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五谷情结</p><p class="ql-block"> 今天5月22日,是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一周年忌日。向我所敬重的袁老深表哀悼,纪念他为全世界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这个美篇是为纪念袁隆平而做!</p><p class="ql-block"> 早晨做完核酸大筛直接去紫阳里小区绿地遛弯,看看花池里的草不知啥时都清理干净了转了一圈又一圈,想寻找一些能插花瓶的闲花野草。</p><p class="ql-block"> 太阳☀️已经逐渐升高,额头沁出密密的汗珠,天气突然热起来还有些不适应。左顾右盼终于选定一些不会污染室内环境,不会飞起小毛团的花草。一边拔一边踅摸是否还有更适合妆点室内环境的花草。</p><p class="ql-block"> 突然发现角落里不显眼的地方有一丛丛的野稷子已经开花,毛茸茸的花蕊倒挂着等待授粉……它们朴素无华在自然界里静静地走过草木一秋的人生。谁会注意它们呢?想起农学专家袁隆平,他的水稻三系不就是利用自然界里的野稗草培育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吗?农业科研是个艰苦受累,奋斗不止的工作,在不断失败中重振旗鼓,在迷茫中调整方向,继续战斗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年轻人一代还有多少人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大麦、小麦、水稻、玉米、谷子、高粱、糜子、稷子、黍子……几天前突然心血来潮,开始从网上搜索这些知识,学习了好几天增长了新的知识。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笔者曾经在农村下乡,后来还干过几年农业技术员,对此行业略知一二。</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多前,我曾在农村做农业技术员骑着二八加重自行车,后衣架上带着铺盖卷下乡蹲点,到农民家里去吃派饭,凌晨四点多出门参加农业技术现场推广会,顶着星星月亮回到住处。每天骑车在田间小路上奔波劳碌和农民技术员打成一片,培训他们,启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搞好田间调查,预测病虫害,预测大田产量……</p><p class="ql-block"> 这里介绍的是中国人的五谷杂粮,从远古时代到今天,五谷杂粮孕育了中国百姓几千年,直至今天还流行千百年来的古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没有粮食就要饿肚子。疫情期间更验证了这是颠补不破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五谷杂粮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一代一代的国人靠五谷的滋养成长,发育、成熟…… 愿我们都有一些五谷杂粮的小知识,给自己更多的科学的生活知识。</p><p class="ql-block"> 总之,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粮食的生产就是国家的命脉!“民以食为天”是自古以来的名言! </p><p class="ql-block"> 乌兰花 2022.5.22.</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p><p class="ql-block">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 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p><p class="ql-block">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p><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p><p class="ql-block">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p> <p class="ql-block">杂交水稻的问世(一)</p><p class="ql-block"> 杂交水稻是指两种不同的水稻品种杂交产生的另一种不同品种的水稻,而这种水稻品种有着许多的优良特性。杂交水稻的问世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福音。 </p><p class="ql-block"> 杂交水稻问世的时间是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是水稻品种,现代培育的新型籼稻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杂交水稻的问世 (二)</p><p class="ql-block"> 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袁隆平实现三育配套,育成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p><p class="ql-block"> 杂交水稻配套成功后,1975年冬,国务院就做出了迅速扩大试种杂交稻的决定,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于是当时在湖南大地出现了千军万马下海南的动人场景。当年在全国多点示范的面积达5600多亩(1亩=1/15公顷),1976年示范推广的面积就高达208万亩。 </p><p class="ql-block"> 1976年至1988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为12.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1000亿千克以上,仅1987年,杂交水稻增收的粮食就达150亿千克,而当时辽宁省一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127亿千克。 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以及首次成功是由美国人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但学术上还有缺陷,无法大面积推广,后日本人也在选育雄性不育系都没有取得最佳成果。 </p><p class="ql-block"> 袁隆平于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p><p class="ql-block"> 1986年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观点,经6年艰难攻关,与研究人员成功地突破了两系杂交稻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果。</p> <p class="ql-block"> 水稻,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p><p class="ql-block">上图:水稻大田;收获后的稻谷;丰收在望的水稻田。</p> <p class="ql-block"> 这些野草也是远古时代保留下来的母本或父本,是育种选择的野生物种之一。</p> <p class="ql-block">水稻收获的季节</p> <p class="ql-block">我在农村当农业技术员</p> <p class="ql-block">一、玉米</p><p class="ql-block"> 玉蜀黍(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俗称玉米。别名:玉米、包芦、玉茭、苞米、棒子、粟米、玉麦、芦黍、包谷 </p><p class="ql-block"> 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中国各地均有栽培。玉蜀黍喜光,不耐阴,是短日照植物。玉蜀黍是喜阳喜温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30℃。 </p><p class="ql-block"> 玉米最早是皇家才能吃到的作物,在我国明代开始引种,是外来物种。</p><p class="ql-block"> 中国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至今玉米已成为中国百姓餐桌上的主粮。 </p><p class="ql-block"> 玉米一年生高大草本。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米,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长约2毫米;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秸秆顶部生雄性圆锥花序,主轴与总状花序轴及其腋间均被细柔毛;雄性小穗孪生,长达1厘米,小穗柄一长一短。 </p><p class="ql-block"> 玉蜀黍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作为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蜀黍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此外,还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杀菌等,其具有广阔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将玉蜀黍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p> <p class="ql-block">玉米的功效与作用</p><p class="ql-block">缓解便秘、降低胆固醇、明目。</p><p class="ql-block"> 玉米是一种粗粮,味甘甜,归胃经及膀胱经。其中含有较多粗纤维,能加快肠道蠕动,对人体健康有诸多好处,可缓解便秘、降低胆固醇及明目。</p><p class="ql-block">1、缓解便秘: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烟酸及维生素B6,可加快肠道蠕动,有助粪便排出,对缓解便秘大有帮助,也可改善胃肠道疾病。</p><p class="ql-block">2、降低胆固醇:玉米中的亚油酸含量在60%以上,可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起协同作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对预防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脂血症等疾病都有帮助。</p><p class="ql-block">3、明目:玉米中含有丰富的黄体素及玉米黄质,对眼睛健康有好处可防止眼睛老化。</p><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适宜人群~便秘、脾胃气虚、减肥者</p><p class="ql-block">禁忌人群~肠胃欠佳、免疫力低下者</p><p class="ql-block">不宜同食~海螺、牡蛎</p><p class="ql-block">玉米和海螺同食会导致身体中毒,严重影响健康。牡蛎富含大量蛋白质和锌元素,玉米中含有一种特殊的酶,可影响锌元素吸收,不利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玉米分糯玉米和硬玉米</p><p class="ql-block"> 1.白玉米株高220厘米,穗长23厘米左右,穗行14-16行,千粒重290克左右,白轴白粒,叶片深绿挺直,透光性好。抗风、抗倒伏。</p><p class="ql-block"> 2. 糯玉米 又称粘玉米或蜡质型玉米,其栽培技术简单、周期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很高。</p> <p class="ql-block">植物学史起源进化</p><p class="ql-block"> 在1492年11月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时,玉米仅仅存在于美洲。当时玉米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没有玉米就不可能有印第安人的文明。经近代农民的选择和育种家工作,玉米获得了更高产的性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粮食作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任何野生的种子植物都有它自己的种子散布方法,使其后代得以延续。