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春天之三——山水与寺庙

花儿

我追不上通胀,也不想为无法掌控的事情浪费精力。生命的长度由时间决定,生命的厚度由自己决定。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不怀念过去,不展望未来,无所谓现在。 精神的财富也是财富,为可为,如此如何,不虚度时光也是赢。做自己,是一种成人的快乐。 我的核心目的是去西藏看桃花,所以围绕着这个时间轴,粗略做了一个线路规划,每天面临的都是未知,每天只能做第二天的详细攻略,每天还要早出晚归,把好时间段留在风景里,所以玩是一件辛苦的事,没有好的精力是玩不起的。 这趟旅行,花费一万三千多元,包含交通费,门票费,购买服饰费,拍照费,做核酸费,吃喝住宿,林林总总,如果再节省点,一万元可以搞定。 我去圣象天门和珠峰大本营都没有正常的公共交通,只能在网上报团成行。都是面包车,要求48小时核酸报告,行程码有*不影响。<br> 八年前我去西藏看过大昭寺、札什伦布寺,这次没有去。当时没有任何高反。这趟来高原,所有的高反体验一遍。最可气可笑的事,在玉龙雪山上,因为受上山的缺氧教育,有的人买了氧气瓶,有的人学了装高反,直接在雪地躺倒,叫朋友装急救按压胸口,另一个人在旁边拍照,这创意看着让人哭笑不得,山上三只麻雀还喳喳叫呢,各自寻各自的开心。 圣象天门在纳木措北岸,盘山而上,经过冰雪未净的龟纹路,路过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很冷,我还穿着一件毛衣,用心念御风。风马经幡五彩飘飘,时时刻刻帮挂经幡的人念诵着六字真言。 念青唐古拉山,如此动听的名字,在高海拔地区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山丘,雪沿山峰披散一圈,山的裙脚却是裸色,未知是不是四季寸草不生。只要有雪,山就显得很纯净,带着神圣的气息。 一路盘山,不知是因为晕车还是高反,我有点头晕。纳木措还是冰封的湖面,带着灰蓝的色调,正是冰清玉洁时。白冰应着波浪的形状正在融化,岸边已经是消解的冰凌了,湖面有一圈蓝绿,一圈白色镶边,远处是一列逶迤的雪山,只有白色和青灰,整个世界只有纯净,却有数不清道不尽的颜色和线条的层次渐变。 圣象天门是一个神奇的所在。走上一个土坡,爬上飘满经幡的高台,遥望纳木措:湖岸形成三个半圆的月亮弯,一头天然的石象站在弯里汲水。造物嫌这里太蛮荒,造出这样神奇的风景,天地的素净都成为了它生动的背景。 下到圣象山前,象鼻子圈出的三角形空空,穿行而过的是阳光和微风,这个空间像一块宝石,里面幻化出纳木措的湖面和远处的雪山。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蔚蓝还是银白,这里是一副天然取景框,圈出最美的风景。 来这里游玩的年轻人居多,他们的喧哗显示出这里在年轻游客群体中的热度。拍视频,拍照,似乎不拍就等于没来过。我们应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细细欣赏天地大美,拍照吧,有的人有审美,有的人没有,反倒浪费了很多时刻。 苦寒之地接近天堂,空气含氧量渐渐减少,晚上的星空有多么美,我只是打开所谓别墅的门看了一眼。插上电褥子,盖上厚厚的棉被,不洗脸蒙头睡倒,头疼,没有水,没有行动力了,不管你是小伙子还是大姑娘,都是吃完就睡,冷不能捱。七点天刚亮醒来就起床下山,山下空气里氧气多啊。 下了山,头不疼了,回到拉萨,回到川流不息的街头。体验了旷野高原的生活,不喜欢淡雅的冷调,太自然了。<br> 为什么西藏的艺术大多浓墨重彩?为什么他们喜欢绚丽多彩?因为藏地的冬天太长,太冷。因为高海拔缺花朵,缺氧气,缺温暖。 作为休息,第二天我给自己安排了轻体力活动,去逛拉萨最大的寺庙: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交通不便放弃了。 坐公交车约一小时到色拉寺,我只晓得看那时的阳光,光影的美,远望荒山秃岭上零星的寺庙,懒得上去就走了。 到寺庙餐厅吃午饭,到处是热气腾腾的甜茶,各种饭菜,我也说不出,他们也听不懂。胡乱买了一份套餐,一小壶甜茶,饭吃完了,茶很烫,只有慢慢喝。来朝拜的藏族奶奶就那么笑眯眯地看着我,我打扮成藏族的样子,他们觉得很奈斯吧,一路都是这样,我并不觉得奇怪。<br> 藏族人年轻时男人很英武的那种帅,女人很挺拔的美,硕人如玉那种美。姑娘是可以挂着十万元一串的珠串在街上逛的,老了呢,他们的肤色都晒成了古铜色,刻着深深的皱纹,像树皮一样沧桑。<br> 我们各自有各自的心灵世界,各自走各自的道路。 西藏全民信佛,进寺庙不要门票。我进去要买门票,哲蚌寺60元。 我坐了至少一个小时公交车,然后走过一条街才到售票处,买完票一直往荒山上走,有石头台阶,两三公里长,明明吃了午饭,而且过了一个多小时了,难道又饿了吗?我觉得胳膊和腿都发软,走不动。<br> 烈日当空,牦牛挡道,我不敢走了,坐在路边歇息。下山的藏族大爷给了我一块巧克力糖,我们聊了一会天,他说冈仁波齐海拔高,他都受不了,现在去太冷了。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太懒了,不干活,他们年轻时候什么活都干。