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友华丨第一百七十六章 奋斗给这块土地看!一一当代师生故事的新篇章

邓友华

<p class="ql-block">  生活的进程中,总是离不开师生故事的前缘与后续。</p><p class="ql-block">  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用我辈的师生故事,为“杨罗李朱”的文化传统续写精彩纷呈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老师《三明记忆》串起的师生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0日下午四点多看到方建国老师的留言:“友华,我新书《三明记忆》已出版,你要几本自己来取。书581码,较重,收你《文笔高耸成荒剑》一文为附录,内容有所删节修改,请原谅事先忘了发给你看,但你的文风、观点未变。书均赠送亲朋好友。”</p>   我看了很高兴,方建国老师这本书能出,且收进了我的文章并听从我的建议书名是定为《三明记忆》。他前面有说过,我已经知道,也想到他和明溪的李云生老师都在出书并收有我的文章,这两个老师能给我促进,这下终于等到一本了。特别是我正在处于心理低谷的时候。<br>  我后面又看到同学群里有方老师留言:“方建国老师新书《三明记忆》已出版,袁启彤同志题写书名,林纪承同志作序。全书581码,23万字,正文前彩照4页。赠送给文友、谜友、同事、学生、亲朋好友,想阅读者请发来姓名、邮编、电话、地址,以便邮寄,本市将面送。”在这则留言中得知我提议的请袁启彤老书记题写书名,方老师真的办到了,那天还说序的操作方式,想不到是叫林纪承写序。<br>  当天傍晚我在微信上看到次日停电的公告,就想那正好去找方老师拿书,再去档案馆找小魏。我给小魏打电话,问明天上午有在吗?说有在,就讲那明天过去找她。还问她方老师出本书,有没有送去给她们馆里,说没有。我讲那我去拿书时多拿一本,带去给她。<br>  第二天上午,我去列东找方老师拿书。方老师手提着一纸袋书,拿出其中一本给我看,我看到屝页上有签署我的名字。我见到是国际开本,就说这开本好,这厚度也很好。他讲是581页,就是字大一点。我说书要上400页才够厚,有五六百页就显得更厚重了。我还讲等下就送给档案馆一本。他讲你先拿一本去,他等书分差不多时会再拿一两本去。<br>  我拎着书和方老师告别,然后到对面车站等公共汽车,先看序,再看目录,然后看我的文章。 看了一点车就来了,上车后再看。下车后又接着边走边看。走到快到档案馆的台阶前时正看到最后一节结尾处,讲到写他这篇的来由,这些三明文教界的英才每个人都有陈景润身上也有的那种精神,就是多次写过的那种“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历代士子发愤图强的精神!看得我自己泪花都闪出来了。我感觉我今年在努力爬出心理低谷还差得那点劲,这下由上苍安排的这个进程给充实了。<br>  我边翻看着《三明记忆》,边走进档案馆。电梯没使用,又再出来走楼梯。<br>  走到四楼,看到门虚掩着,里面陈琳有在,她也看到我了,就招呼我进去。我说新年好,今年这么迟才来说。<br>  我因手上拿着书,就先将包里的书拿一本给小魏,先说方老师这书,再拿U盘给她,拷她们所需要的老照片和资料。后面跟她们聊天,说在北京的情况和我后面的行程安排。<br>  我还说《这块土地的灵魂》这一套书写作上的构想。自从2015年春这一套书因她而起开始,我每年开春之后都要来跟这文化搭档说过之后才能开始奋斗的。这正是今年我要从北京赶回三明来找她的原因。我这下说的就是这一话题。我说,我去年在想是三本版还是四本版的时候,选择的是三本版,想到自己这么磨叽下去,会把叫袁启彤写书名的机会拖掉,所以就一番努力,后面书名写来了,就不急着出了。再后面的生活把我往四本版上拉,我也只能顺着走。