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22日,聊城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部急救团队及ICU ECMO小组奔袭至百里之外的莘县人民医院,紧急实施聊城市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带机远程转运,标志着我院院前急救部、ICU的ECMO技术应用水平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要用于对重症</p><p class="ql-block">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ECMO可对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5月22日上午,“血氧饱和度持续较低,心率明显增快!”正值周末,在莘县人民医院ICU病房内,一例极其危重的患者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他们一致认为常规转运风险非常大,只有在ECMO支持下,转运过程才能相对安全一些。他们立即与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吴铁军主任取得联系,吴铁军听取患者病情汇报后,派遣由许志平副主任医师为组长的重症体外循环小组启动转运流程,同时重症医学科ICU联系院前急救部,调度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请示科主任、护士长,李凤华主任说:“疫情期间,更要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去救。”随即急救小组启动,医生杜文生、护士付东海、驾驶员许士魁立即制定转运路线、贮备氧气、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联合ICU的ECMO团队核心成员立即携带ECMO装备,于上午10:47出发赶往百里之外的莘县人民医院。</p><p class="ql-block">团队到达医院后, 经过和家属充分的病情谈话和慎重的转运前评估后,团队各成员紧密配合,不到二十分钟,完成预充、置管、连接、运转,整个操作过程快速有序,衔接紧密。随着ECMO循环管路、血泵的正常运转,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心率、血压较前好转,密切观察一个半小时后,经过反复评估,待患者情况趋于稳定后,将患者转至救护车上,于下午3:29将患者安全转运至ICU进行后续治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医疗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的支持时间不断延长,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急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ECMO屡屡出现在重症患者急救场景中,进入公众视线。身处医疗资源匮乏或较为偏远地区的重症患者,往往需要快速转运到具有更高级别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运输途中的心肺功能维持是转运及后续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此次ECMO治疗的成功转运开展,是院前急救部及ICU的ECMO团队技术日趋成熟的体现,也是对于急诊疑难病诊治和护理水平的肯定,标志着我院ECMO技术又迈上了新的台阶,有能力为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支持保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