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质人生

MK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的年代,正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之际。</span>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新中国百废待兴。所以,“地质先行”、“钢铁大上”就成为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我的父辈们正是高举着红旗,唱着《勘探队员之歌》,把他们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艰苦而光荣的地质事业。我的母亲、舅舅、姨姨姨夫、叔叔婶婶们正值热血芳华、十七、八岁二十出头的年纪,从北京的地科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华北地质局</span>到后来的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地矿局的野外地质勘探大队;从科研、测绘、物探、化验、到政工宣传、医务等多项专业,他们一辈子服从地质事业的需要,哪里有矿哪安家,用行动谱写出时代的赞歌。</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从小就生活在地质大院里,知道了“出队”、“收队”、“野外”、“矿区”……等名词的含义,两岁多就整托在私立幼儿园里,后来进入河北省地质局属幼儿园。十岁前,父、母在异地工作。每年与父亲相处的时间仅仅是双亲的12天探亲假。平时我对父亲的印象都在照片上和影集里。每到假期刚见到他时很生疏,晚上就轰他走,说:这是我们家。等快熟悉了假期也就结束了。他临走时的不舍,让我抱着他的腿大哭,楼里的邻居都出来相送。有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幼儿园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两个月饼,我给爸爸留了一块,待过年团聚时我送给了他,月饼已经干的像块石头了。记忆中:每逢周日遇到母亲会战加班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都不知道会在哪里度过。是</span>去佟凯阿姨家?大辫子(谷芳荣)和玉仙阿姨的集体宿舍?幼儿园黄老师家?发小徐岩家?还是邻居刘妈妈家中……这些我都去过。大跃进时期,晚上跟着妈妈上夜校,给我一只红蓝铅笔,我会安静的在一旁写写画画,直至趴在桌子上睡去。妈妈怎么背着我回家的我全然不知。天津成为直辖市后,河北省地质局整建制集体搬迁,职工们打起行李就出发,没有想过房子、户口、和孩子们的前途等等,地质大院的孩子们去唐山的、承德的、廊坊的、石家庄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发小们跟着大人们去哪里的都有。我呢</span>是到了张家口。小学六年中我就转了两次学校。大院的玩伴们直到我们参加工作,甚至退休后才重逢相聚。文革时期父亲挨整,母亲出野外,我领着弟弟在食堂吃饭,先别说粗粮细粮怎么吃,计划不好月底之前就没饭票了。弟弟受了欺负我还得帮他去打架。当时我家这排宿舍八户人家就只有三个大人。只是每到收获的季节里,小伙伴们的口袋总是鼓鼓囊囊的。有怀来石片的黄杏、涿鹿的苹果;有承德的山楂、唐山的板栗;还有太行山产的柿饼子。这些山果来自不同的测区、矿山,不论是那个分队的小伙伴都一起分享。它带着在野外工作的父母们满满的思念之情,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表达他们对子女的爱恋之心。后来队工会组织只好找专人来管理留守的孩子们。所以地质队的孩子们自理能力强,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地勘行业有着特殊的文化积淀。 地质队有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有激昂振奋的工作热情,有团结互助的帮扶精神,有浪漫多彩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生活态度。每逢出队誓师大会的战鼓擂响时,每逢收队时钻尺超产的捷报频传、掌声雷鸣的时刻,地质队的职工和家属们,满怀深情送别和迎接自己的亲人,承接各种完成任务的喜报和找矿成果。那种神圣的仪式感和自豪感,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是全国功勋地质队。我从十岁起走近他,开始了解他,十八岁加入到他的行列。中间调到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工作过,到局测训班、武汉地院脱产、半脱产学习后又回到队上,直至六十岁退休。地质三队的前身是地质部成立前全国仅有的六个地质队之一(老221队)。<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至今风雨兼程他走过了七十年的艰苦历程,</span>在开发矿业、建设祖国的辉煌战绩中,功勋卓著,成果累累。来自天南地北的几代地质人,为祖国建设寻找出了丰富的矿藏,他们艰苦奋斗奉献出一生,并且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初中的时候,放暑假了我去了妈妈工作的矿区。我第一次见到了钻塔,看到了测绘小组在测图,水文小组在测井取水样,物探小组在跑极,好奇心让我拿起了望远镜,看到了“红旗飘在山顶,帐篷搭在河边”的美丽景象,看到了“</span>迎着朝阳出发,披着晚霞凯旋”,<span style="font-size: 18px;">肩抗标尺仪器、健步穿梭在山间的地质队员。我被他们的豪情壮志所感染。直到我参加工作后,再次唱起了《勘探队员之歌》。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在吹过,《二十年后再相会》的激情,让我们第二代地质人接力前行了。我和堂弟、妹,表弟、妹一同加入地质队伍(我的家人中先后有11人在地矿系统工作)。在技术人员青黄不接之时,我们刻蜡版、印教材,上“七.二一”职工大学、测训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找矿规程和经济管理方法。没有工作实践经验,就边干边学。我先后参加了1:20万区域地质填图的野外地质调查找矿工作;参与了1:20万水文地质调查的制图工作;参加了蔡家营多金属矿、小营盘、黄土梁金矿、榆树沟煤矿、三义庄铁矿、相广锰矿等多矿种地质勘查项目的制图工作。为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参与了张家口市的土地详查、国土规划、地方病分布与防治、缺水旱庄分布等项目的制图工作。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传承了老一辈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也在为祖国繁荣昌盛的宏伟蓝图上增色添彩。在党组织和单位的培养教育下,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娃娃,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高级工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弹指一挥间,2016年我退休了。在迈向古稀之年的征途上,回望自己四十多年的工作历程和半个多世纪的地质人生,十分感慨。我很珍惜这份地质情怀。《勘探队员之歌》的浪漫,地质知识的深邃,祖国繁荣昌盛的前景,人生旅途的风光让我深切感到:是地质事业让我的人生充实无华,是地质队的大家庭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地质成果无比辉煌!献身地质事业我无怨无悔!</span></p> <p class="ql-block"><b>影像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初,张家口市明德北街旧貌。可清晰的看出地质三队、中心实验室办公楼,一中礼堂,德王府、明德北街街道、三角地一带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筑和</span>街区。</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办公楼原址照片(西立面)。</p> <p class="ql-block">办公楼原址照片(东立面)。