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花木兰

文丰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切莫轻易触碰;有人说,这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本该大书特书。她,就是军中花木兰——李小侠!</p><p class="ql-block"> 写下这个醒目的标题,我心中不觉五味杂陈,古时的花木兰替父从军,诠释了巾帼英雄的忠孝节义,而现代版的花木兰为信仰入伍,演绎出一代奇女的跌宕人生。李小侠,原名李晓霞,1916年3月生于遵义老城,自幼聪明伶俐,骨子里还有股叛逆精神,崇尚《三侠五义》,思维天马行空,常萌生仗剑天下扶正祛邪的念头,故认为“晓霞”二字不适合自己的性格,于是信手一挥,改为“小侠”。</p><p class="ql-block"> 小侠人小志大,1931年,年仅15岁的她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遵义县立女中,此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此时期,李小侠接受了新的思潮,常到遵义三中借阅《屠场》 《北斗》 《中国论坛》 《列宁传》等进步书籍。人的改变,源于思想的萌动,而萌动的思想每每催生出异常大胆的举动,因而当“九一八”事变传到贵州时,李小侠自然愤慨万分,于1933年与地下党员周司和在遵义三中和女中组织成立了"反日反帝大同盟",自任女中分部书记,开展抗日宣传,确立了人生的信仰。红军入黔的消息传来,几人一合计,便将"反日反帝大同盟"改为"红军之友协会",秘密准备迎接红军入遵。</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7日,红军突破乌江天险,继而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9岁的李小侠迎来了人生最靓丽的时刻,手挥彩旗领队高呼迎接红军,万人大会登台激情演讲、成立“红军之友社"百般忙碌、随军一渡、二渡赤水义无反顾,如一颗亮丽的星星引得万众瞩目。</p><p class="ql-block"> 且看1月15日《红星》报在《遵义全县群众大会上——成立革命委员会》的报道:“……原来,在红军尚未到达的前几天,遵义城内即有一些革命分子自动起来组织‘红军之友协会’,这一组织在号召群众拥护红军的工作上,起了相当的积极的作用。”“……朱毛李三同志的演说后,还有本地一个木匠工人和一个妇女同志的演说……”</p><p class="ql-block"> 《红星》报对“红军之友协会”予以极高的评价,而“一个妇女同志的演说”,亦指李小侠。大会上,作为女中学生的李小侠当选为工农兵临时政府——革命委员会唯一的妇女委员,成为25位委员之一,并在邓颖超、李伯钊的介绍下加入了红军,随后不久入了党。</p><p class="ql-block"> 红军驻遵义期间,李小侠浑身是劲,登讲台、拉横幅、贴标语、打土豪、分田地异常活跃,名响遵义。人们说:“县门李家,出了个飞天大王的儿马婆了!”“儿马婆”,是川黔土话,野丫头之意,意即女儿家心胜铁男、性如烈火,上山能打虎,下海敢骑龙,换成而今的网络流行语就是“女汉子!”李小侠确实野,敢单身闯入男生宿舍拉呱,毫无拘束;李小侠确实野,在惨烈的青杠坡战役中,毅然加入战地救护队出没于炮火硝烟,毛主席称她巾帼英雄”、“红军中的花木兰”,朱德总司令称她为“英姿飒爽的女战士”。红军一撤遵义时,李小侠被编入全是女红军的军委纵队总政治部二梯队一渡赤水,跟随康克清带队的红军女将们一同挺进云南,途中打土豪、做宣传并学会了打枪。另传,在翻越一座大山时还扶起了意外摔倒在地头上流血的毛泽东,还对后面的人喊着:“毛主席摔倒了!毛主席摔倒了!”毛主席对她摆了摆手,说:“不要喊嘛!摔一跤怕什么?”</p> <p class="ql-block">  各方面均出色的李小侠自然引起了时任军委纵队政委陈云的高度关注,故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对她着墨不少:“遵全城有男女中学校五六所,红军对于学校机关不驻兵,以示维护教育,但各校均未上课。惟红军对于青年学生曾特殊注意,派人组织抗日救国会及红军之友社等等。所以红军进城之第1日即有几十男女学生,大部为中等学校学生,执旗上街演讲,为红军演说。当我步至县立三中时,见操场上有该校学生之篮球队与红军篮球队正在比赛。尤有一事可记者,当红军在遵义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有一女学生名叫李小侠者,年约二十,同情红军,在大会上演讲,后被举为革命委员之一,为当地学生中之长于交际者。”“当赤军退出遵义时,李小侠亦随赤军而去。闻黔军进入遵义以后,李小侠之家属有七十岁之祖母,并有父母及一弟,均为王家烈枪杀。待赤军二进遵义城时,李小侠已不能再见其全家矣。因此李小侠活动益积极。后闻赤军逼近贵阳时,李曾单身混入贵阳城中进行密谋。以后此黔北女将不知还在否?”</p><p class="ql-block"> 李小侠为革命牺牲了全家,其悲愤的心境可想而知,发誓和白军抗争到底。但陈云不知道的是,红军兵临贵阳时,李小侠并没有随军而行,也未单身入贵阳城中,而是在红军二进遵义后加入了新组建的“黔北游击队”。