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出东方,站在雪峰罗汉台观红日赏云海蔚为壮观,似曾想远在云海之下,有一个被画家关注的古村叫塘里。</p><p class="ql-block"> 五月中旬,我驱车24公里从雪峰到塘里,从海拔一千多米到几乎无海拔的三十多米,从远眺天边的罗汉台到群山环抱的塘里,一路带着落差感穿行于丛林中。</p> <p class="ql-block">雪峰罗汉台</p> <p class="ql-block">风起云涌,罗汉台日出瞬息万变。</p> <p class="ql-block"> 山峦重叠溪流曲折,翠绿间一块巨石告诉我塘里到了。</p><p class="ql-block"> 塘里村隶属福州市闽侯县廷坪乡,上游碾坑和良地的两条溪在此交汇。</p><p class="ql-block"> 溪流两岸以土木结构为主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大的联排小的不过瓦房两间,风格各异,原始形态留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不知什么原因,这个山坳里的村庄没有农村公共交通。</p> <p class="ql-block">塘里村简介</p> <p class="ql-block">俯瞰塘里静静地依偎在绿水青山之间</p> <p class="ql-block"> 村口有一座木拱廊桥,建于1951年,桥长28.8米,宽4.40米,拱跨24.8米,是旧时通往大湖乡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 空寂的村落绿荫掩映,处处流淌着宁静,没有古老传奇,只有弥漫在林木青草里的芳香和温润的泥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乡恋</p> <p class="ql-block"> 塘里各式民居很多,可我却一直在寻找画家笔下的那栋,当村民老郑兴致勃勃地拿出两本由闽侯县出版的美丽乡村山水画册时,我欣喜地发现老郑家的古宅就是画家们落笔写生之地。</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上塘11号老郑家挂起了大红灯笼,廷坪乡政府已将其列为待确认的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 古宅建造年代,据老郑回忆大约有百来年,古宅黄土夯筑,路面铺垫的鹅卵石取材于塘里溪,美术和摄影爱好者常常来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 老郑家古宅在村里算是独门独户的深墙高院,旧时隐藏着的故事只有等待家人慢慢回忆了。</p> <p class="ql-block">老屋</p> <p class="ql-block"> 老倆口合影有点儿不好意思。儿子说,母亲做芋头面还上过电视呢。</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 老郑说,过去家里有开小卖部,现在村民外出务工或移居,这小生意也经营不下去了,余下商品也懒得收拾,柜台上有几本旧书一直放着,老郑翻了翻还真舍不得。</p> <p class="ql-block"> 老郑家的菜园子,平日种菜养兔贴补贴补家用。</p>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几乎“空心村”的塘里也逐渐有了人气。</p> <p class="ql-block"> 老郑的儿子小郑喜欢以茶会友,便在自家老宅前倒腾露天茶室,茶室不收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小郑说,塘里村有今天的变化不仅有村委和大家的努力,还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福建农林大学的老师陈升。 </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有浓厚的乡愁情怀,为塘里古村的保护性文旅开发费尽心思,从2018年到现在四年多,来回无数,车轮都磨平了,小郑称之为塘里的“高人恩人”,自己的茶室受高人指点,点点滴滴返璞归真。</p> <p class="ql-block"> 塘里村有上塘、下塘和南美三个自然村,村部漂漂亮亮黄色小楼在下塘,小郑的露天茶室在古民居集中的上塘,搭个帐篷烧个碳火品口山茶唠唠嗑,微风拂面哼个小曲儿舒舒心,溪边乡野情趣是城里人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乡村风情</p> <p class="ql-block">茶室小景</p> <p class="ql-block"> 小郑喜欢多肉植物,家里的坛坛罐罐敲敲打打之后成了盆景。</p><p class="ql-block"> 一次,小郑特意打碎水缸一个角,即存水又有造型,不理解用意的母亲说小郑是“败家子”。</p> <p class="ql-block"> 只有三面土墙的民居被能工巧匠加以利用改造成茶室,是游人休息纳凉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茶室门柱上有幅暖心对联:一腔热情暖人心,满面春风迎贵客。</p> <p class="ql-block">三面墙茶室是不是有些与众不同呢</p> <p class="ql-block"> 过了公路桥就能看到这座以木制结构为基础的民居,看得出这座老房子保护的还蛮好。</p> <p class="ql-block">劳作小息</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农具今日的摆设</p> <p class="ql-block"> 这座老宅比较大,地面是鹅卵石,现用于村老人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 村老人活动中心外是圩集,一个可以组织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塘里圩集</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塘里村石磊石阶与你很近</p> <p class="ql-block">鹅卵石砌墙磊梯</p> <p class="ql-block"> 塘里村民居顺着山势而上,因此,只有那石阶延绵般地把一户户人家串起来。