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常课十讲》,点亮高效课堂(之二)

面朝大海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助力“双减” 真正落地 。本学期,第五小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读《家常课十讲》,点亮高效课堂”的读书活动。 本着节约原则,本次阅读尝试“漂书”模式,图书实行传阅制。4月18日至5月17日为语文老师读书阶段。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用一个月时间保证读完、读通、读透《家常课十讲》,坚持每日阅读打卡,分享阅读感悟。并积极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落实,精准“管理课堂”,确保“提质增效”! <font color="#ed2308">我是:夏劲松<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88页——95页《教师的时间》 </font><br> 一节40分钟的课,有时竟然完不成,知道自己啰嗦,但是总是为自己找借口,读了《家常课十讲》,才发现自己缺乏课堂管理,是自己的课堂浪费了很多时间。<br> 一、讲问要管住嘴,刹住车:<br> 对于有的知识点,例如生字课学习生字时,有的笔顺很重要,我会反复强调,而且让孩子书空,其实也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不相信有的孩子,担心他们没有听课,这个时候我就会一遍又一遍的书空,直到我认为孩子都掌握了才会往下讲,自己还不在乎,习以为常的想,这是在夯实重点难点,很有必要的,家常课就应该这样去做。读了《家常课十讲》,才发现,浪费了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对于认真听课的学生一两遍就行,不用来来回回重复。同样的错误我会在朗读课上经常犯,对于关键的问题,我总是担心有的孩子不听课,所以等到好孩子说完了,我总是要揪住几个听课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再回答一遍,直到自己感到觉得孩子们都学会了,我才放心往下讲,这样一来,课堂时间又被自己浪费了很多。所以自己的课堂总是讲不完,看来还是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以后一定要避免啰嗦,不要重复,这就需要老师管住嘴巴。<br> 二、课堂组织要紧凑,不让孩子开小差。<br> 一开始,开火车读词语,孩子们的尽头是很足的,兴趣也很高,久而久之,确实对于要开火车的孩子他会认真些,因为毕竟他要张口说话,可是那些没有被抽到的组怎么办呢?大多数没有被叫到的孩子怎么办呢?听课习惯好的孩子还能坚持,但是本来注意力就容易转移,这些孩子的小动作就诞生了,久而久之,反而助长了坏习惯的养成,其实,我也想了一些办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问题,后来,我就把单列火车去掉了,保留了双列火车,为了让孩子们都能有事情做,当一个孩子组完词语之后,我会让全班齐读两遍,一开始,确实比较耗费时间,但是经过训练,就好了许多,全班跟读词语的时候,一开始,是很不整齐的,总是那几个听课最认真的孩子跟着读,其他孩子总是跟在后面,老师一听就一清二楚,所以我的奖励就会跟上,奖励最先跟读的孩子,一年级孩子因为小,很在乎奖励,所有就有了兴致,能跟上的人就多起来了,而后,我会奖励最先跟读的同桌,小组,就这样读的孩子也就越来越多,孩子们都有事可做,但是那些极少数学生怎么办呢?老师只能迈开腿,走到他跟前,你什么都不用说,他自然而然就会坐端正,跟着大家朗读。<br> 总之,读了《家常课十讲》发现自己在平时讲课时确实存在漏洞,可能一开始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通过学习,有些地方在将逐步改进。让自己的课堂更高效,让孩子们都动起来,听起来,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br><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第讲《习课堂时间管理》</font><br> <font color="#ed2308">我是:马宁<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84页——100页《习课堂时间管理》 </font><br> 用一个简单明了的数学公式来分析课堂效率,课堂效率=课堂学习任务总量÷课堂时间,总量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时间上做文章。<br> “每一个学生的40分钟”:这40分钟不是班里几个踊跃发言者的,更不是老师的,它属于班里每个同学的,这个定义清晰明了,这次读了《家常课十讲》后,再也不敢私自占用学生的私有财产——时间。也不允许那些发起言来滔滔不绝的学生霸占课堂了,因为都是在剥夺别人的时间。既然要把“每一分钟”还给“每一个学生”,那么就要公平——集体行动:同一时间内,大家一起读,大家一起背,大家一起写。共同向前走,人人都参与,这就是公平,公平就是效率,而且是最大的效率。<br> 课堂要求“简”,简单了就专注了,习课堂的两个驱动,任务单、闹钟。一节课围绕着两个驱动,能让两个驱动发挥最大使用率,在时间的严格管控下,不是在齐读,就是在紧张地赶任务,大家都在忙,哪还有时间三心二意?时间切得越小,管控越紧,浪费的可能性越小。对于教师来讲,如果对课堂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很在意,那么,课堂效率要大大提高,所以,教师要学着“锱铢必较”。<br> 对于教师,把控时间,要把控什么?语言、组织、管理、教材、任务单。教师语言啰嗦,说明对教材里的语言没有精确把握,没有提炼,或者是老师上课随意,讲到哪里,说到哪里,这样的课堂很轻松,但课堂效率低。但是,有些老师过分在意语言的优美,而忘记了课堂的本质是孩子的习得,从来并不是教师感觉良好的自我表演。<br>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听从教师指挥,快速进入任务状态很重要,这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快速反馈3—5分钟的学习效果,聪明的老师有办法,红黄蓝牌、伸手指示意,站坐区分,教师的表扬跟上,这是一节既严肃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br>后进生是一群得不到多少阳光的孩子。对于后进生,教师要无极限的表扬,一方面的对于知识要分阶梯,习得性收获感,一方面要对他们精神的奖励,精神物质双重奖励,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br><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font><br> <font color="#ed2308">我是:王正晨<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101页----117页《习课堂课堂管理》</font><br> 读了第七讲《习课堂课堂管理》,收获颇多。回想自己的课堂,大多数时间沉浸在自己的“表演”当中,忽略了“学生主体”,究竟如何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两个“主”一直以来也是我所困惑的,现在有了一些答案。<br> 一节高效的课堂务必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于教师而言: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课堂应当完成的任务,其次要对学生的课堂状态进行组织、管理和激励;于学生而言:要在课堂上忙碌起来,70%的时间投入到读、写、背之中。介定好了这两个“主”,就需要一些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强化:首先老师的脚步一定要动起来,时刻关注每一位同学的课堂动态;其次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眼睛集中在学生身上,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并且也能给予正向的反馈。一些有力的课堂强化手段也很有帮助,低年级要把课堂管理口令用上,口令要指向明确,简洁能脱口而出,比如“说停笔,就停笔”、“头正,身直,足安”,这些口令的使用要恰当、次数要足,同时也要注意变换花样和方式,让课堂管理口令真正成为“铁手套里的温暖的手”。除此之外,教师的激励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反思自己的课堂,语言激励不够明了,略啰嗦,看了这部分内容让我对教师的语言激励也有了新的认识------表扬要具体,具体到某个人、某一点,某一方面,让被表扬的同学和其他同学都能从表扬中收获一些正向的东西。<br>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落实课堂管理。