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班教学模式 变革小班教学行为——记临安区小班化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暨观摩研讨活动

OBILUIQ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推动临安区小班化教育研究进程和师资培养,展示交流我区小班化学校课堂模式变革的成果,促进小班化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从而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5月24日,在我区小班化教育研训员钱炳伟老师的组织下,第三期骨干教师第一次培训暨课堂观摩活动在线上如期举行。</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以“探索小班教学模式,变革小班教学行为”为主题。活动出席人员为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研究所教研员杨健老师,临安区小班化教育研训员钱炳伟老师,以及临安区小班化各实验学校骨干教师代表。</p> 课堂观摩篇 <p class="ql-block">  上午的活动为小班课堂模式变革优秀课例线上观摩研讨。我区四位优秀教师在屏幕的另一端,展示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带领观摩教师走进鲜活的小班课堂。</p> <p class="ql-block">  千洪小学吴梅梅老师执教的是一下语文第六单元《荷叶圆圆》,通过创设情境,由趣入题,结合多种朗读方式,趣味落实字词,带领孩子们在语文世界里去发现、探索自己的独特感受。陈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小班低段学情特点,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差异,巧用启发式和鼓励式评价语,推动教学目标高效完成的同时,更实现了让每个孩子的学习真正发生。</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小班数学课为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由太阳小学戴梦玲老师呈现。本堂课,戴老师基于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讨论,发现并解决问题。又借助直观图的动态演示发散思维,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平均数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河桥小学潘思怡老师紧接着为我们带来第三堂小班英语课——《My school calendar B Read and write》。基于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爱好的差异,潘老师围绕“invitation”主题,巧设派对语境,引导孩子融入到语言情境中去,感受活动的精彩。立足“思本课堂”理念,潘老师又从生活感知入手,引导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学生整合信息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p> <p class="ql-block">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博世凯小学陈雅琪老师执教的六下科学第二单元《相貌各异的我们》。这节课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创设“破案”情景,设计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观察研究,体会生物性状的多种多样,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在课堂中,陈老师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进行分组,就每一个探究环节都做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利用互帮互助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得以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做到了小班化“生堂”的转变。</p> 专家指导篇 <p class="ql-block">  下午是“小班教师行为转变”的专题活动。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杨健老师以《让理念落地:教学技术的理解与运作》为题,结合小班教学实例,就小班教学理念深入解析。理念落地,需要“新”的教学。杨老师借泛技术观中的软技术理念的普及,提出教师应学会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改变教案中“学与教”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学习真实发生。首先,教师需从熟会的做起,精准定标,将技术与实践集成,进行创造性再结合或创造性开发。教学技术落地运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材料、习得方法、激发思维,从而实现教学技术的有效性。杨老师的精彩讲座,为各位小班化学校教师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指明了小班化发展道路。</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区小班化教育研训员钱炳伟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小班教学理念落地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精准定标,多角度转变教学行为,完善课堂评价,落实教育教学理念。同时,钱老师为各小班化学校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希望我区小班教师从有向度和有温度的课堂,朝着更有热度与厚度的方向发展。小班化学校应贯彻落实好《临安区小班化(微班)课堂教学指南》,积极探索和实践“小班+”思路,汲取更多的小班化教育经验,提高小班化学校的教学质量。</p>

小班化

小班

教学

老师

课堂

我区

学生

教师

观摩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