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月亮亮得直敲窗户。月亮亮得锣鼓喧天。<div><br>时间被切成锋利的蒙太奇,失去了弹性,洇成心底的缠绵。白天把前几日写的戏大都删掉了。心急了。急了,味道就不对了。</div><div><br>躺在床上把整个戏都重新捋了一遍,开机一看凌晨三点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就是赞颂失眠的吧?</div><div><br>无法设身处地,无力感同身受,编也编不出的修罗场,逃也逃不掉的无间道。人心才是最大的险境与奇观,挖不出来是脑力不够,笔力不逮,怪不得别人。</div><div><br>他们说,稻子成熟以后,反而会弯腰,懂得向一切低眉,深谙自己的成就,却不以为傲。是的,谦恭是一种姿态,躬身自省并非与生俱来的悟性,而是在不断的挫折与感恩中,吸纳了内敛的涵养。欲速则不达,欲扬则先抑。就像秋天用一场场落尽寒枝,冬天用一树树红梅破雪,来置换新旧交替。</div><div><br>人睡了,无论怎么强迫自己,脑子里似乎还有一辆夜行的小火车,不间断地载着戏里的人物跑一段。总觉浮光掠影,人影幢幢。很好奇,明早它会跑到哪儿。别着急,等天亮,咱们慢慢聊……<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时代读历史,我最喜欢看金戈铁马,看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豪迈;后来马齿渐长,更喜欢看庙堂权谋,热衷于琢磨隐藏其后的幽微人心。时至今日,人到中年了,我无论读哪段历史,都不自觉朝着铜臭路子去思考,去算背后的经济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汉初七国之乱,直奔《平准书》里一句“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的论述;读安史之乱,最感兴趣的是不再是如何打仗,而是第五琦开创的那一条奇迹般的跳跃大运输线。那条运输线从扬州到扶风,前后数千里,源源不断地把江南税赋运到西北,这才确保朝廷有钱可用,熬到平叛;读海瑞生平,不关心他如何上书骂嘉靖,更关心他疏吴淞江到底怎么控制预算,津津有味地算起雇一个民夫到底多少工食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涉及剧本创作想捋一下武昌起义,放着各种回忆录不看,先去翻阅中国海关档案,试图从总税务司安格斯以“中立”为名截留海关款的举动里,读出清廷一系列政治昏招的财政原因。就连看电影,也爱看贸易商战的:直击人性弱点的连环计谋、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巧妙手段……比如最近天海女王那部《养老金不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现在读史有一个倾向,习惯性去寻找大事件背后的经济因素。果然人越老就越现实哈!</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天津之行回家没几天,被通知空中次密接要求在家隔离。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空气了吧!<div><br>在家练普拉提。在厨房一边拉筋劈叉,一边洗碗擦台。穿着家居服旁若无人地干着家务,双手双脚各忙各的也挺美!</div><div><br>清理衣橱像渣男挥别前女友:当初真的爱过你,后来发现我们不合适。离开我,去找更适合你的人吧……</div><div><br>干了一上午的活,在沙发上瘫了半天。很累,很开心。原来体力疲惫才是脑力疲惫的克星!收获了挑战极限、超越了自我快感……</div><div><br>从上午十点写到下午五点,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像狂欢过后的夜场,地板还带着余温,空气里震动着音乐的回音。看到了绞尽脑汁,看到了竭尽全力,看到了让人物接通生活的土壤、活起来的努力,都是激发展现人性的不同层次。千种样态,万般变化,都是人心。</div><div><br>细细密密的都是人生,是生态,没有刻意引入强情节,也没有稀释情节、掉节奏。用轻喜的方式讲悲伤,沉得下去的感动,点到为止的轻松。文字里有露珠,有欣欣向荣的小树林。