<br><div><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第七讲《习课堂课堂管理》</font><br></div>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是:王林蔚</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作者:管建刚</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感悟:101页——119页《习课堂课堂管理》</font></p><p class="ql-block"> 初听校长说“家常课”,倒是没有激起心里多大的浪花,估计又是像往常的网红打卡一样昙花一现,好看不实用。等到书转了一圈,转到我手里,利用晚上陪孩子写作业的时间静下心来细读,慢慢地像是心里扔进一块儿小石子一样,有点儿动心了。随着边读边联系自己平时课堂上的疑惑或者是疙疙瘩瘩理不顺的环节,竟渐渐地潜移默化入自己的课堂,解决了一些课堂上不顺手的流程。</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是企业的管理者,是舵手,手里有权,肩上有责任,主导着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主体是根据主导的指示,完成任务,至于效果,那就因人而异了。主导和主体互生互长,缺一就不会存在了,韩愈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教学中主导和主体一定要摆正位置。</p><p class="ql-block"> “传道授业解惑”好说不好做,需要师者拥有综合性的知识,还要用全部的精力想办法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学生的身上,要想做得效率高,教师就得有手段,还得眼聪目明手脚勤快。</p><p class="ql-block"> 管老师的课堂管理实用有效,简洁明了,尤其是管理口令和管理手势综合运用的时候,整个课堂尤其的喜人。上课容易跑神的孩子也找到了兴趣,小脸也开始明朗起来了,小手也偶尔不自觉地举起来了。以前我的课堂也用过口令和手势,但是没有这么综合和规模,所以总感觉缺点什么,现在跟着管老师,不断地开发创新口令和手势,用激励和鼓舞的语言来不断刺激,课堂效果显著。教育不仅仅是一味地激励,还有一个影响,影响来自于教师的示范,激励来自于教师的表扬。师课堂上要“管住嘴”“迈开腿”70%的时间还给学生读背写,老师就有70%的时间走到学生中间,不能经常站在讲台上。只有走到学生中间,才能俯下身、蹲下来,让学生看到老师亲切的笑脸。同时老师嘴上也要经常抹蜜,鼓励、表扬、微笑、眼神、大拇指都是一个有温度、有魅力的老师的必备。</p><p class="ql-block"> 跟着习课堂,跟着管老师,大步向前走,一定会日出云开见光明。</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第六七讲《习课堂管理》</font></p> <font color="#ed2308">我是:张玉静<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55页——66页</font><br>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语文课堂更要抓好基础与根本,即读、背、默。在管老师的习课堂中读的明确,读的透彻,读的理解,做到“人人读,读到位。”不禁反思自我,朗读课好像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只顾着点拨会朗读的学生、培养有朗读潜力的学生、鼓励学习朗读的学生,那其他默默无闻的学生只有在齐读、对读时张了张嘴,对于朗读一窍不通,对于课文囫囵吞枣,不知不觉中沦为陪读。<br> 在习课堂中首先要将读划分为几项任务,从读课文、读句子、读词语到阅读理解、模仿写话,由浅入深,层层搭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并学以致用。在读的过程中着力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读的时间和读的权力,如每篇课文都先留给学生3或5分钟的时间自由读,喊起“时间不停,朗读不止”的口号,竖起课本边读遍数自己读了几遍,低年级的孩子对于种方式新奇又有好胜心,自然全神贯注,认真朗读。学生语感毕竟还在培养的过程中,因此还是需要教师来做示范,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如何朗读,和学生的配合读中明确关键词句、理清段落结构、整体把握课文。<br> 在朗读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以动力,如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带动学生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朗读课文时老师的话越少越好,像报幕员一样,过渡着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反馈问题,在读中理解文章。因此每一次读都要带着目的,即带着问题或者作业,有需求就有动力。小学生的向师性强,教师的魅力更能直接激发学生的朗读动力,有明确指向性的激励也不可少,或是话语,或是大拇指,甚至是轻轻拍拍学生的背,让学生知道教师看到了他的进步,认可了他的努力。但不可过度追求人人有感情,易变为矫情,大部分学生的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就可以理解了。<br> 相应的做阅读理解,重点要放在“阅读”上,“理解”只是附带产品,因为“读”是“解”的前提、“解”的基础、“解”的保证,“读”通了加以方法和技巧自然就“解”了。<br><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第四讲《习课堂的“读”》</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我是:宋英莉<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font><br> 拿到管建刚老师的《家常课十讲》,目录清晰明了,每一讲都专门细述习课堂一个方面。先读上三四十页,并不觉得枯燥乏味,为何?因为这里没有专业的教育理论,只有真真实实的一线课堂现况和相对应的具体改进做法。举的例子,都能在目前的课堂上找到影子,真的说到了一线教师的心坎上。<br>读到“习课堂:有效训练”这一部分时,感触颇深,边读边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不能靠突击,要靠日常一节又一节的家常课。在现在的“双减”政策下,低年级的书面作业要在学校完成,那就要让每一次作业都和考试一样限时完成、独立完成。起初,为了让孩子们把作业在课堂完成,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自己,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所以等送完孩子离校之后,老师批改。后来发现,有些错误率高的题目、有些孩子不理解的知识点,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与讲解。于是,进行了一些改进,在限时完成作业之后,留五六分钟的时间来统一讲解。可看到这本书里面,是这样讲述“及时反馈”的:及时反馈是有效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等于当堂反馈。习课堂反对当堂讲评任务单、反馈任务单。当堂讲评,学生会忙着校改答案,大量中后等生急匆匆擦去错的、写上对的,手忙脚乱,既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心思听分析,部分学生还会发现一个偷懒的秘密,作业本上写上一个不一定对的答案,还不如留空不写,等老师当堂说了答案,直接搬上,又快又省心,本子还干净。学生不知道写上了那个不一定正确但经过自己动脑的答案,那叫思考。看得见的答案是错了,但看不见的思考力却得到了有效训练。读完,感触极深!是啊,想一想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老师在所谓的“及时讲解”过程中,有多少孩子正在为了答案而手忙脚乱着,这些孩子听得不是解题的方法,也不是记这个知识点,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听答案、填答案,把这个答案填上去,让这份作业表面上看上去挺认真,那就结束了。可是作业训练的意义在哪里?大家掌握得怎么样,哪个生字错误率最高,哪个地方还不太理解?都已经不太清楚了,看到的大部分作业都是已经“美化”过的。这样下去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反思之后,立即停止了这种做法,讲解可以,但必须是了解孩子们真正掌握的情况之后再进行,那就是在孩子们做作业的时候,迈开腿,在教室里转,转着看孩子们的做题情况。有孩子们完成了作业,那就像改考试的试卷那样先改,这样心里都越来越数了。查缺补漏,也有了针对性,也能够把握学生的真实学情。<br> 常读常思常所得,阅读的过程中,结合着自己的课堂,了解有些行为低效的原因,也学习了一些有效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进,课堂质量才能不断提高。