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人生】三十三《原汁原味》

李醉

<p class="ql-block">油画巨制《开国大典》,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曾几易其容。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恢复原貌。当人们再看到这幅"整新如旧"的作品时,心中油然升起一股久违的亲切感。不过,此时油画的原创者董希文先生巳辞世数载。董希文临终前,对没能亲手恢复刘少奇同志在《开国大典》的画像而抱憾不巳。据董先生的女儿董一沙女士回忆,"当时父亲病痛难熬,但心灵的痛楚则更为剧烈。</p><p class="ql-block">原汁原味,即忠实于历史,还原于生活,是艺术家恪守的天则,体现了文艺作品的求真本质。反之,则是兑了水的牛奶、掺了酱的色拉。</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在文艺创作中,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的事却并不鲜见。《开国大典》的际遇就是一例。无独有偶,类似的问题也不乏于音乐作品中。许多革命历史歌曲经过几代人的传唱,巳植根于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不知出于何故,许多歌曲的歌词或多或少的留下刀砍斧凿的痕迹。</p><p class="ql-block">譬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的原歌词脍炙人口、抒情优美。"这里的人们爱和平,也热爱家乡",被改成了"各族人民团结紧,结成铁壁铜墙"。更有甚者是《克拉玛依之歌》,原歌词是"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近你,你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迹,啊克拉玛依你这荒凉的土地",后来竟改成"啊克拉玛依,你只有一片沙砾,在那罪恶的旧社会黑暗的年月,灾难的大西北"!</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修改在语言结构上没有本质的差异,但艺术感染力却大为下降!究其原因,恐怕是受"文革"极左思想的影响,似乎"团结紧"、"铁壁铜墙"比"爱和平"、"热爱家乡"要来得"革命"。似乎提到罪恶的旧社会,比不提来得"进步"。殊不知,这一"革命"、一"进步",反而减弱了抒情性,内在的力量顿失!</p><p class="ql-block">据悉,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莫斯科曾举办过一个大型画展,作品大都是一些不怎么具有"战斗精神"的风景画,既没有刻划战争的残酷,也沒有苏军英勇战斗的场面。出乎意料的是,当人们参观了展览后,却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许多青年因而投入到抗击侵略者的前线。因为,祖国如此美好的山河,岂容遭到敌人铁蹄的蹂躏,于是奋起而保卫之。可见,艺术作品若能平实而真挚的反映生活,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民族凝聚力可以得到提升,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反观于己,我们的不少历史歌曲为"革命"而"革命",其实大可不必。</p><p class="ql-block">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一学国歌,如今,我们巳经跨进了21世纪,中国人民早已不是昔日的奴隶,炎黄子孙也不在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也不必冒着敌人的炮火,共和国巳经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国歌却依然是田汉当年挥笔于纸上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无不感到豪情万丈,她像战斗的号角,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p><p class="ql-block">想必,很多朋友会如我一样,更愿意听到这些老歌,这些原汁原味的老歌。</p><p class="ql-block">(原载2003年9月12日新民晚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