我感觉,第2部和第3部的叙事主线是两本书,即《三明知青》和三标厂纪念册,而第4部则是陈列馆、展览馆为主线,从陈景润陈列馆开始,到三钢的工业记忆馆和你们馆的策展。写18家迁明企业时我是凭自己的使命感和文化感觉去写的,不管是给我多少工钱或不给我工钱我都要去写,后面的十家非上海的迁明企业要怎么样就再看了。那时想,后面十家非上海的迁明企业写掉,第4部的大数就出来了,再加些篇章就够我自己规定的每部16单元50章了。但叫我自己出钱去买书号出我还是不爱干,看看当地有关各方怎么去面对这部书稿。我自己知道我的书稿是几斤几两,我写的时候也是定位在我以前跟你说过的三明从做题目的人到爱看书的人中的多少读者。我这样的写手在三明也是独一份的,所以我的美篇专栏一直有人跑进去看;他们也只有在那里才看得到这些,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我写的是可以各取所需的,像方老师这样抽去用,剪掉他不需要的,就是一篇他所需要的好东西。 明溪的李云生老师和杨丽出书都有收我写的文章,他们两个是正式出版的,有送书给我的时候我会向他们多要一本给你们馆。 <p class="ql-block">我上次叫来载庆帮我写序的时候有在电话里聊起来,他说就是这样串起来才好,分开来就大路货掉了。我这下的态度是,如果当地有关方面要单独剪他们需要的,我也肯,比如剪个单本的陈景润,我自己方案都想出来了,也猜测是能印个一万本的,但我自己去提出来,又不爱提。迁明企业也是可以像知青那样弄一本的,哪个单位出资,另三个单位挂名。三钢能做工业加旅游,他原先的展纲不好动,但可以在滑轨屏上做文章,还可以出本书让游客购买。三明有很多迁三代又到五湖四海去了,他们有寻根的需求,能增加旅游蛋糕份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互相取暖和促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又在家熬了八天后,到了4月28日上午觉得不敢一直呆在家里了,得出去走走。去哪呢?想应该去时代三明杂志社看看,就先连线王书,没接,但回留言问:“邓老师怎么啦?”</p><p class="ql-block">  我就留言:“您好!时代三明这期印出来了吗?”</p><p class="ql-block">  “有的,办公室应该已经寄样刊了”</p><p class="ql-block">  “上午直接去拿可以吗?”</p><p class="ql-block">  “办公室说前几天已经寄出了,您看看如果过几天还没有收到再看看”。</p><p class="ql-block">  “好。样刊应该只会寄一本,我上午再去买三本行吗?”我是想送给档案馆小魏和三钢小严各一本,自己再多留一本做机动。</p><p class="ql-block">  “可以的”</p><p class="ql-block">  “那我就过去”。</p><p class="ql-block">  我到时代三明找王书,再一起去办公室买三本。然后再送去市档案馆。</p>   我往派出所那条老路穿到梅岭路路口,打电话问小魏在吗,说从时代三明出来,想送本给她,有在就过去。她说那帮她们带一两本去,她们也有发文章。我那下才在路上看了前一页目录,没看到,就说好像目录上没有看到,是不是上一期?她们已经寄出去了,我这下也已经到市政府对面了。她说那就来吧。<br>  我在路上再翻阅杂志,果然有两篇,6页,一篇是抗美援朝的,一篇讲沙县老城区。<br> <p class="ql-block">  到那看到小魏坐在一进门的办公桌电脑前做事,我便坐在边上的木椅上。我说了情况,是有她们的文章,还是两篇,讲这是我一本15块钱买的,这本就送给她们。小魏讲要扫描下来,我说那你扫吧。</p><p class="ql-block">  小魏还讲要去陈景润实验小学上公开课的事,讲约5月底,是6年级的,题目是大三明的历史,我答应小魏会跟潘校长说,把她们的电话给潘校长,再把潘校长的电话给她们。我说,潘校长也是70后,这种事接触得多了,知道怎么安排应对。