<br><div><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我是:任柏仲<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font><br> 常态课要脚踏实地,要扎扎实实。常态课要怎么上才能效率最高? <br> 一、常态课基本内容<br> 课后习题、教参考点、练习册内容、考试题型管老师说,有经验的带班老师不会拿着教案去上课,也不会凭印象去上课,不管任教多少年他们还是会在课本上密密麻麻的写上要点、考点。常态课就像家常菜,不用做出什么花样,只要味道好就行了。这就是管老师说的家常课,也是所有一线老师的家常课。<br> 二、常态课的基本环节<br> 复习、朗读和复述,背诵和默写,训练与作业。这几个熟悉的环节想要在每一节常态课上都做好实属不易。一节常态课,既要管学生纪律,又要关注所有学生,还要关注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常态课的优秀老师才是真的了不起。<br> 三、不遗余力的板书<br> 干净,整洁是对学生作业的要求,同样也是板书的要求。黑板上的字不一定要美观,但要清楚。管老师说,常态课的板书有两部分组成,“主板书”呈现本堂课的关键信息,“副板书”主要写学生易出错的字。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管老师提到,自己在上公开课前怎么练习板书的。他把自己要写的板书一个字一个字的在手机里输入,然后跟着手机里的楷书练习。看到这,我惭愧不已,我总在羞愧于自己的板书不好,可是没有下功夫它永远也好不了啊。<br><div><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我是:史育婷<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55页——68页</font><br> “着力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读的时间和读的权利。”这是管建刚老师的《家常课十讲》第四讲《习课堂的“读”》中的观点。<br> 此讲中,首先明确了读的内容:读课文,读句子,读词语。之后强调,课堂上的读要以自由读、齐读为主,要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把需要读的内容读通顺,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一个孩子都在读书,都有收获。<br> 重视范读也是管老师的重要观点,管老师认为:老师读得动人,读得感人,读得入情入境,学生定能把文章读通顺,能力强的孩子,还能读出感觉、感情的。<br> 课堂上,老师要运用比赛、示范、变换语速、语调等各种形式,调动学生们读书的兴趣。激励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能提高学生读的内动力。当然,课堂的激励一定要有针对性,如:小明的眼睛从来没有离开书本,小红的读书声清脆清楚,一句一句都那么清楚。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认可。<br>读了本讲后,试着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努力做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读到位。<div><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font><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是:李志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管建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感悟:课堂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的体现就是布置任务、组织管理激励。这“主导”迁移到我们的课堂,该如何体现呢?</p><p class="ql-block"> 布置任务容易,而学生完成多长时间能完成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是需要老师是在备课时亲自走一遭,度量度量。比如阅读课文,长课文与短文所需时间,《直通车》上有没有学生现场不能完成的任务(有些是需要查资料解决的)。老师“亲身下河知深浅”了,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就心里有数,需要讲解的内容就得讲一讲。</p><p class="ql-block"> 课堂如何“管理”出高效?习课堂针对“读”“写”有具体的任务。我们能借鉴的是:尽量减少少数学生占领课堂的环节。课前的网络联想,采取同桌之间接力联想,就是“人人参与”;当然,为了验证是不是都在参与,就需要老师“迈开腿”。读课文,以自由读、齐读、示范读为主,人人都在读,课堂闲事也少了。做直通车“阅读题”,也限时自由阅读,读不完不动笔。实践证明,这样读后的作业,正确率是很高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导图:习课堂答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是:赵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管建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感悟:55页——60</span></p><p class="ql-block"> 朗读课怎么上?读了管老师的第四讲《习课堂的“读”》,对照着自己的教学,似乎找到了一剂良药。</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习课堂:读什么</p><p class="ql-block"> 第一课时的任务一:读课文,读句子,读词语。句子,主要是长句子、容易读破的句子。词语有一类字、二类字、多音字、易读错字、易写错字。习课堂的“读”,一方面整体感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另一方面为习课堂的任务二任务四搭桥铺路。习课堂还读讲义、读资料、读板书,读背奖励题。</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清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管老师课堂上第一课时要求读的内容,属于铺路搭桥的,夯实基础的。读课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平时的教学中,读词语、读课文比较重视,再读讲义、读资料这方面,意识不到位。尤其是资料拓展方面:源于我班孩子识字量少,读不通顺,总是我自己读一遍,草草过去,孩子们听了以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浪费了时间,收获空空,。</p><p class="ql-block"> 另外,管老师要求的必须会读的内容,在我的课堂中有点流于形式,落实得不够扎实,以至于学完了一课,有的孩子达到了读的要求,有的学生连生字还不认识。究其原因:采取的措施不当。习惯于把预习课文的读留在家里,读给家长听,读熟后签字。签字的家长很多,负责任签字的家长不多,课文的朗读,还是要在课堂上扎实进行。这是以后需要继续改进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怎么读</p><p class="ql-block"> (一)自由读、齐读。习课堂的读,着力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读的时间和权利。</p><p class="ql-block"> 第一课时的朗读课,采用最多的方法是:谁来读?谁能超过他?更多的是优秀的学生在展示自我,潜能生作为陪衬,一节课张嘴的机会很少。我总是想:齐读、自由读的时候,会有人滥竽充数,指名读才能震撼学生。今后要采取管老师的妙招:齐读、赋予每个孩子读书的时间和权力。老师走到潜能生跟前,倾听他的朗读,帮他正正音,和他一起读一自然段。学生既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又朗读了课文,读有所获。</p><p class="ql-block"> (二)重示范读。习课堂认为,老师的朗读示范胜过一切的朗读指导要领,自己不会朗读的老师才会说这里读重一点,那里读轻一点。朗读这件事,说破嘴皮子,不如读出个样子。</p><p class="ql-block"> 这似乎是针对我下的评语。课堂上,总是说:带着伤心的语气读。学生读了后,听不出悲伤 的语气,老师很是生气,抱怨学生不认真读,于是,再读,还是老样子。时间浪费了,也没读出想要的效果。究其原因:孩子们年龄小,不会联系生活,不知道怎样是伤心的语气。</p><p class="ql-block">管老师的示范读,让孩子简简单、轻轻松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学会了感情朗读,惜时高效。</p><p class="ql-block"> (三)配合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配合读。