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到海南,有个叫丘濬的历史人物引起了我的注意。濬,简写“浚",读jùn。他是明代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文渊阁大学士地位尊崇,专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人大委员长。</p> <p class="ql-block"> 他生于1421年,卒于1495年,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和理学家。但在白沙公园里还是镌刻着“理学名臣”四个大字,这是明代皇帝的概括定论。</p> <p class="ql-block"> 丘濬的祖籍在福建泉州晋江,元末时,祖辈赴琼做官,定居海南。丘濬是生在海南长在海南的海南人。</p> <p class="ql-block"> 他少年丧父,家境并不算好,由母亲教他读书。据传,他聪明过人,看一遍诗文就能背诵。6岁赋诗,出口成章,竟写出了七律诗《题五指山》(图中题《琼台春晚》似不对,另外也有12岁时所写一说),诗的意境开阔,想象奇伟,描绘了五指山的高峻秀丽,既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又点出了海南岛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这首诗在当时就被海南人津津乐道,人赞:“神童!”</p> <p class="ql-block"> 他著有《大学衍义补》等巨著,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军事等各方面,博采前人议论,抒发自己见解。尤其是在经济理论方面提出的劳动价值观点,领先世界170多年。</p> <p class="ql-block"> 我在居民区找到了邱氏祖祠,那么,“丘浚”两字都是简写了。可惜大门关闭,不能参观。</p> <p class="ql-block"> 我又在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路三巷九号找到了丘浚故居。</p> <p class="ql-block"> 丘濬院门有个特点,开在西南角,而不是开在院子的中间。院子坐东朝西,这样的朝向也特别,一定自有道理。院门砖木结构,通高约3米。故居全部面积有67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1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据谱志记载,丘氏家族规模最大时,有“丘氏十八屋”之说,但现已基本消失不存。</p> <p class="ql-block"> 现存前堂和可继堂。这是前堂。</p> <p class="ql-block"> 堂内有对联。</p> <p class="ql-block"> 可继堂高6.6米,宽约13米,深约8.5米。这是海南现存年代最早、工艺水平最高的砖木结构建筑。类同的海瑞故居是1992年按原故居复制。丘濬故居则是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清代曾有翻修,1995年又作了维修。</p> <p class="ql-block"> 前堂跟可继堂之间的庭院两边,展有柱基等原有的石器,原屋已经消失不存。</p> <p class="ql-block"> 丘濬为什么能成才?除了与天份聪明有关,更与他一辈子都勤奋好学有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幼年时,家境贫困,无钱买书,就常去街市上的书摊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天,直到书摊收市为止。如果听到亲友家中有好书,无论远近,他都要想办法借阅或抄录,即使是“远涉数百里,转浼(</span>měi,请托)<span style="font-size:18px;">数十人,积久至三、五年而后得者,甚至为人所厌薄,厉声色相拒”,他也不计较。他读的书很多,“虽三教百家之言,无不涉猎”。他曾自述,少年时期,“凡天下户口、边举、兵马、盐铁之事,无不究诸心意”(《愿丰轩记》)。博览群书为他的人生之路打下了深厚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 1444年,丘濬24岁,参加广东乡试,中了第一名举人。他的答卷,引人注意。荣归故里,母亲做主,包办了他的婚姻。1447年清明后,丘濬又渡海北上,以解元名次进京赶考。那时路途遥远,<span style="font-size:18px;">匪盗横行,</span>往返差不多要一年半,如生离死别一般。他的娘子竟泪如雨下,向他行下跪礼。多人对他满怀期待,想他不能进一甲,得个三甲进士应该不在话下。然而张榜出来,他落榜!但是进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1451年的会考,尽管准备充分,丘濬还是再次落榜!他心急如飞地回家,母亲已满头白发。妻子身体不适,儿子刚出生不久就夭折,一直没敢告诉丈夫。两人得知他未能如愿考取,都轻声和气地来安慰。实际上最需要安慰是他的妻金氏,几个月后,金氏还是撒手人寰。临终之时,她用牙齿轻轻地咬丈夫的手,没有几个人知道,她是多么心疼这个男人!</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可继堂中间的丘濬金色塑像。</p><p class="ql-block"> 丘濬丧妻两年之后的秋天,告别老母,再次北上京师。此时他的心里多了许多沧桑,人也显得平和与沉稳。或许是有了一个持平的心态,1454年的春季会考,他的才情发挥得相当尽致。据说在三百多个考生中,他的成绩相当出色,但因为皮肤黑,个头小,皇帝钦点时,以貌取人,并不公平地给他排了个二甲第一名。但在接下来的朝考中,丘濬还是很争气地考得翰林院十八名庶吉士的第一名。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加社科院,是一种秘书机构,也相当于中央书记处或者中央秘书处。“庶吉士”是科考中最优秀的一批读书人,他们的前途不可估量。被选为庶吉士后,就意味着成了天子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给皇帝讲解经籍之责。据说他后来去给宪宗皇帝讲课,虽然其貌不扬,但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受到皇帝赞扬。凭着他的才华,他在翰林院读书、编书,晋级。</p> <p class="ql-block"> 1456年,在母亲大人的敦促下,丘濬返回家乡,续娶了海南卫一个百户宁的女儿吴氏。