</p><p class="ql-block">  我向小魏要了吴德权主编的《三明读本》,两种版本都拍照下来。还跟小魏说了情况。</p><p class="ql-block">  问市档案馆收集闽台档案,是要给省馆是吗?她说是。我又问你去年评上省里的档案专家?她讲是。我说你都没讲给我听。讲了会为你高兴。她讲不好意思讲。</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独自奋斗是很孤寂的,有相近的人们在不同岗位上的奋斗就能互相取暖和促进。就这样,我在5月初就开写北京生活这篇了。文章发出去后很多人点。我自己点出来看,第一节把自己的泪花都看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后面看到好些朋友留言。有杨丽、潘校长等。</p><p class="ql-block">  明溪李云生老师留言说他的新书《热土新韵》这个月会出来,到时想聚聚。我答应好的。他是我在做翠云书院田野调查时自己去认来的老师,“明溪文史一枝笔”。此说何谓?就是在当地写文史文章的,他如果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在三元区,方建国老师如此;在明溪,李云生老师亦如此!我曾为自己没能上中学,想要老师而不得遗憾万分;但到后面就有想到,我在自学长路上,“三明”的这个地名由来的三元和明溪的“文史一枝笔”都能先后成为我的恩师,命运待我也不薄了!如今,在冥冥之中的生活安排下,紧跟着方建国老师出书之后,李云生老师收有我写他的文章《三明桃李云生辉》的新书也将面世。</p><p class="ql-block">  我卖书时也认了两个老师,一是张鋆福老师,二是陈言霖老师。这下,其中的陈老师留言:“看了《北京过大年》/1,现在文章写的更顺溜了,更老到了。读起来也很舒服/2要把和三明联系的环节踢除,与主题北京过大年无关,什么莲花洗衣机和通用厂的事,另起炉灶。/3文化人就是不一样,会逛博物馆,美术馆新华书店。/4,还是回三明好,有条件还是不要隔代带孩子,没条件,另当别论”。</p><p class="ql-block">  人不仅需要老师,还需要学生。老师是“承先”和“继往”,学生是“启后”和“开来”。老师是我们拿出的长河般的力量的上游,是我们攀登高峰时脚下的人梯;而学生是这条奔腾不息的长河的下游后浪,是我们文化传承的最重要一环。</p><p class="ql-block">  我不觉得自己是中“杨罗李朱”的“毒”太深,或一个退休的文化个体户在自作多情,而是认为这是这块土地万古不废的生生不息的力量,是这块土地千年流泽的文化传统。千百年来,城乡之间就是一个互相循环的大系统,只是有些时期因故不能畅达。不要小看这系统,那是能抗御战争、瘟疫和动乱的。“小乱进城,大乱回乡”早就成为中国人的古训。生生不息的土地加上求学向善的文化传统再加上每一代人的守望互助和不屈不挠的奋斗,就是这块土地的生存法则。我在北京生活时感觉自己就像是皇城帝都蜗居的蚁族长辈,整个找不着北;只有回来三明这块土地,才找到自己这棵老树根须所需要的土壤!我急匆匆跑回来,就是想找回自己,就是想帮三钢小严和档案馆小魏办好两个展览,以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三钢小严留言:“邓老师,回三明啦!文章写得很好,认真拜读了!文章记实性很强,生活气息很浓!第一部分思绪,由古至今,对当下问题有深刻思考”。/“我也成了你文章中一角了[微笑]”。她或许还不知道,我是因特别关注她参与其间的三钢课题组,希望自己能帮到她们;再加上自己有好为人师的毛病,在把她当第二个小魏。</p><p class="ql-block">  我当晚就给潘校长打电话,说印有她舅舅邓集生请陈景润去岩前朝拜翠云书院的《时代三明》杂志已经放陈景润实验小学值班室了,再说市档案馆要去学校讲课的事。她答应了。我说等下就把小魏的电话给你,把你的电话给她,让她跟你联系。