读清楚课文内容、段落层次。老师读中心句,男女生交叉读后面的内容。这一点做得较好:班级的孩子总是不能透彻的理解总分结构,今天讲了,明天遇到了又忘了。于是,凡是遇上总分结构的段落,就把总起句标红,用承接读。我读总起句,孩子们读分写的句子。慢慢地,印象深刻了,牢牢记住了这种结构。</p><p class="ql-block"> (四)读资料。资料内容不多的,齐读、自由读。资料较长的,先自由读、再读关键词。</p><p class="ql-block"> (五)读讲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课后作业或《直通车》上的“课文智慧谷”这种作业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结合所读的段落,老师把问题说出来,让孩子们看着课件上出示的段落,找有关的句子回答,然后齐读、自由读,这样,作业时就不困难了。</p><p class="ql-block"> 古人早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了《习课堂的“读”》,相信孩子们会读有所得,读有所获,读有所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导图:第四讲《习课堂的“读”》</span></p> <font color="#ed2308">我是:岳丽萍<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习课堂的读和写(55-83页)</font><br> 读管建刚的《家常课十讲》如同读他之前的每一本书一样,接地气,讲实话,没有距离感,管老师仿佛我们身边的一个同事。<br> 我们面对的教学的课题,学生的课题,管老师也正在经历,所不同的是,管老师留意到了,就着力改变现状,并且贴着学生实际改变,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改变。<br> 书中的方法、技巧,看得见,够得着,学得来,可以说照着做就完事。真的真的好感动,往昔,高大上的做不来,现在像管老师这样的家常“习课堂”被推广,真是幸事,我们也可以这样上课了。<br> 单说习课堂的读,管老师分为读什么、怎么读、读的动力、朗读的误区、拓展阅读五个方面来阐述。条分缕析,深入浅出,读得懂,做得出。<br> 在我的语文课上,读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虽然布置了朗读,但是孩子们是否读了,是否读得到位,无从知晓。就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效果来说并不理想,这说明读得不充分,读得不深入,甚至最基本的读通读顺都没有做到,何谈理解内容。现在我利用课堂时间读,老师领着读,循着字里行间读,感觉课堂真实了,感觉孩子也能理解了,听讲也专注了许多。<br>习课堂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的作业痛苦,并不是来自作业多,而是坏习惯习课堂,向优良的作业习惯,作业速度,作业质量要成绩,而不是像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要成绩。 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语文能力不等于语文考试能力。 刚需作业当堂完成,训练学生独立完成、限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br>初用任务单正确率比预期低 不用着急 也不用灰心,阅读能力、 记忆能力 、作业能力不是一下子提高的,也不是一下子降低的。<br> 一个人的本事往往在稍微超过他的接受范围,接受能力的地方 加以持续训练。有一项重要的作文能力叫构思,写之前把作文的基本框架想清楚,写起来不会脚踩西瓜皮。<br><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第四讲《习课堂的“读”》</font><br>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是:付娜</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作者:管建刚</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感悟:习课堂的“读”</font></p><p class="ql-block"> 一、课堂上的读以自由读、齐读为主</p><p class="ql-block"> 自由读的过程中,不要跟着学生读,主要精力在听、在看,关注重点,递上一个鼓励的眼神,说上一句指导的话。那是专属于这个学生的眼神,专属于这个学生的话,最有针对性的交流。蹲下来给一个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摸摸学生的脑袋,亲昵的举动传递一个信号:老师看到你读书了,老师认可你的努力了。努力没人看见,奋斗没人鼓励,动力就没了。</p><p class="ql-block"> 齐读后,指出哪里读的好,好在哪里?哪里读的不好,需要如何改进?评价——有方向——调整。</p><p class="ql-block"> 注意:“自由读几分钟”、“齐读几遍”,自由读读时间,齐读读遍数,可以保证时时、人人有事做。自由读属于练习性的读,齐读属于汇报性的读。一般先自由读,再齐读,读正确、流利多用自由读,齐读更能发现共性的优缺点。</p><p class="ql-block"> 二、重示范读</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朗读示范,胜过一切的朗读指导要领。朗读这事儿,说破嘴皮子,不如读出个样子。朗读示范、写字示范、写作示范、阅读示范是教师的本质属性。</p><p class="ql-block"> 示范朗读要随时随地随机,一听到学生读的不太好,不到位,老师就要“听我读、跟我读”,这是习课堂最动听的声音。示范,最能用实力彰显老师的魅力,也能激动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读过了再听范读,可以比较,便于吸收。</p><p class="ql-block"> 还可以请学生示范读,班级朗读小能手带着大家读,形式上看起来像指名读,本质上是小老师示范。四~六年级,哪怕老师的朗读能力很强,也要示弱,成立班级“朗读达人团”。学期末颁发小老师证书。</p><p class="ql-block"> 所有同学读正确、读流利是保底,每个学生都要做到。部分学生能读出感觉、感情更好。</p><p class="ql-block"> 三、师生配合读</p><p class="ql-block"> “一线带班好比夫妻过日子,要的是默契,默契了,效果好了,时间省了。”中高年级主要读清楚课文层次、段落层次,老师要在明了课文、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引读段落中心句,男女生交叉读后面的内容。通过这样层次分明的读,明白文章段落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如三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老师三次引读“老屋第一次要倒下,小猫来了” “老屋第二次要倒下,老母鸡来了” “老屋第三次要倒下,小蜘蛛来了”,读清了层次</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利用课堂以多种形式的读-----打节拍读、加动作读、加表情读、加语气词读、小老师或大老师领读)达成当堂的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读了“习课堂的读”我觉得“习课堂的动力”没做好。今后,我学习管老师------一个单元结束后,拿出一节课,组织一次朗读比赛。前20分钟各组练习朗读本单元的课文片段。后20分钟,一组一组展示,投票决定优胜小组,给予奖励。</p><p class="ql-block">希望我们的朗读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思维导图</font></p> <font color="#ed2308">我是:赵翠赟<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34页——46页</font><br> 今天读了第三讲《习课堂任务单》<br> 读完这一章节感觉语文读、写、品可以相互独立,而且都有目标任务,教师心中有数,学生都课有所得学有所获。对于呈现在试卷上的结果。任务二的抄写词语、选择读音、默写词语。让学生有了抄写的习惯,训练“一边抄写一边记”,而不是为了抄写而抄写。并且抄写之后在当堂任务单的最后又有当堂听写任务。心理学中的瞬时记忆转换为短时记忆,而后的听写则是转变为了长时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抄写的过程正是识记和保持的阶段,听写、默写则是再认和回忆。符合发展规律科学高效。<br>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在识记教学中课堂的生字在强调读反复读读中识字形,生字在课堂是数空指导,也有书写的指导。