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坟上,泽州县金村镇上辛安行政村下辖自然村,位于晋城市区东南大约二十华里处。北与下胡村相邻,西靠上辛安村,东与东窑上、长畛洼相望。人口最多时达五、六十人,耕地一百余亩,曾是一个热闹而美丽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这是上头院(下)</p> <p class="ql-block"> 一、老村掠影:</p><p class="ql-block"> 当你沿着上辛安村东北方向行走里许,再向北拐,就会发现数十米高的石崖下,几个院落零星地散布在石崖下的半坡上。</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院(即上头院)的大门口旁长着一棵一人抱不住的洋槐树,它像哨兵一样守护着大门。此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本院住户毋和旦老人把原来一棵老槐树(立村时栽的)砍倒并刨掉老根后又栽上的一棵洋槐树,距今已有五十年之久(下图)。 </p><p class="ql-block"> 在此院外的南面并排放着一盘石磨和一盘石碾,它是那个没有电的农耕时代的生活显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头砌成的石板路向下走五十余米,就来到了本村的第五个院旁,人们习惯上叫底下院,世代住着毋氏的后人。</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底下院(下)</p> <p class="ql-block"> 在这院外的东北角,有一眼小水井,在雨水旺季时可满足全村人用水,但到春季干旱时就出水很少,人们就必须到二里以外的下胡村河去挑水吃。</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小水井(下)</p> <p class="ql-block"> 二、地理地势:</p><p class="ql-block"> 南坟上村子虽小,但地理位置却非常优越,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南有蒸饼谷堆作为屏嶂,东有一条由北向南直至丹河的河流(现已干涸)。向东瞭望,对面山上的东窑上村近在咫尺。</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交通不发达时,北道岭(即大庄村一带)的人到铺头公社开会办事,若走小路,必经此村。 </p><p class="ql-block">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古泽州的大地风起云涌,其中作为“晋南屏翰”的晋城县(今泽州和城区的合称)有多条连接晋豫两省的古道,其中东南方向的骡马古道就经过原铺头乡的多个村庄,具体来说,自晋城城区高庄起,经西谢匠、东谢匠、侯匠、龙化、东蜀、上辛安、铺头、杆棚底、寨则、石家街、贺洼、打街场、城群、谷堆窑、小草峪、两谷坨,入河南省博爱县后寨村。而从东蜀到铺头的原路是在上辛安村东泊池的东边经招贤馆的东边进入铺头的,而南坟上村离古道不足一里路,因此在当时也算是大道边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六十年代从老槐树根部、距老槐树十米左右、长出的第二代老槐树,位于第一代老槐树的东北方向。</p> <p class="ql-block"> 三、村名由来:</p><p class="ql-block"> 在南坟上村西有一块十五亩大的耕地,西高东低,较为平整,在本村的耕地中是最大、最平的一块。在这块地上原建有一盘大坟,五十年代被刨了,所有的砖修了上辛安初级小学。这块坟地塑有一尊石马,人们把此地叫做石马地。</p><p class="ql-block"> 传说在清乾隆年间,泽州有官宦人家在此建坟。当时有钱人最怕死后坟墓被盗,因此会在不同的地方建几处坟,使人真假难辨,而真正葬人的真坟未必人知。石马地的坟传说是假坟,因在他们居住的南面,就叫“南坟”。</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户官宦人家是哪家呢?老人们传说和“刘子宫”的人有关。“刘子宫”葬有两代人刘世振、刘滋善,他们是原凤台县丰安都前村里河东(今晋城市城区北石店河东)人,父刘世振是凤台县乡饮正宾、诰赠府同知,子刘滋善是雍正十年山西乡试第十六名举人、诰授府同知,而第三代长子刘松龄是广东南韶兵备道,次子刘柏龄是刑部员外郎。听闻刘世振、刘滋善营建刘子宫有六十多年时间,而南坟上很可能是第三代人为自己营建的坟墓。后由于家道衰落,而停止营建。</p><p class="ql-block"> 这也可能就是“南坟上村”的由来吧!</p> <p class="ql-block"> 四、家族传承:</p><p class="ql-block"> 南坟上村主姓是毋姓,是立村之姓,而且是一个祖先繁衍而来的。村中有一户姓高,是清朝末年从村北附近的下胡村迁来的;还有一户姓郭,是民国年间随母改嫁毋门仍姓原姓的。</p><p class="ql-block"> 据毋氏家族老人口传,毋氏先人是从柳村口镇东石瓮村迁来的,最先是在这里看坟的,时间久了就定居下来。</p> <p class="ql-block"> 那么他们是什么年代来的呢?也就是说,南坟上村是什么年代立村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毋光明老师在2019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到东石翁村走访了几位老人。他们说,此村没有毋姓后人,也没有毋氏坟莹。当问到赵强庆老人时,他告诉毋老师,“你们去北石翁村打听一下,那里的人大都姓毋,且退休教师毋秀生手里有毋氏家谱,或许能找点东西。”