现代玉米是高度驯化的作物,它的种的延续完全依赖于人类。</p><p class="ql-block"> 玉米的果穗在生物学上是一种畸变的类型,它能产生大量的种子,然而不具备散布其种子的方法。在自然条件下掉落地上的果穗在有利于萌发的条件下任其萌发、生长,就会产生一丛过分密集的幼苗,它们之间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夺土壤水分和营养,以致全都不能正常发育结实。因此,现代玉米如果没有人的干预不用几代就会灭绝。</p><p class="ql-block"> 只有经过人的收获、脱粒和播种,它们才能保存下来。玉米果穗是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经过长期的选择育种创造出来的,一切野生植物和其他植物都没有这样的果穗。但是玉米原先必定是从某种野生植物进化而来。</p><p class="ql-block"> 有研究认为,玉蜀黍起源于南美洲中部的亚马孙河流域,如秘鲁、巴西、玻利维亚等。但也有人研究认为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也是玉蜀黍的原产地。其中,在墨西哥发现的“大刍草”,有研究说它是各种玉蜀黍类型的祖先。近代,考古学家已在墨西哥,南美洲的秘鲁、哥伦比亚、巴西等,从古墓和废墟里,先后发现了玉蜀黍果穗等证据,据测定约有7000年至5000年历史。其中,还有印第安人崇拜玉蜀黍的雕塑神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高粱</p><p class="ql-block"> 高粱起源问题目前尚未定论,关于高粱的原产地有两种说法,一是原产于中国,二是原产于非洲。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以后传入印度,从印度扩散开的,再到远东。</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高粱分布广,形态变异多,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高粱起源于非洲,公元前2000年已传到埃及、印度、后入中国栽培。主产国有美国、阿根廷、墨西哥、苏丹、尼日利亚、印度和中国。</p><p class="ql-block"> 高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无论平原肥地,还是干旱丘陵、瘠薄山区,均可种植。山西地区是高梁主要产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高粱(图片中为白高粱)</p><p class="ql-block">高梁栽培技术 </p><p class="ql-block"> 高粱的种植可分为春作与秋作两种。春作播种期约在农历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时间不宜过早,因早期播种气温低,生长缓慢,遇到寒流易枯死。 秋作则选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间播种,时间不宜太迟,以免生育中后期遇低温影响生育而延迟成熟期。</p><p class="ql-block">栽培过程大致如下: </p><p class="ql-block"> 整地 将堆肥施于耕地上然后耕犁12~15公分,耕碎土块,除草,耙平,按照行距50公分开挖4~6公分深的植沟。 </p><p class="ql-block"> 播种量 每公顷约需15~20公斤种子。 </p><p class="ql-block"> 播种法 播种法分点播及条播两种,把种子均匀播于沟内然后覆土。</p><p class="ql-block">施肥法</p><p class="ql-block">(1)春作及秋作:堆肥于整地前撒施於田间,然后翻入土中,磷肥全量及氮钾肥半量作基肥,于播种前施用,余半量氮钾肥於播种后30天施用。</p><p class="ql-block">(2)宿根栽培:半量肥料于主作收获后10天施用,余半量于主作收获后30天施用。肥料施用位置应离植株10~15公分,以免伤及植株。</p><p class="ql-block">田间管理</p><p class="ql-block"> (1)间苗补植:高粱播种后20~25天,苗高15公分时,实施第一次间苗,到苗高25~30公分,实施第二次间苗,最后株距保持约10公分,如发现缺株时,拔除间苗来补植。</p><p class="ql-block"> (2)中耕除草:高粱生育期间,按照杂草发生情形,实施中耕除草2~3次。</p><p class="ql-block"> (3)培土:第一次中耕除草后,随即施追肥於植株旁,以防止倒伏促进发育。</p><p class="ql-block">(4)灌溉排水:高粱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乳熟期,如遇干旱,影响产量很大应加以适量灌溉。在多雨季节,应随时排除积水,以免发生病虫害及延长成熟期。</p> <p class="ql-block"> 高粱 脱壳后即为高梁米,俗称蜀黍、芦稷、茭草、茭子、芦穄、芦粟等,拉丁文为Sorghum。高粱是我国传统的五谷之一。属于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是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p><p class="ql-block">高粱米是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又称红粮、蜀黍,古称蜀秫。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有粳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籽粒色泽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种。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红高粱(图片中为红高粱)</p><p class="ql-block"> 高粱 脱壳后即为高梁米,俗称蜀黍、芦稷、茭草、茭子、芦穄、芦粟等,拉丁文为Sorghum。高粱是我国传统的五谷之一。属于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是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高粱米是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又称红粮、蜀黍,古称蜀秫。