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的“春天”,是我人生经历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在全球施虐了两年之久的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在没有任何人的召唤下,死皮赖脸的闯进了我居住的城市,还恬不知耻的耍起了大牌,一住就是70多天。</p> <p class="ql-block">★三月初的北国江城吉林省吉林市,“春天”的脚步依然没有触碰到她沉睡着的大地,河流山川还紧紧的包裹着冰雪料峭的外衣,人们依然生活在冬天的世界里。</p> <p class="ql-block">★打扮成“狼外婆”的“奥密克戎”,在人们放松戒备的情况下,偷偷的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把病毒抛向了这座无辜的城市。3月2号,从吉林市公布的第一起感染病毒案例开始,全市各级组织就开始动员人力、物力和医疗资源,排查流调,收治病患,筹建方仓等一系列围堵疫情的大网,在全市紧锣密鼓的悄然张开。但“奥密克戎”传染发展的速度和病毒感染人数的激增,依然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市民的恐慌情绪开始蔓延。全市各个大小商超人头攒动,抢购各种食物、果蔬、生活用品的人群,匆忙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p><p class="ql-block">(照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从3月7号我所居住的社区开始进行疫情封控管理,到5月13号小区解除防控。在这60多天里,我们小区的居民先后做了34次核酸筛查,17次抗原自测(5月15号以后核酸筛查仍然在继续进行)。</p> <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流行着一个这样的段子。说是一个病人到外地就医,医生让病人张开嘴说“啊”!医生看过病人嗓子后说:你是吉林市人吧?病人惊奇的问道:大夫,你是咋知道的?医生答到:你这嗓子都有“茧子”了,肯定是老做核酸让“大白”给捅咕格愣的,也就你们吉林市人才这样!</p> <p class="ql-block">★3月13号小区管控一周后,社区接到市政府通知:从即日起社区开始封控,居民除进行核酸检测外,一律不许走出家门,统一行动居家抗疫。全市除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领域,其他企事业单位,餐饮服务行业全部停工停产。往日里人来人往的小区,如今变得异常的冷清。</p> <p class="ql-block">★一座拥有着百万人口的四线城市,在“奥密克戎”淫威的恫吓下,极不情愿的按下了暂停键。这座城市虽然没有国内那些大都市的热闹繁华,但她山水相依,四季分明,人杰地灵,雪柳雾凇享誉中外的靓丽景致,从那一刻起,悄无声息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失去了往日亮丽光鲜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从那一刻起,这座被封控的城市,从早到晚,大街小巷变得空空如也,人迹罕见,安静的让人有些心慌。往日城市里大街小巷那种人流涌动,市井嘈杂,车流如潮,松花江两岸流光溢彩的繁华景象,转瞬间就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p> <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居民们每天等待通知下楼做核酸筛查,已经成了生活中不情愿的一项内容。排队做核酸的队伍中,居民的表情都是那样的呆板。熟悉点的邻居,隔着挺远小声的抱怨着没完没了的检测,相互转告市里哪个小区又爆发了疫情,哪个单元都被“大白”带走的坏消息。</p> <p class="ql-block">★疫情爆发前,老伴留在了北京照看孙子。所以,居家抗疫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一个人的身上。封控初期日子过的还算滋润。每天和朋友、战友、退休的老伙计们微信聊天、翻翻书、追剧、关注“俄乌”战事、研究美食、清理家中的老旧物件,日子打发的还挺快。</p><p class="ql-block">(照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封控居家三周过后,发现冰箱里储存的食物、蔬菜所剩不多了。退休这几年,为了照看孙子总是北京、吉林两地跑,冰箱里压根就没存什么像样的东西。虽然封控前也抢购了一些蔬菜、食物,但还是心存侥幸,觉着这波疫情和其他的省份、城市一样,挺个二、三十天也就过去了。所以每天伙食依旧按照“省部级”标准,大碟子、大碗不断的变换着食谱,没有计划的胡吃海喝。望着那些仅剩的青菜,目光有点呆滞。在没有补充到新的蔬菜前,绝不能再追求享乐主义生活方式,要迅速适应“清汤寡水”的节俭生活。</p> <p class="ql-block">★为了能结成“抗疫”同盟,我联系上了在岗工作时,曾经在原吉林铁路分局大楼里一同工作过,现住在同一小区的老朋友“福荣”老弟。我们俩是同年入伍、复员,不在同一个部队服役的战友。