</p><p class="ql-block">  我再打电话给小魏说这事。然后各发电话,还有写她们的文章,也各发给对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块土地的灵魂》的最新进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月13日上午看到林日上留言:“今天送2套给三明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廖应格主任,要开正式发票。”</p><p class="ql-block">  我回复:“那没有那么快,是要临时打印的,而且我那三部书稿还有些需要改动的,要去改过来以后才能去文印店再打印,起码要下个礼拜才会好。”</p><p class="ql-block">  我本来是要再去小魏那的,这一来就想要去哪呢?还是回家忙这事。一是书稿得看那些要改的改过来没有,还要考虑要不要弄个袁启彤的题词页?</p><p class="ql-block">  我就赶回家忙这事了。</p><p class="ql-block">  我把第1部点出来看,有一章已换成另一位了,目录上的页码就一章没改正过来,也改过来了。第2部没有要改的。第3部有一章要换的也换了;但两个跋没贴上去。临时再贴。找不到文档,后面上美篇下载时,看到杨丽已有,而小童没有,是美篇上临时一则则地复制下来的。复制到写作电脑上时认真从头往下看,看得自己泪花闪闪的。这几十年的奋斗太艰辛了!</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跟林仁华打电话,问他晚上什么时候有在?说七点半以后。我讲宣传部要两套这书,我想去弄个袁启彤的题词页。讲好了晚上去。</p><p class="ql-block">  我到时间就背上书包去了。我征询他的意见,要不要每本都有题词页?他认为每本题词页都要,就连每本的内封面也要改成题词的手写字体。我就按他的意思来。他是行家里手,很快就弄好了。</p> <p class="ql-block">  5月18日早晨,看到王书分享食品厂那篇。</p><p class="ql-block">  这天下午我去列东。在路上我先打文印店电话,说书印好了。我说那下午去拿。再打保兴电话,要陈华安手机号码。因头天晚饭前接到邢保兴的电话,说宣传部吴德权的副手陈华安就上次说的一样在跟吴德权想做迁明企业的题目,向他要我的电话号码,他把我的号码给他了。我也说起我想要本《三明读本》,吴德权让我找陈华安要。所以这趟出去我有带上三标厂纪念册。</p><p class="ql-block">  到了文印店看到样书,先翻看,然后再开发票。走以前打电话问林日上,说这下要去送书,但不知道宣传部办公室在哪?想不到他说,你不能送宣传部去,要送我社科联来!陈部长那下当场就把那一套书先拿走了,你送我这边来我好留下一套,另一套和发票再给他。我这下人没在社科联,你放在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我就遵嘱送社科联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因问了保兴,说陈华安办公室在物资大厦十几楼,我再走到那,在门口打电话。没人接。</p><p class="ql-block">  我走路到文印店。拿了自己带去做样子的一套书和帮我印的第3部,去档案馆找小魏。</p><p class="ql-block">  刚巧小魏不在。我在那坐着看样书。陈琳帮我倒了杯咖啡。</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时接到陈华安打过来的电话,我出来在外面说话,自报家门说了情况,他讲刚好在外面巡查,等过些天再联系。</p><p class="ql-block"> 小魏好久没来。我都想走了。陈琳说可能魏姐被领导叫去讲话了。我给她留言。我便在接着等候。