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让妈妈再爱你一次——《瞬息全宇宙》观后感

刘爽【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杨紫琼主演的电影《瞬息全宇宙》,IMBD评分8.9,烂番茄新鲜度97%,如此好的口碑实属罕见。<br>  然而在今日头条里,我却看到了很多这样评价:<br>  <b>故事庸俗老套、场景东拼西凑、情节杂乱无章,很难在不睡着的情况下把电影看完。之所以有那么高的评分,条友们认为是“网络水军们”霸屏误导推送的结果。</b><br> 一时间我竟然分不清究竟哪一拨才是真正的网络水军了,直到我亲自看完了这部电影。<br> 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如果你原本是想看一部动作片或者奇幻片,你期待的是新奇的场景、烧金的特效、酷炫的动作。那么我劝你别看了,一定会让你非常失望的。<br> 因为《瞬息全宇宙》既不是动作片,也不是科幻片或者奇幻片,与那种能对个人造成巨大视听感官刺激的爆米花电影相比,《瞬息全宇宙》一点儿也不精彩。<br> 然而站在心理咨询师的立场,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优秀的,甚至是出类拔萃的。它借用了全息宇宙的概念来展现一个中老年女性觉察内心、突破自我、实现成长的全过程,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家庭伦理纪录片。<br> 首先,请允许我粗略地还原故事的来龙去脉。<br> 伊芙琳是一位50多岁的中老年女性,与大多数中老年女性一样,伊芙琳正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br> <b>赖以维持生计的洗衣店生意萧条,还面临着税务局对自己的税务稽查——真是倒了血霉了!<br> 丈夫胆小怕事,整天罗里吧嗦,就这样一个男人,竟然还想着要离婚——悔不该当初,自己怎么就瞎了眼?<br>  老父亲看不上自己,整天挑三拣四,自己却还不得不为他做庆生准备——既厌烦又憋屈!<br>  女儿性格叛逆,是个同性恋者,还敢把女朋友带回家参加外公的庆生——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奔驰而过!</b><br> <b>如此众多糟心的事让伊芙琳身心俱疲、心烦意乱。尤其是女儿已然出柜的事实,最让伊芙琳难以接受。<br> 如何处理与女儿之间的关系,是整部电影的主线。</b><br> 伊芙琳该怎么办?<br> 她实在无法接受女儿是同性恋的事实,更不想直面女儿的女朋友——她选择了<b>逃避</b>。<br> 她让自己沉浸在对过往生活的悔恨中:如果当初听父亲的话,不跟现在的丈夫私奔,自己绝不会沦落到如今这个痛苦、伤心的地步。<br> 于是乎,在很多个宇宙分支中,伊芙琳听从了父亲的话,拒绝了爱情,结果成为了影视巨星、京剧名家、高级大厨、功夫大师……。<br> 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女儿压根就不存在,当然也就没有女儿问题。然而即便没有女儿的存在,不同宇宙分支的伊芙琳却又遇到了其他糟心的问题,依然过得不开心。<br>  回到现实生活,女儿还是那个已然出柜的女儿,是与主流价值格格不入的叛逆者,这是逃避不了的事实。<br>  既然逃避不了,伊芙琳决定战斗,她要改造女儿。<br> 于是伊芙琳与女儿展开各种异次元对决,双方各有胜负,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女儿屈服。<br>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伊芙琳与女儿之间的沟通每次都不欢而散。女儿仿佛是故意要与伊芙琳作对似的,放着主流社会的阳关大道不走,偏偏就要走非主流的独木桥。<br>  伊芙琳是拦也拦不住、打又打不赢,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她还能怎么办?<br>  只剩下唯一的一条路,那就是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br> 伊芙琳接纳了自己,接纳自己把生活过得一地鸡毛的事实,因为真实的自己就是这个熊样。她对父亲说:“你不中意、不接受,都不重要,因为这就是我”。<br> 伊芙琳接纳了女儿,接纳了女儿叛逆、肥胖、出柜的事实,因为真实的女儿就是现在这副德行。<br> 于是乎,在一个宇宙分支中,伊芙琳和女儿变成了两块石头,再也没有命令、训斥、批评、指责和建议,两个人心平气和地进行了一场真诚沟通。然而,当伊芙琳想要向女儿靠近时,身为石头的女儿却步步后退,并向万丈深渊滑落。<br> 在另一个宇宙分支中,伊芙琳千方百计想阻止女儿进入“贝果黑洞”,她张开双臂期待女儿的回归。然而,女儿毅然决然地要进入“贝果黑洞”毁灭自己,伊芙琳无论如何也拉不住。<br> 回到现实生活中,伊芙琳当着老父亲的面,表达了自己对女儿的理解,并且把女儿的女朋友正式介绍给老父亲,而女儿却转身夺门而出。<br> 女儿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早就对妈妈失望透顶,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妈妈真的会接纳、理解真实的自己。<br> 伊芙琳想要与女儿达成真正的和解,仅仅做到接纳还不够,她还必须让女儿感受到自己的转变,重新赢得女儿的信任。<br> 在一个宇宙分支中,伊芙琳坚决不肯放手,她紧跟石头女儿坠入万丈深渊,并在下落的过程中与石头女儿碰在了一起。