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鹭洲公园

周熙雅

<p class="ql-block">  走进白鹭洲公园的大门,发现那里阳光明媚,也不是很热,感觉很舒服。从眼前望去,前面有一个弯弯的拱桥在后面的寺庙处就看见了我们的大部队,妈妈的视力可好了,一下就看见了黄帽子和红帽子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白鹭洲公园里面讲述了什么精彩的故事呢?是关于徐达的故事:徐达(1332年至1385年),濠州钟离人,朱元璋“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明开国第一功臣,封魏国公,去世后追封为“中山王”配享太庙。徐达家族的别业有:明太祖赏赐东园(徐达家族祠堂)。明太祖呢就是朱元璋,他赏给徐达家一个东园,然后呢祠堂是古代的时候跟皇帝有关系的人才能用的祠堂,比如有名将他们才能用祠堂祠堂呢,里面是存放着他们的祖先们。而徐达他不是开国第一功臣嘛,朱元璋一共有6位国公,开国之将徐达是排在第2位——魏国公。你们知道第一位是谁吗?何老师跟我们讲了是李善成,但是他因为犯错被朱元璋给杀了。所以徐达就排在第一位了,何老师还跟我们讲,徐达他们家特别厉害,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每年不需要工作都能去国家的财务部领取200~300万,古代是用“旦”当计数单位,那个时候他们是领4000~5000旦。</p> <p class="ql-block">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南京白鹭洲公园,原为徐达家族祠堂和菜园,后为锦衣卫指挥徐天赐的东园,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白鹭洲公园讲的是徐达家子女,看了学习卡上面徐达家族课程系列还有《白鹭洲公园》“多元选择——徐达子女的抉择”;《瞻园》“正诚忠勇——徐达的进取之道”;《莫愁湖公园》“恭肃谨严——徐达的明哲自保”;《徐达墓》“善始善终——徐达的人生启迪”。上面莫愁湖公园讲的是徐达到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步,他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如何没有被朱元璋扁职或是被朱元璋杀头呢?白鹭洲公园讲的是子女是如何保住家族富贵?《徐达墓》是展示家族兴旺的秘密。《瞻园》讲的是徐达的出身和如何发展起来的?怎么跟朱元璋玩到一起?怎么被朱元璋提拔成这么高的地位呢?原来朱元璋被徐达救了三次,而且朱棣是跟徐达家的大女儿徐妙云结婚的。</p><p class="ql-block">徐妙云(1362~1407),是徐达长女,生母谢夫人,天生聪颖,贞洁娴静,自幼入宫,深得“孝慈高皇后”喜爱。洪武十三年三月,随朱棣就藩北平,夫妻深情深。1376年册封为燕王妃,王府内政肃然。靖难之役时,徐氏镇守北平参与军务(还培养出好儿媳“张氏”)。1402年册立为皇后,1407年崩于南京。</p> <p class="ql-block">  明成祖朱棣赐给他们家一个菜园,并幽禁徐辉祖。何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段故事,朱棣的老婆想让朱棣送给她一个小小的礼物,然后他老婆说,我想要一个菜园,种种菜,朱棣一听想:那好啊,这是一个小工程,所以就把他们家祠堂前面的那一块地给挖成菜园了,然后他还种一些花,因为他们家是大户人家嘛,光丫鬟、车夫,园丁都有100多人,再加上他们家人口太多了,所以就做一个很大的菜园。而明宣宗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为了要报答他奶奶家,你知道他奶奶是谁吗?没错,他奶奶就是徐妙云,为了报他奶奶家的他们那个恩情,所以决定在祭坛旁边建一个寺庙,这样子寺庙里面也可以供奉他们的祖先,因为明朝那时候是拜佛的。我们到了前面的“湘兰苑”也就是幽兰馆,在前面还发现了徐辉祖的雕像,感觉很壮实、有点凶恶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湘兰馆里面讲的是马湘兰(1548~1604):名守真,字湘兰,江苏南京人,自幼不幸沦落风尘,能歌善舞,喜诗会画,且为人旷达,为“秦淮八艳”之一。马湘兰擅诗词,“空谷幽兰独自香,任凭蝶妒与蜂狂。兰心似水全无俗,信是人间第一芳。”(明·马湘兰《题蓝花》);精画兰,收藏精品:北京故宫“兰花册页”,日本东京博物馆《墨兰图》。</p> <p class="ql-block">  马湘兰24岁那年,遇到了37岁的王穉登,但终未成眷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因为当时候穷苦人家,家里不是没钱嘛,他就会把家里的女儿卖给别人,当时候那里的经纪人叫做劳保,这些劳保会出大价钱,去买特别漂亮的女孩,到自己那去就相当于经纪人了。有些狠心的父母就把她们送过去了,因为毕竟家里穷也没办法呀,她们在家也赚不到什么大钱,就这样马湘兰被送到了老板那里,她们老板们每天培训自己买来的姑娘,还要做一个测试容貌,要测智力,比如给你一段古诗,看你是一分钟还是两分钟还是20分钟背会?20分钟背会的话就要加油了,就像有的皇帝就是虽然相貌长得挺好,但是他是一个痴呆,一个傻子,那这个国家必定完蛋。</p><p class="ql-block"> “玩月桥”士子聚集,弹唱笙萧,“牛渚玩月”,吟风赋诗。