李小侠本来是要随军长征的,但游击队更需要本地本方的人留下来作向导及开展地方工作,于是自然成了首选,并被委任为游击队副队长,从此开始了长达两月艰苦卓绝的游击生活。</p> <p class="ql-block">  无法想象一个女儿家如何克服生理和体力的双重重压,只知道在分水垭突围那日雾罩特别大,李小侠双枪连连点射,面对受伤难以站立的组织委员,银牙一咬往肩上一扶便在高山密林里东拐西行,那矫健的身影哪像一个女人?分明是一个豪气冲天的男儿汉。在地方民团疯狂的围剿下,黔北游击队失败了,说不尽的悲壮。人地两生的李小侠独自蹒跚于野岭荒山,仰天长啸,旷野茫茫,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历尽了人世不尽的沧桑。</p><p class="ql-block"> 地方党史对黔北游击队描述颇多,对游击队幸存的何恩余也大书特书,唯独对李小侠之事似乎有意避开,节点在被俘后的节操上,笔者因写史志的缘故,曾于县档案馆翻阅过这方面的资料,但其中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人喟然长叹,没谁敢贸然下定断,比如黔北游击队老红军全部战死,新入伍的西南籍队员又提前奉命各回故土转入地下活动,而他们这一支西南籍队员连她与何恩余并算也仅余六人,在跨过湄江河在凉井街上吃饭时被乡长王正邦带人抓捕关押,尔后地下党员谢树中闻讯送100块大洋去活动,又经地方士绅黄国臣作保释放,没听谁说过这几人中有谁叛变投敌呀?我想,要说她以后被质疑、批斗、管制的原因,无非一是说她脱党,二来嘛就和婚姻有极大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时湄潭地下党一片空白,白色恐怖又那么严重,她找谁人联系?也无法联系,时间一久便形成了自然脱党。至于婚姻,她曾面临数次选择,但选择有自由和不自由之分,从而铸就了不同的命运。据李小侠尚健在的外甥周国麟回忆:“外婆生前曾对他讲,当年在遵义时,毛泽东曾撮合她与一位谢姓红军高干的婚事,李小侠说:“妈耶!四五十岁的老头,我才不干哟!”此事后来就不了了之,若成就了婚事,肯定就随军长征了。之后加入黔北游击队的谢树中、何恩余都曾先后追求过她,但因诸多因素最终未果……”后来流落到鱼泉教书,结识了校长詹朝仪,因詹不时表露出对时局的不满,为了便于让进步思想在学校传播,李小侠便用心观察起来,发现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二人文化、情趣相投,便与之携手安家落户下来。詹朝仪不光是把教书的好手,还精通岐黄悬壶济世,在当地颇有佳声,后来还成了湄潭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但因丈夫是富家子弟,若为贫苦出生,可能就没了后来被戴着变色眼镜的目光审视。比如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被俘受尽马家军百般凌辱的女兵,被迫配对下嫁或逃生艰难存活,难道非得全部光荣了才堪称英雄?然而她们都先后在20世纪80年代被四处寻觅确认落实。无法揣度李小侠在和党组织失去联系间的苦闷,更无法想象被敌人关押时遭受的屈辱,她倔犟地活了下来,一步一个坑,历史在不经意间却又看到她身上一道闪亮的毫光。</p> <p class="ql-block">  1950年,湄潭县解放后,首任县委书记张军直来信要她去妇联担任工作,时土匪猖獗,副县长何恩余要她先担任剿匪联络任务,李小侠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在黔北游击队时,李小侠曾扮成讨饭的乞丐或打莲箫的江湖艺人独自一人在街上、乡间频频刺探情报;这回,李小侠更是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凭着一身虎胆硬是孤身入匪窟,比枪法、讲道理,成功说动了谢明远这帮占山为王的土匪下山投诚。</p><p class="ql-block"> 然而,许诺的工作没能得到,却迎来了“文革”疾风暴雨般的游斗,让她身心饱受折磨。一天,一位朋友悄悄告诉她,湄潭新华书店1958年再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上面有她的名字,李小侠闻讯大喜,立马到店里花一块一角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切莫小看这块把钱,在那个年代值价得很,乡间过酒送礼一般为五角,礼金出手一元的都可谓举足轻重的人物,而这块把钱,还是李小侠找人东拼西凑得来的。1967年,李小侠怀揣这本点燃希望之光的书从管制的鱼泉沟偷偷跑出来,与串联的红卫兵小将们一同进京,她要去见阔别30余年的邓颖超、康克清、李伯钊等这帮昔日亲密无间的大姐姐们,让她们证明自己老红军的身份,由此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漫漫上访、申诉之路……</p> <p class="ql-block">  1982年,国家落实政策,李小侠被安排进鱼泉区公私合营商店,首次告别了痛苦的日子,有了份稳定的工作。1984年,又被安排到遵义市政协任常驻委员,但还有些问题没能全面解决。