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土 鸡 蛋 情 结—— 忆 过 往 酸 甜 苦 辣 时 光

战 神之西部旅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通常把在农家自然环境中的散养鸡所下的蛋称为土鸡蛋,或称为柴鸡蛋。由于土鸡所吃的饲料都是天然饲料,它不含任何激素,口感香鲜,质嫩、无腥味,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和胆碱,能提高脑细胞活性、机体免疫力等功效。</p> <p class="ql-block">基于以上土鸡蛋的优点,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条件的亲戚能送上些土鸡蛋,没条件的大部人为了能吃上土鸡蛋,开车跑很远去乡里买土鸡蛋。餐桌上多了一道鲜美的菜肴,足见受大人和孩子们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蛋类做法有很多种,百吃不厌,尤其喜欢土鸡蛋,说起此事也跟小时候诸事有关。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在家养了几只母鸡,剩菜剩饭的汤汁和麸子拌玉米喂,平时下蛋都舍不得吃,兄弟姐妹们谁要是过生日才能吃上一个煮鸡蛋,家里来了客人,餐桌上会有一盘大葱炒鸡蛋。天气热时,鸡蛋不能放太久,有时候母亲会攒一些,拿到街上卖了换些钱,补贴家用。以至于我们对吃鸡蛋有个奢望。我在家是最小的,难免有时会撒娇给父母说:“馋里慌”父母会意,就会拿出攒了好久的鸡蛋,掺些油条和菜品,包顿饺子,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看到我们狼吞虎咽的吃饱喝足,父母总会感觉亏欠我们的。</p> <p class="ql-block">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夏季放暑假,假期又长,那时中午男孩大多不休息,爱在附近小树林里玩捉迷藏游戏,不知是谁发现了里面有只受不了热偷跑出来的撂蛋鸡,我们也不惊动它,等着它下了蛋离开,看到临时鸡窝里有几个鸡蛋,一人拿一个“战利品”去附近面包家换面包吃(那时一个面包零售0.15元换了便宜一个鸡蛋换一个)吃着新鲜又软的面包,感觉真甜呀!后来又换过两次,再去,就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分田到户,人们日子好些了,母亲在村里面包家开些面包,架子车上放个大箩筐,把大小面包分开,上面用一个自己做的白棉薄被(当时条件为了保鲜)盖上。每天日升而出日落而归,不舍得吃喝,一站一天,那时家里到街上的路都没修,坑坑洼洼、感觉好远好远,来回的路全靠两条腿丈量出来的。母亲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干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次,不知是哪个缺德的人拿了个假的面值十元纸币(当时最大面值10元)去买面包,当时还有别的人买,急于找零、母亲没看出来,(一个面包零售0.15元,找了他九元多)后来发觉已晚了,气得中午也没吃饭,直到晚上回去,才给我们说,父亲耐心劝她:“不行,别干了”。倔强的母亲又坚持干了一段时间,直至卖面包的人多了,才不干。记得那天我连喜欢的面包也不吃了。</p> <p class="ql-block">后来大姐二姐高中毕业后,为补贴家用利用暑假期间,冒着酷暑,每人骑着自行车后面用钢筋焊个篓子,用纸板子铺下,里面放上稻草或秸秆,每天到当地各乡去收购土鸡蛋,回来投一投、分大小个分开,然后拿到街上去零售,赚个差价,那时也会凑个热闹,帮忙数一下鸡蛋。随后,日子慢慢好起来,吃鸡蛋的机会自然而然就多起来,如今,时过境迁,现在回想起来,真不易!</p> <p class="ql-block">由于土鸡蛋产量低,富含营养,养份积累的周期比较长,水分含量少,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更高一些,这两种物质能够促进胆固醇代谢,降低血脂,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虽说市面上价格高于笨鸡蛋,但是仍是人们首选,挡不住人们的喜爱。</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