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有粳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籽粒色泽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种。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料。</p> <p class="ql-block"> 高粱有红、白之分;红者又称为酒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者用于食用,性温味甘涩。高粱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p><p class="ql-block"> 高粱是酿酒、制醋、提取淀粉、加工饴糖的原料。</p> <p class="ql-block"> 高粱形态特征 </p><p class="ql-block"> 高粱籽粒色泽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种。高粱米的子粒呈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大小不一,呈白、黄、红、褐、黑等颜色,一般随种皮中单宁含量的增加,粒钯由浅变深。胚乳按结构分为粉质、角质、蜡质、爆粒等类形,按颜色又有白胚乳和黄胚乳之别。 </p><p class="ql-block"> 高粱米质地粗糙口感不好,味道有点苦涩,难以下咽。以此为主粮容易造成大便秘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粱米的功效与作用 </p><p class="ql-block"> 高粱米也是经常食用的一种粮食,它有红高粱和白高粱之分,红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白高粱用于食用,有和胃、消积、温中、止霍乱的功效,它的营养作用有:</p><p class="ql-block">1、保护心血管</p><p class="ql-block">高粱米中富含镁元素,可以调节人体心肌活动,促进人体纤维蛋白的溶解,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2、补钙</p><p class="ql-block">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对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粱米含有钙元素,无论老人和小孩儿,食用些高粱米可以补充钙,同时可以促进骨健康。</p><p class="ql-block">3、降血糖</p><p class="ql-block">高粱米是低升糖指数的食物,食用高粱米可以延缓血糖升高,对糖尿病人是非常好的主食。</p><p class="ql-block">4、预防癞皮病</p><p class="ql-block">高粱米中的尼克酸含量比玉米少,但却能被人体吸收,所以以高粱米为主食的地区,人们很少发生癞皮病。</p><p class="ql-block">高粱形态特征 高粱籽粒色泽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或灰白色、淡褐色五种。高粱米的子粒呈椭圆形、倒卵形或圆形,大小不一,呈白、黄、红、褐、黑等颜色,一般随种皮中单宁含量的增加,粒钯由浅变深。胚乳按结构分为粉质、角质、蜡质、爆粒等类形,按颜色又有白胚乳和黄胚乳之别。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谷子</p><p class="ql-block"> 谷子属禾本科的草本植物,最早的时候称作粟,经过加工去皮后成为我们现在食用的小米。</p><p class="ql-block"> 从全球范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谷子的发源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有粟粒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更在1972年发现的磁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粟的炭化物,把中国黄河流域种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8000年,以此认定我国磁山是谷子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一万多年前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为应对生存压力而发明了农业。谷子因为其极强的抗逆性及生长周期短的特性成为人们首选的栽培作物。种植粟标志着中国原始农业的开端。以粟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生产及其方式,为华夏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作出了基础性贡献。</p><p class="ql-block"> 谷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粗壮、分蘖少、狭长披针形叶片,穗状圆锥花序,每穗结果实上千粒。所以古诗有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见谷子对人们的精神和物质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总之粟文化的内涵丰富而广博,从耕种方式到栽培技术,从宗庙祭祀到民间风俗,从诗歌咏颂到各种寓意,是承载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基因,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和世界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谷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根据山西夏县发掘的谷子化石看距今约有五到十万年;在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发现距今近8000多年的谷子炭化颗粒;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北磁山文化、河南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也都发现了谷子遗迹;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谷粒;这些考古和发现都证明了至少5000-7000年前我国就对谷子进行了栽培。