我俩相隔4栋楼,他的老伴也因为疫情原因被隔在了长春,吉林也只有他一个人。</p><p class="ql-block">(解封后登吉林市“东团山”,左侧为作者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由于全市封控造成经营活动停摆,无法购买食物,家中储存的食品一天天的见少。望着冷藏柜里那棵巴掌大小的白菜,一个不太大的土豆,一个圆葱和半根胡萝卜,下厨房操刀做菜时手都有些颤抖。蔬菜短缺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居家抗疫的决心和勇气。为了能尽快买到蔬菜和食物,我和“福荣”老弟通过微信商议,应该立即加入社区、网格区、楼群里的“接龙”买菜、购物团队,和邻里们共同在“接龙”群里拼杀抢购蔬菜和食物。</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在那段日子里,每天手机几乎不离手,眼睛老是盯着屏幕,反反复复在不同的“接龙”买菜群里不厌其烦的下单。瞅着每个“接龙”群都排着百十来号人的队伍,每天只能满足40位左右用户的需求,啥时候能否买到渴望的蔬菜,心里头一直悬着,没有一点把握。那一时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市里蔬菜保供、调配渠道与各社区衔接不畅。我们小区的规模大、人口多,购买蔬菜、食物就成了居民们最头疼、最纠结的心病。特别是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很多朋友,能够获得他们的社区赠送给居民的蔬菜,心里头更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因为我们居住的小区,在疫情期间从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在“接龙”卖菜群里望眼欲穿的苦苦等待了4天,家中的蔬菜即将出现断顿的危机时刻,3月28日下午,终于通过“接龙”抢到了第一波60元的综合食品套餐包。东西虽然不是很多,我们哥俩一人分一半,降低些生活标准,再维持一个星期的生活应该没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4月2号、4月10号,又经过几轮的疯狂的“接龙”,我们俩分别抢到了78元、100元的蔬菜套餐包。打那以后,蔬菜紧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特别是4月3号,经过4天的“接龙”奋战,居然还抢到了68元的水果套餐包,对于已经十多天没吃到水果的我,当时的那种激动、兴奋、傲娇的心情和成就感,真的是难以言表。这些“抢”到的果蔬,为居家安心抗疫,提供了强大的物资保障。</p> <p class="ql-block">★晒美食、晒厨艺、晒家中冰箱里储存的食物,晒社区免费赠送的蔬菜,成了那段生活中朋友圈里不可缺少的调侃内容。好在当兵时曾经在连队炊事班混过三个月,做些简单的饭、菜,让自己个吃饱还没有问题。食物匮乏时,也把将要失传的厨艺重新拾了起来。尝试着包过饺子、蒸花卷、烙发面饼、做疙瘩汤、生豆芽。在朋友圈里厨艺比拼时,没有沦为大家的笑柄。</p> <p class="ql-block">★人生中你会结识很多的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时,哪怕是远隔万水千山,他们也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给予你支持和帮助。当你处于人生低谷,感觉最孤独、寂寞和无助的时候,能听到亲友的问候、鼓励的声音,读到同事、同学、战友祝福、安慰的信息,你会由衷的感受到人世间亲情、友情的可贵,他们就像盛开的友谊花朵,在沉淀的岁月中绽放、芳香。</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在抗疫食物短缺最艰难的时候,“福荣”老弟把家里储存不多的“冻虾”“鱼”“插条”“水果”等食物取出来,无私的与我分享。他利用地下车库通道,把食物悄悄的送给我。在地下车库碰面的那一刻,说起来真有点难以置信。当时那情景,我们俩简直就像影视剧中的地下工作者,在“白色恐怖”时期,躲藏在黑暗处秘密接头交接情报的样子。那种患难与共,朋友守望相助的情谊,用多少华丽的辞藻也难以表达。</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这些在城市楼房里独居惯了,邻里之间相见都感到陌生的人群,固有的思维和认知发生了改变。那些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的情景,又重现在了现代都市很少往来的邻里之间。我们家楼上的邻居家中有四口人,小两口带着一个3岁大的小姑娘。小姑娘比我们家孙子小一岁。平日里照看小姑娘的姥姥,也被这场疫情困在了女儿的家中。</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楼上的邻居知道我一个人在家生活不便,几次把家里储存不多的苹果、花卷、鱼、腊肠等食物,还有煮好的饺子(在当时那就相当于稀缺的“贡品”)送到我家走廊的门旁。这是我人生相处的邻居中,最暖心暖肺、最值得珍藏和感恩的。</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是这波疫情最大的受害者,他们大都被囚禁在自家的小屋,与万物复苏的“春天”无缘亲近。