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题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年5月19日,接到西安交大毕业同学彭炜电话,询问能否与许式一起为她的老乡,已故老秀才杨孝悦制作一期名为《无限夕阳染长河》的视频?感觉自己也是浅尝辄止,恐怕担当不起。她说能够与交大校友之声曾经发布的你制作的《窗外的青松》视频的水平相当即可。很受鼓舞便欣然应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彭炜又发来她朗诵的文本和背景音乐资料,解读之后进行视频试编辑。发现诵词与照片不好对应的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月23日,经与彭炜和许式(杨孝悦的侄外甥)交流沟通,解决了问题达到共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沟通的过程中,意外收获了许式的珍贵的礼物《老宅拂尘》一书,书中收纳了相关老秀才的详细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视频编辑过程中,看到了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故事,尽显沧桑。为老秀才“拼将余生当有生,无限夕阳染长河”崇高精神深受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大风 2022.5.23于西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无限夕阳染长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杨孝悦自传节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亲爱的朋友,今天我应同乡好友所邀,给您介绍一位老人的自传。老人名为杨孝悦,是民国时期旬阳的一位优秀学子,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安康中学。1942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学,1947年毕业后分配至陕西省政府社会处。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他被遣返回乡务农近30载,直至1978年,61岁时被甘溪中学聘为英语代课教师登上讲台,教书育人七个春秋,于1985年病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孝悦老人在去世的前一年,以柔韧温暖的心态,不凡的文字功力,对其磋砣至花甲,方见夕阳放异彩的经历,写下了这篇题为《无限夕阳染长河》的自传。我们来听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17年我出生在旬阳县甘溪季家坪一个小康书香之家。两岁丧母,家无温暖,父教甚严,鹄守私塾。少娇生惯养之态,多自卑孤穷之感。总有聪颖之誉,实失培育之厚。1930年,就读于熊耳沟郭氏家塾,得朱荫梧师教读古典经史,文章诗词。经名师的言传身教,妙语解机,文学初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5年,到旬阳县城龚家梁高小上学,跳级提前毕业。193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安康中学。时逢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学校成为发动群众,宣传抗日的基地。我本一颗爱国赤心,雪耻切望,在讲演歌咏演剧当中,往往情不自禁,热泪夺眶,痛哭失声,唤醒广大同胞“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枪口对外,一致抗日,把日本鬼子赶出去”。抗日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我加入了国民党。谁料党派摩擦漫入学校,一个抗日的红炉变成了摩擦的魔窖。学生噤若寒蝉,忿火中烧,陷入恐怖惶惑之中。九三这天敌机三十六架把安康炸成了火海,学习很不安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2年高中毕业,我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由安康坐木船西上经大刀河,听见山中开采石炭之声,知是安康燃料的出产地。到紫阳后由大任河步行翻越大运山,经万源、宣汉、开县到万县,初见长江,心神为之大快。乘轮船西上到达重庆,令人意气风发,浮想联翩。随渡江车行六十里到小温泉,此即中央政治大学的所在地,从家乡到学校行程一个多月。入学后,我被编入法政系行政专业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南京,把“中央”两字换成了国立。我自重庆回家一次,先后从旬阳坐木船到湖北老河口,再坐汽车到湖北花园,再乘火车到武汉,由武汉坐轮船经九江到了南京,历时二十余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在内战烽火中毕业了,分配到陕西省政府社会处当三等科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省政府迁到了汉中。解放军渡江了,京沪解放了,达官贵人们坐飞机跑了,剩中下级人员,只好听由解放军的处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2月我被遣返回家,由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乡村老农,开始体会自食其力的艰苦滋味。