1985年2月22日,杨尚昆和夫人李伯钊在陪胡耀邦前往云南边防慰问之后来到遵义,开口就问遵义市委领导有个叫李小侠的还在遵义没?市委领导答不上来马上派人到处查问,在郊区找到后急急送往宾馆。李小侠与昔日的“大哥”、“大姐”重逢,一下扑入李伯钊怀里,竟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任数十年的思念和委屈随着泪水决堤般地淌,令在场之人唏嘘不已。杨尚昆夫妇盛情邀请李小侠到北京去玩,当李小侠说自己的历史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时,李伯钊马上说:“你的历史,我清楚!”于是李小侠于当年的盛夏应邀到北京,但李伯钊大姐却于4月17日不幸离世,杨尚昆不仅叫秘书陪她游览了北京的名胜,还派人陪她到南昌去耍。李小侠回到遵义,历史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还迁入了老干部休养所……</p> <p class="ql-block">  李小侠的事迹引起了中外文人墨客极大的兴趣,慕名前来拜望、采访者甚多。1986年5月和1997年6月,美国女作家费里茨、杨海伦先后来遵,听她讲述了许多当年女性觉醒及女红军在长征岁月里的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90年代初,著名作家顾工来遵,为李小侠的事迹所感动,拟以此为题材创作一部电影,电影虽未拍成,但洋洋一万余字的《李小侠访问记》却在权威杂志《人物》上发表,还随文配发了照片。不久,又有《开国大典》之一的编剧郭晨来遵,颇受感染,萌生出写一部纪实文学的构想。1991年5月26日,著名作家叶永烈来遵义采访李小侠,说她跟邓颖超、康克清、李伯钊、贺子珍,跟毛泽东、周恩来都熟悉,但那时她已是一白发苍苍的老妪了……叶永烈将纪实题名为《女红军李小侠》,收录于2001年6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系列《名流侧影》中。</p> <p class="ql-block">  1998年12月,这位一生颇富传奇色彩的老人在隆冬时节安然离世,走完了82载坎坷的一生,她的名字和故事,犹如那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任由你遐想、评说。1999年,遵义长征文化作家石永言撰文《回忆李小侠》发于《文史天地》第四期,作了全面追述和较为客观的评价;2007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青少年时代的杨尚昆》,中有回忆录《红军妹李小侠》章节;2016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沿途亲历者忆长征卷》,收录有李小侠生前口述《我的回忆》;2019年,李小侠英雄事迹更是被编剧欧阳黔森搬上38集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中,引起不小轰动。</p> <p class="ql-block">  幼时常听父辈谈论鱼泉有个双枪老太婆李小侠,惜无缘见面,再见已成英灵。2022年春日的一天,我来到鱼泉金桥村李小侠纪念馆,看着墙上张挂着的昔日照片,耳听着悠扬而凄婉的《十送红军》歌曲,心中不觉湿漉漉的。李小侠纪念馆筹建于2020年6月,馆中展陈着各类文史资料,还收藏了李小侠生前的回忆录手稿一百多页及其生前使用的竹拐杖、戴过的手表、收藏的粮票、布票,穿过的衣服、坐过的木椅、亲笔信件、证件、证明材料及二十多张革命期间及解放后的图片。据不完全统计,李小侠纪念馆自2020年9月28日开馆以来,已接待了前来开展“学党史、感党恩、重走长征路、追寻红色足迹”的团体达到12000余人次。</p><p class="ql-block"> 从纪念馆出来于门口小坐,喝一杯免费的苦丁茶,顺便和椅子上坐着的一位80高龄的老太闲聊。老人告诉我,80年代初李小侠工作的商店就在对面的寨子上,人很健谈、乐观,故事多得很,她能够火起来,与前两年演的电视有相当大的关系……老太说的电视,即《伟大的转折》。暗想:若无电视剧的广为传播,英雄身后的故事岂非永远埋入泥土?湄潭本土的英雄,缘何都成了国内外作家的香馍馍?外界炒得沸沸扬扬,而湄潭却似无风的湖面未荡起一丝涟漪,本土作家集体沉默,鲜有以此作为题材的作品亮相报刊杂志,何故?我们的宣传和认知为什么总比别人慢一拍?个中的原因,值得深深探究。</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红星》报、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共湄潭县委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湄潭县历史大事记》、叶永烈文集《名流侧影》 、石永言《回忆李小侠》、中共党史出版社《青少年时代的杨尚昆》、中共党史出版社《沿途亲历者忆长征卷》(李小侠:我的回忆)、《多彩贵州网》等。</p><p class="ql-block">采访者:周国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