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日,前期于我科实施“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的患者于门诊随访复查,患者2月前因“反复胸闷、气促5年余”入院,入院后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壁不对称性肥厚,测室间隔、前间壁较厚处1.8cm,收缩期可见明显“SAM”征,静息状态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141mmHg。确诊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3> <h3> 经科室充分病情讨论并进行风险评估后,决定在超声心肌造影辅助下,对患者进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即时静息时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较术前下降大于50mmHg。</h3> <h3> 今日术后2月,随访复查心脏超声提示:流出道梗阻解除,压差<30mmHg,室间隔基底部较前变薄,室壁运动未受明显影响。术前患者门诊轮椅推入就诊,今日自己步行就诊,精神好,胸闷症状明显缓解。</h3> <h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特征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间隔为甚,偶尔可呈同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容积正常或减小,偶尔病变发生于右心室,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h3> <h3> 此次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手术过程中,全程心脏超声及左室实时压力监测,并采用冠脉造影、球囊试封堵结合声诺维心肌超声显影剂,确定靶间隔支供血心肌区域,既保证只消融病变肥厚心肌,又不伤害正常心肌;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该患者未出现心律失常、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非治疗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康复出院。此类手术创伤小,免去病人开胸大手术的痛苦,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是这类病人的首选治疗方式。</h3> <h3> 在一些非常严重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可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目的;多重靶向定位技术确定靶血管的供血心肌的分布范围,可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同时减少心肌化学消融术并发症,避免误消融。我院心内科和超声科的默契合作,为手术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化了目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介入治疗方法,将来可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