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br></div><div><br></div> <div><br></div>只要你心里有强烈的感情,你就有办法,把它传染给任何人。铜墙铁壁,打开人心的枷锁,它是暖是亮是冰甚至是毒药利刃都无所谓,总会有人因为不可抗拒的嗜好,挺身而出。妄图量化艺术感染力是愚不可及的。<div><br>文学击打心灵,剧场击打感官,然后蔓延到心灵。如果比喻的话,剧场比文学多一种欲念的勾招,先拿下,再论好坏。《哈姆雷特》为什么从夜遇鬼魂开始,就是剧场需要。</div><div><br>文学剧本出于感官直觉。它的唯一直接叙事元素是角色。你不能越过它直接改造文学效果。所以,你只有一条路,在每个叙事里,都能成为万能化身。这是实打实的心,是对人性之美的坚定的扶持。</div><div><br>懂得剧场那种直白的魅力,其实是文学的肉欲部分。所以,剧是一种很情欲很性感的东西。越克制,越强烈。那种张力,就是个人魅力。剧场的直接效果是“瘾”。一个好编剧,就要精通这种“瘾”。旧的癖,新鲜的瘾。<br></div><div><br></div> <div><br></div>有时候觉得,写戏就像一场漫漫旅途。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急着赶路、奔向设计好的情节,会遮蔽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看不到风高日长、水草丰美,感受不到气息与心动,为什么一定要赶这段路呢?<div><br>其实人就是活一口气,这口气一松下来就瞎了。有时必须用全部精力把你的气顶上去,贯通起来,气场才能打开,才能营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人物才能活起来。一生没有几段这样安静的时间给你,给你了就不能晃,一晃时间就过去了,就找不回来了。</div><div><br>发现难的时候,让人哭的往往不是难本身,而是那些暖的、明亮的,让人贪恋的人间烟火、寄望未来的美好与善意……片片搭载起我精神世界的泉水和荫翳,生机涌动,生生不息。</div><div><br>困顿了太久,好不容易有了想法,被折磨得寝食难安。终于把这点东西都榨出来了。嘴角上翘,有一种奇异的感动和温柔。文字洗净了一身的疲惫,散散淡淡的如山里的风。烦闷一点一点的散开。把自己写哭了,像说相声的先逗笑了自己,很没面子,但很释然。</div><div><br>写戏就是一场隐秘的自我解剖,最疼的,最惨的,最又心动的,无法释怀的,都在故事背后,人物心里。像小时候见过泡着蛇的酒,蛇的命,都在酒里。</div><div><br>常怀恐惧,长存希望。还是要相信善念,相信明天。不为别人,而为自己,只有信,才能善,才能好,才能活,才能写,才能走过这一程,又一程。 完成了剧本最艰难的阶段性目标,终于可以告诉自己:这个戏,可以的。眼泪下酒,干一杯,庆祝下。<br></div><div><br></div> <div><br></div>心有清欢悄悄漫,我与草木各自明。站在阳台看窗外,宽阔的十字路口空空荡荡,很少的几个人走在斑马线上,和红灯下的车辆遥遥对视,像越狱的鸵鸟。修得方方正正的树丛上探出好多小红花,像猴山上兴高采烈的小猴子。不知名的大树碧绿挺拔,手心捧出一簇簇粉红的烟霞。满天淡墨,漫不经心地洇染……<div><br>我自是孤独成性,不喜热闹,更怕与人多生情感,从相识到相伴,随缘亦随心。万丈红尘,三千路人,遇见这场缘分,该得便得,该念定念。我实在惧怕与陌生人打交道,甚至有点木讷,我喜欢星星,偏爱浪漫,把自己投向夜空的怀抱。</div><div><br>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如果如实描写就会失真,适当虚构才能可信。现实很粗暴,充满不确定。而艺术,就是试图固定动荡的人性宇宙。好的文艺是人生的出口,大恸大爱,都有去处,有寄托。</div><div><br>人物活得有趣、有神采,然后才有戏、有目的。把人物压进生活的土壤,压进现实逻辑,借着他自己的力气生长,才有离地半尺的趣味、戏剧与生活的张力……</div><div><br>文字本身是有重量、分寸、方向和力度的,就是有人可以运斤如风,砍掉鼻尖薄如蝉翼的白垩土,看起来毫不费力。天赋、才华、亿万次的挥斧,总有一些是梦寐难求。一句台词、一个状态,没给到位,就不酣畅,不动人。有时候差的是一个次元,对人的理解、生活的理解劈不到那个高度,就没有震颤人心的力量。<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