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朝 鲜 半 岛</b><div> 在甲午战争之前,朝鲜半岛叫朝鲜王国,是清朝的藩属国。甲午海战后,日本胁迫朝鲜脱离清朝,成立大韩帝国。而后,日本强行通过日韩合并条约,将日本和韩国合并成一个国家,朝鲜半岛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div> 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后,一些有识之士始终没有放弃民族独立运动。一九一九年,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上海成立,李承晚为临时政府总统。抗战期间,韩国临时政府随中国政府迁移至重庆。</div></div> 一九四五年,雅尔塔会议确定,二战后朝鲜暂由美、苏、英、中四国临时托管,然后通过民选组成独立的民主政府的方案。二战结束日本投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div> 朝鲜成立独立统一的民选政府,如选举,金日成胜算很大,这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苏联也无法容忍亲美的李承晚领导全朝鲜。美苏就朝鲜建国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都无结果。<br><div> 一九四八年,美国在半岛南部组织选举李承晚为总统,成立了大韩民国。随后,在苏联的支持下,半岛北部选举金日成为最高领导人,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半岛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br></div></div> <b>抗 美 援 朝 战 争</b><div>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苏联迫使蒋介石签订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并将外蒙古从中国版图分离出去。<br>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不接受《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要求苏联修改条约和协定。1950年2月14日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div> 苏联考虑到无法控制旅顺港,欲以朝鲜南部的港口取代旅顺港。于是,同意朝鲜发动战争,希望统一半岛。<br>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开始韩国军队节节败退。 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向联合国安理会申请组建联合国军,出兵干涉。<br> 由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共16国组成联合国军;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麦、印度5个国家派医疗队加入。</div><div> 很快,联合国军占领平壤,并企图占领整个朝鲜。美国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影响到中国边境的安危。<br> 1950年10月8日,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950年10月19日,中国被迫卷入这场战争,即抗美援朝战争。<br></div><div>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经多次谈判,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字仪式</h5></div> <p class="ql-block">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先后有240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耗资25亿美元。联合国军先后出动了34万人,美国占30多万人,美国耗资400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 <b>抗美援朝战争英烈汇</b></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伤亡36万余人,烈士183108人(朝鲜“抗美援朝战争馆”数字)。 </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中,<b style=""><font color="#ed2308">黄继光、杨根思</font></b>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的是:</p><p class="ql-block"> <b><font color="#ed2308">于喜田、于泮功、王兆才、王 海、王德明、王学风、毛国臣、孔庆三、任宝山、伍先华、李延年、李凤林、李家发、邱少云、沈树根、吴志洲、余新发、周厚刚、赵宝桐、胡修道、柴云振、高成山、高景灏、秦建彬、徐长富、陈德中、倪祥明、郭忠田、郭恩志、孙占元、孙生禄、黄家富、曹庆功、崔建国、张永富、张积慧、杨保山、杨连第、杨春增、雷保森、鲁 珉、卜广德、刘玉堤、 刘庆亮、 刘维汉、许家朋、杨育才 周厚刚、 曹玉海、谭炳云、魏玉德。</font></b></p> <p class="ql-block"> 他们奋勇杀敌,以一当十,不畏敌人的飞机大炮,用血肉之躯,铸成了志愿军的钢铁长城。让骄横不可一世的美军吃了瘪,击败美帝,是战争史上的奇迹。<br></p> <b>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b><br>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br> 在1952年10月19日朝鲜上甘岭597.9高地争夺战中,黄继光在战友牺牲,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爬向美军地堡,靠近地堡火力点时,奋力扑起,用胸口堵住了射击孔,英勇牺牲。<br> 战后,黄继光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div>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div> 他的家乡中江县石马乡改名为继光乡。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br></div></div> <b>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b><br> 杨根思,江苏省泰兴市人,生于1922年11月6日,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解放军副连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淮海战役等数十次战役战斗,擅长爆破,多次荣立战功。<div>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1月7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br></div> <p class="ql-block"> 11月29日,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南小高岭战斗中,根思带领三排战士坚守阵地,在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另外2人,杨根思命令2人带着重机枪先撤退,自己孤身留守。在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杨根思拉响炸药包和美军同归于尽。