但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对生字和词语的听写和默写,当堂反馈的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时间的安排与习课堂有所不同;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所差别。<br> 今后努力方向形式时间紧迫感让学生知道听写反馈是每节课必须的,老师的把控反馈及时要及时跟进,课堂采用时钟计时。<br><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第三讲《习课堂任务单》</font><br> <font color="#ed2308">我是:李正见<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全书</font><br> 管建刚老师在《家常课十讲》后记《回家》中写到:<br> “一学期孜孜不倦的工作换来怎样的教学成绩?我只有惴惴不安。这里面一定出了什么问题,”关键刚老师一连说了三遍。<br> 没有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学习几乎是条死路。是的,这一点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得到了验证,原题阅读检测,学生做完老师复批,结果还不会。<br> 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了?<br> 1.部分孩子作业不走心,不用心,还有抄袭现象,应付性完成。2.个别孩子习惯差,问题多,积重难返。3.更严重的是,个别孩子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分多少无所谓,表扬批评无所谓。坐在教室里磨洋工,发呆发愣,甚至会也不写。即使计时抄写任务,20分钟也只写一两行字。<br> 结合管老师家常课十讲,有两点深受启发:<br> 一是把训练放在课堂,落实在课堂,计时作业,限时完成,是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高效完成作业习惯的有效途径。反观以往的课堂,有时往往更多的是以讲为主,练得较少。更多把作业推到课外,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而且效果也不好。<br> 二是及时的反馈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提高学生专注度的法宝。有感于管老师家长课的数据统计,课堂老师行走步数(500步,脚步就是管理),课堂老师关注学生人数,这些数字统计,使课堂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化,实操化,易学易用。<br>长此以往,习课堂的运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快速作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br> 管老师的论断让人深思:重要的能力和习惯要在重要的课堂上训练,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习课堂的习也是习惯的习。<br>感动、感叹之余,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那就是认为习课堂军事化的整齐划一管理,口令化操作,是“疯狂的小学教育”,是小学教学的灾难。该观点认为,教育是因材施教,讲究的是个性和不同。教育最忌讳的是整齐划一,而军事化的服从教育模式,丟掉了学生该有的创造力。<br> 关于学生个性问题,管老师在习课堂答疑中这样回应:<br> 一是内容一样,不等于个性一样。二是规范管理不等于消灭个性。认为规范管理是课堂效益的基本保障。提出没规矩的孩子没出息!三是自由不等于有个性。认为自由的基础是自律,没有自律便没有真正的自由。<br> 最后指出,习课堂强调,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全体,基础就是共性;基础即人人都要的相同的内容。造楼房,地面以上的设计,各种各样。地面以下的打桩,却只要结实,不要花样。<br> 唉,教育理念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这也正应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吧!也许正是在这样不同观点的交锋碰撞中,才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改进和提升,才推动了教育始终能够沿着一个正常的轨道前进。<br><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font><br>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是:岳崖</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作者:管建刚</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感悟:全书</font></p><p class="ql-block"> 提起家常课,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确实无所适从,不像公开课,有学校的师傅、优秀教师,甚至是网上的名师可以借鉴学习,但是,就家常课呢,就像是自家的生活平平淡淡,不足以为外人所知。于是,就自己摸爬滚打地尝试,试验,前进,但有的时候也不都是前进,可能还会后退。看到家常课,三个字,就有点小激动,想赶紧看看,管老师又有什么妙招,学来一招半式,也给自己的课堂来点新鲜。</p><p class="ql-block"> 管老师的家常课,借住的是任务单,把课堂交给学生,交给学生去写。把课堂用闹钟划分为几个模块,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的,尽管我们学不来这个课堂任务单,但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很是值得借鉴。比如,课堂用上计时器,我觉得很好,课堂铃声响起,班级乱糟糟,老师大声吼着,感觉在气势上弱了些,而且嘈杂的声音中,效果甚微,不如打开计时器,自己在一旁静静观察,或是看书,不搭理学生,让他们自己看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课前安静的时间就缩短了,这个可行。再比如,早读,背诵课文第三段,用时五分钟,闹钟一响,时间再走,学生跟时间赛跑,知道得读快点了,这个有效。再说,管老师的任务单,理念是在课堂上直接完成,当堂检测,边写边记,这个看着不错,于是,延时服务的时候,用上这招,词语抄上三遍,最后十分钟默写,别说,正确率确实挺高,有效。还有,课堂朗读,之前在意学生的“个人秀”,发现其他学生满不在乎,无用,于是,大家都读,老师班级巡视,单独指导,发现得老师单独指导的学生,读的更认真了,这招得继续使用,再多点时间看看效果。像这样的小妙招,藏在这本书的很多地方,得细读品悟,得拿来实践,得跟班级适配调整,确有效果。</p><p class="ql-block"> 读了这本书,对我自己来说,有一点让我更加警醒,那就是,不管为人处世,还是教书育人,必须得脚踏实地,必须得勤勤恳恳,才能收获自己的付出。谨记,警示。</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全书</font></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是:李改玲</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作者:管建刚</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感悟:全书</font></p><p class="ql-block">《家常课十讲》这本书从10各方面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家常课,怎样上好每一节课。个人感觉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很好的践行,学生一定会受益。</p><p class="ql-block"> 将课堂还给学生,管住嘴,迈开腿,眼中有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这是管老师在家常课上的精髓。家常课的课堂结构极简,教学思路简单。课堂上的教师,学生又很忙。</p><p class="ql-block">每一堂课的目标明确、学生忙碌而充实,教师简简单单学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font></p> <font color="#ed2308">我是:吴珂<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62页——68页</font><br> 《家常课十讲》的第四讲讲的是习课堂的“读”。其中给我们介绍了朗读的18种误区:<br> 1、听不到范读;2、范读过早;3、跟着学生读;4、没指出好坏;5、多读讲义和资料;6、追求遍数;7、敷衍读书要求;8、自由读一遍;9、自由读缺反馈;10、自由读齐读不区分;11、老师盯着 PPT;12、缺少过渡;13、平均用力;14、没强调边读边记;15、没动作没表情;16、没俯下身来;17、没纠正拖调;18、太重视有感情朗读。