</p> <p class="ql-block">延伸</p> <p class="ql-block">小路</p> <p class="ql-block">一亩三分地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 家里缺少强劳力的照应,拾柴劈柴这类活儿还得维系下去。</p> <p class="ql-block"> 走进联排民居,少有的几个村民呆在那儿,他们生活比较简单,经济状况稍显薄弱,对于我的到访他们并不拒绝,总是微笑地看着。</p><p class="ql-block"> 联排民居有年头了,砖木混建,门窗斑驳,一间一间并列像集体宿舍,建造年代不详。</p> <p class="ql-block">“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醒目地挂在小联排楼上。</p> <p class="ql-block"> 大的联排民居可住多户人家,屋内板材居多,楼梯小而简单,几代人就这么年复一年的上上下下地过了,后生们进城发展寻梦未来也是必然。</p> <p class="ql-block"> 塘里民宿正在建设中,明年有望投入运营,目前只有彬哥农家乐可以解决饥肠辘辘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村民说,每天都有人来乡村游,节假日会多一些,村小学已改建成“游客接待中心”了,停车场也有了。</p> <p class="ql-block">塘里小景</p> <p class="ql-block"> 但凡塘里村的老字辈都不会忘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着一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韧劲,靠着满是老茧的双手,同工同酬,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山凿石,人工修渠引水发电。</p><p class="ql-block"> 虽然,红旗渠工程建设历时五年,规模也不算大,但却改变了偏僻山村缺电的窘境,这在当时是件了不起值得骄傲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依山傍水,形成了“渠在天上走,溪在地下流”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发电机组已锈迹斑斑,它的存在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开凿的水渠</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小水电已改造成悬崖瀑布,这是塘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工程。</p> <p class="ql-block"> 时过迁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路通电改变了塘里,红旗渠小水电不再使用,其建设精神已成为一笔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因为一幅画,一幅邓春晖老师在塘里的写生画,我来了。</p><p class="ql-block"> 邓春晖老师笔下的塘里古村让人美到心灵,美到向往。</p><p class="ql-block"> 正如网上所描述的那样:对一个画家来说,最快乐的事情或许就是发现美,并将之注入自己的情感和灵感,跃然画纸上;你永远可以相信画家的审美,那些让他们流连坐画的地方,一定有着让人心动的美。 </p><p class="ql-block"> 邓春晖老师的作品从网络下载</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没有看到属名,不知是哪位画师的作品,由于新建公路桥横跨其间,此画原始景致改变了,翻拍作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为福建省老艺协边走边画群于两年前所作,烈日炎炎之下,我欣赏了半天,觉得好拍下了。</p> <p class="ql-block"> 借助五月的美好时光,我先后两次来到塘里,最初是走马观花游了一圈,对塘里没有特别印象,回福州后仔细揣摩各路画神的山水奇韵,创作热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虽然,摄影与美术不是同门,但审美情趣是相通的。塘里算不上名村,鲜为人知,但悠悠古村的水墨丹青足以彰显其景色的灵动之美。</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绘画天赋,笔也拙,只能镜观古村,记录那心中的一点点奢求。</p> <p class="ql-block"> 8月24日,中秋之前,我又一次来到塘里,发现村子有些新变化,尤其是小郑家多了一块牌子很吸引人,牌子上端庄地写着“塘里乡村摄影俱乐部”,这是小郑父亲的亲笔。为方便八方游人,小郑把自家门口旧房子改造了一下,希望有更多美术摄影爱好者驻足。</p> <p class="ql-block"> 我把《深山里的画中村:闽侯塘里》编印成美篇书送给小郑,小郑说,真是太好了,如果把书里的照片放大挂在家里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与过往游客一起欣赏美篇书</p> <p class="ql-block"> 塘里除了古建筑还有山水自然景观,慢慢品味会有更多的发现和乐趣。</p> <p class="ql-block"> 溪水潺潺流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我要走了,有点难舍,如画古村塘里袅娜迎人等着你……</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更新</p><p class="ql-block"> 福州 姜露嘉 图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