</p> <p class="ql-block"> 1952年5月9日,志愿军领导机关给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他特级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p><p class="ql-block">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政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杨根思墓位于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纪念碑上刻着陈毅的题词:"杨根思烈士碑"。英雄的家乡江苏省泰兴市,修建了杨根思烈士事迹陈列馆,后更名杨根思烈士陵园。</p> <b>1、于喜田</b>,山东省栖霞县人,1919年2月生,1945年7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第八连连长。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他们连奉命攻占795.4高地。他指挥突击班连续冲击,全歼守敌,并俘敌20余人,按时攻占了高地。战役第二阶段,他们连奉命攻占鸡鸣山,他带领全连连续攻下11个山头,打垮敌人1个营,夺取了鸡鸣山。转入防御作战后,在反击780.1高地战斗中,他胃病发作又负伤,仍带领部队攻占了高地,昏倒在高地上。<div>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br></div> <b> 2、于泮宫</b>,山东平度县人,1926年出生,1947年12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四团第三连排长。<div> 1951年5月29日,第五次战役华川地区防御战中,他带领全排奋战30多小时,打退敌人13次冲击,毙伤敌150余人。战至全排仅剩45发子弹、10枚手榴弹时英勇突围,安全返回部队。<br>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br></div> <b> 3、王兆才</b>,山东蒙阴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鲁南、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长。 1951年6月,在朝鲜鸡雄山战斗中,带领一个排先后击退美军、***军十二次进攻。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一人毙敌五十余人,守住了主峰阵地。<div> 战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div><div> 回国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br></div> <b> 4、王海,</b>原名王永昌,山东威海人,生于1926年1月,1944年5月参加革命,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参军,在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学习。1950年5月毕业,成为共和国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先后任空军第4航空学校飞行队飞行员,空军第4混成旅驱逐10团29大队中队长。<div> 1951年4月25日,王海作为空3师第9团第1大队大队长,随空3师一起奉命编入志愿军空军战斗序列。<br></div> 11月18日下午2时左右,和苏联空军在朝鲜肃川上空迎击美国空军,王海大队以5∶0结束战斗,王海本人击落2架敌机。12月15日,王海大队再度迎战美国空军,以4对12的劣势创下6∶1的惊人战果 。<div> 在抗美援朝空战中,他所带领的"王海大队",与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王海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div><div> 王海先后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空军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荣获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荣立集体一等功 。<br> 王海担任过飞行大队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空军副司令员、党委副书记、空军司令员,上将军衔。</div><div>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十三次、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r></div> <b> 5、王德明,</b>山东藏马县人,1922年出生,1947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六军第七十六师第二二七团第五连担架员。 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期间,他所在连在汉滩川南岸152.2高地阻击敌人。他往返18次淌过冰冷的汉滩川运送弹药、抢运伤员。当连队干部相继负伤后,他挺身而出带领连队打退敌人3次冲击,一人杀伤敌30余人,守住了阵地。<div>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br></div> <b> 6、王学风</b>,安徽砀山县人,生于1926年,1948年10月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朝参战时任120师358团1营3连副班长。 在三八线附近的华岳山战斗中,王学风身负重伤,两腿都被机枪打断,不能站立,不顾伤口的剧痛,他就坐着、爬着继续战斗,最后拼尽全力摔断步枪,爬出工事,向敌人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滚下石崖,壮烈牺牲!<div> 战后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荣誉,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王学风的名字被刻在朝鲜平壤志愿军展览馆的纪念墙上。<br></div> <b>7、毛国臣</b>,四川省华阳县人,1923年出生,1947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四十军第一二0师第三五八团第二连班长。 1951年4月,第四次战役中,他们班坚守广德里西南525高地,激战五个多小时,击退敌两个连兵力的4次进攻,毙伤敌100余人。<br> 战后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b> 8、孔庆三</b>,山东济南市人,1926年出生,1948年4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50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师炮兵团九二步炮连班长。 1950年11月27日,第二次战役的阻击战中,他们班奉命摧毁步兵分队几次爆破未成的敌火力点。由于冰冻,无法构筑阵地,炮的右驻锄悬空,不能射击,他毅然用肩膀顶住驻锄,厉声命令炮手开炮,摧了敌火力点,歼敌40余人,为步兵冲击打开了通路。他自己却因火炮后座力的撞击受伤,腹部被敌人的一弹片击中,壮烈牺牲。<div> 战后荣立特等功,并获一级英雄称号。<br></div> <b> 9、员宝山</b>,河南海上安阳县人1930年生人, 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志愿军第42军第125师第375团第9连卫生员。<div> 1951年9月7日,在朝鲜中马山战斗中,他奋勇抢救伤员,臀、臂、腿先后负伤,坚持不下火线。在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的严重情况下,仍忍受剧痛,爬上山头救护3名伤员,终因伤势过重而光荣牺牲,时年仅21岁。<br>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br></div> <b> 10、伍先华,</b> 四川遂宁人,1927生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4师100团2连3班班长。