</p><p class="ql-block"> 毋老师随后来到北石瓮,找到了毋秀生老人,访问了毋氏族人的有关事情,老人热情地提供了一条信息:“北石瓮村毋氏家谱中有过记载,不知何年有迁往东石翁、焦作、寺南庄等地的毋氏后人。可惜家谱放在晋城市内的家里,只能回去后详查”。毋老师由此推测,是不是南坟上毋氏先人从北石瓮迁到东石翁不久后又来到南坟上看坟,随后定居此地呢?</p> <p class="ql-block"> 随后毋老师到上辛安村庙“双佛寺”查看了庙内所有碑文,其中一块《上辛安重修舞楼油画庙宇碑记》碑中记载着毋氏信息,在灯火会的名单里有毋金福施钱贰拾仟文,说明毋金福此人属灯火会成员,另外在其他施钱人的排序中依次排着毋金福施钱伍佰文,毋金喜施钱四佰文,毋金朝施钱四佰文,毋金信施钱四佰文,时间是清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日(1850年)。从此碑记载至少可以得到三个结论:</p><p class="ql-block"> 1.南坟上村当时属上辛安管辖(当时上辛安有灯火会,三山会)。</p><p class="ql-block"> 2.毋姓的人至少可在1850年前就在此居住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3.毋金福、毋金喜、毋金朝、毋金信他们四人是同辈兄弟。</p><p class="ql-block"> 如果南坟上村毋氏与北石瓮村的毋氏有“联系”,那么这四个毋姓兄弟能否在北石瓮村的毋氏族人中找到同辈分的人呢?</p> <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个问题,毋老师来到毋秀生老人的家中(市内泰森小区),查看了家谱中的姓名。在第十二代“明”字辈中有四个人的姓名是:毋金太、毋金土、毋金栓、毋金顺,两处的姓名中同用一个“金”字,年代又相近,由此可以判定他们的血脉是有联系的。因此“北石瓮的毋氏迁到东石翁后又来到南坟上看坟,然后定居下来”的结论应该是成立的</p> <p class="ql-block"> 那么毋氏来此地的大致时间怎样来确定呢?可以从两方面来确定:</p><p class="ql-block"> 第一,在南坟上村第一个院(即上头院)和第五个院(底下院)的大门口各有一棵老槐树,应该是来此居住看坟人栽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政府收买,砍时树的主干直径超过一米,政府为答谢村民,把主干的表皮扯成板,做成独面案板,每户(六、七户)送了一块,其余的修铁路做了枕木。根据老槐树生长慢的特性,这两棵树的树龄应该在200年左右,即1750年左右栽的,因此,立村时间大致在公元175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 第二,从南坟上毋氏的祖坟上来判断:现在使用的坟地大部分埋葬了三代人,而老坟地只有两处,均埋葬了三、四代人。从庙上碑文记载的四位毋氏后人,从时间上推算他们应该埋葬在老坟,如果老坟以葬三代人算,立村人应该是他们四人的祖父或曾祖父,时间大致在1750年至1770年。</p><p class="ql-block"> 由此推断,南坟上立村时间应该是在公元175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百七十年左右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五、历史回眸:</p><p class="ql-block"> 在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风台县续志》卷之二“里村”记载中的铺头里、青莲里、柳泉里均找不到南坟上村,可能是村太小划拨在上辛安辖区内,直到1962年成立人民公社,南坟上村才成独立的核算单位,即铺头公社上辛安大队第九生产小队。1981年冬土地下户后仍属上辛安村委管辖,现仍能在晋城市泽州县行政地图上找到南坟上村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村中人口在清朝末年达到高峰,大致六、七十人,后经历年战乱,特别是民国三十二年闹灾荒,一部分逃荒到绛县、吉县、翼城、晋城城区驿后、泽州县泊村、薛庄等地,解放后就在那里定居下来,本村人口从此没有超过五十人。</p> <p class="ql-block"> 六、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南坟上村从只有一户看坟人立村,到公元1990年全村搬迁完,经过近250年的漫长岁月,毋氏族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勤劳耕作,虽没有官宦富商,却也人才辈出。解放前有民间老中医毋水牛,解放军某部战士毋清秀,解放临汾光荣牺牲。解放后有解放军某部营级干部毋马海(宁马海)、毋可新。连排干部毋小根(李小根)、毋群友(侯群友)、毋旺具。继承父业、救死扶伤的人民医生毋德贵,矿务局处级干部毋光辉,人民教师毋光明、毋元庆。现如今研究生、大学生十几人之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南坟上村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致富,各家陆续在上辛安村盖起了新房,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南坟上村也就必然在人们的视野内消失,被人们逐渐淡忘,变为永久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原作:毋光明老师,改编:长风万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