四十岁那年生下一个儿子。</p> <p class="ql-block"> 1465年他担任经筵讲师,长达十几年时间里,丘濬都在翰林院里度过,陆续参与《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的修撰。同时参照《论语》的体例,独自编撰了《朱子学的》,编录了朱熹一生的言论,成为朱子理学学说的传人。</p> <p class="ql-block"> 丘濬读书注重思考,敢于仗义执言。在编撰《英宗实录》时涉及于谦的评价。于谦在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拯救了大明王朝。但英宗复辟后,竟以图谋不轨罪,腰斩于谦。国人皆为他喊冤。当时加罪于他的人还在朝中掌握重权。有人主张维持英宗在位时的结论。但丘濬被于谦的大义感染,坚持要还于谦一个清白,给予公正的叙述。丘濬坚持己见,最终得到采纳,为于谦恢复了名誉。千锤万凿出深山的“石灰”,终于在光天化日之下,重现清白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 丘濬对历史人物评价总是十分公正,不怀偏见,不拘旧论,依实修史。对南宋奸相秦桧,当时世人都只骂秦桧,不骂高宗。但丘濬则不以为然,认为秦桧若不是听从宋高宗的旨意,绝不敢杀岳飞,要对岳飞之死负责的,更应该是宋高宗!丘濬是第一个公开追责宋高宗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丘濬是海南不可多得的大儒,他和后来的海瑞一样,对黎民百姓观察得深切,有深厚感情,所以他们都有一种民本的立场,有“从道不从君”的人格,敢说真话。</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致介绍丘濬一生。</p><p class="ql-block"> 丘濬晚年百病交加,长子病故,曾反复表达过辞官归田的意思,但皇帝需要他这样有分量、说话不怕得罪人的重臣来坐镇朝廷,一直不准,到他70岁时还任命他为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就只能鞠躬尽瘁,直至1495年春节过后去世,74岁。</p> <p class="ql-block"> 介绍丘濬的著述。</p> <p class="ql-block"> 《大学衍义》一书是朱熹再传弟子、南宋理学家真德秀所撰,阐述朱熹的《大学章句》,内容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是皇帝和大臣的必读之书。丘濬在讲解过程中发现该书不足,再加阐述,再撰《大学衍义补》,发挥了不少独到的见解。这是对这本书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丘濬年谱。</p> <p class="ql-block"> 史书评价。</p> <p class="ql-block"> 我去寻找丘浚文化公园,那里有丘浚的墓。</p> <p class="ql-block"> 门墙有 “太儒之首”四个大字,评价极顶。</p> <p class="ql-block"> "理学名臣”牌坊。</p> <p class="ql-block"> 好像是华表。</p> <p class="ql-block"> 墓园。</p> <p class="ql-block"> 丘濬塑像,有人献花</p> <p class="ql-block"> 丘濬与海瑞并称“海南双璧”。丘濬去世于1495年,海瑞去世于1587年,也就是说海瑞比丘濬去世大约晚了近百年。海瑞墓比丘濬墓小一些,样式相同。丘濬墓上有人扎了红绸带,似更有点温度。海瑞上疏骂皇帝,要冒性命之险。学而优则仕,则安稳多了。</p> <p class="ql-block"> 我细读碑上头衔。其中有个户部尚书,这相当于主管财政的副总理。授“太子太保”,比海瑞的“太子少保”要高一级。可见,在封建帝王们的心中,海瑞比丘濬这样的大臣还是要低一档。</p> <p class="ql-block"> 丘濬成才,离不开儒家文化。我特意到海南岛东北部的文昌去寻访了文昌孔庙。丘濬和海瑞这些正直的士大夫,能独善其身,与海南直道而行的农耕文化有关,当然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密切相关。从孔子、孟子到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考虑大众的人格情怀,丘濬和海瑞都有深刻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文昌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曾被毁坏。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于现址。也就是说,丘濬和海瑞出生前,这里已有孔庙了。规模较大,华丽堂皇。庙的右边建有县衙,左边建有书院。庙里有殿堂舍楼三四十间。</p> <p class="ql-block"> 孔庙门前的石阶旁,有一块“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牌。可见孔子和儒家文化在海南文昌人心目中地位之高。一个地方,以文昌命名,不同一般。文昌文昌,以文兴昌!</p> <p class="ql-block"> 但是孔庙的正门是不开的。据说当时的文昌虽然人才辈出,但从未出现过一位状元郎,所以这里不开正门,叫作“状元不出,龙门不开”。要从边门进出。</p> <p class="ql-block"> 书院。</p> <p class="ql-block"> 边门。崇儒门,尊崇儒家。</p> <p class="ql-block"> 边门。礼门。孔子倡导“克己复礼”,克制自己,恢复周朝礼仪。</p> <p class="ql-block"> 要买门票,每人15元,60岁以上5元,70岁以上免票。</p> <p class="ql-block"> 大成门门口的鼓。</p> <p class="ql-block"> 这特别的墙壁从底部到顶部,约有一人之高。</p> <p class="ql-block"> 这些漂亮遒劲的隶书是儒家经典词语。应该说有正面的积极意义。</p><p class="ql-block"> 那么,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要反孔,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呢?</p> <p class="ql-block"> 因为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进退有据,讲究克己复礼。