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div> 入朝不久,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1952年9月29日为了夺取720高地,彻底摧毁敌人的火力,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进敌人的坑道,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开辟了部队前进的道路。<br> 战后追记他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追认为模范共产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br> 伍先华生前所在班12军100团一营二连三班被命名为"伍先华班"。<br></div> <b> 11、李延年</b>,河北昌黎人,192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45年10月入伍,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边境防卫作战等大小战斗20多次,荣立特等功1次,三等功、小功若干次。 抗美援朝李延年所在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惨烈的战斗中,李延年善于做好官兵的思想工作,针对部队伤亡严重的情况,先后5次整顿部队,在营连干部牺牲较大的情况下,协调组织4个连作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有力的鼓动口号,在战斗顺利的情况下鼓舞部队勇猛向前,在紧急情况下,压住阵脚,转危为安,部队保持了高昂的战斗热情。在他的指挥下部队连续攻占敌阵地,在伤亡严重情况下,指挥部队协同作战,毙伤敌军600多人。<br> 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三级国旗勋章。<div> 李延年始终保持老英雄、老党员、老军人的革命本色,离休后被评为"先进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授予李延年"共和国勋章"。</div> <b> 12、李凤林</b>,河北省人,1947年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第六十八軍第二0二師第六0六團第六連排長。 1951年10月,在坚守金城南928高地战斗中,他指揮全排坚守陣地七晝夜,先後打退敵198次沖击,歼敵500余人。在战至一人一枪時,他撲向敌群壯烈牺牲。<br>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級英雄称号。 <b> 13、李家发</b>,又名春生,安徽南陵县人,生于1934年3月 ,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李文忠的22世孙。 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在敌空袭中,冒险帮助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在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次三等功。<div> 1952年冬任通信员,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1953年7月,李家发所在的连队主攻敌人扼守的轿岩山。为了给受阻的部队扫清障碍,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地堡机枪眼,壮烈牺牲,年仅19岁。<br> 战后为李家发追记特等功,授予其"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追授李家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授予其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将李家发牺牲地附近的一条街命名为"家发街"。</div><div> 1956年2月,南陵县将烈士故乡泉塘乡改名为家发乡,并修建了李家发烈士纪念碑。<br></div> <b>14、邱少云</b> ,重庆市铜梁区人,1926年生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曾参加四川内江地区剿匪。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2年10月12日,在执行潜伏任务中,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忍受着剧痛,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牺牲,年仅26岁。反击部队在邱少云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div>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 ,获得"一级英雄"称号 ,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div><div> 后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br></div> <b> 15、沈树根</b>,浙江诸暨市人,1927年11月生人,1944年5月入伍参加革命,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参谋长、营长、师司令部作训参谋、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参加过多次战斗。 1951年6月,沈树根带领的3排奉命坚守制高点鹫峰。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兵力和装备十分悬殊的志愿军毫无畏惧,拼死决战。在鹫峰阻击战中,沈树根率领3排战士打退敌人两个多营的13次冲锋,消灭敌人300多名,沈树根一人就歼敌近200名。<br> 他和3排因此荣立特等功,志愿军总部还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和"鹫峰阻击英雄"的荣誉称号。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首相亲自将一枚三级国际勋章佩在了他的胸前。<div> 沈树根回到国内,升任20军某团团长。<br> 1979年转业到浙江上虞市财贸办公室任副主任。<br> 1993年离休后,又热心为老人公益事业奔波出力,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老干部。曾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优秀党员、国家民政部等三部委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div><div> 2010年12月28日逝于浙江上虞市,终年83周岁。<br></div> <b> 16、吴志洲</b>,河南省阳武县人,1925年生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20师360团3营8连排长。 1951年4月,他在三八线守备都坪里503.9高地战斗中,带领一个班与敌人苦战四昼夜,虽负伤仍不下火线。最后,他只身坚守在前沿阵地,杀伤敌人50多名。<br> 他被授予特等功及一级战斗英雄称号。<div> 1952年6月,在朝鲜渡礼成江执行任务时,吴志洲不幸牺牲。</div> <b>17、余新发</b>,浙江省余姚市人,1920年12月出生,1950年12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五团第三营机枪连排长。 在第五次战役千佛山阻击战中,他忍着一天拉痢10余次的病痛,坚持指挥战斗,歼敌120余人,圆满完成了任务。<br>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 <div> 抗美援朝结束后,余新发复员到宁波,先后在检察院和工厂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从不以英雄自居,甘于平凡,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div> 1976年10月,工厂发生坍塌事故,余新发为抢救工人生命,不幸殉职,年仅56岁。