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的几点体会

草原骏马ds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临帖的几点体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 杜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和唯一途径。通过临帖,提高模仿能力,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写字习惯,逐步掌握古代著名书法家独有的写字用笔方法,才能使自己逐步登堂入室,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书法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过去对此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按照自己的习惯信马由缰任意去写。后来才知道,这样做不但不能使字进步,反而让不良习气加强,给以后临帖造成更多困难。直到2006年9月试着临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4年后写字有了明显进步,才对临帖有了认识和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0年到陕西老年大学学习行书,在李守信老师指导下,先后临了《集王圣教序》、《兰亭序》、王羲之的手札墨迹等;为了解决行字不够流畅的问题,还临了颜真卿的《祭侄稿》和赵孟頫的“六赋”,孙过庭的《书谱》等。通过临帖,自觉书写能力有了很大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下是个人临帖的几点粗浅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临帖起点要高,这样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羲之是中国书坛领袖,是大家公认的一流书法家,晋以后的历代有名书者大多是他的学生,所以王羲之的墨迹应当是我们临帖时的第一选择。但这并非是说其他书法家的帖不需要临。书法家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书法水准,我们应当选择其最优秀者。今人的书法即就是自己十分喜爱、容易上手也莫学,因为越是好学的含金量越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临帖大即要经历四种境界,即:形、质、神韵、章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临形。刚开始主要任务是临字形结构,掌握书法家独有的字形框架,以临的像为目标。通过这个过程,目的是逐步抛弃自己原来的写字习惯,使自己逐渐向书法家的用笔方法和写字习惯靠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临质。临的像了以后,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临笔画上,看人家是如何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功能,巧妙地运用提、按、使、转等笔法,书写横、竖、撇、捺、勾、点、折这些基本笔画的。他们为什么写得那么有骨有肉,或秀美,或雄奇,或文质彬彬,或龙飞凤舞……古人所津津乐道的“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等待效果是如何炼成的?等等。直到自己的字逐渐摆脱了平面干瘪,有了质感,有了活气,才算初步达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临神韵。笔画有了进步就要进一步讲求神韵。神韵大即是指精神,气势,韵律这些因素。神韵是个人气质和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俗话说“字如其人”。古人所谓“书者散也”,大约也是说书法是用来散发胸怀和情绪的。不过,胸怀、情绪、修养、情操等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向高人学习模仿,亦不失之为一种上进之策。我在临帖时,常常依据帖上的文字内容,揣摩书法家此时此地的书写心态与情绪,连他们在纸上挥洒泼墨时的气势也加以想象,让自己似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样时长日久,就会与他们有所亲近。所以,临谁的帖,就一定要敬仰他,做他的粉丝。有了感情,也许就学得快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临章法。这是为以后写作品做准备。章法除了布局和落款等要求以外,还应包括书写过程中的节奏快慢疾徐、字形大小肥瘦、浓淡枯润、收放开合、向背揖让、呼应关照等等。而这些元素在书法家的帖上都一一呈现着,只要我们用心就不难学到。掌握了这些元素,我们的作品一定会生动活泼、神采焕然。</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临帖要长期坚持,缺啥补啥,力求突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要爱一帖、专一帖。咬定青山不放松,将此一帖作为自己的主心骨,如同武术界经常讲的所谓“看家本领”。这并非是说不能临其他人的帖。但不管你此后还要临多少帖,也要把所爱的一帖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常回家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另外,初学书法者如果朝三暮四、随波逐流,就容易产生混乱,使自己无所适从甚至一无所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次要缺啥补啥。要经常保持清醒头脑,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怕别人批评指正,进而主动寻求他人给自己找毛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能浅尝辄止,一有进步就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因为学习书法是以三五年进一步来计算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楷行草三种字体互为因果,互通互补,相辅相成。学书法欲求得成功和突破,这三体缺一不可。如果觉得哪种不足,就要主动补课,不断丰富自己的书写能力。这和爱一帖专一帖并不矛盾。实力强了,自然运用自如,也才能求得突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要多读书,尤其是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内功”,提升自己的美学思想和鉴赏能力。古人说功夫在字外,以文养字,应当是提高书法水平的根本之道。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杜森 2015.5.8.于西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附:为什么不同意有人自称书法已经超过了古人?</b></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国几千年里形成的书法审美标准,有它相对的稳定性,想改变它不太容易。新的书法审美标准需要有新的领军人物创造新的书法实体,并在长期实践中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目前还看不出有这方面的端倪。有些人自称已经超过古人了,不过是一种自恋,或者狂妄。</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常叹息自己写的字不耐看,这是因为尚未入帖,未走进古人的书法殿堂,常常按自己的习惯信马由缰去书写,自以为已经不错,甚至认为是所谓”创新”。这是一种误解。</p><p class="ql-block"> 书法和一切艺术一样,各有自己的根基,历史,面貌,个性,和遗传基因。数典忘祖,离经叛道,胡乱嫁接,任意涂抹,这已经不是书法了。只有认真临帖,走“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分”的路子,首先能登堂入室,脱颖而出,然后才能谈得上“创新”。不临帖,永远入不了书法殿堂,更不要自以为是地说已经超越古人了。</p><p class="ql-block">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欢迎书友批评指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