</p><p class="ql-block"> A~谷子原名叫什么?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谷子的原名叫粱或粟。其中粱来源于《名医别录》和《植物学大词典》;粟来源于《名医别录》。谷子这个名称出自《中国植物学》;在广东叫狗尾草和黄粟;在黄河以北各地叫小米。它是和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为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谷粒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既可以食用,还能酿酒,茎叶又是牲畜的优质饲料。谷糠是猪和鸡的良好饲料。</p><p class="ql-block"> B~谷子最早发源于什么地方?根据资料记载,谷子是起源于中国北方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传统优势作物,在我国的农耕文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谷子属禾本科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一年生草本;秆粗壮、分蘖少,狭长披针形叶片,有明显的中脉和小脉,具有细毛;穗状圆锥花序;穗长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级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cm,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黄色。去皮后俗称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中国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其他地区也有少量栽种。</p> <p class="ql-block"> 对谷子的起源地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但经过对河北、河南、西安、山西、青海、甘肃等多处遗址考古,证明黄河流域是“粟作”农业起源的重要中心,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谷子已经广泛分布于东北、新疆、甘肃、云南及台湾各地。到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谷子种植的适宜区域,并且作出了详尽的描述,直到现在这些地区仍然是谷子的主要和优势产区。</p><p class="ql-block"> 感恩我们的先祖神农氏吧!神农让我们有了果腹之物。五谷以谷子为首,去皮后叫小米,最早产生于黄土高原的中原山开荒始。那时由于刀耕火种,破坏了黄土高原上的大量植被,使漫平的黄土高原变的千沟万壑,填起了太行山以东的广大浅海。黄土高原上至今食用五谷,尤以小米为主,过去人们出外打工,工价说的是几斗几升小米。</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就将小米南传印度、巴基斯坦,西传俄国、奥地利以至整个欧洲,东传朝鲜、日本以至全世界。中国拥有丰富的粟的品种资源,粟的野生种狗尾草在中国遍地皆是,它和粟形态相似、染色体数相同。</p><p class="ql-block">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古代文化中“粟”的符号又是独特的,例如朝鲜把粟叫粟克,俄罗斯把粟叫粟籽,又如粟在梵语称cinaka即中国之意。这些语言方面留下的痕迹,证明了当地文化与中国外传粟的某些联系,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粟符号具有世界意义。民以食为天,天生万物,独厚五谷,小米最佳,被誉为贡品。谷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食品,所以我们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去加倍珍惜。</p> <p class="ql-block"> 五谷是谷子、糜子、麻子、碗豆、大麦。其中谷子是粮食之王,去皮后叫小米。</p><p class="ql-block"> 糜子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黄馍馍黄米酒等都是用黄米做的。麻子又叫小麻,出产的植物油叫清油,现又叫麻油,是油中之王,麻干皮可做麻绳麻袋,古代做麻衣,是人类最早穿的衣服,现代人虽然不穿麻衣了,但老人去世后还是要披麻戴孝的。</p><p class="ql-block"> 碗豆是豆类之王,齐五谷的时候齐的是碗豆而不是其它豆子。大麦是最古老的麦子,是麦中之王,去皮后象麦子,颜色有点象青稞,未去皮时象稻子,只不过稻子熟了皮变黄,大麦始终是绿皮,因此有大麦不黄小麦黄的说法,大麦现在很少种植,是作酒曲的好材料。</p><p class="ql-block"> 陕北现在还是以种植五谷为主,谷子最早种植于黄土高原腹地陕北是毫无疑问的!</p> <p class="ql-block">四、大麦</p><p class="ql-block"> 大麦,别名牟麦、饭麦、赤膊麦,与小麦的营养成分近似,但纤维素含量略高。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禾本、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叶鞘松弛抱茎,多无毛或基部具柔毛;两侧有两披针形叶耳;叶舌膜质,具坚果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蛋白质、钙、磷含量中等,含少量B族维生素。</p><p class="ql-block"> 因为大麦含谷蛋白(一种有弹性的蛋白质)量少,所以不能做多孔面包,可做不发酵食物,在北非及亚洲部分地区尤喜用大麦粉做麦片粥,大麦是也是我国主要种植作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珍珠麦(圆形大麦米)是经研磨除去外壳和麸皮层的大麦粒,加入汤内煮食,见于世界各地。