</div></div> <b>18、周厚刚</b>,1924年生于山东省荣成县,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指导员、参谋、连长。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6月,作战中率领全连坚守785高地,美、伪军三面包围并强攻该高地,敌人一个炮兵营,连续轰击,战斗异常残酷。面对严峻的局面,周厚刚多次组织炮火反击,坚守阵地八昼夜,打垮了敌人40次进攻,歼敌605名。在奉命转移阵地时,因布雷失事而牺牲。<br> 1952年8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b> 19、赵宝桐</b>,辽宁省抚顺市人,1928年生人。194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辽沈战役、解放抚顺及武汉三镇等战役。1949年入第四航空学校学习,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div> 抗美援朝战争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3师7团飞行中队长、大队长、团长等职。<br></div> 1951年10月至1952年1月、1952年5月至1953年1月,空3师两度赴朝作战。<div> 共击落击伤敌机114架,该师涌现出王海、刘玉堤、赵宝桐等战斗英雄。</div><div> 赵宝桐英勇顽强,沉着机智,坚决果断,创下个人击落敌机7架、击伤2架,创造了志愿军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所率中队击落击伤敌机17架、所率大队击落击伤敌机30架的光辉战绩。<br></div><div> 荣立特等功两次,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三级红旗勋章。<br>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3师7团团长,空军第6航空学校训练团团长,空军第6航空学校司令部副参谋长,空军第3航空学校副校长,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等职。<br> 2003年12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br></div> <b> 20、胡修道</b>,四川省金堂县人,1931年生,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11月,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和班长及另一名新战士负责坚守597.9高地3号阵地。他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经一天激战,共打退敌军40余次进攻,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div> 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div><div> 曾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br> 2002年3月病逝于南京,终年70岁。<br></div> <b> 21、柴云振</b>,四川岳池县人,1926年10月生人。1948年,柴云振所在的国民党部队加入了人民解放军,被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45师警卫连。<div>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柴云振所在部队为全军开路。他是机枪手,冲在最前面。柴云振用机枪瞄准敌人火力地堡口,连续把几个地堡打哑,缴获了三挺重机枪和许多弹药。柴云振多次荣立战功,于1949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div> 1950年10月,柴云振随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七班班长。<div> 1951年5月,在朝鲜江原道芝浦地区的朴达峰担任阻击任务。战斗到第六天,前沿阵地被敌占领,情况十分危急。营长武尚志命令刚从师警卫连抽来的八连七班班长柴云振率部夺回阵地。柴云振带领全班冒着密集的炮火从左右两侧向敌发起猛攻,一举拿下两个山头。</div><div> 柴云振在另三名战友掩护下,绕道从敌侧面迂迥上山。击毙敌一名指挥官,然后用手榴弹和冲锋枪向敌指挥所里猛轰猛扫。子弹打完了,他孤身同敌人展开殊死的肉搏战。朴达峰阻击战,柴云振班攻克三个敌占山头,歼敌二百余名,捣毁敌指挥所一个,保卫了我志愿军前线指挥部和后方医院的安全,为志愿军兵团顺利北移赢得了时间,对巩固我军阵地起了关键的作用。<br></div><div> 战斗中他的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头部、腰部多处负伤,后转移至包头市部队医院。伤愈回到家乡,与部队失去联系。</div><div> 战后志愿军总政治部于1952年授予柴云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柴云振所在部队成为英雄部队,柴云振所在八连被评为“特功八连”。<br></div> 但是,柴云振失踪了。志愿军总部发给柴云振的英雄勋章无人领取,朝鲜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挂起了英雄柴云振的“遗像”。 <div> 经邓小平、金日成数十年寻找,1984年在广安市岳池县找到他。1985年受金日成主席邀请访问朝鲜并被授勋。<div>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柴云振"七一勋章"。</div><div> 2018年12月26日,逝世,享年93岁。<br></div><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30多年后,柴云振亲手拿回了自己的“遗像”</h5></div> <b> 22、高城山</b>,河北易县人,1922年生人。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八路军,历任通信员、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连长等职。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第612团第6连连长。 1951年10月,奉命率全连坚守朝鲜平安南道金化郡938.2高地。16日晨,敌军在4架飞机、数十门火炮的火力掩护下,先后以2个团的兵力轮番攻击。当第5班阵地将被敌军突破时,他立即组织反击,打退敌人进攻。当他双臂负伤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的时候,仍高喊:"打得烂共产党员的肉,也打不烂共产党员的骨头。"当连队被敌炮火封锁,三面受围时,他指挥分队向高地两侧出击,争取了主动,先后组织7次反击,使敌军始终无法接近阵地。全连浴血奋战,坚守阵地5天4夜,打退敌人百余次进攻,毙伤敌1800余人。在全连严重伤亡的情况下,他临危不惧,组织所剩5人继续顽强坚守,最后英勇牺牲,时年29岁。<div> 1952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所在连荣立集体特等功。<br></div> <b> 23、高景灏</b>,战斗英雄,山东海阳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胶东保卫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长。 同年7月在朝鲜金城地区的作战中,带领一个班攻占金城东南602.2高地后,打退了美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从一个连增至一个营兵力的八次进攻,坚守阵地两昼夜,歼敌一百七十余名,个人歼敌十八名,完成了阻击任务,<div> 战后立特等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div><div> 回国后,任连指导员。</div><div> 1959年毕业于汉口高级步兵学校。