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端午节

知秋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旧章丘城,现在叫绣惠镇。这是一个有着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县城。这里文化底蕴丰厚,尤其在逢年过节时讲究也特别多,而且都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马上就到端午了,端午节的由来已久, 它是为纪念历史上的三个人物: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吴国大将伍子胥,东汉孝女曹娥。原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老家人都称之为“五月单(端)午”。端是开头的意思,五,也是包括五行“金木水火土”。阴历五月,月建为午月,五行属火,阳气到极点。端午节采摘的艾蒿是药力最好的,作用最大。人们都会提前两三天去坡里或者山上去割点艾蒿来插在大门上、窗台上,铺在炕上。一般一把是五到七棵,挂单不挂双。一般女孩子还可以用艾蒿做香包,作为定情物送给心爱的人。</p> <p class="ql-block">  老家因为哪里有艾蒿都家喻户晓,不用临时去找。实在去晚了割不着的才去集市买一把回来。艾蒿可以用来避邪,避瘟,驱赶蚊虫用。挂一个月左右摘下来留着以后有生孩子的、产妇洗澡用,冬天感冒用端午节的艾蒿煮红糖水喝也很管用。</p> <p class="ql-block">  家在水边的人家端午节还有在门口挂菖蒲的习俗。菖蒲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为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也是我们祖祖辈的习俗。在端午节前几天就开始买来粽叶、糯米、大枣。把大枣提前泡水半个小时,洗净粽叶,淘干净糯米就可以包出三角形或者四角形粽子。想吃的时候在锅里蒸二十五分钟就熟了。这样人们在过端午节吃粽子时不忘贤人的忠孝故事,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端午节这天在孩子手腕和脚腕上戴上五彩线或者在肚子上戴绣有五毒(蝎子、蜈蚣、蟾蜍、蛇,壁虎)的红兜兜,用来驱邪避凶。红色本来就代表吉庆,而五毒更是百毒不侵,这也是外国人永远不能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习俗,端午节要吃五黄:雄黄、黄鱼、咸蛋黄、黄瓜、黄鳝。民间也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雄黄有毒性,如今都用黄酒代替。在我们章丘当地,出嫁头一年的闺女,母亲还要在端午节时用红色箢子头带上大黄杏,黄瓜、粽子去看闺女,俗称“送端午”。端午节时正好是麦收时节,大黄杏和黄瓜也是刚上市时候,娘家也是期盼闺女家能兴旺发达,借了“杏”(兴)和“瓜”(发)的谐音,看来这是用“双黄”来简化这一习俗。</p>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江南水乡赛龙舟的壮观与激情,但也属于传统文化很浓厚的地方。即使我们已经步入了新时代,这些好的习俗还是不能丢弃的,它代表一个民族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作者宋斌,笔名知秋,出生于1970年9月,祖籍章丘区绣惠街道东北隅村。爱好户外爬山、写作,是章丘区、济南市作协会员,铁路货车检修工程师,美篇生活领域优质作者,齐鲁壹点情报员,微头条首发创作者。从2016年开始写美篇1188篇,加精688篇。在章丘人论坛发帖加精122篇。被推送《章丘往事》43篇。齐鲁壹点发布文章558篇,今日头条发布612篇文章。2018年写的《再看四关四隅》两篇文章载入《2018年章丘大记事3》。《金章丘古城一—绣惠镇的前世今生》发表在《海右文学》2022年第6期上 。发表在齐鲁壹点文章《小时候打过的刀》阅读量达到50万,《我的小姑奶奶》达到47万,《母亲学车的故事》达到30万。2023年6月《又是一年父亲节》达到108万阅读量,并获得六月份优秀个人壹点号及奖励。自2023年11月开始连续六个月获得《美篇精选创作者》荣誉证书,2024年1月获得齐鲁壹点《2023年度影响力创造个人》荣誉证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