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海宁作品《自画像》油画 50x50cm 2020</p><p class="ql-block"> 刚一走进洛川家美术馆,海宁大哥的这幅“自画像”就映入了我的眼敛,令我止步不前。简直就像杀富济贫的“佐罗”和心地善良的“卡西莫多”的混合体,更像我青少年记忆中的海宁大哥。仿佛听到了配音演员童自荣侠客般的磁性声音。</p><p class="ql-block"> “美……”,“卡西莫多”面对“艾丝美拉达”所发出的真情呼喊,深沉而颤抖的声音,让我想起了为“卡西莫多”配音的著名译制片导演时汉威。</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1957年,一个男人,一个行者。</p><p class="ql-block"> 一场艺风无矩的图鉴,一场术性感悟的认知,一场精神守望的意念,一场实践作为的标记。</p><p class="ql-block"> 这“组”排比句,是海宁大哥自己的“真实”写照。他不仅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也是一位冬泳达人和“沙排”高手。</p><p class="ql-block"> 2016年夏天,一场“回望信号山~~青岛市轻工研究所美术研究室同仁绘画作品展”,让我在嘉木美术馆与海宁大哥有了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时隔近二十年再次见到了当年那个时常行走在浙江路上的“卡西莫多”,并有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对话”。</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4日-22日,《行迹~~王海宁作品展》在海泊路43号洛川家美术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出生于1957年,自由艺术家,山东美协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美国国家油画-丙烯画协会会员、加拿大油画协会会员、美国密苏里州水彩画协会会员、日本国际艺术研究院会员、国际抽象艺术家联盟常务理事。长期从事艺术与设计工作,从艺40余年,一以贯之,先后参加中外各类艺术展百余次获奖二十余项。</p> <p class="ql-block"> 改变与被改变</p><p class="ql-block"> 李明</p><p class="ql-block"> 在撰写一份“波螺油子”地理笔记的时候,看到王海宁1981年的一张现场写生,倏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悲怆。继而海宁说有这个小型的早期作品展,展场在他的耳熟能详的生长地,在他梦牵魂绕的旧城“更新”出发地,在一个被时间开凿出深度的未知之地,遂承诺陪着他“再回首”。</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现场,将王海宁的作品归之于对消失的地理坐标的缅怀,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尽管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文本的相当部分价值,具有对应历史演变的文献性,但我个人依然不愿意从功能出发点去衡量这些“文献”。甚至,我倾向于认为,这不仅仅是对于王海宁的判断歧途,同时也是对他们那一代本土艺术信奉者曾经付出过的精神求索的肢解。而不论基于何种理由,这都是不可原谅的。</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轻的王海宁经历过的1980年代,时间发条是与精神诉求捆绑在一起的,或者说,对物质性的无视,造就了精神性的迸发,并将一种舍我其谁的狂妄,落实在画布、颜色、文字、声音、器物与身体上。就包括王海宁在内的一些绘画文本展开测量,模仿、幼稚、直接自无需掩饰,但真诚、坦率与纯粹,同样昭然若揭。热情与冲动,理性与探索,颠覆与超越,无疑是这些早期文本的最显著的价值指向。这是王海宁的符号,也是一代时代的标识。</p><p class="ql-block"> 我有幸与王海宁以及他的艺术同好一起,经历了那个在寻找光明的过程,这是所有参与者的一份不可复制的精神图谱,一份用希望与信念铺就的救赎之路,一份“胆大妄为”的艺术追寻履历。在这里,所有的照本宣科、唯唯诺诺与蝇营狗苟,都被收敛在了废弃的中山装里,唯有彰显个性与想象力的图像构造,能够被新一代“愚公移山”者奉为箴言。图式的混乱与表达的多义,从印象派、康定斯基、立体主义到表现主义的叠加,恰恰是思想活跃的佐证。当不确定性成为一种解放力量的时候,各种可能性也就不期而遇。在这个意义上,王海宁经历的1980年代,放飞自由的天空,算得上阳光灿烂。太阳底下,众声喧哗,锋芒毕露。今天看,这是一代人难得的幸运。</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过去,改变与被改变,成熟与被成熟,不可避免。再回首,去除岁月的斑驳,王海宁这些绘画文本充盈着的年轻活力,依然能够感染我们,依然能够让我们从中捕捉到成长的真实印记,不论莽撞还是生硬,不论肆意妄为还是蓄势待发。这也许就是这个展览所要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所有的阐释,离开了这个核心,都会削弱其生命力与时代意义。因为,艺术史的库存,从没有循规蹈矩者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老墙记录》 水粉画 1983 55x39.5cm</p><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与张勇先生的交往好多年了,他是著名的火花收藏研究者,同时也是青岛城市的研究者,他涉猎广泛,以小见大,研究深入,与他的交往也是从我八十年代设计的一套崂山风光火花开始,他为此写就一篇专评,发表在专业杂志上,他的研究让我受益匪浅,学到很多知识。今又从我八十年代的一张作品引申出“山大医院”变迁的感受,很有意味,为此转发以共享,谢谢!” (2022-5-12)</p><p class="ql-block"> 《一幅画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文/张勇</p><p class="ql-block"> 拜读王海宁先生的水粉画《老墙记录》,首先发觉那是山大医院的外墙。把青医附院叫成“山大医院”,多半是一个时代的亲历者或是口口相传而潜移默化的后来人。</p><p class="ql-block"> 作品尺寸55 x 39.5厘米,刚好是4K纸张的大小。右下角83.10.23的日期,距今已是三十九个春秋。然而今天欣赏,整体画面仍旧让人耳目一新。浓郁的色彩、细腻的线条、光影的陪衬,加之透气的天空,浓缩岛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质的四分之三。</p><p class="ql-block"> 画家写生的时间正是当年的深秋,日期的10月23日还是个星期天。想象其时背着画夹的年轻人,休息日的一早就走在老城的街头。悉心探求发现,选取入画的落点。这处医院的外墙,是在从南往北走行的上坡路段近乎结束的位置。支起画夹,或蹲或坐,要完成作品,大多需投入几个钟头。</p> <p class="ql-block"> 山大医院的档案图片</p><p class="ql-block"> 山大医院的建造,与外族的入侵同步。