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萧红故居纪念馆

飞跃1445007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3日,在哈尔滨朋友陪同下,专程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萧红故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萧红故居纪念馆地处松花江支流呼兰河畔,距离哈尔滨30公里。故居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故居始建于1908年,属清末传统八旗式宅院。青砖青瓦,土木结构,是典型的带有满族风格的北方民居。这里是萧红出生并留下童年深刻记忆的地方,当年她虽然不堪忍受禁锢,为追求光明自由而愤然出走,但在独处他乡的生命最后时刻,却对这里产生了无限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位于萧红故居西侧,于2011年6月6日萧红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建成对外开放。纪念馆外观古朴庄重,以瓦灰为主色调,与故居风格一致,交相辉映。阶段式的窗户象书架,重叠式的房盖好比翻开的著作,墙面的青砖仿佛一本本耐人寻味的书,诉说着女作家那一段段传奇式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北方呼兰河畔的萧红,一生追求独立、自由与平等,虽漂泊异乡,历尽磨难,却始终怀着对自由与真爱的憧憬。她以超卓的才情和女性特有的视角,用清丽隽拔的笔触,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底层民众生命的悲凉和灵魂的抗争,被赞誉为“中国30年代的文学洛神”和“民国四大才女”之一。</p> <p class="ql-block">呼兰河是萧红生命的起点,也是她文学创作的灵感之源。她从这里启程,被战火追逼着一步步远离家园,跋涉千山万水,最终归于碧海蓝天。但是,无论走得多远,故乡的一切,已深深地根植于她的心灵深处,成为她灵魂的居所,永远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萧红在短短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其中《呼兰河传》、《马伯乐》、《商市街》等堪称传世杰作,而《生死场》是她的成名作。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其作品价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人们忽视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萧红的作品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众多学者从文学、历史、社会学、叙事学、女性主义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挖掘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美学品格。</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持续深入,特别是视角的拓展与方法的更新,对萧红文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萧红的文学作品中洋溢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生命内涵和真义的探寻,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愈益彰显出其珍贵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介绍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孕育并造就了一种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她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和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准确地说,是把传统文学中最高雅的部分——诗和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正是这一“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其意义极其深远。</p> <p class="ql-block">作为那个时代较早觉醒的女性,萧红悲苦短暂的一生令世人叹惋。但其文学创作的博大视野与旷达胸襟,以及对独立自由平等和爱的永恒追求、对人类“过上好日子”的期盼,却使其远远超脱了个人的苦难,而跻身于中国现代文化先行者的行列。她对艺术本真的追求,在文学创作上的坚持与超越,使其在群星璀璨的现代文学星空中,散发出独特的华彩。</p> <p class="ql-block">她创作的系列文学作品,为中外读者了解黑龙江近现代风物、习俗以及人们的生活情状,提供了独特的版本,是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也是黑土地永恒的精神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这位英年早逝的女作家,用人生极为短暂的创作生涯,给后人留下了一批文学珍品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参观完故居纪念馆,不禁让人肃然起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