<br> 读完后,觉得管老师真是总结得太到位太绝了,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虽不敢说招招中枪,但也有遍地“花”开的感觉。<br> 比如第3种:跟着学生读。上课时,一让学生读书,他们往往张不开嘴,为了带动学生,我常常身先士卒和孩子一起读,有时还带着话筒读。目的是为了促一促孩子,让他们看看连老师都大声地在读书了,作为学生怎好意思不张嘴不读书呢?忽略了听学生原汁原味的读书情况。<br> 第14种:缺少过渡。习课堂经常读关键句。一个关键段可能会出现两三个关键句,从第一个关键句到第二个关键句到第三个关键句,要有简洁的过渡。不是每一句都要过渡,但也不能没有过渡。用什么过渡?可以串词过渡,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评价过渡,“表扬小明小眼睛紧紧盯着黑板,大家读第二句”,“表扬小红读的时候点头有节奏,大家读第三句”。课堂上我常常使用串词过渡,为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却很少使用评价过渡的方法,以后要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多关注个体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br> 第16种:没俯下身来。学生读1分钟,老师来不及走到后面,俯下身听前一排的学生;学生读2分钟,老师俯下身听前三排的学生;学生读3分钟,老师俯下身听后三排的学生。确保注意到每一个学生,俯下身听,传递给学生一个重要信息,老师在关注我。得不到老师关注的读,会有口无心,没精打采。这一点我做得最欠缺,没有亲自走到学生中间,真正俯下身来倾听学生读书,总是站在讲台上一遍又一遍地用目光扫射巡视,发现读书不专注、口型不对的学生,这样很容易让一些学困生钻空子,看似在装模作样的读,实则没有读进去。<br> 第18种:太重视有感情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感情是朗读的最高层次。最高层次必须建立在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上。习课堂说,朗读的基础是正确和流利,而不是有感情。只要做到正确、流利了,阅读理解就没什么问题。很多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不管什么课文都是一个调调,这实在是拿腔捏调。特别是教低年级学生的时候,老师总是在课堂上强调要有感情地读书,结果读得拿腔拿调,过于用夸张的语气读书,失去了课文本身的味道,非但没有读出美感,反而有做作之感。<br> 很欣赏贾志敏老师说的:“像说话那样读书。”我们应该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正确、流利、自然。你是什么感情就流露什么感情。故意流露的感情,不是真感情,而是矫情。<br> 很庆幸学习了解了习课堂总结的18种朗读的误区,虽然不能短时间内全部消化吸收,但我将逐步逐条运用这些法宝,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div><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第四讲《习课堂的“读”》</font><br></div>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是:闫元鑫</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作者:管建刚</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感悟:1-7页</font></p><p class="ql-block">管老师的习课堂犹如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家常饭,平平常常、简简单单,但它可以常常填饱我们的肚子。优质课好比是大餐,偶尔品一品可谓是享受,但吃多了我们就会消化不了。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们需要的是“习课堂”这样的家常课,它实实在在让学生学到了真知识,让老师省心,让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p><p class="ql-block"> 一、把我们的课堂还给学生。 </p><p class="ql-block"> 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习得的。就好比我们学习骑自行车,教练讲解的方法要领,各种注意事项,深入浅出,细致入微,面面俱到,是不是我们就学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教练说得越多可能我们越无从下脚,不知如何是好,只有通过老师的引导,我们多加练习,不断摔倒,不断总结,我们的骑自行车的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学会闭嘴,将时间还给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的点拨,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上的困难。洋思中学著名的教育经验:学生能不能成长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他学出来的。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讲,而是组织学生学。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讲完了,不要本末倒置。</p><p class="ql-block"> 二、制作学习任务单,有“备”而来,目“测”而去。</p><p class="ql-block"> 一般我们的每篇课文都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任务为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课时一般为阅读理解和写话练习。针对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要有对应的练习题,这就是有备而来。我们的准备要充分。不但要备课后每一道题,还要备配套的练习册上的题。“目测而去”就是说我们安排的学习任务,练习题目,都必须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完成,这样我们才可以真实账务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有许多老师习惯将这些练习题作为课后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那么练习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了。请问这些练习同学们会认真完成吗?他们的是独立完成的吗?有多少同学作业是没有水分的?有水分的同学又有多少水分呢?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搞不清楚,那你的练习还有多大价值,你又如何通过练习检测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你的教学又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呢?</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 《家常课十讲》</font></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是:丁红霞</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作者:管建刚</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感悟:2页——119页</font></p><p class="ql-block">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跟高尚的人对话。”管建刚老师的《家常课十讲》是又一次教学观念的革命。管老师说“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为落实双减政策的 “习”课堂要求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30%,70%的时间还给学生。管建刚老师强调课堂上,教师要“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即教师少讲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去“习”。“迈开腿”即教师在教室里要多走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激励。