</p> <p class="ql-block">1966年夏季,我在地质三队办公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966年夏,我在清水桥上与玩伴洪萌萌合影。身后是向南流去的清水河。</p> <p class="ql-block">2002 年3月2日,职代会闭幕后,与工会的王怡芬大姐在老办公楼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留影</span>(楼体拆除的前一天)。</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办公新楼现址照片。</p> <p class="ql-block">六十多年前,河北省地质局幼儿园的合影(地址:天津市河东区津塘公路26号)。</p> <p class="ql-block">黑白照片中的娃娃们,半个世纪后,已成为彩色照片中的主人公。</p> <p class="ql-block">六十多年前,我在幼儿园的照片。我高举着积木,挺出风头的。</p> <p class="ql-block">申秋秋(中)和我(右)。我俩曾一起跳过朝鲜族舞蹈,一起唱过“手拿碟儿敲起来……”。</p> <p class="ql-block">演节目的我与申秋秋(后排左一)互换了上装。</p> <p class="ql-block">2016年的儿童节前夕,我和秋秋半个世纪的朋友再聚首。</p> <p class="ql-block">我在幼儿园的情况报告(及评语)。</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对父亲的印象,都在照片中、相册里。那时弟弟还没有出生。</p> <p class="ql-block">1969年夏天,我和弟弟与父母分住在三地,这是寄给他们报告平安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75年春,我在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参加工作,一个月后分配到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进入《七.二一》工人大学,学习地质找矿、地质填图。</p> <p class="ql-block">1975年秋,在河北省围场县城东侧的伊玛吐河畔,区调二队《七.二一》职工大学野外生产实习中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6年秋,在</span>河北地矿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工作时,团代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6年春,在隆化县少府测地质剖面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7年夏,围场幅1:20万区域地质普查填图工作,“三八地质组”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途中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8年,1:20万棋盘山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塞罕坝地区填图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9年秋,廊坊团地委组织所属单位团干部,参观全国工业学大庆展览(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1年底,在省地矿局测训班学习结业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1年底,在省地矿局测训班与部分学员(第二小组)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6年5月,武汉地院制图理论提高班结业留影。</p> <p class="ql-block">武汉地院学习留影。</p> <p class="ql-block">武汉地院制图理论提高班学习时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实习留影。</p> <p class="ql-block">1986年夏,在北京地质局印刷厂实习留影。</p> <p class="ql-block">绘图室人员变动情况。1988年夏,魏建玲(和李素珍)调走后又返队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1990年春,地质三队地质科合影(那时我刚刚休完产假)。</p> <p class="ql-block">1992年春,地质三队地质科大团圆留影。</p> <p class="ql-block">1992年9月8日下午,庆祝地质三队建队四十周年,地质办公室全体成员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地质三队绘图室姐妹合影。</p> <p class="ql-block">1990—92年,在地质三队标本陈列室(东楼)的科普展示活动中宣讲留影。</p> <p class="ql-block">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我们也经历了考验。</p> <p class="ql-block">1997年7月,开始学习电脑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1999年冬,我参加了河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2001年,绘图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这些绘图工具,给我留下永远的回忆。它们曾经伴随我绘制出张张勘探报告的地质图件。</p> <p class="ql-block">2003年8月,绘图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从2000年后,我们逐步淘汰了手工清绘图件的工艺,开始了数字化制图的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2007年夏,地质三队中层干部到蔡家营矿区考察留影。</p> <p class="ql-block">庆祝建党86周年表彰先进大会留影。</p> <p class="ql-block">2008年,职代会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0年出席队党代会留影。</p> <p class="ql-block">1995?年由区调队先后调回地质三队的伙伴们,在张家口市国土局办公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5年冬,参加工作30年的同事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14年夏,与同年参加工作的姐妹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地质队职工的子女,同是第二代地质人。</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不负韶华,弹指一挥间。</p> <p class="ql-block">2016年,年满六十周岁的我光荣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参加地质三队退休职工合唱团,庆祝建国70周年活动。</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参加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活动。</p> <p class="ql-block">是地质事业让我的人生充实无华,是地质队的大家庭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地质成果无比辉煌!献身地质事业我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编 辑:MK </p><p class="ql-block">配 曲:青春诗</p><p class="ql-block">日 期:2022年5月26日修改</p><p class="ql-block"> 感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