然而妻子不见谅,演成离婚,以致家庭失散。二十多年以来,单身生活,白天生产,晚上看书,详读了毛泽东的四卷和政治经济学。1958年参加各界人士座谈会,思想斗争最为激烈,六月叫我办甘溪农业中学,半年后被清洗回家。十年动乱中个人埋头生产,谨言慎行,幸免于难。1978年,我被抽调到甘溪中学任代课老师,教英语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身体有病,仅撮要陈述。最后以《六七述怀》七言律诗作结: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b style="font-size:22px;">老岁欣逢时政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迷途自悔不早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抗日洒泪校园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救国扬鞭失先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换骨农夫诚难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精心园丁勤易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拼将余生当有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无限夕阳染长河。 </b>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b>杨孝悦 1984年8月 扵旬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杨孝悦自传原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自 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杨孝悦</p><p class="ql-block">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争取进步,人们总是要从往事中吸取教训,企望生活的更有意义。编修固史,保存文物,发掘古迹,改证金石,都为鉴往知来,给人类文明开拓道路。</p><p class="ql-block"> 我生六十有七,毫无建树,每一念及,悔恨何似!兹略述生平,以求给来者作一反面借鉴。</p><p class="ql-block"> 我于一九一七年出生在甘溪纪家坪一个小康书香之家。两岁丧母,家无温暖,父教甚严,鹄守私塾。少娇生惯养之态,多自卑孤穷之感。总有聪颖之誉,实失培育之厚。一九三零年,就读于熊耳沟郭氏家塾,得朱荫梧师教读古典经史,文章诗词。经名师的言传身教,妙语解机的讲述,言行就范,理解渐深,经熟读深思,模拟仿效,文学初通。于是心花大开,兴趣横生,而志向亦愈坚定。我之所以有点基础,都出吾师所赐,至今思之,犹耿耿于怀。</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到旬阳公家梁高小上学,在李云程,雷洪声两老师的关怀下,跳级提前毕业了。一九三七年以第一名考入安康中学。时逢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作为一个乡村学生,开始接触战争年代惊心动魄的事物。学校成为发动群众,宣传抗日的基地。正课之余,学抗日时事,学讲演,学漫画,学歌咏,学演剧,学救护,学防灾防毒。在教师的带领下作街头讲演,演街头话剧,制标语漫画,讲防灾防毒和慰劳伤兵等工作,大开眼界,大长知识,一颗爱国赤心,雪耻切望,在讲演歌咏演剧当中,往往情不自禁,热泪夺眶,痛哭失声,唤醒广大同胞“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枪口对外,一致抗日,把日本鬼子赶出去”。回忆起来,这火红的年代,炼就了千万万热血抗日的青年志士,生活多有意义!学习多么丰富!</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零年升入高中后,抗日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在抗战文选中读了毛泽东论持久战和全面抗战的理论,方期国共合作,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谁料党派摩擦漫入学校、三青团、民先队,明争暗斗,拉拢学生,警察特务到处抓人,许多进步青年被关进了钟楼,送到了西安劳动营。一个抗日的红炉变成了摩擦的魔窖。学生噤若寒蝉,忿火中烧,陷入恐怖惶惑之中。我被拉进了国民党,当时为了升学做事,把国民党错当了保护伞,谁料从此涂上了无法擦净的污垢了。加上敌机不断轰炸,九三这天敌机三十六架把安康炸成了火海,学习很不安静,苦闷之余决心追求升学,一心埋头功课,不作任何活动。</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二年高中毕业,升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由安康坐木船西上经大刀河,听见山中揽石灰之声,知是安康燃料——石炭的出产地。到紫阳拜访杨学亭师,即由大任河翻越大运山,蜀道险陡正如李白所写:“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真是“难如上青天”!途中见峭壁之上有五个斗大的石刻字,用泥搪了,认出是“打倒蒋介石”五个大字。是的,这就是红军的老根据地,匠工之能巧,令人惊绝!</p><p class="ql-block"> 越运山,经万源,宣汉,开县到万县,初见长江,心神为之大快。