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考古专题类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掠影

行者无疆

<p class="ql-block">  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周家庄村南,2021年12月在这里矗立起一座大型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它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利用考古出土文物、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南依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东临佛教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建筑风格与秦岭生态区和千年古刹的文化风格融为一体,总面积10753平方米,其中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区面积10000平方米,形成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图书资料中心、公众考古中心“一馆四中心”的格局,打通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学科全链条,成为中国首家考古专题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陕西考古博物馆自2012年开始筹建,历经10年,于2022年4月28日向公众试开放。馆中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p><p class="ql-block"> 受媒体宣传效应的感染,5月23日,行者有机会专程前往,一睹其风采。门口西侧有换票窗口,东侧路边矗立着一块巨石,上刻“陕西考古博物馆”七个金黄色大字,正中不远处是一座很有气势的钢架结构拱形桥,穿过桥迎面就是博物馆主楼,从下往上呈阶梯状的大楼庄重大气,上书“陕西考古博物馆”几个黑色大字。该楼后面为办公楼,西侧为公众考古中心,目前这一中心还未启用。</p><p class="ql-block">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主楼内,常设展览以“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篇”、“文化谱系篇”、“考古发现篇”、“文保科技篇”四个篇章。室外有田野考古主题展示区、历代砖砌展示区、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区等。</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一楼南侧为“考古历程篇”,主要展示陕西考古的诞生、发展和成熟历程,分为“金石稽古 证经崇礼”“科学考古 兴史救国”“顺应时运 考古扬帆”三个单元。</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半,博物馆讲解员准时为参观者现场讲解。</p> <p class="ql-block">1988年在咸阳底张村若干云墓出土的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八环白玉蹀躞带。</p> <p class="ql-block">组玉佩,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2004年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刘智夫妇墓出土,是研究唐代舆服制度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2011年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建设中发掘的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各种生肖动物俑。</p> <p class="ql-block">龙龟铜盆(祭祀明器),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1998年西安东郊马家沟康令恽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八曲葵花形螺钿铜镜,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李倕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一楼北侧为“文化谱系篇”,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先周文化”“周原遗址”五个单元展示了陕西境内的考古学文化谱系。</p> <p class="ql-block">1963年和1964年,在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分别发现了距今65万年前和115万年前古人类下颌骨和头骨化石,其中公王岭头骨化石是迄今为止东北亚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蓝田猿人”。</p> <p class="ql-block">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过的动物头型尖底陶罐。</p> <p class="ql-block">佳县石摞摞山石城遗址(模型,比例 1:500)。</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二楼和三楼北侧分别为“考古发现篇一”和“考古发现篇二”,包括“探源文明 构建先史”“寻踪帝国 盛世再现”“追迹古都 陶冶风雅”三个单元,主要介绍陕西境内各时期重点考古项目。</p> <p class="ql-block">2008年在高陵杨官寨遗址发掘的镂空人面覆盆形器,仰韶中期(距今5700—5000年)。</p> <p class="ql-block">2017年在神木石峁遗址发现的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距今4300—3800年)以骨头为材质制作的口簧。</p> <p class="ql-block">2017年在神木石峁遗址发现的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距今4300—3800年)的骨针,针眼细到仅容一根头发丝穿过。</p> <p class="ql-block">玛瑙玉制作的七璜联珠组玉佩、玉管项饰、玉牌项饰、手腕饰、玉握饰,春秋早期,2004、2006年韩城梁带村遗址两周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用玛瑙玉和煤精贝制作的梯形牌组玉佩,西周晚期,2009年韩城梁带村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2017年在澄城刘家洼遗址里发现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小铜罐,里面盛着被认为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男性面霜类化妆品实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昭容上官氏(上官婉儿)墓志,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2013年咸阳渭城区邓村唐昭容上官氏墓出土,</span>首次作为一个常设展展出。墓志盖上有“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9个篆字。</p> <p class="ql-block">唐昭容上官氏(上官婉儿)墓志铭文。</p> <p class="ql-block">唐昭容上官氏(上官婉儿)墓志铭文。</p> <p class="ql-block">罗婉顺墓志,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2013年陕西咸阳渭城区龚东村唐元大谦夫妇墓出土,是首例经过考古发掘出土并<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次公开展出</span>的颜真卿书丹墓志。</p> <p class="ql-block">四耳簋,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2013年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牺尊,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2013年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绿釉蟠龙博山炉,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p> <p class="ql-block">塔式罐,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1995年富平南陵村唐节愍太子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2019年在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出土的编钟、石磬,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乐悬制度的最高级别。这些钟、磬形制相同、大小递减,埋藏2000多年后,依然可以演奏出动听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三楼南侧为“文保科技篇”,在总体介绍文物保护工作后,分门别类展示了对陶瓷器、青铜器、复杂遗存、壁画、纺织品和漆器等的修复、保护与研究,重点展示了新技术、新手段、新材料在不同质地文物保护中的运用。博物馆中,有多件以全新理念和先进技术进行保护修复的展品,如周代木俑、唐代牵驼俑、西周时期车马坑和元代壁画墓。</p> <p class="ql-block">李倕冠饰、身体装饰组佩,唐代,2001年西安市雁塔区盂村李倕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牵驼俑及骆驼,<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代,2010年咸阳渭城区出土,经</span>全新理念和先进技术的保护修复,历经千年而真颜仍驻。</p> <p class="ql-block">通过浇灌石膏液体获得完整形态的周代木俑,西周晚期,2007年韩城梁带村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整体“打包”后完整搬进博物馆展厅里的元代壁画墓,供游人近距离观看。</p> <p class="ql-block">整体“打包”后完整搬进博物馆展厅里的西周时期车马坑,可供游人近距离观看。</p> <p class="ql-block">  陕西考古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让参观者通过观览直观地从文物展览中获得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参观者借助展览这一平台,获得有趣、互动、沉浸式体验,让考古学这门过去专属考古人的学科在参观者面前“生动”起来。诸如在一些主要展台前都设有文物知识问答和知识链接,在体验区,参观者可触屏点播文物古迹的图文视频,聆听考古知识,还特地设置了与观众互动的内容。为了使观众获得实际的体验,它甚至将一些文物古迹“搬”到了现场。所有这些环节,大大增加了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的参与感、体验感、沉浸感和获得感。</p> <p class="ql-block">这位母亲带着子女在刘家洼出土文物铭文解读前面互动。</p> <p class="ql-block">一位参观者在寻找文字的前世今生的知识链接前互动。</p> <p class="ql-block">一位参观者在梁带村东周芮国贵族女性穿戴互动处按图示操作。</p> <p class="ql-block">  陕西考古博物馆于2022年4月28日至7月31日对公众试行开放。目前试行开放期间只对公众开放博物馆室内常设展览。目前观众入馆需要提前网上预约而后凭预约码和身份证现场取票并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