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守语文教学之正道

李凯元蓝天

<p class="ql-block">海上碧波</p> <p class="ql-block">且行且思 守语文教学之正道</p><p class="ql-block"> ——5月24日学习心得</p><p class="ql-block">新乡市延津县胙城乡中心学校 李凯元</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聆听了颜亚华老师的《培训者的使命与担当》,从自身成长的角度看培训,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教学中审视教学,且行且思。</p><p class="ql-block"> 师者当自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有深厚的学识,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为教育担当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当下,对语文教师来说,教师教学基本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修炼:教师三笔字(钢笔、粉笔、毛笔)、课程建设与科学使用的素养、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引导能力(驾驭力)、教学反思力、不断优化教学能力等。</p><p class="ql-block"> 教师培训的问题从何而来?必须深入教学实践,在充分诊断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才能了解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p><p class="ql-block"> “一课一得”的课是好课,教师专业发展亦是如此,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把“刷子”,把自己的优势修炼到最好,就可以感染、影响学生。其实,教育还是由心动到行动的过程,当我们的教学基本功让学生自己渴望去效仿,定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p><p class="ql-block"> 当然,距此,我的路还很长很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五组商丘杨德志老师心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主张教学中教师不妨“懒”-“懒”,学生能做的,老师绝对不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趣。这是杨老师长期躬耕于课堂的收获,符合当前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实际。当然,这样的教学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而是对教师教学设计、引导课堂、收放有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理解课堂教学的真谛,敢于让学生参与、尝试、体验、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发生,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好的发展,教学效果才会更有效。</p><p class="ql-block"> 下午,肖老师的讲座让我理解了语文教学之正道。</p><p class="ql-block"> 实在,是语文教学之正道,教师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听说读写功莫大焉。而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及其美之法,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技术。如何才能做到呢?今天听了肖老师讲座,茅塞顿开。</p><p class="ql-block">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智慧之师总是能给学生以方法,肖老师今天给了我们品文之法。</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本质特点。</p><p class="ql-block">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进而理解蕴含在文本之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美妙之处,是我们一线教师困惑,今天肖老师一堂课,让我们一线教师茅塞顿开。</p><p class="ql-block"> 如:《壶口瀑布》一文中品水势时,一个“跌”字出现六次,一个“碎”字,出现两次,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怎引导学生品味文美之法。</p><p class="ql-block">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母亲好劳动,用“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六个短句,和一个“因为……还……即“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除了做女人的家务,还要做男人的工作之辛苦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些,正是肖老师设计之妙,他对语言文字运用之美的敏感性,给了我很大启发,语文教师,应是一个对语言文字敏感之人。不仅如此,还要会引领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美在何处,为何而美。这将是我以后在教学设计有课堂教学中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教学无法,贵在得法。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如何科学而又艺术地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肖老师给了我们行走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如果“实在”是语文课堂的必备的生命营养,那么,“灵动”则是语文课堂生命之灵魂。肖老师的“出其不意,换个节奏,打破常规。”让我感受到了肖老师教育的智慧。肖老师在充分“裸备”的基础上,巧妙地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或句子,把学生引入优美的品味之旅。如《紫藤萝瀑布》教学中“专选”一词的选择,《愚公移山》教学中“遗男”一词的发问,《春望》教学中 “何鸟”的猜测等,都是肖老师出其不意,打破常规的教育智慧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我想肖老师的教育智慧来源于他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来源于他深厚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和教学过程组织能力。这些,都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肖老师最后给我们的十个思考,更是给将教学设计之“秘籍”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p><p class="ql-block"> 第一,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文体特征)</p><p class="ql-block"> 第二,这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写作背景思)</p><p class="ql-block"> 第三,这是写什么的文章?(文本解读)</p><p class="ql-block"> 第四,这是怎么写的文章?(语言手法)</p><p class="ql-block"> 第五.为什么放在这个单元这个位置?(单元目标,编者意图)</p><p class="ql-block"> 第六,最能体现文本特色的语段是哪些?(教学聚焦)</p><p class="ql-block"> 第七,当下,为什么要教这篇文章?(教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第八,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和读不懂的可能是什么?(学情预判)</p><p class="ql-block"> 第九,教材本身提供了哪些教学助读资源?(教材资源)</p><p class="ql-block"> 第十,与其他关联性文章的异同点是什么?(关联整合)</p><p class="ql-block">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肖老师授之“秘籍”,设计教学,引领课堂。</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肖老师!</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5日</p>

教学

老师

教师

学生

语文

语言文字

教育

设计

正道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