<br> 我后悔上来,又热又累,进退不能。那群牦牛挡在前面我不敢过,藏族大爷返回去,带我走出牦牛群,作别,他继续下山,我独自上山,未知前路。 走上哲蚌寺曲折的石阶,去寻找大殿,当我跨过一道山门,来到一棵开花的树前,望着门框圈起的静物画般的风景,寂寞的风穿行过门里门外,同我心一起轻扬。 粗糙的白墙似乎专为衬托阳光的灿烂而制造出白色的阴影,连地面都照得发白了,伸展向天空的春天的树梢还没有生出绿叶,树的美丽枝条也照成白色了。递进的一段一段白色围墙上红色的墙头竟也是白了些许,像覆了薄雪,故宫的雪就是如此意境吧。 小巷高高低低、曲曲折折,一路走入天堂的光辉。纯白的背景里,所有的门窗都是彩色的,色彩对比强烈浓艳,比如红配绿,黄配绿,红配蓝,都是油画的质感,门框上的雕花至少有三圈,每一圈一种花纹,每一种花纹都是红蓝黄绿红搭配下去。<br> 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窗户就是屋子的眼睛。藏式窗户大体是梯形造型,窗沿镶着黑色的宽边,像是给眼睛画的黑色眼线。眼影可就五彩缤纷了,看看每一个窗户的上上下下的颜色和构造,我觉得美不胜收,说一万种窗户造型并不为过。<br> 看风景,我很忙。 走到尽头,居然已经是残垣断壁,这里曾经是五世达赖居住的地方,历史从1416年算起,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历世达赖喇嘛以哲蚌寺为母寺,因此该寺在格鲁派寺院的地位最高。我爬得很累的又一个原因:高。 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殿宇相连,群楼层叠,我走着走着就会迷路,走到错钦大殿时,大殿已经关门了,在廊下可以遥望山下,殿前石铺广场阳光正烈。欣赏廊下的彩绘,木梁上的彩绘骷髅似乎在微笑,一点也不让人觉得畏惧。拈花一笑是佛家的智慧。 回去的路上,我想我一定是错过了一些风景,第二天天一亮就起床去色拉寺重新逛,果然,山上也是巷陌相连,桃花盛开,风掀起窗户的帷幔,窗下桃花正开,身穿红色僧衣的喇嘛往来,试想,他们不需要花裙子,不好女色,不爱功名,那么在这里学智慧也是不错的,至少先找好来世的归宿了。 我又去哲蚌寺看桃花,阶下有一块大石头,来往的人们都用一块小石头依次点、点、点,点过石头上的大坑小窝,我想寓意是从此走过一切坎坷吧,我也来点点,不再纠缠过去。 风很大,桃花正盛开,一树一树桃花伸出辨经的庭院,伸向天空自由呼吸。粉白桃花,乳白屋宇,悠长巷子,石板路,白塔,缤纷门楣,古朴自然,它们的美是岁月的美,不事雕琢。 我去了措钦大殿,里面雕梁画栋,帷幔交织,佛前点亮无数酥油灯,五光十色,无数彩色盘龙大柱,铺着长长的垫子,僧人们就是在此礼佛。 每一扇门,每一户窗,每一个巷子,每一层石阶,每一个墙头,此地不关风与月,我却只关心风花雪月,关心它们的线条,它们在光影里的样子。对于爱好建筑,有着设计天分的我来说,是一场美的盛宴,美不胜收。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藏式艺术,有着独特的美。何人匠心所运?最终是人民的智慧,用以调剂生活的单调,岁月的漫长。 在历史上,藏地有漫长的黑暗年代,农奴解放才63周年,参观西藏农奴解放博物馆,触目惊心的历史令人发指。阳光照在这片高原上,人心却给阶级社会不断更换风云,过去的时代,农奴的命同草芥,奴隶的小腿骨竟用来做法号,奴隶的手做法器,奴隶的人皮做寺庙里的鼓面。宗教的虚伪性可见一斑。奴隶无法反抗自己的命运,把幸福寄托在来世。这一幕录制成基因...... 今年,农奴解放63周年,黑暗历史已经成为文明路上的传说,强权如果没有制约有多可怕,人性没有制约有多可怕。如今,西藏的村镇洒满阳光,国家给贫困地区盖了很多很多新居,不再有阴霾,藏地的未来,因资源而丰富,因艺术而独特。 午后最后一小时,我去了博物馆对面的罗布林卡,里面曾是达赖居住的园林与宫殿,花树盛开,宫殿辉煌,正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金碧辉煌下是对无数底层人民的掠夺。中外历史上都一样,宗教的聚财能力响当当。 我希望人心沉静温润,希望文明的光照进每一个人心,照遍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如果我们只爱真善美,追求智慧与平和,不要那么浮躁,社会不要营造出那么多焦虑,我们的心和天地给与我们国土的美一样美,那么,国家是多么美好,我不知道这条道路通过什么实现:教育、强国?还是劳动、积累?或者管理、规划?<br> 金钱社会真的很糟,对于促进国家的强大,社会的文明好处只有一丢丢,坏处是一箩筐。<br> 有一天,聚财不靠博眼球,不靠坑蒙拐骗,懂得克制,懂得审美,懂得阅读文字,懂得精神财富的重要时,才能改造自身,改造环境,让人的美发光。在历史的更迭中,渐渐营造出人类理想的文明世界。 世上的事情,我管不着,它们却影响我今生的幸福。我顾不上太多,学习看透真相与人性,避开一切邪恶丑陋,向光而行,只能如此,只是如此。 <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