以往的“春天”,我们看到孩子们穿着光鲜亮丽的服饰,露出天使般的笑脸,唱着稚嫩的歌曲,追逐在鲜花草丛,奔跑在大街小巷。那是一幅多么令人心动的美好画面。</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今年,在这个没有孩子们唱主角的“春天”里,市民们是那样的寂寞和无奈。被疫情困在楼上的小姑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被囚禁在了家中,即不让去幼儿园,也不让她下楼和小朋友们玩耍。只有下楼做核酸检测那短暂的时光,小姑娘的笑容才绽放在童真的脸上。为了宣泄对疫情的不满,小姑娘时常放飞自我,在屋里来回的奔跑。疫情的封控,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无声无息,我们的视觉和听觉都感觉在退化。只有当听到小姑娘从楼上传来的跑步声,我仿佛才意识到,是那“咚咚咚”美妙的跑步声音,提醒着木讷的自己,现在依然还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p> <p class="ql-block">★从疫情防控初期,家乡还是冰雪覆盖的冬季,到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柳绿花开的初春,我每天都趴在窗前,出神的望着家乡这条川流不息,日夜流淌的松花江水。看着江边的冰雪渐渐的消融,柳树和小草一天天的在变绿、发芽、长高。偶尔也呆呆的注视着江对岸的“国防公园”,回想着去年孙子来吉林时,带着他观看那里的飞机、坦克、大炮,祖孙牵手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望着远处的天边,幻想着疫情“解封”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理发店整整头型(虽然头发已经不多了,但毕竟两个多月没理发,头发长的有些离谱了),再约上好朋友,到喜欢的“馆子”里点上几个硬菜,喝他个一醉方休,好好的庆祝一番。</p> <p class="ql-block">★4月初的一天早上,楼下江边的林地中,忽然传来了人们熟悉的“野鸡”鸣叫声。我赶紧翻出望远镜,盯着这个身披华丽外衣的“大鸟”,在江边和林地中闲逛。瞅着它目中无人悠闲自得的“熊样”,那真叫一个羡慕嫉妒,啊…就恨!被囚禁在家里快一个月的居民,此时能听到这位他乡来客的放声高歌,也算是享受到了“春天”里的音乐PT。说实在的,尽管野鸡的表现欲极强,但它那种怪异的“沙哑”派发声,既不属“美声”“通俗”,也不靠谱“戏曲”和“民族”,在鸟类歌唱界里根本就不入流,难蹬大雅之堂。平日里它们都躲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但今年在这座悄无声息,无人触碰的城市里,它的鸣叫声还是灵动了“春天”的脚步,愉悦了小区居民孤寂的心灵。“大鸟”那不太悦耳的歌声,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多彩,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共生。</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打那以后,这只大鸟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竟然把这一带江边林地划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每天天一亮,它就带着“三妻四妾”来到这里,在林中草地上引吭高歌、追逐觅食,打情骂俏。它们那旁若无人,不顾廉耻,亲昵过分的举动,完全不顾及附近居民们平日里遛弯休闲的去处,被这个“无耻”的家伙横刀夺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小区封闭管控的第一周,每天还允许居民们下楼在小区里遛弯。第二周不许出门后,只好把家里弄出一条“通道”,每天在屋里像“拉磨”一样的来回转悠。疫情封控期间全市车辆不允许上路,小区的地下车库显得异常安静。从3月19号封控第三周开始,我就悄悄的转移到了小区的地下车库,挑个宽敞通风的地方“偷摸”活动活动。直到4月28日才告别了“暗无天日”的地下车库,恢复了在阳光下的正常活动。</p> <p class="ql-block">★居家抗疫的日子苦熬过了一个月。4月7号,就在小区无疫情已经达到14天,社区准备向区里申报创建“无疫情小区”的当晚,一栋小高层的一个单元住户,居家抗疫过程中,家人除了下楼做核酸,到大门口取过购买的青菜和食物,没有过外出的经历。白天小区通过核酸筛查,确诊这户人家竟然诡异的出现了🐏性。楼里微信群的邻居说:这一家人当夜就被“大白”们带走了。</p> <p class="ql-block">★突如其来的形势变化,让整个小区的抗疫成果瞬间化为泡影。居民们欲哭无泪的愤懑心情,都反映在下楼做核酸时每个人的脸上。</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为了迎接抗疫的曙光,小区63栋居民楼,近三千户居民只能咬紧牙关从头再来。为了实现下一个无疫情小区的终极目标,居民们还得继续龟缩在家中,重新冲进小区“接龙”购物的队伍,体验现代都市最无奈“隐蔽战线”的购物“战争”。