正式的楼门。现任楼长简正在用5米长的钢筋条轻松地插入楼基的缝隙,以显示此楼是建在通长五米以上的竖着的木桩上的,所以能在沼泽地上经久矗立而不坍塌。</p> <p class="ql-block">楼内又有一座方形的厝,上悬一块进士牌匾,说明此楼的文化内涵。同时这又是此楼的另一特点:楼包厝。下图拍照时被人撞了一下,有些糊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厝内有一鹅卵石铺就的下沉式平地,人走在上面犹如走在弹簧地板上,据简楼长介绍,这也是因为建在沼泽地上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两块匾,“兴学敬教”和“兴学利侨”都是前民国政要的褒奖,能保存到今天,可能也是由于天高皇帝远的恩赐吧。这个厝里以前是办过私塾的,据说住在楼里面的简氏家族,现在出的大学生比例在南靖也是名列前茅的。</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溪继续下行,几乎看不到什么高大的房子,狐疑之中,遂向邑人问讯,答曰,最多200米,你就可以看到怀远楼了。果然,小路拐了一个弯,怀远楼的英姿就出现了。怀远楼建于晚清,几乎一造好就是辛亥年的革命了。但总算还是沾了清朝的年代的光,毕竟有了历史上的说头。</p> <p class="ql-block">楼的外面,设立了形同虚设的检票栅栏。其实里面的路四通八达,没有阻拦的。只是大多游客早就在旅游服务中心买了套票,乐得给他们检一下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门楣上的那个八卦图案很有趣,据说造楼还真的与八卦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匾是何应钦送的。据说文革时被一个简氏老汉藏在猪栏里面,申遗时才重新发掘出来。</p> <p class="ql-block">此楼的特点是有内外两个环,可惜我旅游时从来不带大机器,恰好当时连NIKON小机器的电也使用殆尽,只好用手机充数,勉强看看大概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得楼来,正好碰到电瓶车开来,验票上车,返回了停车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