后任野战医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南京军区后勤分部政治部副主任、后勤分部顾问。<br></div> <b> 24、秦建彬,</b>河北南宫人,1928年生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0年年参加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班长、副排长。 1951年3月在朝鲜上牌里阻击战中,率领全政班打退美军五个排兵力的连续三次进攻。在只剩他一人能战斗的情况下,又打退了敌军两个连的进攻,守住了阵地。<div> 同年4月在金鹤山战斗中,带领两个班攻占敌军三个制高点,炸毁敌一个指挥所,毙敌七十余人。</div><div> 1953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br> 回国后,任连长、团副参谋长。<br></div> <b> 25、徐长富</b>,吉林省东辽县人,1922年出生,1947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四十军第一一九师第三五五团第八连班长。 在第二次战役中,他一人打死10多个敌人。在第三次战役中,他带领全班抓了18个俘虏。在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作战中,他所在连在金化西南诸鹤山725高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留下他们班掩护全连转移。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他只身吸引敌人火力,使战士们顺利突围,然后他连投两颗手雷打退了敌人并乘着手雷爆炸的烟雾突出了重围。<div>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br></div> <b> 26、陈德忠</b> 1924年出生在山东省临朐县,1944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陈德忠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第229团侦察参谋。<div> 1951年3月14日,陈德忠带领侦察分队受命到汉江北岸的金谷里、磨石隅里一带了解敌情,侦察道路,获取了重要情报。 <br> 1951年3月16日上午,在仁仓里北侧,陈德忠率部伏击敌人,歼敌16名、俘敌1名的胜利。<br> 4月10日夜,又带领侦察员涉过汉滩江,歼敌30多名,击毁敌30多辆坦克和3辆吉普车。<br> 4月17日夜,陈德忠首次带领侦察2连的同志,袭击射亭里山上之敌,打下3个地堡,毙伤敌兵50多名。<br> 4月22日全线出击,侦察2连受命配合第230团出击,陈德忠率领侦察兵,直指孤岭山。没过多久,敌人便遗尸17具狼狈溃逃,占领了孤岭山。<br> 在平、金、淮阻击战中,率领侦察员击毁敌汽车1辆,毙敌7名。<br> 英雄陈德忠和他率领的侦察兵,为部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取得5战5捷,毙伤、俘敌100余名。<br> 1951年6月12日,当陈德忠率部伏击敌人时,壮烈牺牲,时年27岁。<br> 志愿军领导机关,特追认他为一级人民英雄。<br></div> <b> 27、倪祥明,</b>1925年生,河南杞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5师第343团第7连副班长。 1952年7月,在朝鲜涟川西222.9高地防御作战中,他在子弹打光后,冲入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7岁。<br>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 ,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b> 28、郭忠田,</b>1926年1月生于吉林怀德县,1945年参加东北人民自治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民主联军排长,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先后立功四次。1950年随志愿军入朝参战,任排长、连长。<div> 在1950年11月30日的第二次战役价川西南之龙源里葛岘岭截歼逃敌的战斗中,担任志愿军第38军113师337团1连2排排长的郭忠田带领全排以灵活的战术,勇猛的动作,歼敌200余人,缴获火炮6门、汽车58辆,而本排无一伤亡。<br> 1951年2月4日,战斗中,他同全连指战员打退敌人6次进攻,毙敌260余人,圆满完成战斗任务。<br>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全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命名为"郭忠田英雄排"。<br> 回国后,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br> 1993年2月8日,郭忠田因病逝世,终年67岁。<br></div> <b> 29、郭恩志</b>,1926年8月生,河北任丘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野战军排长、解放军第十九兵团连长,参加了大同、太原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9兵团63军188师563团8连连长。 1951年年6月,在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中,带领全连奋战四昼夜,打垮敌人十五次攻击,以伤亡十六人的代价,毙伤美军八百余人。<br> 敌人离我军阵地还有五、六十米时,扣响第一声扳机,我"六O炮"射出四发炮弹,在敌人四个位置爆炸,逃跑的敌军挤向中间,第五发炮弹打在中间。郭恩志扣响第二声扳机,战士老王端起重机枪,一气连射一百五十发子弹,把敌阵扫开一条"人胡同",不敢向前。郭恩志扣响第三声扳机,我两个反击小组,勇猛地冲向敌阵,打得敌人无处逃生,死伤惨重。人们称为神奇的三枪。<br> 1952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立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br> 回国后,历任副营长、副团长、副师长。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b> 30、孙占元,</b>1925年出生于河南林州市,194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历任班长、排长。 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孙占元率全排作战,率部发起冲击,但被敌军4个火力点拦阻。在全排机枪掩护下,李忠先靠近敌地堡,将爆破筒塞进去。孙占元带领突击排迎着的爆炸声迅猛向前,又连续爆破几个敌火力点,很快控制了局面,敌军一次次被打回去。孙占元的腿被打断,身负重伤,但坚定地说:"我是排长,任务没有完成,坚决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两腿被炸断的孙占元在弹药用尽后,他毅然滚入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br>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br> 2000年,孙占元故居两间石头房倒塌,乡亲们自发进行了翻盖,现已成为事迹展览馆。 <b> 31、孙生禄,</b> 河北定兴县人,1928生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空军第3师9团飞行员、担任王海大队1中队僚机组组长,专门掩护王海长机组作战。<div> 在入朝作战的日子里,数十次参加空战,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1架,被人们赞誉为"空中突击手"。1952年12月2日,在与企图偷袭的敌机激战中,为掩护长机组,他果断地架机冲向敌机群,将敌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方向。在击落敌两架飞机后,他驾驶着受重伤20多处的战机返回基地。次日,又升空作战,并击落1架敌机。返航时被从后方突袭的4架敌机击中,光荣牺牲。