大麦麦秆柔软,多用作牲畜铺草,也大量用作粗饲料。</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大麦现多产于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牟麦、饭麦、大麦是中国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带你认识大麦的兴衰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麦的行态特征及栽培地区</p><p class="ql-block"> 大麦的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厘米。叶鞘松弛抱茎,多无毛或基部具柔毛;两侧有两披针形叶耳;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长9-20厘米,宽7-20毫米,扁平。穗状花序长3-8厘米(芒除外),径约1.5厘米,小穗稠密,每节着生三枚发育的小穗;小穗均无柄,长1-1.5厘米(芒除外);颖线状披针形,外被短柔毛,先端常延伸为8-14毫米的芒;外稃具5脉,先端延伸成芒,芒长8-15厘米,边棱具细刺;内稃与外稃几等长。颖果熟时粘着于稃内,不脱出。主要变种藏青稞。</p><p class="ql-block"> 大麦和其野生品种的主要区别是后者由于自花授精而产生的易碎的叶轴。大麦的适应性很强,如今是温带和热带地区的主要作物之一。大麦在中国是个古老的作物。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古羌族(居住在青海)就已在黄河上游开始栽培,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大麦具有早熟、耐旱、耐盐、耐低温冷凉、耐瘠薄等特点,因此栽培非常广泛。椐统计,我国大麦种植面积在20世纪30年代曾达到9570万亩,总产85亿公斤;50年代,面积缩小到5809万亩,总产34.5亿公斤;70年代,面积又扩增到9750万亩,总产99亿公斤,每亩产量101.5公斤。目前,已缩减到1500万亩,每亩产量266公斤。</p> <p class="ql-block">藏青稞(大麦的变种之一)</p><p class="ql-block"> 一年生,三秆直立、光滑、高约100厘米。叶鞘光滑,短于节间,两侧具两个披针形叶耳;外稃顶端具三个基部扩张的裂片,两侧者向外反或呈水平状,其先端渐尖而成短而弯曲的芒或无芒。颖果成熟后易脱出。中国西北、西南各省常有栽培。</p><p class="ql-block"> 中国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省区常栽培,适合高原清凉气候,华北等地区也有种植。生长环境大麦属有30余种,分布于温寒地带和亚热带高山,栽培种类有:大麦,又名六棱大麦,穗轴每节3枚小穗全部能结实。二棱大麦每节只有中间小穗能育。种下变种和品种很多。</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青藏高原分化形成的裸麦,又名青稞,其谷粒成熟后易与内、外稃分离,这一性状系由一隐性基因所控制。还有芒呈三叉的钩芒大麦。</p><p class="ql-block"> 大麦的生长环境很广,而且具有春冬生长习性。中国南北各地都有栽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麦是世界上第五大耕作谷物(种植面积为530,000平方千米或132,000,000英亩)。世界谷类作物中,大麦的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玉米、而居第四位。中国的大麦现多产于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p><p class="ql-block"> 大麦子粒扁平,中间宽、两端较尖,呈纺锤形,成熟时皮大麦的子粒与内、外稃紧密粘合,而裸大麦则易分离。</p><p class="ql-block"> 大麦起源于如今仍旧可以在中东发现的野生大麦。两种大麦都是双倍染色体(2n=14个染色体)。所有不同种类的大麦拥有大量的杂交品种,如今它们都被看作是同一个种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麦具有消渴除热、益气、补虚壮血的功效。大麦 乔本科大麦属植物物种简介大麦属禾本科植物,是一种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是中国古老粮种之一,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大麦的功效及使用范围</p><p class="ql-block"> 大麦芽是一种高淀粉酶添加剂,加入淀粉酶活性低的面包粉内可改进烘焙性质,也可作为风味添加剂,制作各种食品。麦芽粉可以生产高蛋白麦芽粉,用于制造高级营养食品和低蛋白麦芽粉。可酿造极好的啤酒。也可以生产糖化或非糖化的麦精(用于糖果、蜜饯,作为制药的合适载体),谷物糖浆等产品,用于焙烤食品、早餐食品、婴儿食品和康复食品等。还可以生产各种类型的酒、啤酒和麦芽醋等嗜好性食品。</p><p class="ql-block"> 淀粉大麦含有55%-65%的淀粉,是最便宜的淀粉来源之一。主要用于食品和非食品,是制作天然淀粉、淀粉衍生物、果葡糖浆等的主要原料。此外,大麦还是生产啤酒和威士忌的最佳原料。</p><p class="ql-block"> 总之,大麦营养丰富又有保健疗效,是加工大众化、经济型、方便型、食疗型食品的理想原料。 </p><p class="ql-block"> 大麦仁可用珠形大麦仁、糙大麦仁或原料大麦加工而成。德国生产的珠形大麦仁,主要用于做汤、加入调料可制成膨化食品和速食早餐食品。</p> <p class="ql-block">五、糜子(mi)</p><p class="ql-block"> 糜子可分为硬糜子和软糜子两种,硬糜子称为“稷子”,软糜子称为“黍子”。</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为糜子主产地之一。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提到一种以糜子为原料的糜子糕,笑称:“这些是家乡的味道啊。”次年9月,对陕北乡情非常熟悉的习近平在米脂县高西沟村调研时,托起了田间沉甸甸的糜子穗。他说:“硬糜子做黄米馍,软糜子做油胡兰、油糕。”</p><p class="ql-block"> 糜子是黍的俗称,颗粒比小米略大,分软硬两种。