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人生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新宁Hobson

<p class="ql-block"> 任何事情,都不是黑白分明的,一个人应该具有三种是非观,分别是法学家的对错观,商人的对错观和经济学家的对错观.</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 B失足摔死了。请问,这是谁的错?</p> <p class="ql-block">三种对错观</p> <p class="ql-block">法学家的对错观</p><p class="ql-block">对于上述情况,法学家可能会说:“这当然是A的错,这就是蓄意谋杀,还有什么好讨论的!”是的,如果证据确凿,在法学家眼中,这就是A的错。但是,这种“大快人心”的对错观,不一定能避免类似案件再度发生--法学家做不到的事情,经济学家也许能做到。</p><p class="ql-block">经济学家的对错观</p><p class="ql-block">对于上述情况,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看法:是C的错。也许有人会说:“啊?为什么啊?C也太冤了吧?”</p><p class="ql-block">经济学家是这样考虑的:整个社会为避免B被A诱骗进入C的工地要付出的成本,比C把工地的门锁上的成本高得多,虽然惩罚C会让其觉得冤,但是以后所有工地的拥有者就都会把门锁上了,于是这样的事情会大量减少。</p><p class="ql-block">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在谁。虽然有时这样的判断看上去不合理,但会比从“纯粹的道义”的角度更有“效果”。</p><p class="ql-block">商人的对错观</p><p class="ql-block">对于上述情况,商人可能这样想:不管是A的错还是C的错,B都死了;不管让谁承担责任,B都无法起死回生--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B只能怪自己。</p><p class="ql-block">也许B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想:“这是我的错,我不该蠢到被A诱骗至此。”</p><p class="ql-block"> 再看一个例子。一个人走在人行横道上时,一辆卡车冲他疾驰而来,所有人都大声呼喊,叫他让开,他却淡定地说:“他不能撞我。他撞我是违反交通法规的,他负全责。我就不让。”最后,这个行人被卡车撞死了。</p><p class="ql-block">这是谁的错,卡车司机的错?当然。但是,这样的判断无法救回行人的命。</p><p class="ql-block">行人那时应该这样想:不让,就是我错,因为不让开我就会死。</p><p class="ql-block">对于第一个例子,法学家认为A错,经济学家认为C错,商人认为B错,这就是三种“对错观”。</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评论家,可以选择法学家的立场;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如果将要失足摔死的就是你自己,我建议你选择商人的立场--“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因为“我的损失最大”。总之,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p><p class="ql-block">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p><p class="ql-block">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