“习课堂”每节课都有“学习任务单”,从读词、读句到读段落,从识字、跟写到听写,再到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理解应用,完成思维导图和相关习题,每一个学生每一分钟都在忙碌。“任务单”让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效果更清晰,学生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教师知道教学任务完成得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每一个任务都有时间设定,四个任务的总时间正好40分钟。有了时间设定,学生就不会开小差,老师也会尽量精简语言,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问的问题不问,学生老师都在跟时间赛跑。</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课堂变得更简洁,更高效,每个环节都有固定的口号“时间到,全放好”“闹钟不停、朗读不止”“作业不看书,看书不作业”“书本,斜斜放”,用这些口号引导学生的行为,让课堂忙而不乱。学生自由读课文时,读一遍伸出一根手指,读两遍伸出两根手指,谁读了几遍一目了然……学生课堂表现好可以获得印章和Q币,集满一定数量的印章或Q币可以换“免做回家作业券”“免批评券”等,丰富多样的奖励形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管理变得更轻松,节奏更加明快 。</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把教师从繁复的教学设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关注每个学生,并能当场给予一对一的有针对性地指导;把教师从一遍遍无效的催促中解放出来,学生能够身心愉悦专注在读、写、背中,学习更高效。 </p><p class="ql-block"> “好书不厌百回读”,《家常课十讲》妙招多多,值得反复阅读,用心实践,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第六讲《习课堂的时间管理》</font></p> <font color="#ed2308">我是:程辉<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69页——83页</font><br> 家常课的核心理念和改革途径,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30%,70%的时间还给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决不带回家,将学习任务分解到“读、写、背”的不同环节,回归语文教学最初的质朴状态,以基本的教学规范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完成了,回家做的作业少了,减负的目的达到了,同时学生的成绩也稳步提高,这正是我们当前所追求的高效课堂。<br>习课堂写的作业有哪些?如何保证学生高效完成?管老师的做法充满智慧,令人茅塞顿开。<br> 习课堂作业习惯。不少学生的作业痛苦并不是来自作业多,而是坏习惯。习课堂向优良的作业习惯、作业速度、作业质量要成绩,而不是向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要成绩。学生有了好的作业习惯、作业速度、作业质量、考试成绩不用担忧。语文能力不等于语文考试能力,语文考试能力等于语文解题能力。深以为然,但语文能力与语文考试能力两者并不矛盾,学生的作业习惯好了,作业速度上去了,作业质量提高了,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写日记。相反如果学生作业拖拉,哪有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看得多的孩子,几乎都是作业习惯好的。他们用作业速度作业习惯赢得了大量阅读的时间,没时间大量阅读的孩子几乎都是被作业坏习惯给害得。因此刚需作业当堂完成,训练学生独立完成,限时完成的作业习惯。训练学生当日事当日毕的作业习惯。<br> 习课堂的作业正确率。以往的作业不是课间做的就是回家做的,都在老师的视线之外,有的问同学,有的问家长,有的问网络,这样的作业正确率叫虚假繁荣。课堂上,老师不明讲答案,又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这样的作业才能真实检测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如何提高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习课堂有妙招:如抄写词语,要求当堂抄写,当堂默写,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边抄边记的习惯。错的越越少,订正越少,错的越多,订正越多。适当惩戒是教育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学生的字词作业正确率就会明显提升。<br> 填写思维导图和概括课文。思维导图填好了,概括课文就简单了,关键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设计课文思维导图对学生识记课、概括课文、作文构思,都有很大益处。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单,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作文能力自然而然地提升。习课堂通过任务学习单的书面提问、书面回答来进行的维训练。<br> 课堂上,学生专心答题,老师干什么?数字闹钟、提醒坐姿、管理个别学生、示范写字、提醒检查、强调审题、发现速度、发现第一、及时激励、心怀全体等等,老师的17种管理方法,体现了老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与课堂管理智慧。<br><font color="#ed2308">我的思维导图:第五讲:《习课堂的“写”》</font> <font color="#ed2308">我是:王洪敬<br>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作者:管建刚<br>我的感悟:88页——95页</font><br> 第六讲《习课堂时间管理》,其中第三节“习课堂:教师时间”,谈到老师课堂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问题,应该说是不少课堂都存在的。管老师对其中原因的分析,令我深思。<br> 比如教师课堂语言不干净,包括课堂导语、过渡语、教学用语等,有许多需要精简的,甚至是是可有可无的。那些套话,学生听得麻木,从中无所获得,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br>比如课堂组织不紧凑,朗读、提问等教学形式指向个人偏多,大多数学生学习休止状态。课堂学习活动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减少只是个别学生表现的学习活动,他的这些做法值得学习。<br> 再比如课堂上老师的“讲”“问”刹不住,老师重视讲而不重视练,让教学实效大大折扣。管老师提醒老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讲”的欲望“问”的欲望,要把讲解变成讲义,把问题变成习题等,这样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br> 还有课堂管理不得法,他认为每个老师都要有一个有效管理课堂的本领,包括课堂上要“看见”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有解决学生学习“开小差”等行为偏离和应对偶发课堂事件的的处理“办法”,要有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这些做法都值得学习和借鉴。<br> 其他还说到教材、任务不熟悉,提倡老师要熟悉课文,熟到上课基本不用看课本,不用看PPT;要熟悉教学流程要烂熟于心等,这样的要求自己还需要很好提升。<br> 课堂时间往往都是老师浪费的,课堂上需要老师对时间进行管理。课堂上,老师心中反复想着时间、时间、时间,恨不得把1分钟掰成两半来用,那就对了。一节课,学生说时间好快啊,怎么就下课了?说明学生学得充实,那就对了。<br><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第一讲《什么是家常课》</font>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是:邬荣栓</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作者:管建刚<br></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感悟:34页——68页</font><br></p><p class="ql-block"> 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之后,语文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除了一篇好作文外,决定成绩高低的,非阅读理解题莫属了。