“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马湘兰不是喜欢王穉登嘛,因为各种的折磨,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在一起,因为有劳保在,她不愿意让这个穷秀才,每天一直缠在马湘兰身边,她还想利用马湘兰去招待客人赚钱呢。</p><p class="ql-block"> 据明史《徐达传》记载:“(徐达)子四:辉祖、添福、膺绪、增寿。长女为文皇帝后,次代王妃,次安王妃。” 徐辉祖(?—1407):长子,生母贾夫人,初名允恭,“长八尺五寸,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有才气。”明成祖即位后,被削爵并禁锢家中,不久病逝。何老师说刚才给我们看的那个雕像,是徐辉祖,他长得很壮实。他是拥护朱允文,和朱棣对着干。朱允文是朱元璋大儿子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但朱允文就是不认同他们这些叔叔,怕这些叔叔会造反,所以收了叔叔们手上军权,有的贬为庶民,有的直接处死。</p><p class="ql-block"> 徐添福,他早早的就夭折了,没有什么记载。</p><p class="ql-block"> 徐膺绪(约1372年至1416年):生母孙夫人,世袭指挥使,1982年,他的墓葬在板仓被发掘。 </p><p class="ql-block"> 徐增寿也不知道是哪年出生的,死于1042年,嫡长子,生母谢夫人,初为朱元璋带刀侍卫,再随朱棣征战立下战功,升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后为建文帝诛杀。明成祖即位后,封“武阳侯”,次年进封为“定国公”,禄两千五百石,子徐景昌承袭爵位。这个徐增寿呢,他是帮助朱棣的,是因为他想从小就跟朱棣玩在一起,按他们的辈分是因为他的姐姐徐妙云,他姐姐徐妙云跟朱棣结婚了,所以朱棣就是他的姐夫啊,徐增寿就帮朱棣把他的三个孩子都送回了北京,还给了朱棣很重要的一些东西,比如南京城的军事配备图,就像上次我们那个地下党国防图一样重要。</p> <p class="ql-block">  带刀侍卫本来是朱元璋叫他做的,但是之后,因为朱元璋把他的母亲谢夫人给杀了,所以他怕徐增寿报仇,所以就不让徐增寿做带刀侍卫了。升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它有东军、南军、西军,这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副司令。最后朱棣攻进南京城的时候呢,朱允文以为徐增寿跟徐辉祖一样是帮着自己的,他非常生气,所以就拿出了天子宝剑,天子宝剑非常锋利,比如:拿古代10个铜币放在一起,朱允文只要勇宝剑轻轻的一滑,铜币就会全部碎掉。而朱允文就用宝剑在徐增寿脸上乱砍,这样徐增寿就被他活活砍死了,当时朱棣在赶过来的时候,发现徐增寿已经死了,面部模糊不清,根本就看不出来了,朱棣就抱着他大哭,悲痛万分。</p><p class="ql-block"> 今天徐达家族的故事就讲到这了,徐增寿让我记忆深刻,他英勇无畏,悄悄地帮助朱棣夺到了皇位,就像上一期地下党偷取“江防图”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熙雅口述3010个字 共50分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家长手记:</p><p class="ql-block"> 徐达家族世袭十一代贯穿明朝始末,都说伴君如伴虎,唯独此一门富贵善终。以史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明得失。</p><p class="ql-block"> “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这一段话,非常玄妙。读懂了这段话,也就明白朱元璋怎么看待徐达,以及朱元璋要求大臣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了。</p><p class="ql-block">“受命而出,成功而旋”,意思是说徐达接受命令就出去打仗,打完仗后就回来。这句话有点像废话,但其实并不是。朱元璋所要表达的,就是徐达很听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而且,徐达不贪慕兵权。一旦把仗打完了,他就会立刻回来,把兵权交出来。“不矜不伐”,意思是说他不居功自傲,不觉得自己打了胜仗,就有好大的功劳。也就是说,你是功臣,你不要把自己当“功臣”看,你只能把自己当“臣”看,这样才是功臣正确的举动。“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说的是不要有贪欲,不能腐败。朱元璋对腐败是最在乎的,大臣不能碰这根弦。“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这意思有两点:一是“中正”,就是不结党,不要像胡惟庸那样拉帮结派。二是“昭明”,就是对皇帝心地要透明,要无私坦白。不要像李善长那样,暗中与胡惟庸勾勾搭搭,对皇帝藏着掖着。不搞歪门邪道。什么是歪门邪道?就是欲望太大。对于一个功臣来说,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夺权当皇帝。朱元璋这么说,就是表扬徐达恪守臣子的本分。其实就是朱元璋对大臣们的要求,就是朱元璋给大臣们订立的一个标准。如果大臣们都能做到以上那些,那么,他就可以像对徐达那样,无论生前死后,都会给予极大的优待和赞赏。</p><p class="ql-block">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