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笼水白马张氏在明清时期就是博山地区望族之一,有着广泛的影响。白马张氏族谱记载,明朝嘉靖年间,二世讳云从祖籍张赵店沿渤海运盐官道蹝居颜神孝乡。三世讳俊率子以耕读为生,受孝乡文化影响,至四世讳尧相,尧臣,尧年,尧封,尧来,尧章六兄弟学有成效,子孙后代多有建树。</p><p class="ql-block">讳尧封授礼部儒官,教书育人,在镇社享有盛誉。</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孙廷铨撰《颜山杂记》《逸民》篇中记载:“张南野先生,名尧封,先世称白马张氏。先生移家傍学宫,自幼习于礼容,爼豆被服造次必于儒者,教四子皆为庄士,家法醇谨,不得轻是非人物,即对门生后进,词色温温,其言若讷,其行若俯,不敢以齿德加人,至人有急难空乏,望门投止,则解衣推食,若将不及临行赠饯,即家无有,常假贷与之。叔子明衡公既贵乃折劵焉。”从中看出良好的家风文化不仅教四子皆为庄士,而解衣推食,假贷与之,子为官后,把乡民借据撕毁,帮助乡民和学生,培养出了多名寒门弟子,如颜神名士栾行言、王弘化。</p> <p class="ql-block">笼水白马张氏五世讳张晓是明末博山颜神镇入仕至官位一品的第一人。上封三代的光禄大夫、大柱国、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p><p class="ql-block">天启七年(1627 年)兵部尚书张公明衡诰命 “制曰:朕闻,周门伉而苍箓兴,汉阙作而炎图盛。故贤臣同振,其鸿谟光生国栋,则明主普休以凤藻贲被王纶尔。总督宣大、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张晓,黄石传符,白星诞命,青钱雅誉,青霜雄武,库之兵丹胏持平慧,日朗民曹之算繇望朗。而出守晋,参翰于建牙,入陟地,卿佐筹金谷,出司边务,独总枢机,胸繙数万甲兵,手布三千衡轴,是用叙功。晋而阶,光禄大夫、柱国,锡之诰命于戏,出镇疆场,入佐廊庙,尔显庸帛不胜书矣。师古致君,内宁外治,尔有赖焉,钦哉。”从诰命可见,当朝皇帝评价讳晓为‘出关可镇守边疆,入朝可辅佐料理国事,功劳写不尽。’是值得信任之人!可为精忠报国之士。</p><p class="ql-block">史料《山东通志》记载,(1702 年,清朝康熙 41 年)卷四十二人物张晓,字明衡,益都人,万历丁未进士,大理评事,升户部主事。监督徐州粮储,河水大溢,晓率众力塞之。山左饥,流民至徐者,晓赈救全活无算。升大同知府,定代藩册立,赈恤诸生王懋德等。累官巡抚,晋户部侍郎,总督仓场,除积弊,升兵部尚书。晚居乡,宗党闾里莫不蒙惠。殁,众聚哭勒石。 此文叙两事,一为巡抚徐州正遇灾荒,山东难民流入至徐州,命开仓赈救,全活无算。二是退居乡里亲民爱助,殁,千人送殡聚哭勒石。 邑人称为张佛。</p><p class="ql-block">1937年,史料《续修博山县志》记载,“明柱国太子太师明衡张公永思碑记岁丁丑(1637 年),我大司马张公宾天,阖镇崩沸,惊悼如失,慈乳已聚,而谋于衢曰,吾侪生而食公之德不克报,今闻公殁,而思其泽,又一无所用,情恝乎哉。于是赠旌诔奠,延缁流羽士,建醮三昼夜,犹悒悒不自已,敬勒石以志。弗忘公少年负异才,发覆额輙冠军邑庠,庚子掇经元,后学为之兴起,丁未成进士,名重一时,而相视恂恂如也。天性孝友,其服训承志皆先意,无违人,无间言,及服官承恩,荣者四世,至曾大父皆如,其官显扬,可谓至矣。遇昆季茹苦,分甘期肥脊,均兄若弟,亦笃行相成。课子以正而不涉诟厉,虽燕笑,悉以文章德业相敦勉,故振振既多且贤。位隆蟒玉,天子称卿而不名,贵极矣,见乡人悉折节礼之。其有偶相负者,若山海善藏纳,至推赤置腹不难。捐己利人以为常,值催征每先输蘙,众里中有疾苦,即代为陈请,如免繁差、省解运,皆一力倡说。乡曲相构,则喜为和解,恃以安全者若而家。自筮仕以至官成,未尝闻移一私函,有扼人片语,持一私论,有妨人支字也。尤恤甇,如施有求靡不应,亲识借贷贫不能偿者,累累置不问。乙卯岁饥,公司计淮徐间,里人南徙如流,类赈恤不厌,赖以全活者独多。推尚简约,不务广田园,所市地宅,每倍其值,故执劵求售者如市。积俸甚廉,常以应接不暇为苦,如世态权子母恣兼并者,纤毫无之,所在称为张佛,不诬也。夫官于乡,使人见德易,使人无憾难,凡行见于公者种种,若寻常以人情较之,则种种皆仅见,秉彝之好,遐迩一口,公之生气常新矣,公直不朽于世哉。至于在朝朝重,在外外安,所在士民,当公未至,率祭赛以傒,公及去,则攀卧以祝,公尤非寻常。概见者不幸为镇抚分过,二十年来,中外扬历,伟绩精忠,炯炯难掩,自有史官载焉,吾侪何知,知公之不可忘云尔。”碑记对五世讳张晓一生作出高度评价。 </p> <p class="ql-block">笼水白马张氏族谱记载,五世讳张标,字准衡,郡庠生。配栾诰女,生二子五女,长女嫁孙元昌,以子孙廷铨贵诰封一品夫人。1753年《博山县志》中的《修白衣庙记》是对五世讳张标文化贡献所作诠释:“张标博学多才,蜚声艺苑,好义施仁,笃亲念故,为人坦荡,不设城府。