<br>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人民军空军也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朝鲜人民军空军英雄"称号,并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勋章。<br></div> <b> 32、黄家富</b>,重庆市璧山区,1931年生人,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党员。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2连副排长。 1952年9月29日,在官岱里反击战中,黄家富所在的5人爆破小组扑进敌人阵地时,敌人用大炮、机枪组成交叉火力,4名战友相继负伤或牺牲。打开冲锋道路的任务落到黄家富身上,看到2名敌人从坑道工事里伸出头来张望,他立即扔去一颗手雷,随即转身来到坑道口,又投进去一个手雷,接着就把炸药包塞进坑道里,只听轰的一声,坑道被摧毁。这一夜,黄家富被炸晕3次,3处负伤,完成十五次爆破,歼敌二百余人,数次为部队前进扫去障碍,又积极组织坚守制高点打退敌人七次反扑,在关键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br> 战后,黄家富荣立特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爆破英雄"和"模范团员"称号,并获朝鲜"一级战士"勋章。<br> <b> 33、曹庆功</b>,云南武定县人,1925年生,1948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9师第356团第l连任副班长。<div> 1951年2月18日,在朝鲜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战斗中,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在洪川江北岸望日里附近286高地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他们打退敌人多次冲击后,阵地上只剩他1人,因右臂被炸断流血过多昏了过去。当他苏醒过来时,敌人又冲上来了,他用尽全力拉响最后3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6岁。<br>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br></div> <b> 34、崔建国</b>, 山西高平县人,1928年11月出生,1946年6月参加革命,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多次获奖,曾先后荣立师级功二次,团级功4次,并获"孤胆英雄"称号。1951年3月随15军44师参加抗美援朝,历任排长、连长。<div> 在一次攻坚战役中,崔建国侦查敌前沿阵地,发现山口通道处埋设有地雷群。他一气挖掉30枚地雷,志愿军发起冲锋,夺下美军占领的高地。在第五次战役作战中,他带领尖刀排十分钟内连克4个地堡,歼敌1个排,为主力部队打开通路。在插进中连长牺牲,他代理连长指挥。当子弹打光,他跳出工事,带领战士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他一连刺死6个敌人,吓得7个敌人举手投降。<br>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br> 1956年,崔建国转业到湖北省黄石地方工作,曾任南湖农场场长、郊区畜牧场场长、东风农场机械站站长、武汉工学院黄石分院总务处主任等职,1986年9月离休。<br> 1994年12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68 岁。<br></div> <b> 35、张永富</b>,黑龙江方正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四十七军第一三九师第四一六团第五连连长。<div> 1951年10月,在临津江东岸坚守严岘山的战斗中,他带领全连奋战三天四夜 ,打退敌1个团29次冲击,歼敌副团长以下1200余人,守住了阵地。<br>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br></div> <b> 36、张积慧</b>,山东荣成市人,1927年2月生,1945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4师12团3大队飞行大队长、副团长、团长。 1952年2月10日,对朝鲜北方的交通要道进行封锁的"绞杀战"中,张积慧和战友们一道并肩作战,他一举击落美国空军英雄、少校中队长、号称"空中一霸"的"王牌飞行员"乔治·安德鲁·戴维斯,打破了"美国空军英雄不可战胜"的神话,引起美军巨大的震惊。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曾10多次参加空战,击落击伤敌机5架。<br> 张积慧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空军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军功章。<br> 1953年9月,到苏联莫斯科红旗空军指挥学院指挥系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1958年始,张积慧历任空军团长,师长,军长,空军副司令员。<br> 1980年9月,任成都420厂副厂长。1983年11月,任烟台市副市长,1987年,任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0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张积慧大军区副职待遇,离职休养 。张积慧是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b> 37、杨宝山</b>,吉林敦化市人1919年生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宝山在解放战争中多次立下战功。 1951年3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2团5连连长。<div> 1951年9月,杨宝山率部驻守天德山。10月1日,"联合国军"向天德山发起猛攻,杨宝山率部打退美军多次进攻。战至10月3日,在弹药耗尽,阵地上仅剩20多名伤员的情况下,杨宝山待美军又一次冲上阵地时,冲入美军,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br>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杨宝山所在的五连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威震天德山英雄连"的光荣称号;给连长杨宝山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1952年10月5日,杨宝山所在部队又追授他自由独立二级勋章一枚。<br></div> <b> 38、杨连第,</b>原名杨连弟,1919年生人,天津北仓人,中共党员。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1950年9月,他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div> 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div> 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br> 杨连第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追授为"一级英雄"、"特等功臣",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b> 39、杨春增</b>,河北省沙河县人,1929年生人,1945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某部机要科通信员,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2年8月5日,杨春增所在的志愿军第35师第104团第4连,向***军首都师第26团第11连发起进攻,突破***军防线,攻占高地,全歼守军一个排。