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据说我的奶奶是人家的小妾,被当兵的爷爷抢了回来。爷爷我还没出生就去世了,奶奶在我七岁的时候找爷爷去了,他们的故事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奶奶对我的教育,值得我为她留下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什么原因,爷爷奶奶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于是收养了跟爷爷有亲戚关系的爸爸。奶奶有一双小脚,小到5岁以后的我就穿不了她的鞋。奶奶不会做家务,也不会做农活。那时还小,说不清楚一二三,只知道我的奶奶跟别人家的奶奶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因为我是奶奶见的第一个小孩,哪怕是个女孩,也得到了奶奶的万千宠爱,这和妹妹的成长环境就差距甚大。奶奶一直把我带在身边,虽然妹妹比我更需要她的照顾。妹妹一个人在田边玩泥巴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方姑婆家吃午餐肉罐头。她从来不说喜欢我,但我能感觉到她只是单纯的喜欢我,不管我有多大,不管我是多么调皮,这给了我心灵一辈子的滋养,也是我成为现在的我最关键所在:“不管顺境逆境,我值得!”这是自我认同。毕业十几年了,有个同学特意问我,我俩一样家贫,你为什么不和我一样自卑到躲在角落里,而是像太阳那样发着光。我从来没有认为家贫就该自卑,这不是我的原因,但是学习成绩不好不努力就是我的原因,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团。这就是奶奶给教给我的自我认同,我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差。</p><p class="ql-block">在那个你是姐姐,你就得让着妹妹的年代,奶奶教会我,我的就是我的,你乐于分享是美德,但不是义务,她教会我捍卫自己的物品,而不是违心的分享。与此同时,她告诉我,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不是你的。如果你想要,就想办法,没有办法可想的时候,坦然接受,不用羡慕。这种边界感,让我在社会的大染缸里,能一直清醒的做自己。</p><p class="ql-block">我记得,有一次她用稻谷让我去换了一点瘦肉,她想吃“穿汤肉”,普通话应该是叫滑肉吧。我大概五六岁,我俩都不知道盐是要先放在肉里拌匀再加入红薯淀粉的。奶奶让我煮,我把肉下锅了再放的盐,哪怕汤已经很咸了很咸了,肉还是没有盐味。这锅失败的肉,我俩最后也把它吃光了,奶奶没有骂我。奶奶说,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含着泪也得吃掉。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那时我很害怕,肉是那个年代非常宝贵的东西,而我把它搞砸了,我以为我会挨一顿胖揍的,没想到就这么轻易就过去了,这反而让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奶奶经常把东西留给我吃独食,对此妈妈有很大意见,说奶奶偏心。奶奶说,这是我的,我想给谁吃就给谁吃。话让人很难接受,但是道理想想确实很对。因为从小受奶奶的熏陶,所以我从来不惦记父母的东西,包括婆家的东西,他爸爸去世时我们还没结婚,舅舅做主把房子给了他哥哥,我也二话没说。东西是你的,钱是你的,你愿意给谁就给谁,给我我该感恩,不给我也是你的自由。因为不惦记,所以我们俩很有紧迫感,因为一针一线是自己挣来的,所以花起来心安理得。</p><p class="ql-block">奶奶给我的,还有自由和包容。四五岁吧,具体情节已经记不清,都是后来他们描述的,除了哥哥把我丢在堰塘里害怕的感觉,我怕水可能来源于此。冬天,四川经常连绵的阴雨天,奶奶有双雨靴,是我们家唯一的,她也非常爱惜,平常都舍不得穿。方姑婆家的厕所离住处大约有三四百米的距离,下雨天奶奶就会特批我穿她的雨靴去上洗手间。为了穿雨靴,我常常是过几分钟就去洗手间,过几分钟又要去,这么拙劣的借口,奶奶肯定知道,但是她一次又一次的让我去,没有丝毫的迟疑。终于有一次,我摔进了粪坑,弄得一身的脏污,被哥哥拎着丟进堰塘。</p><p class="ql-block">方姑婆家离我家有十多公里路程,奶奶的小脚背不了我,每次她都准备一些薄荷糖。那是手工做的,分割成一厘米见方的格子,又香又甜!每次奶奶都会备上巴掌大小的一块,跟我约定走到某棵树某个房子等地方,就掰下一厘米左右的小方块给我。目标可见,奖励可见,我就是这样走过现在看来都绝不可能完成的路,同时也忍住了诱惑。我想我肯定跟奶奶软磨硬泡要过糖,她一定是让我到了目的地才给。哪怕后来吃过各种各样的糖,儿时的薄荷糖,迄今为止仍是我一辈子吃过的最好的糖,而且再也没有吃到相同的味道,可能那就是劳动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奶奶给我的,有无条件的宠爱,有我就是我的肯定,有你值得的坚定,有守护与分享的辩证,有那个年代难得的边界意识,有想要的就努力去获得……奶奶走了,留给我的是足够我享用一生的精神食粮,可惜那时候不懂,现在懂了空余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