</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4月24号,当居民们下楼做第29次核酸筛查时,小区里的树叶都已经变绿,迎春艳丽的花朵也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天气的转暖,居民们都卸去了厚重的冬装。看着满目翠绿的世界,翘首期祈盼的“春天”,真的来到了我们的眼前。憋在家中时间太久了的居民,都渴望着融入“春天”这温暖的世界,让春风抚慰被疫情折磨的心力交瘁的伤痛。做完核酸后,邻居们都贪婪的望着绿树、花开。“大白”们在劝导人们上楼回家时,居民们脸上的表情都是那样的不情愿。大家都默默的祈祷,无疫小区也能早些降临到我们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4月27号,在小区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实现了“无疫小区”的奋斗目标。就在居民们跃跃欲试想要冲出家门时,网格员在微信群里通知大家,社区正在为每户居民办理一张小区“出户卡”和“出行卡”。从明天开始,居民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错峰出门在小区内活动,每户一人还可以持卡外出2个小时购物。</p> <p class="ql-block">★4月28日清晨,当小区的居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陆陆续续像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一样,从不同的楼栋迈出家门时,大家脸上露出的喜悦表情显得有些呆板,相互问候的声音都有些异样。但是我们毕竟“胜利”的走出了被封控50多天的家门,又能够走进“春天”的怀抱,开始享受春风、阳光、自由和花香。</p> <p class="ql-block">★在与“奥密克戎”作最后的斗争中,我们迎来了2022年的“五一”劳动节。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但愿也是最后一次,是在限时出入小区的环境中度过的“节日”。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没有市民们逛街,出入商超喧嚣的人流;也没有孩子们在公园嬉闹歌唱的追逐;更没有亲友们相约冲动的出游。孩子们只能在小区花开的树下感受“春天”的美景,居民们都无奈的蜗居在家中,静静的等待着梦寐以求的“解封”。</p> <p class="ql-block">★“五一”过后,在翘首等待“解封”的日子里,全市居民又做了多次核酸筛查加“静态”管理。每一次做核酸筛查,居民们都祈盼这是“解封”前的最后一次。毕竟在这座被封控城市下生活的市民,已经苦熬等待快70天了。市民们心里和精神上所承受的压力,真的是已经接近极限了。</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3号清晨,城市的上空响起久违了的稀疏鞭炮声。当人们走出小区,看到防疫围栏、检测点已悄然撤掉,居民们出入小区也不受限制了。虽然我们还没有听到官宣城市的疫情“姐疯”,但市面街区的商业经营活动,都在有序的恢复。市民们终于又能够像往常一样的正常生活了。我们可以自由的出入小区,逛街购物,休闲踏青,融入到属于我们自己钟爱的城市之中。为了庆祝我们赶走了肆虐疯狂的“奥密克戎”,我们要举杯畅饮,我们要高歌纵情,我们要记住这座城市经历过的特殊考验,没有被“奥密克戎”逼得躺平。这才是这座城市的人们应该共享的胜利,值得在此高光时刻举杯欢庆。</p><p class="ql-block">(图片由网络提供)</p> <p class="ql-block">★“奥密克戎”对家乡的“大考”算是告一段落,但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提防新冠病毒的反攻。回想这两个多月的经历,我要感谢那些在疫情期间给予我鼓励、安慰,帮助过我的好朋友、好邻居、好同学、好同事和天南地北的好战友。是你们及时传递给我的疫情提示,防护要求,注意事项,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和友谊的珍贵;是你们温暖的相助和真诚的问候,让我为此生有幸与你们相识,并成为朋友、邻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是你们时常让我看到的搞笑视频,传授给我的生活妙招,指导我烹饪菜肴,朋友圈里欣赏到你们的厨艺、美照,让我在孤独抗疫的60多天里,忘却了寂寞和烦躁。</p> <p class="ql-block">★青山依旧,绿水长流。我们应该记住2022年“春天”家乡遭遇的故事。在灾难面前,我们应该记住市民们团结一心抗疫的坚强;“大白”们热爱家乡无私奉献的榜样;邻里们扶困济危热情相助的守望;民众向往美好人性光芒的善良;“人渣”极端自私内心世界的肮脏。我愿为这座美丽的城市祈祷,希望疫情过后市民们生活的更加悠闲、幸福,家乡会变得更美更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5日</p><p class="ql-block"> 赵 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