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 基础理论》

文静

2022年5月25日星期三<br>今天开始阅读《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 基础理论》,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我将尝试用RIA便签法的方式来写,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感觉?<br>原文内容见下列图片,出自28页。 这个段落的内容,讲了心理障碍是关系失衡导致的冲突的一个部分。<br>匈牙利后裔精神科医生伊万·鲍斯泽门伊-纳吉以“关系账”来形象地比喻家庭成员之间为关系所付出的多少,如果“给予”和“索取”长期失衡,就会导致关系不稳定,家庭成员中就可能出现内心冲突而导致的心理障碍。<br>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家庭中的“关系账”:<br>第一:设置情感收支账户<br>家庭成员之间都有无形的“关系账”,也叫情感账户,这个账户无处不在,只要关系存在,账户就存在。账户分为收入、支出两个方向,在一个关系中,得到给予和支持的一方收入就增加,而付出的一方则是支出增加。收入为“正”,支出为“负”。<br>第二:在账户中存入情感<br>关系中的双方都需要在索取的同时,也有付出,就是自己的账户有收入也有支出,对方的账户有支出也有收入。为对方付出是在账户中存入情感,向对方索取就是在账户中取出情感,有了存入,以后才会有取出的可能。<br>第三:保持账户收支平衡<br>关系中的付出与索取是要相互的,而且是要基本平衡的,否则结算负数过大的一方是单向付出过大,这种失衡将可能带来心理的不平衡,甚至导致心理障碍。<br>这种因“关系账”结算不平衡导致的冲突带来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两个家庭成员之间,只是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同辈关系间发生的可能性大过亲子关系。<br>案例省略。 2022年6月1日星期三<br>4.5 利用方法工具箱:系统治疗中的整合<br>用表格的形式,将三种“理论折中”的整合办法进行对比 。 在学习三位大师整合办法的过程中,我自己是对弗伦克尔的方法更有感觉。在与来访家庭工作的时候,治疗师头脑中有一个工作的框架,更重要的是,结合每一个家庭的不同,当时场域的不同来选择适合的干预方式。适合比经济更加重要。 2022年6月7日星期三<br>我今天阅读了本书130页到150页的内容,整个“7. 社会系统:家庭、组织、合作和网络”的内容,我的感受是懵懂的,抓不住要点的,内容抓不住我我也抓不住内容,直到进入“8. 现实、因果关系和创造社会现实”部分,终于感觉到自己跟书中的内容建立了连接。<br>下面图片中的内容是第149页,“8.1 现实:何谓真实?”中的片段。 这个部分的内容告诉我们,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其实只是我们的发明,未必是真实的世界。<br>这个片段的内容非常重要,它揭示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我们戴着有色眼镜过滤了的世界,不一定是客观的世界。就比如上面的图片,是我经过图片编辑滤镜略做处理后的样子,如果我再选择其他更加失真的滤镜处理,那么它跟原图的差距就会更大了。再如果是通过了哈哈镜反射后所看到的样子跟原图就会截然不同了。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会反思“真实的是我所看到的这个样子吗?”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看待世界的固执、偏见,甚至扭曲就产生了,严重的也就出现了心理的偏差。<br>通过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思想”的三个层次。<br>第一,日常生活中存在客观的世界。<br>这个客观世界有自己的秩序、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是可以被“找出来”的,客观规律是在稳定中发展变化的。<br>第二,我们建构自己经验世界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东西。