而如何教会学生做此类阅读题,管建刚老师在他的《家常课十讲》的第三讲“习课堂任务单”中,很清楚地给了我们答案。<br></p><p class="ql-block"> 1.把阅读训练放在每一节语文课上。<br></p><p class="ql-block"> 在语文课堂的第二课时,最后的任务四,安排的拓展阅读,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在老师的视线内进行阅读理解训练,这样的阅读训练是有针对性的,是有时限的。长期的随堂课外阅读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的答题能力肯定能提高。<br></p><p class="ql-block"> 2.明确“阅读理解”,“读”是“解”的前提,“不读熟不答题”。<br></p><p class="ql-block"> 说到阅读理解,都会想到答题方法、技巧。这没错,误区在于,方法和技巧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读,反复读,读熟。阅读理解糟糕的学生,只看题不看文。每个人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阅读能力的差异,多读几遍的差异。阅读能力强的,读一两遍懂了;阅读能力弱的,老老实实读四五遍,四五遍不行,读五六遍。阅读理解重点要放在“阅读”上,“理解”是附带产品。中高年级的阅读理解题,主要力气和时间花在“读”上,而不是“题”上。学生一看到“阅读理解”,第一反应,先要专心致志地读,“读”是“解”的前提、基础、保证,那时再讲方法和技巧,水到渠成。<br></p><p class="ql-block"> 3.读关键段、关键句、关键词。<br></p><p class="ql-block"> 学生答不出课外阅读题,有经验的教师不会直接讲答案,而是跟学生说,读书选文你就会了。学生读熟了还不会,老师指着关键段说,再读这段就会了。学生读了关键段还不会,教师指着关键句子说,再读这个关键句。学生读了关键句还不会,教师可以提醒,注意这个关键词!到这份上,一般都会了。教师“教”在哪里?提醒学生读熟文章,提醒学生读重点段,提醒学生注意读关键句、关键词,提醒答题思路,教师的“教”到此为止。<br></p><p class="ql-block"> 初读《家常课十讲》,确实颠覆了我的语文课堂意识。“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教室里、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自己学、自己习,满满地,不在教室里、不在老师眼皮底下,他们也能自己学、自己习了。”但愿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能达到这种境界。<br></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font></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是:张志红</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br></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作者:管建刚<br></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感悟:18页——41页</font><br></p><p class="ql-block"> 今天读了第二讲《习课堂是什么》。<br></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中讲到任务驱动。习课堂,学生“人人有任务”。习课堂,学生“时时有任务”。任务贯穿课堂始终,读的任务、背的任务、写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在任务的推动下学习、学习、学习。有兴趣没兴趣,有情绪没情绪,任务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任务明明白白地等在那里。另外,他采用及时完成,实现了课堂高效。<br></p><p class="ql-block"> 管老师说有的学生学习时不专心,效率低,是老师引导不到位。反思自己的课堂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br></p><p class="ql-block"> 1、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还要再细致明确化。比如:规定优等生的必须完成的任务,潜能生完成的任务各是什老师指导再详细一点。今天再让学生背诵第二单元课文名片时,老师先引导背记:抓住关键词语背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课文主要讲述了尼尔斯哪几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逐渐转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少年?经过这样引导读,学生背记得快。<br></p><p class="ql-block"> 2、使用“小闹钟”。 计时完成,打开计时器,倒计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都明确时间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惜时高效。<br></p><p class="ql-block"> 3、对于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的学生就要给予奖励,学生了乐此不彼。<br></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font><br></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是:刘桂红</font></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在阅读:《家常课十讲》</span><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作者:管建刚</span><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的感悟:84页——93页</span><br></p><p class="ql-block"> 读了第六讲《习课堂时间管理》,对第三节教师课堂的管尤其理印象深刻。管老师说“管理有效了,教学才有效。”办法总比困难多,智慧的管理能够节省很多时间:<br></p><p class="ql-block"> 1、“三牌”课堂管理约定。对于经常说小话、做小动作的孩子,一线老师要学会课堂手势管理课堂,走到他身边,敲敲桌子提醒警告,如果不奏效,可以用“三牌”课堂管理约定:制作好三张牌,黄牌、红牌、蓝牌。第一次违反课堂常规,给张蓝牌,表示我发现你了;第二次给红牌,表示老师生气了;第三次给黄牌,可以让学生提前离开教室到老师办公室反思。<br></p><p class="ql-block"> 2、读课文,“手指读示意法”:自由读第一遍,伸出一根手指;读第二遍,伸出两根手指……以此类推。看到伸出三根手指的,老师上去握握手以示鼓励。或者“坐姿示意法”:第一遍坐着读,第二遍站着读,第三遍向左转读,第四遍向右转读……不用老师花时间小结,效果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管理扎实高效,令我深思。<br></p><p class="ql-block"> 反思我们的课堂上,老师用在提醒、总结、批评教育甚至无效等待的时间太多。就比如,看到说话、做小动作的孩子,我们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多数要停下来提醒,耽误时间不说,孩子还不喜欢听,你一扭头他又故技重施,老师生气,停下训斥,其他孩子听着,课堂停滞。对于其他孩子是不公平的,我们的教学也是低效的。不妨变口头这种“老生常提”变为“课前约定”,一切皆在不言中,一切都为高效先。<br></p><p class="ql-block"> 习课堂,非常实用的课堂口令、课堂管理手势、课堂“约定常规”用起来!我们的课堂一定能变得简洁明快,紧张高效!<br></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我的导图:第一讲《什么是家常课》</font><br></p>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第五小学《家常课十讲》全校“漂读活动”圆满结束! 老师们将把从书本中汲取的能量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聚焦“课堂管理”,提升“课堂效率”,点亮“高效课堂!”</p>

课堂

学生

老师

孩子

朗读

课十讲

家常

教师

作业

管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