最初称作德国海军野战医院的这片近乎三角地块,在江苏路与平原路的大部围墙,都是铁网的通透结构。唯独所见四五十米的此段,与北面独特的建筑相连,保留着看似欧洲风格的式样与构造。</p><p class="ql-block"> 通体的红砖堆砌,与檐角的德式牛舌瓦相配。整个墙面,呈现内凹的实效。采取拱形结构作为半圆的支撑,在视觉层次突出变化的同时,又适量增加墙体的自身承重。画作可见,牛舌瓦变得参差不齐。基础部位的墙体,业已酥碎脱皮。墙底接地线窜出的野生杂草,对无处不在的生命体做着细致入微的解释。秋日,半空照射出来的影子,大致像是午前十点多钟的太阳。</p> <p class="ql-block"> 旧貌换新颜的墙体现状 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 每每路过此地,往往熟视无睹。作画般的凝心倾注,不是人人都能亲身体验。墙内到底是怎样的景象,从未想到、也从来没有进去探究过。然而,画作完成的若干年后,医院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与墙体相连的南侧一排两层的民房,不知不觉全被彻底拔掉。这段独具特色的红砖墙,如今变得目无遮挡,任凭你窥到内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p><p class="ql-block"> 悄无声息,掠过原地。北侧的建屋,犹在。虽然连体红墙早已全无,内心的异样敬畏却时时涌现。经历过焕然一新的翻修补建,保存依然完好的老屋,正是“太平盛世、人间天堂”的自然归宿。</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二年五月十二日</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金平兄专心为我亲手制作的藏书票及留言簿送我,连续为我布展操劳,十分感动,谢谢老兄,请他为画展开篇,以示诚意!” (2022-5-14)</p> <p class="ql-block"> 岛城著名版画家刘金平</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中山路老邮局》水粉画 79x55cm 1982</p> <p class="ql-block">王海宁作品《秋色~沂水路3号》水粉画 39.5x55cm 1983</p> <p class="ql-block">王海宁作品《车站饭店旧址》水粉画 1982</p> <p class="ql-block">王海宁作品《潍县路19号一瞥》1979</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老传达》 水粉画 1982 48X67cm</p> <p class="ql-block"> 图左为策展人、洛川家美术馆馆长胡义明。</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凌云山下》水粉画 1983 39.5x55cm</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霍去病战马》水粉画 1982 55x40cm </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织毛衣》水粉画 1981 55x79cm</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堆砌的苹果》 水彩画 1989 109x79cm</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留给你的》 水彩画 1992 52x78cm</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对话》手撕纸 1988 78x55cm</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女青年》油画 1980</p> <p class="ql-block"> 四十二年后,画中人也来到了现场,她是海宁大哥的大学同学~~画家、原青岛六中副校长孟国华的妹妹……</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晌午的云》油画 1985 52.5x37.5cm </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青岛的冬雪》 水粉画 1981 79x55cm</p> <p class="ql-block">王海宁作品《福山支路》1982</p> <p class="ql-block"> 5月20日午后,来到海泊路43号洛川家美术馆观看海宁大哥的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 与海宁大哥合影</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风雪波螺油子》水粉画 79x55cm 1981</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云教堂》水粉画 1981 79x55cm</p> <p class="ql-block"> 王海宁作品《开合之间》木雕 1984 35x40x20cm</p><p class="ql-block"> 王海宁:“ 行迹-王海宁作品展,今天结束,一个跨越40年的作品保留至今,依然尚存寄往的感受、状态甚至意念,心有欣慰,如所写展言:</p><p class="ql-block">一个男人,一个行者。</p><p class="ql-block">一场艺风无矩的图鉴,一场术性感悟的认知,一场精神守望的意志,一场实践作为的标记。</p><p class="ql-block">纵有千千结,至此云消散。” (2022-5-22)</p> <p class="ql-block"> 约四十多年前,在市场三路东风电影院的巨幅电影海报下……</p> <p class="ql-block"> 一位站在海报下等退票的青岛小哥说:“这个吉普赛姑娘(艾丝美拉达由吉娜·劳洛勃丽吉达饰演)太漂亮了,要是能和她睡上一晚,我一辈子不结婚也值了!”</p><p class="ql-block"> 青岛小哥说出了大多数青岛男人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 非常怀念那个八十年代……(左起:王海宁、高云松、刘金平、贾真耀。)</p> <p class="ql-block"> “美………” ,几十年来,这句经典台词时常在我耳边响起……</p><p class="ql-block"> 祝贺海宁大哥!感谢海宁大哥!您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p><p class="ql-block"> 感谢洛川家美术馆!</p><p class="ql-block"> 感恩有你!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王青荣,1961年4月21日“诞生”于小城青岛,祖籍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岳家庄,军人子弟,现居德县路5号。1968-1974年就读于青岛江苏路小学,1974-1979年就读于青岛二中,1979年11月5日参加“革命”工作,就职于青岛市外轮供应公司,职业“Shipchandler”。喜欢“洗海澡(冬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