小魏不久就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把手上的第3部样书给小魏看。说宣传部长在林日上那看到这书稿很喜欢,叫印两套给他们,钱他们出。这是多印的一本3。我这书3本版会拿出去就是为了要袁启彤写书名,后面书名写来了,总工会和三钢要书时我把封面改成书名是手写的,这下宣传部要是里面也加了题词页,来载庆的序三和小童与杨丽的跋二三都排上去。这版跟以前就不一样了,所以要拿来给你看一下。这部书是从你开始的,题写书名也是沾了你们这间办公室的仙气。</p><p class="ql-block">  她说:“是你爱这么说,其实都是你自己的努力。”她接过书认真地翻阅着。</p>   我问陈琳:“实小那边讲课的事去讲了吗?”<br>  小魏说:“电话打过去了,辅导员的电话没打过来。可能是我们讲的6月9日档案日不好排。”<br>  我说:“那时他们都快放假了,不行可以让他们排早一点。”<br>  我有下说到,我老婆吃太饱去紫云村玩手摔骨折了,今天才出院。伤筋动骨一百天,我去北京本来是一个月后去的,这下要等三个月后再去了。你们有什么要帮助的在这时间段可以说。<br>  陈琳这时是坐门边的电脑前,扭头跟我说:“我们想叫你来帮忙我们。”<br>  小魏说:“我们展纲出来时想叫你来帮我们选材等,就是我们单位可能给不了很多工钱。”<br>  我说:“你们单位又不是三钢那样的企业,我做这个也不是为了钱。我们这么多年下来不是这样合作过来。我有杨罗李朱的情结,看到你们有成就很高兴,这就够了。在我去北京以前,你们有什么尽管说。”<br>  她们有事在忙我就告辞了。<br>  小魏送我出来,讲:“我们边走边说。那边跟文化公司签订了合同,按常规对方要多久展纲会出来。展纲发给我们后,我们再提意见,他们去修改。”<br>  我说:“就是两边磨合。”<br>  小魏说:“展纲好后再选材。”<br>  回家后拿第三部在阳台上看。感觉这部书很有书的样子。<br>  5月20日下午快下班时,我在写过《诺贝尔文学奖全集》之后想写三钢时给小严打电话,办公室里的电话没人接。这才想到,这天是星期五,明后天小严她们是休息。还心想,如果三钢那里的进展材料不足,可以将档案馆的布展和三钢的记忆馆并在一起写。<br>  第二天和第三天,我忙着将第4部己有的书稿贴到文档上。<br>  第三天晚上,忙好这些后,我先点出北京那篇看写到三钢小严讲记忆馆的部分,再连线小严,问记忆馆什么时候会开馆?她说还在验收阶段。她最近没在那上班,已经退休一个多月了。估计是因疫情延迟开馆。这让我颇感意外。既然去不了三钢关心她们布展的情况,那就等以后开馆了自己去看。我交代她知道要开馆的时候,记得跟我说一下。因我一直关注这题目,想看看做得怎么样。我有义务告诉跟我一样关注这题目的读者朋友们……<br>   在我用新框架写这篇时,我想到6年前的2016年6月,我花了两个月时间做杨丽的功课,为她写了篇《接天莲叶无穷碧》。她把我当老师,当大哥,我也把她当妹子,仅次于我的台湾师妹。当她母亲在我父亲的忌日那天去世时,我从未有过的在电脑文档前点三根香,然后背上书包去找在《三明侨报》帮忙的杨庆桢,要发那篇文章。那一刻的感受终身难忘:我要拉着妹子的手,奋斗给这块土地看! 在此之前,我就是拉着亲弟弟的手,还有像弟弟一样的小童的手,以及台湾师妹的手一路奋斗下来的,只是以前没像当矿工时在拼命苦读的陈建功似的这样朝天发誓。   再后来,我帮陈景润夫人由昆姐、银珍阿姨小女儿阿芬姐、档案馆小魏、陈景润实验小学潘玲校长和三钢小严,原因无它,都是在拉着兄弟姐妹的手,奋斗给这块土地看!   值得一提的是,到2021年,作家小妹杨丽把我写她的那篇文章经过修改收进了她新出版的散文集、整本都是写福建的《半是翠微半是蓝》中作跋。这本书正是我最近在翘首盼望的书之一。 <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四月二十日至五月二十四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