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乌海,去山里转转

宁哥

      乌海市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西部边缘,周边是绵延起伏的群山,山中蕴藏着煤、铁、铅、高岭土、石灰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乌海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诞生的工矿城市,因矿而生,因矿而兴,是乌海市的特色。如果将乌海比喻成一颗大树,枝繁叶茂的树冠是城区,坚挺刚毅的树干是矿藏,那么,为这一切提供生机活力的根脉,就是那高耸的大山。         贺兰山北端余脉,形成三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从东向西,依次为桌子山、甘德尔山和五虎山。相传桌子山和甘德尔山原本与贺兰山主体是相连的,上古时代这里水灾泛滥,大禹受命治水,用巨斧将贺兰山北端劈开,引黄河北上东去,由此形成了现在的局面。驯服的黄河从此不再危害百姓,巨斧断山处两边涌现了无边良田,由此有了“天下黄河富两套(前套银川、后套河套),乌海就在两套间”的美谈。         三山两谷一条河,全市三区依黄河两岸和山间谷地而建,是乌海市的基本形貌。随着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使用,甘德尔山与黄河水面形成的乌海湖已经构成山、水、沙、城紧密相拥、和谐相伴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旖旎的风光常常让游客们流连忘返。黄河西岸的五虎山周边,也形成了产能巨大的工业园区。只有城东的桌子山,除了山麓边开发了矿业,整体犹如蒙着面纱的靓女,依然保持着几分朦胧。         桌子山,鄂尔多斯地区人们称之阿尔巴斯山或阿拉不素山,主峰乌仁都西,海拔2149米,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山脉。《蒙古秘史》称桌子山(阿尔巴斯山)为阿儿不合(Arbuqas),意为北方的公牛。这里流传着众多的传说,有人说桌子山是穆桂英的点将台,但杨家将为防御辽国镇守在雁门,不知六郎儿媳为何在此点兵?也有人说乌仁都西是蒙古军队西征时锻造兵器的铁砧,却不晓得那打铁的人身材几何?还有人推测明朝大将徐达进攻草原时达尔扈特蒙古人将成吉思汗的八白室移进桌子山,如果真是这样,那这里山的地位就与肯特山相当了。而我听到的最震撼的故事,莫过于不周山了。                  “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毛主席的诗篇,我们早已熟知。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是用几座大山支撑着,不周山就是西北角支撑山。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决战,共工战败用头怒撞不周山,不周山拦腰断裂,西北的天空塌了下来,东南的大地也倾斜下去,江河由此向东流。不周山的断裂造成天崩地裂,生灵涂炭,不得已女娲娘娘炼石补天。那么,不周山在哪里呢?《山海经》曰:“西北海之外,大漠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云封雾罩,不知所以。今天众多史家认为是帕米尔高原,也有推判是天山或祁连山。记得前几年读过一篇文章,说不周山就是贺兰山余脉的桌子山,为此我还专门写了政协提案希望为乌海文化奉献一点力量。我不相信这个结论,但我期望这个神话就是现实,因为2012年我在无锡梅村谒拜泰伯庙时,知道了头触不周山造成天崩地裂的共工氏乃是我家远祖。                   风从草原吹过,吹散了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散布于桌子山周边沟壑的岩画。这里的岩画称桌子山岩画,据考证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桌子山岩画的特点是众多的太阳神图案,对此我的解释还是基于不周山的传说。因为水神共工是与火神祝融大战失败后才头触不周山的,太阳是火之源泉,如果桌子山就是不周山,那么祝融氏的后人将祖先的太阳神光辉形象铭刻于此地岩壁,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5月21日,乌海市驼盐古道户外运动有限公司组织了一次桌子山后摩尔沟的户外活动。疫情好转,闲来无事,又无需核酸检测,几位好友相约走了一趟。一天下来,真正感觉了不虚此行的味道。         下面,就用相机中的画面,带您重来一次山中行吧。         车出海勃湾工业园区向东南,就进入了后摩尔沟。 沟口处的岩壁上,是一处散布的桌子山岩画群。         不远处的山崖上,一块岩石仿佛大山卫士,看守着这千年遗产。         这里的山是北方的山。雄浑威武,坦胸裸背,就像北方的汉子,线条分明,肌肉尽显。         这里的树,经过近年来的禁伐禁牧和生态治理,得到了修生养息,显得挺拔油绿,一派生机盎然。它们将根深深扎入岩层,彰显了生命的顽强不屈。         这里的石,奇形怪状,似人似物,让你浮想联翩。人根峰,母门洞,敖伦布拉格大峡谷景色尽现。石佛洞里打个坐,人面狮身上边站一站,妇女何止半边天。         还有那造型独特的树干树根,或如灵猴,或如狐仙,更是令人叫绝,拍石手残。         周末来这里做一次心灵之旅吧,你会忘掉一切烦恼,满怀信心去迎接新的一天。         来到乌海,你真应该去山里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