<br>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所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未必是真实的世界,一方面,我们不一定看到世界的所有方面,我们看到的未必是整个系统;另一方面,即使我们看到了完整的系统,我们也是带着自己的认知来判断这个系统的,在自己认知的局限性下,眼中的世界已经不是真实的世界了。而影响认知、判断的因素又太多太多,例如基因、传承、环境、文化、宗教、价值观等等。<br>形象地说,我们每个人都在致力于绘制自己的世界“地图”,每个人所用的材料、手法不同,理解有差异等,所以每个人所绘制的“地图”是千差万别的,但客观世界只有一个。<br>第三,不要将自己的构建与客观世界相混淆。<br>“我们在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常常忘记了我们自己在感知的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以及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感知。”我们绝大多数人确实是忘记了,忘记了我们所感知的周围环境,其实只是我们的发明!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我们所理解的只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毕竟人的眼睛有局限性,认知有局限性,感知也有局限性。<br>但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认为的世界是我们在过往生命的基础上所构建出来的,它不应该跟客观的世界所混淆,就已经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了。 2022年6月15日星期三<br>11.态度<br>11.1合作与关系<br>在系统治疗中,关于对治疗关系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br>早期家庭治疗的态度是:一致的和开放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采取中立的态度;史第尔林等人提出“通过系统的改变来治愈”的理念:工作的目标是使家庭的“游戏”无法进行下去。鲍斯考勒和赛钦提出了“合作模式”:治疗和其他所有的系统实践都被看作共同寻找好的描述,并且建立在一个尽可能准确理解咨客愿望和需求的基础上。<br>现代的自我组织理论强调持续友好的“情感框架”被看作是咨客发生改变的基础,即合作模式需要以关系为基础。<br>11.2扩大可能性空间<br>系统的治疗态度不是指向功能不良的、有问题的或困难的方面,而是寻找能够启发或扩大可能空间的描述。“干预的目的始终是要扩大可能性!”这个要求的显著后果是:治疗师会特别仔细地思考,应该如何描述才扩大咨客对可能性的意识。通过未来取向和假设性提问可以“激发可能性意义”。<br>11.3独立自主作为关键词<br>寻求帮助的人始终被看作是自主的、无法指导的,是自己生活的专家。<br>自主是治疗工作的出发点而不是目标。<br>治疗的专业性在于:把咨客作为自身问题的专家,治疗师陪伴其前行,作为“参与的观察者”,为建设性的谈话创造空间,并且设法做到让咨客保持对话。<br>11.4伦理的另一面:阻止和界限<br>在专业背景下,有意识地限制他人实施行为,与赋予可能性一样重要。<br>如果某些被视为不能接受的事情发生了而没有阻止,就会违背伦理准则。<br>目标是在必需的准则的前提下,在所限定的范围内实现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这体现在一个有决定权的人对于另一个人:<br>第一步:明确告知自身的监督义务<br>第二步:清楚有哪些可活动的空间<br>第三步:与咨客设计可替代的办法<br>11.5形成假设<br>一个假设的意义在于它是否有用。假设是否有用可能通过“排序功能、激发作用”来衡量。<br>假设的多样性促进了观点和可能性的多样性。正是一些不寻常的、富于想象的解释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催化剂。一个假设应该尽可能这样表达,使它可以把好的意图跟无意的负面影响联系在一起,又能够反过来将问题所承受的痛苦和积极的副作用联系起来。<br>11.6循环<br>循环思维尝试将系统中相互联系的交流行为用环路来描述,以显现出它们的关联性。<br>11.7从各方结盟到中立<br>各方结盟,是治疗师同等对待所有家庭成员,认可每个成员的贡献,能够与矛盾的双方都打成一片。