<br> 在另一个宇宙分支中,伊芙琳站在“贝果黑洞”外面耐心的等待,终于等到了女儿从“贝果黑洞”里伸出的手,伊芙琳赶紧上前用双手紧紧握住。<br> 现实生活中,伊芙琳告诉女儿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就是想跟女儿在一起,就是永远都想要跟女儿在一起,跟女儿永远都会回来找妈妈一样。<br> 至此,女儿终于看到了妈妈的诚意,感受到妈妈是真的愿意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真的愿意再爱自己一次。<br> 于是,女儿卸下厚重的心理防御盔甲,扑到妈妈怀里放声大哭起来。<br>  电影的主要情节我就讲完了。<br><div>  回顾整部电影,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设定,我在这里分享三个:</div> <b>第一个设定,要获得其他宇宙分身的能力,必须做出极其怪异的行为举动</b>,比如:用嘴巴咀嚼口红、把尖锐物体插入肛门、对讨厌的人说“我爱你”等等。<br> 这个设定的隐喻是:每个人都是有无限潜能的,而激发潜能的唯一方式是突破自己认知局限的牢笼。而且突破的认知局限越多,激发的潜能也就越多。<br> 什么是认知局限?我想举例说明。<br>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认为孩子在晚上10点必须睡觉。于是一到9点半就开始各种催促孩子上床睡觉。试问,10点11分睡觉又能咋地?能有多糟糕?会导致世界末日吗?<br> 有的人认为吃饭的时候不能吧唧嘴。于是看到有人吃饭吧唧嘴就很不舒服,如果是自己的家人一定会反复提醒。试问,吧唧嘴能咋地?能有多糟糕?会导致世界末日吗?<br> 有的人认为孩子一周只能在周末看一会儿电视,且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于是,当孩子看到50分钟左右时,就开始不停地提醒、催促甚至强行关电视。试问,就让孩子看一个下午又能咋地?能有多糟糕?会导致世界末日吗?<br> …………<br> 这些就是认知局限,把自己的认知当成全宇宙通行的准则,四处衡量别人的言行举止。对方早就很反感了,还在不停的唠叨、说教,当自己是法官、裁判吗?<br> 既然不是,请放下执念。Take it easy,接纳那些以往自己看不惯、无法理解的人和事。做到这点,我们将会脑洞大开,人生也将出现新的可能。<br> <b>第二个设定,在某个宇宙分支中,由于伊芙琳对女儿的要求太高,导致女儿的大脑分裂成无数个碎片,成为宇宙中最强大的存在。</b><br> 这个设定的隐喻是:父母持续苛刻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孩子一定会受不了的。长此以往,孩子会发展出一整套对付父母的心理防御机制,在父母面前变得毫无破绽、油盐不进。<br> 如果父母在强势的道路上一意孤行,孩子就会不惜以罹患重大心理疾病甚至出现精神/人格分裂的方式来对抗父母,大不了自我毁灭。总之,孩子无论如何都不会屈服于父母的强权。<br> 关于这点,无需过度解读,毕竟孩子也是人,而且是人格发展尚未成熟的人,需要休息,需要娱乐,需要拥抱。<br> 关于这点,不必过度解读,毕竟孩子也是人,而且是缺乏各种人生经验的人,允许犯错,允许失败,允许退缩。<br> 所以,请无条件接纳孩子,无论好坏、不论对错。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积极健康的人格。<br> <b>第三个设定,被伊芙琳搞得大脑分裂的女儿创造出的“贝果”黑洞,能把周围的一切事物全部吞噬毁灭。</b><br> “贝果”黑洞隐喻的是那些持续被父母苛刻对待、逼迫的孩子的最终结局——重度抑郁症或其他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br>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渴望被父母接纳、抱持的孩子,希望父母能“见自己所见”、“感自己所感”。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等待他(她)的只有训斥、指责和伤害。<br>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孩子越来越坚定这样一个信念:自己不值得被接纳,不配得到爱。<br> 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br> 再也不会相信任何人——孩子对父母、对世界彻底绝望了,他(她)做好了毁灭自己、毁灭世界的准备,像极了能吞噬一切的黑洞。<br> 文章写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最后来个小结:<br> 伊芙琳通过自我成长,提升了爱的能力,成功修复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父女关系,也化解了税务稽查的危机,迎来人生的转机。<br> 正所谓<b>相由心生,境随心转</b>。<br> <b> 外界是难以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念。而神奇之处就在于,一旦我们的心念发生改变,外界也将奇迹般的随之转变。</b><br> ——这就是《瞬息全宇宙》想要向大众传递的信息,非常有深度,也是这部电影能够取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原因所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