<br> 次日拂晓,敌军火炮猛烈轰炸我军阵地,敌军数次反扑被我军打退后,又发起了集团冲锋。杨春增命令炮兵集中火力向敌开炮,从早晨激战到下午3时,打退数倍于己的敌军十余次反扑,毙伤敌200余人。<br> 黄昏时,我军伤亡严重,仅有杨春增、卫生员两人和一颗手雷。此时,敌兵再次蜂拥而至。杨春增抱起手雷,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杨春增精神的激励下,第4连与敌军反复争夺4天,打退敌军近30次反扑,毙伤俘敌600余人。<br>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春增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杨春增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b> 40、雷保森</b>,1925年出生。1946年秋参加革命,后到黄河一大队特务连当战士。1948年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8师234团3营9连,为连机枪手,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并火线入党。打碾庄圩时,前4名爆破手牺牲后,他夹起炸药包猛然跃起,把敌碉堡炸开,俘虏敌团长。战斗结束后,雷保森荣立二等功。1950年6月25日,雷保森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3月,在七峰山战斗中,雷保森任爆破班班长。3月27日下午2时,敌人开来12辆坦克,雷保森带全班战士勇猛战斗,击毁美军11辆坦克和1辆吉普车,全班无一伤亡,创造了我军战斗史上用步兵武器击毁敌坦克的光辉战例。<br> 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给雷保森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雷保森"一级战士荣誉勋章"。<br> 战争中雷保森曾负伤18处,为一等革命伤残军人。1955年退休后,曾任上蔡县政协常委、驻马店市老年体协副主任。先后被评为"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金榜奖"、"全国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河南省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等。 <b> 41、鲁珉</b>,原名刘振治,1926年11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中学时改名刘振渊,1945年改名鲁珉。<br> 1944年10月至1945年9月,我党开辟游击区教育,任小学教导主任。1945年9月进山东大学学习。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调东北牡丹江老航校学习,学习期间任老航校训练处机械教官,后任机械教育科教育干事。<div> 1949年9月调杭州笕桥机械教育大队任实习室主任、教员、队长、指导员。</div><div> 1950年7月进锦州第三航校干部班学习飞行。</div><div> 1951年3月航校毕业分配在航空兵十二师三十六团任一大队长。</div><div> 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任十二师检查主任。<br></div> 1952年12月,在19天连续4次空战中击落美机5架。鲁珉所驾战机也曾多次被击伤,均安全返航。<br> 空军政治部授予他"打F-86能手"称号。立特等功,被授予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br> 1953年12月任十二师三十六团副团长(团长缺位)。1955年3月任十二师三十四团代团长、团长。<div> 1956年6月23日,在上饶地区击落蒋军RB-17侦察机一架。首创我军在夜间击落敌机的记录。获国防部通令嘉奖。<br> 1959年2月任十二师副师长;1962年3月任南空训练部副部长,党委书记;1968年冬,任南空司令部党委书记;1969年任空军司令部作战部部长。<div> 后因涉嫌林彪反革命集团谋害毛泽东的阴谋活,在"9·13"事件后被革职查办,从此远离人们视野。</div></div> <b>42、卜广德 </b>,1925年出生在山东济南,1946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军某团排长。 <br> 1951年4月,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攻占503高地战斗中,他带领尖刀排连续攻占5个山头,歼敌1个加强排。5月华川防御战中,他们排坚守华川280.7高地,自己带着8个人奔袭5公里,很快找到了敌人的炮兵阵地,顺利地炸掉敌军10门火炮,彻底摧毁了敌军的炮兵阵地。<br> 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b>43、刘玉堤</b>,河北省沧县人,生于1923年9月,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抗大学员、通信连班长、副排长、曾任一二○师旅侦察参谋。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入抗大总校工程队学习。<br> 1946年10月入东北老航校学习飞行,1948年9月毕业。历任航校飞行教员、华北军区航空处北平飞行队飞行员。1950年6月,空军第4混成旅成立,任飞行中队长、副大队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br> 1951年10月23日,美机36批,共116架,活动于朝鲜平壤上空,我空三师战斗机向美机扑去。刘玉堤迅速接近敌机时,咬住最后两架美机,猛烈的炮火将敌机打得凌空开花。接着又将敌僚机,打得一头栽下去。返回时,又发现了七架敌飞机,刘玉堤迅速跟上后面两架敌机,被刘玉堤一举击落敌机。趁敌机惊魂未定,瞬间退出战区,安全反回机场。创造了一次空战击落敌机四架的战绩,刘玉堤先后击落击伤敌机8架。<br> 刘玉堤荣立特等功、一等功各一次,被空军政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br> 1953年后,历任空军团长、副师长、师长、军长,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空军中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空军上校。荣获三级独立自由、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br> 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三、四、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0年4月,刘玉堤离开工作岗位,颐养天年。<br> 2015年2月17日5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b> 44、刘庆亮</b>,山东沂水人,1923年12出生,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排长、连长等职务。参加了鲁南、淮海、渡江等战役。立特等功一次。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排长。 因他个子高,鼻子大,英语口语好,假扮美军比较相近,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他先后数次深入敌后侦察,为指挥机关提供了重要情报。在第四次战役中带领一个班插入敌后,用手雷炸毁敌坦克四辆、装甲车三辆,一人毙敌十一人,我方无人伤亡。<br> 1951年8月,刘庆亮带侦察小组配合步兵班袭击斗流峰,并查明地形、敌情、工事等情况。刘庆亮带着战士们摸黑冒雨走在前面,在距离敌人只有15米远时,排除了13个地雷。刘庆亮抓住战机,率大家用机枪扫射,并将手榴弹向敌人扔过去,炸毁4个地堡。七八分钟后,敌人一个排兵力扑了上来,刘庆亮甩出一枚手榴弹炸死了3个敌人。自己在撤退时负了伤,他带伤继续潜伏在离敌人30米远的草丛里,到查清敌人工事情况,才撤出战斗。<br> 曾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士荣誉勋章。 <div> 回国后,任连长。