中立,不是目的,而是从作用上来理解,如果系统咨询的参与者事后不清楚咨询师站在哪一方,赞成哪一方的观点,对问题的看法如何,那咨询师就是“中立的”。<br>中立的不同方式:对人中立、对问题或症状中立、对看法中立。<br>中立是有其适用边界的,在系统咨询中,当有充足的理由时,可以有意识地放弃中立态度。<br>11.8从中立到好奇<br>中立有利于一种满怀尊重的好奇态度,不去确信某种因果关系和评判道德好坏。假设和循环提问是维持好奇态度的技术手段。三者间存在一种递归关系:它们相互创造。 2022年6月22日星期三<br>今天阅读《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 基础理论》P281-290<br>15.4 问题场景和解决方案场景<br>系统式提问运用假设性场景,使游戏式的可能性思考成为可能。治疗师的任务不是使咨客变好,而是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希望的方向。治疗师保持中立且通过提问来准备场景。<br><br>索解取向的提问(“好转的提问”)<br>来访塑造出问题,那他们的关注点长时间放在了问题上,好的方面越发不被看到。这也正好为解决方法的建构提供了线索,开启超越问题的新的可能性。<br>对问题的例外情况提问:比较有无问题的时候的不同,让差异条件变得明晰。<br>对资源提问——独立于问题之外:问题固然是可怕的,但是除了问题之外,还有那些场景是令人满意的。<br>奇迹提问:如果对于来访来讲,已经没有了能够想到的现成的资源,那么无论如何还有一个奇迹可以探索,“假如奇迹发生了,你的问题一夜之间消失了,人们通过什么可以发现奇迹的发生?”<br>奇迹提问有两个作用,一是人们在幻想变化的同时,不必感到要为这个行为负责;二是人们往往确信他们在奇迹之后做的事情不是超自然的,而是很朴素、可行的。<br><br>问题取向的提问(“恶化的提问”)<br>问题也可以被看作是有用的,它不一定是应该被解决的。问题取向的提问可以与索解取向的提问对照提出。它会以一种相反的方式引起与好转的提问相似的结果:通过这种提问,问题如何积极地被制造并维持下来就会变得明确,如果人们想摆脱这个问题也可以不做什么。<br><br>未来时间计划<br>咨客与其问题之间的关系上可以安置哪些“未来的可能性”:<br><ul><li>您会与您的抑郁症一辈子待在一起吗?还是您把这种关系看作短期的婚姻?</li><li>你对父母感到愤怒,想要惩罚他们,你认为到什么时候会对他们惩罚够了——几个月、一年还是两年?……</li></ul>对于一个“意识到的复发”的提问<br><ul><li>如果你告别你的问题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想“邀请”它一次,你如何能够有魅力和有效地进行?</li></ul><br>“仿佛”提问<br>在会谈中,如果一个问题的好处变得明显,如通过较少的代价来实现更多的好处,则可以对提问本身和问题的表现之间的区别进行提问,建构“这样做,仿佛”的说法:<br><ul><li>假设你对你的伴侣的态度就仿佛你患了头痛那样,那么他仍会关怀备至地对待你吗?</li></ul> 从单个的提问到整个会谈——“我和我的坏性格”<br>下图的访谈提纲适合咨询和治疗,如果谈话进行得好,过后被访谈者和他的坏性格会变得有所不同,有时会变得更加友好,也会变得更有距离。这个提纲只适合能够找到自己坏性格的人。 15.5 问题外化和解构性提问<br>外化是一个特殊的提问技术,是由澳大利亚家庭治疗师迈克尔.怀特发明的。<br>问题外化是将问题与访谈者划分开来,将问题、冲突视同第三方,明确地与参与者加以区分。<br><ul><li>它有多长时间了?它第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li><li>它让你做了什么违心的事?你如此对它屈服,你感到怎么样?……</li></ul>治疗师在外化提问本身,也尝试与访谈者“解构”故事,重新进行描述,在描述新的故事中发现被掩盖的经验、能力和品质。<br>问题外化存在一个风险,即不是中立地看待问题,而是给问题赋予消极的意义,这违背了系统治疗与咨询本身的理解。 2022年6月29日星期三<br>今天阅读《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 基础理论》P351-360<br>18.6 仪式<br>人们把密集的、共同的和象征性的行为过程称为仪式,它通过一种由行为来体现的“意义”,表达出一种含义。在仪式中所进行的内容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并长期保存在记忆中,以强烈和形象的方式为重要信息赋予力量。