其中粳性糜子称为硬糜子或糜子,脱皮后称为糜米或黄米;糯性糜子称为软糜子或黏糜子,脱皮后称为软米或大黄米。</p><p class="ql-block"> 糜子起源于我国北方黄河流域,曾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7000年前华夏先民的唯一主粮,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万年以前。</p><p class="ql-block"> 我国糜子集中在长城沿线地区,东北春糜子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等,是糯性糜子主产区。</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也积极引进粳性糜子进行试种;北方春糜子区东部包括山西西北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等,西部包括宁夏南部山区和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等,本区经度跨度较大,东部为糯性糜子种植区,西部为粳性糜子种植区;黄土高原夏(春)糜子区主要包括甘肃平凉市、庆阳市,陕西延安市南部、渭北,山西中南部,宁夏引黄灌区等。不过,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和江苏连云港的西汉古墓中,出土过糜粒。</p><p class="ql-block"> 公元1世纪前后,糜子系亚洲、非洲和欧洲部分地区种植的重要谷物。近百年来,美洲大陆种起了糜子。糜子分布在世界干旱和半干旱的广大地区。糜子耐旱耐瘠,能在旱地生长,是因为糜子根系有发达,利于抵抗土壤干旱。</p><p class="ql-block"> 我国糜子有出口也有进口。糜子出口到日本、荷兰、美国、越南等39个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 1983年,全国糜子品种资源会议在太原召开;2009年,全国糜子产业发展暨小杂粮加工利用研讨会在陕西府谷县召开;2012年,首届国际糜子会议在陕西杨凌召开;2018年,首届糜子(黄米)产业大会在府谷县召开。再以出产糜子的陕西为例,该省府谷享有“中国黄米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黍子(shu) </p><p class="ql-block"> 为禾本科黍属植物,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叶条状披针形,较谷子叶宽长,茎叶被有茸毛。圆锥花序,颖果球形或椭圆形,颗粒细小,去壳生籽实呈白色、黄色或褐色。喜温、喜光,耐旱、耐瘠、耐盐碱。生育期短,苗期长势旺,与杂草竞争力强,所以古人把黍作为垦荒的先锋作物来种,是当时黄河流域的主要谷物。</p><p class="ql-block"> 古代诗文中留下大量关于黍的记载,《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旧都镐京),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世因称亡国之痛为“黍离之悲”。《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唐曹邺《田家效陶》:“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元赵孟《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黑黍可酿酒,在牢羊豕肥”。 </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间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黍子。</p> <p class="ql-block">糜子价值</p><p class="ql-block">一、食用价值谷粒富含淀粉,供食用或酿酒,秆叶可为牲畜饲料。</p><p class="ql-block"> 1、润肠通便。由于糜子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可以帮助肠道的消化作用,有效防止便秘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2、美容养颜。糜子中含有的丰富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族可以帮助美容养颜和滋润肤色。</p><p class="ql-block"> 3、明目安神。糜子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2可以安神明目,改善失眠和急躁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4、养胃补脾。多吃糜子做成的食物可以帮助养胃健脾的功效,所以特别适合脾胃比较虚的人。</p><p class="ql-block"> 5、清热解毒。糜子做成的食物可以治疗毒热、冻疮、脓疮等病症。还能有效的预防由于营养不良所导致的抵抗力下降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二、糜子的药用价值 </p><p class="ql-block"> 糜子性味甘、平、微寒、无毒,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主治气虚乏力、中暑、头晕、口渴等症。</p><p class="ql-block"> 黍米“入脾、胃、大肠、肺经”,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除热愈疮”。还可以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呃逆烦渴、泄泻、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等症。</p><p class="ql-block"> 带皮糜子适于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和冠心病、近视、高血脂、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结核病、甲亢等消耗性疾病、口角炎、唇炎、舌炎、睑缘炎、阴囊炎、溢脂性皮炎者食用,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食疗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