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礼义廉耻”门楣出自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镇刘王坡村的老宅。老宅修建于民国十二年,距今已近百年。门楣斗板石材为当地附近的丘陵产白沙石,材质不太好,但字迹尚清。</p><p class="ql-block">“礼义廉耻”是春秋齐国名相管仲的四维论中的四维。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管子提出的“四维”外,还有比管子晚些时候的孟子提出的“四端”。</p><p class="ql-block">四端:仁、义、礼、智。</p><p class="ql-block">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人认识和正确判断事物的起点。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p><p class="ql-block">孟子的性善论、仁义论、仁政论等都与“四端”说有关,是围绕“四端”说展开的。</p> <p class="ql-block">管子的四维论与孟子的四端论是不同的。</p><p class="ql-block">管子的道德以礼为核心,注重外在的规范和行为的统一。四维之“维”即绳索、规范的意思。管仲说: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p><p class="ql-block">孟子的道德则以义为核心,注重的是行为的适宜。而行为的适宜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综合事理、人情等各方面因素。</p><p class="ql-block">礼与义比,义明显高雅、难度也大。</p><p class="ql-block">管子将礼置于首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地提升道德,明显是站在庶民的立场看社会治理,是法治社会的前奏。</p><p class="ql-block">孟子的儒家理论构建的是由内到外的道德发生过程的道德体系,强调内心的强大。这是很难操作的,应用的过程中必将沦为高高在上的空洞的道德说教,更容易陷入说一套做一套的处世虚伪。后世的王阳明虽然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道德理论,但也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人情社会和权大于法等社会现象的根源大概由来于此。</p><p class="ql-block">后世的儒生更是把孟子的四端引伸为五常:仁、义、礼、智、信;把管子的四维引伸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把忠与孝排在了前头,实在有违于管仲的初心。</p><p class="ql-block">五常与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四维与八德,共同构建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四维八德”。</p><p class="ql-block">“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深刻脱离了管子与孟子的本意,成为了封建统治者任意解读的道德统治工具,蒙蔽了中国人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一座老宅,一个门楣,蕴含了多少中国传统文化,值得你去想,值得你去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