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复辟帝制,就是利用孔子的等级观念,想推导出皇权至上的制度,打出了祭孔的旗号。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敏感地发现了袁世凯的罪恶私心,自然要高呼打倒孔家店,反对孔教,支持“德先生"。</p> <p class="ql-block"> 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针锋相对地提出要“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是民主,“赛先生”是科学。说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青年学生反对孔教,除了为国家进步,还与切身利益相关——几千年来,婚烟都由父母作主,没有自由,因此强烈要求解放。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其存在的历史原因,但是,过分拔高,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宣扬封建等级观念,复辟帝制,就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了。</p> <p class="ql-block"> 1952年12月,胡适在《台东县文化座谈会上答问》时说:“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是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孔子的学说,经过两千年,至少有一部分失去了时代性,同时经过了许多误解。三十年前,我们的确领导批评孔子。我们批评孔子,是要去掉孔子一尊,使诸子百家平等。如果不打倒一尊的孔家店,没有法子使思想解放,思想自由。”</p> <p class="ql-block"> 1958年,胡适还当众驳斥蒋介石:“对于打倒孔家店一事,恐怕是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所谓的打倒,是打倒孔家店的权威性、神秘性,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后有状元桥。据说以前也是没有人走的,原因当然必须是状元才能走。现在开放了,也是一种能考中状元的祈愿吧。</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供奉的孔子像少了很多高高在上的帝王气象。真实的孔子一生艰难困苦,并无帝王气象。塑像上方少不了“万世师表”的康熙牌匾。这块匾放在正中,还是比较合适。</p> <p class="ql-block"> “德齐帱载”是咸丰皇帝所题。意思是说孔子的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纬天经地,无所不包,完美无缺。</p> <p class="ql-block"> “圣协时中”是道光皇帝所题,表示节制喜怒哀乐,情感恰当和谐,意在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p><p class="ql-block"> 殿堂里的摆设基本上全国统一。顶上牌匾一般都是复制。我在游览柳州孔庙时已作具体介绍,这里不再重复。感兴趣的可阅读我的美篇《柳州孔庙蟠龙山窑埠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孟子、曾子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 颜子、子思的牌位。颜子就是颜渊,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子思即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中庸》是他所著。</p> <p class="ql-block"> 供奉孔子的弟子十二哲人牌位。</p> <p class="ql-block"> 另一边是孔子的弟子子路等人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 用作演奏周礼的乐器。</p> <p class="ql-block"> 盼望考上好学校的学子们在这里祈求如愿登榜。</p> <p class="ql-block"> 金榜题名,如今还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大事,只不过形式不一样罢了。</p> <p class="ql-block"> 文字介绍孔子。</p> <p class="ql-block"> 历代先贤先儒神位。</p> <p class="ql-block"> 许愿亭。</p> <p class="ql-block"> 来不及细看,照片也看不清,不知供奉的是谁。</p> <p class="ql-block"> 鼎香炉。</p> <p class="ql-block"> 科举制度馆前言。</p>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什么圣贤,看不清。</p> <p class="ql-block"> 孔子的“圣迹”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孔子生于乱世,那时礼坏乐崩,刀光剑影。他想到了一个“仁”字,想以周礼来恢复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挽救动荡不安的社会。于是他带着弟子驾着马车,奔波在诸侯列国,希望通过弟子找到明君,实行自己的美好理想。但是他被敬而远之,处处失落。他只好在离开鲁国(今山东南部)十四年之后,靠弟子冉求的疏通又回到鲁国故乡。他还能做什么呢?只能继续教学,埋头于古籍的整理。他删选《诗经》,为后人留下了曾经的欢乐与哀伤、希望与失望、怨愤与爱慕……他编写《春秋》等历史书,实事求是,使乱臣贼子害怕。他培养的学子不取悦于权势,特立独行,传承着仁义道德。他身后的影响遍及天下,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文昌街头吃了一餐抱罗粉,春节期间,稍贵,每碗15元。 口感有点甜,柔软滑爽,蛮好吃。还记得在海口电影公社看到抱罗粉的幡旗吗?到文昌,我才从小店服务员的回答中知道,原来抱罗是文昌境内的一个小地方,那里的米粉好吃、实惠,就流行开来,像文昌鸡一样,成为品牌了。 离开文昌时女儿也买了一只煮好的文昌鸡,大约两斤重,五十元,味道也鲜美,细嫩,坐动车还没回到海口,差不多就你一块我一块地被啃光了。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