而乘轮西上到达重庆。初到抗战首都,意气风发,浮想联翩。渡江车行六十里到了小温泉,此即政大的所在地,此地风景优美,环境清雅,无战火之干扰。我在法政系行政组学习。一年级听教育长程天放讲《孙文学说》,强调要受三民主义洗礼,作三民主义信徒。已知政大教育的目的。再在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比较中,也讲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阶级斗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认为这都不合中国的国情。谁为真理,无力辩解,只把三民主义当做拯救中国的唯一法宝。所学政治课程不少,仍不出于西方资产阶级学说。</p><p class="ql-block"> 最为突出的是军事训练和训导管理,军训约束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训导控制了学生的思想活动,这和一般大学相比,学术空气很不自由。三年当中也习以为常。</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随着欧洲战场苏联胜利的决定,西线英法也发起了反攻,横行一时的希特勒倒了。由于苏联出兵东北,中国解放区的反攻,日本在美国原子弹讹诈下投降了。山城在狂欢之余,接收、接收,占领、占领之声大噪。国民党不顾八年抗战人民生活的痛苦,悍然发动内战,号召“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出乎蒋介石的预料,在我们学校里竟然发生了反知识青年从军的运动。在从军大会上组织主席团,发出嘘声反对从军,报了名的学生殴打进步学生,学校秩序大乱,停课一周,这说明政大学生也不全是国民党的俘虏。因此学校改制,把“中央”两字换成了国立两字,这说明政大变成了普通大学。</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六年复员,学校迁回到南京,我回家一次,九月坐木船到老河口,坐汽车到花园改乘火车到武汉,由武汉坐轮船经重庆九江到了南京。</p><p class="ql-block"> 此时内战烽火烧遍了大江南北,在反饥饿,反内战,反***的口号下,南京各校以中央大学为首******请愿,南京政府手忙脚乱,不敢接见。我校此时也贴标语反对训导制度,控制学生思想的枷锁被打碎了。</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七年我在内战烽火中毕业了,怀着一片狐疑的心情回到了西安,在陕西省社会处当了三等科员,开始文牍生活,起初由于业务生疏,经常翻阅档案,学习公文程式。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小职员的工资只能买四十斤面粉,一百斤煤,此外除吸烟、理发、洗澡外,连电影有时也看不起,生活苦闷,精神空虚。</p><p class="ql-block"> 随着辽沈,平津,淮海战役的胜利,美式机械化兵团被打垮了。陕西情况怎样?当时有一副对联写道:“刘戡戡匪乱,匪乱未戡,戡先死;徐保保宝鸡,宝鸡不保,保先亡。”刘戡,徐保,是胡宗南的干将。在追悼大会之后,胡匪急急向汉中撤退。伪省政府也迁到了汉中。目及时局,痛悔失足。解放军渡江了,京沪解放了,达官贵人们坐飞机跑了,剩中下级人员,只好听解放军的处理了。当时自觉陷入泥潭,难以自拔,决心回家务农。</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回到家中,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由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乡村老农,体会了自食其力的艰苦滋味。然而妻子不见谅,演成离婚,以致家庭失散。二十多年以来,单身生活,白天生产,晚上看书,详读了毛泽东的四卷和政治经济学,我痛恨军阀毒害中国人民之际,认清了抗日和解放军战争的真相。自己以往被国民党的新闻政策欺骗了。在文革前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吃惊,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进步如此之快!形势迫使着我,必须努力学习。十年动乱中个人埋头生产,谨言慎行,幸免于难。一九五八年参加各界人士座谈会,思想斗争最为激烈,六月叫我办甘溪农业中学,半年被清洗回家。打倒四人帮后,固是得以澄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策方针指引下中国得到了复苏,政通人和,万废俱兴。一九七八年我被调到甘溪中学带英语,心情无比激动,决心老当益壮,刻苦学习,不误人子弟,以报答党和人民的厚望。六年以来,年老多病,贡献微薄,但求党和人民的宽恕!</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短促,身体有病,仅就一生思想动态,撮要陈述。最后以《六七述怀》七言律诗作结。六七述怀一首:</p><p class="ql-block"> 老岁欣逢时政和,</p><p class="ql-block"> 迷途自悔不早觉,</p><p class="ql-block"> 抗日洒泪空早许,</p><p class="ql-block"> 救国扬鞭失先着,</p><p class="ql-block"> 换骨农夫诚难事,</p><p class="ql-block"> 精心园丁勤易学,</p><p class="ql-block"> 拼将余生当有生,</p><p class="ql-block"> 无限夕阳染长河。 </p><p class="ql-block"> 1984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