<br>仪式能够提供安全过程,公开解决冲突;能够表明人们已经取得重要成果。<br>人们如何在系统治疗与咨询中运用仪式呢?<br>1.通过对一个咨客系统的集体仪式观察、询问、分析其地位,形成新的自我认知。<br>2.治疗过程本身可被描述成一个过渡仪式,使咨客从有问题状态向无问题状态过渡。<br>3.仪式化的结尾干预,为“结着厚冰的”病理关系模式“去冰”。 莎莎生日快乐!——几个小时前才举行过的仪式 特殊的仪式行为<br>放手,与之告别:可以建议咨客将其旧的身份象征物,如老照片、一个玩具或者其他与自己相关的物品,带到合适的地方、采用适当的方式烧掉、埋掉等等,以告别去世的人或者结束某段生活的悲伤。<br>尝试不同的信念和想法:如果一个社会系统在关于问题的内心冲突和可能的解决办法之间摇摆不定,可通过仪式形式对两者进行试验。<br>利用过渡客体:过渡客体建立了一座桥梁,有助于将一种老的关系放置到一种新的发展阶段。例如让面临分离的人找到一个象征物,它代表对关系的建构,令人感到充实。<br>仪式化的模式和症状处方:如果人们把症状作为互动仪式的一部分来探索,就可以为正在进行的过程开出处方。<br>处方:处方是另一种创造性地运用仪式元素的可能性。可以利用预期明确给出一个有特定剂量和执行节律的处方。例如安排有节律的任务。<br>文档作为仪式:可以建议咨客制作关于互动的证明材料并对它进行研究。 2022年7月6日星期三<br>20.8系统式反思:案例督导<br>案例督导具有“俯视”的意思,借助督导者“从上”或“如同在电视屏幕上”观看自己与他人的互动,观察、评估治疗过程,指导接下来可能做出的行为和改变。<br>系统督导的原则:<br>(1)由被督导者决定谈论内容及时间;<br>(2)由被督导者决定什么有用,督导是尝试产生有用的观点;<br>(3)督导要友好肯定,不断提出疑问;<br>(4)督导中要轻松,允许玩笑。<br>舒马赫提出,督导应该制造“差异的平衡”。案例督导的理想方法是由一位督导师来进行,他熟悉团队的治疗理念并对此有足够的资质。如果督导师与团队之间偏爱不同的治疗理念,要先说明是否愿意配合做督导,且如何尊重这些差异。<br>督导师对不同机构类型和治疗方法了解得越多,对差异大的团队进行系统案例督导就越容易。<br>现场督导<br>督导师和督导小组一起坐在房间里或坐在单向玻璃后面来把握治疗过程,给出观察和建议。典型做法是:一开始做预先谈话,在没有咨客的情况下,了解被督导的案例信息、治疗师的诉求。可以选择以下设置:<br>(1)治疗师进行会谈,督导师坐在他后面直接提供支持和新的想法。<br>(2)治疗师进行会谈,督导师组织反映小组,会谈间歇交流,家庭和治疗师倾听。<br>(3)治疗师会谈,督导小组通过单向玻璃观察,给予治疗师结尾干预或建议。<br><br>现场咨询<br>在类似现场咨询的环境中,督导师和咨客系统及治疗师共同进行会谈,其中督导师与双方从每个人的观点来看治疗过程中帮助较大和较小的方面,以及未来的工作步骤。<br><br>录像督导、角色扮演、雕塑<br>录像督导中,会把一次治疗会谈录下来在督导小组中进行分析。可以对单个互动做微观分析。<br>角色扮演,是小组成员根据要求扮演真实咨客系统,再利用头脑风暴来思考替代性的行为方式,在角色扮演中进行尝试。<br>借助雕塑进行督导是一种体验取向的,较少具体化更多象征性的咨询过程。使咨询师在咨客系统中的立场透彻地表达清楚,并通过角色扮演者来了解不同的咨客可能的愿望。<br><br>叙述性的督导<br>治疗师讲述,督导小组听取并反馈自己的共鸣和想法。适用于围绕治疗师的情感反应和通过将很多信息联系在一起发展出推动治疗僵局的假设。可以通过可视化的系统地图,有助于解释清楚不明确的任务状态和复杂的问题系统。<br>“督导华尔兹”的做法只有三步:用一个问题的形式提出一个诉求,其中要有“我”这个词,小组成员轮流提出假设,然后做一个总结,其中由案例提供者讲出他获得的想法。<br><br>在没有外部督导师时做案例督导<br>通过以下做法,可以将督导在没有外部督导师的情况下,在动力小组内结构化进行:<br>(1)由介绍案例的人在小组内选出一位主持人,主持人按照结构化来主持督导过程。<br>(2)确切询问被督导者的诉求。<br>(3)被督导者对案例进行叙述和对问题做出描述。<br>(4)小组成员对问题的背景提出多样假设和好的解决办法的条件。<br>(5)被督导者选出对他有帮助的合适的想法。<br>(6)根据需要通过不同方法继续工作:利用雕塑理解系统的背景;通过头脑风暴收集解决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实践干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