1959年毕业于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后任沂水县人民武装部参谋。</div> <b>45、刘维汉</b>,湖南桃源县人,1925年出生,1948年八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四十军第一二0师第三五八团第三连副班长。<br> 1951年3月,第四次战役作战中,他所在连在鹰峰山阻击敌人,他带领1小组守卫前沿一突出阵地,7小时内打退敌人6次冲击,毙敌100余人,战斗到只剩他1人时仍孤胆杀敌,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br> 1951年4月29日,第120师党委决定,追认刘维汉为"模范共产党员",给刘维汉战斗小组追记集体一等功,刘维汉追记二等功。同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授予刘维汉"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记特等功,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b>46、许家朋,</b>1931年生于安徽省绩溪县,1951 年5 月,许家朋参加了人民解放军。7 月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br> 1953年7月6日夜,许家朋所在部队向美军发起反击作战。志愿军曾三次攻占均又撤离。当夜,许家朋所在的突击连冒雨向美军防守的北山主峰、次峰发起进攻。当突击排向主峰攻击时,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伤亡增加。前爆破爆破未成,许家朋从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捡起炸药包,向敌暗堡扑去,在距敌堡10米处,他的两腿被炸伤,仍顽强地夹着炸药包爬向敌暗堡,因炸药包被雨淋,爆破未成,他拖着伤腿绕暗堡爬行,寻找暗堡入口。在未到入口的情况下,他毅然挺身扑向暗堡射孔,用胸膛堵住正在射击的枪口。战友们在他英雄行为激励下,迅速攻占了北山主峰。<br> 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b>47、杨育才</b>,陕西汉中人1926年生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br> 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杨育才奉命率小分队执行突袭***军精锐部队"白虎团"团部任务。13日晚,他乔装成"美国顾问",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敌军,直插敌纵深。他们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沿着侦察路线插入敌军高地。在行军途中,杨育才抓住一个落单的敌军士兵,获知了敌军的口令,并顺利通过敌人几道岗哨盘查。<br> 进入"白虎团"团部驻地时,小分队被停在公路上的敌军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车队阻隔。杨育才果断指挥袭击,趁敌慌乱,冲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杨育才指挥小分队三个组分头作战,冲进敌警卫室、会议室,仅用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育才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也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br> 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他是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主人公严伟才的原型。<div> 回国后,杨育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iv> 离职后,杨育才积极承担起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社会活动,是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作革命传统报告的足迹遍及全国,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br> 1999年5月26日,杨育才在北京病逝。</div></div> <b>48、周厚刚</b>,1924年生于山东省荣成县,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班长、 副指导员、参谋、连长。<br> 1951年6月,周厚刚率领全连坚守785高地,美伪军三面包围并强攻该高地,遭敌人一个炮兵营,连续轰击,战斗异常残酷。面对严峻的局面,多次组织炮火反击,坚守阵地八昼夜,打垮了敌人40次进攻,歼敌605名。在奉命转移阵地时,因布雷失事而牺牲。<br>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b>49、曹玉海</b>,1923年生于山东省莒南县。1943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进入东北,他先后立功7次,其中立大功三次,获奖章五枚,并数次被评为战斗英雄或战斗模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师九团一营营长。 战斗中带领一营消灭成建制编队敌人,抓获美国军事顾问在内若干俘虏,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并解救了多名朝鲜人民军被俘战士。<br> 1951年2月12日拂晓,美骑一师的一个团,在24架飞机、52辆坦克、50门大炮的配合下,向一营主阵地三五○点三高地发动了疯狂进攻。曹玉海亲自指挥三连坚守阵地,成功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br> 战后,一营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抗美援朝英雄营"的光荣称号,荣记集体一等功一次,并授予"攻守兼备"奖旗一面。三连也由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一次,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光荣称号。曹玉海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b>50、谭炳云</b>,四川江津县人,1921年出生,1949年1月参加革命,195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第239团第七连副排长。 第五次战役运动防御期间,1951年5月24日,他所在的连队奉命在一座小山上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战斗中,他连续炸毁敌坦克3辆、汽车1辆,毙敌多人,对保证部队安全转移起了重大作用。<br> 战后,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b> 51、魏玉德</b>,江苏沭阳县人,1942年出生,1946年7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军第六十师第一八0团第八连排长。<br> 第二次战役攻击社仓里战斗中,他带领突击组连续炸毁7座敌人碉堡,他自己炸毁两座;第五次战役攻击上海峰战斗中,他带领本排连克5个山头,缴获重机枪3挺、六0炮2门、无后座力炮1门,歼敌近30人。<br> 战后,立一等功两次,获一级英雄称号。 他们的出色的英雄业绩,他们的勇敢、坚毅、顽强、无畏,为全世界人民发扬了正义的威力,将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斗争的史册上万古流芳。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阎 法 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年 6月 5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