热心科举,运气不佳也不在意。当时镇上开始议论升格为县城(分镇)的事,颜神镇人口少是一个障碍,于是张标在文笔峰上创建文昌阁,修筑紫阳楼(魁星楼),供奉二神以为颜神镇人祈嗣求子。后有考虑庙在山上,登攀不变,又将城门外自己的别墅贡献出,万历四十八年修建白衣庙。”</p> <p class="ql-block">笼水白马张氏在明末清初孝乡文化建构中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博山县志》(1753 年) 《县志序》记载,“故相文定孙公,谢政在里,著《颜山杂记》,以乡先生述乡里事,既工且信。曰颜山从其乡也,曰杂记随所见闻以书,非志家体例也。文定公诚知立言者矣。先是青州别驾叶公先登,偕镇乡贡士张公联翼,创修《颜神镇志》一书,其文详博精核,艳称于时。孙与张,甥舅也。杂记之作,实缘起于此。”此序言是说,孙廷铨写《颜山杂记》时,受到叔舅张联翼创修《颜神镇志》一书的影响。《颜山杂记》刊印早于《颜神镇志》,侧重略有不同,对博山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颜神镇志》是博山第一本史志,也是我国早期的古镇志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753《博山县志》《义厚》篇记载,“张联翼,字白生,号汉槎,大司马晓长子。素禀质直,不可干以私。由乡贡知河南伊阳县,甫下车,招流亡,清户甲,在在以实心举实事。……先是司马羁迹边陲,公强半守里门,为家督诸弟,得以笃功牖下,矢力四方者,公之力居多。既解组归,事无巨细,皆筹画及之。晚年更爱敬耆老,得一苍颜皤发者,往往前席,移日不厌。此岂无本而能,然哉。如公者,其志虽未行于世,而宗族乡党间亦可谓无矣。”六世讳联翼,为官忠厚,谢知乡里,编撰《颜神镇志》,制定颜神镇乡约八条,在博山历史上声誉满城。</p> <p class="ql-block">1753年《博山县志》《事功》篇记载,“张联箕,字德生,号即公,大司马晓第四子也。顺治戊子登贤书,乙未成进士,丁酉除威海卫教授。卫故无乙甲榜,公至进诸生而教之,读书砥行,士风丕振,科名亦日盛焉。……上官益加器重,适学使缺,督抚欲以公题补,公固辞,甲子告归。公之筮仕垂三十年,而公之家产殆尽,及归家徒四壁,呜乎廉矣。尝于官舍得句云:“空庭惟落叶,闭户见青山”,又云“去住惟空橐,身名一菜羹”,盖实录也。所著《西征草》、《海上吟》、《骊歌》诸集,藏于家。”</p><p class="ql-block">讳联箕,做官二十八年,历任威海卫教授,山西乡宁知县,南京江宁同知,云南澄江知府,云南学政,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告老还乡时,身无分文,靠学生资助才得以安家。如志书中感叹,“及归家徒四壁,呜呼廉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753年《博山县志》《文苑》记载,“张联星,字景生,大司马晓之第三子也。幼聪慧,喜文辞,为诸生,不屑举子业,笃志典籍,上下今古,见辄读,读则不忘。有疑义,苦心研究,每废寝食,务求通而始快。一时士子皆乐从之游,若赵赞善执信、王孝廉谦志,无不出其门下,殆庶几学不厌教不倦者欤。所著有《涉心草诗》一卷。子之高,廪膳生,好学能文,亦有《静斋诗》一卷,藏于家。”一生好文治学的品行,培养出了当朝科举名仕赵执信、王谦志如此的得意门生。</p><p class="ql-block">《博山县志》《孝友》记载,“张联轸,字朗生,号蓬邱,大司马晓之仲子也。好读书,制义尔雅,天启甲子以尚书魁乡荐,而为人粥粥无贵介气,惟以孝友姻睦为兢兢。当大司马四任西陲,公佐理居多。……”</p><p class="ql-block">六世讳联轸忠孝友善,以全省乡试第三名成绩高中当朝举人,为了侍从父亲,而放弃功名,可称为博山孝乡文化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笼水白马张氏在有史文献记载中明清进士有四人,讳张晓、张联箕、张虞熙、张新曾,举人九人:讳张联轸、张联房、张之翰、张虞言、张于勳、张佶、张培之、张锡年、张登恺。清朝间有六人诗作入编《国朝山左诗钞》。</p><p class="ql-block">1753年《博山县志》《文苑》篇记载,“张虞言,字司允,六岁失恃,事继母以孝闻,定省之外,即究心典籍。康熙壬午魁乡荐,以次授金乡学教谕。初金乡有会田八顷,为诸生课资,后侵渔入县,甫抵任,即请于抚宪,得复如故,勒石纪事,以垂久远。月吉则集诸生而教之,士风丕振。继升灵山卫教授,已而卫裁去,改补曹州府,旋告归。”他的夫人是赵执信亲妹,自幼能诗,被叔伯舅桓台王渔洋器重,夸他的诗清真。所著有《栋堂诗》一卷,《南征草》二卷,《北征草》一卷,《小洞庭诗》一卷,诗入《山左诗钞》。</p><p class="ql-block">《事功篇》记,“张虞熙,字圣绩,赠文林郎之堪之长子。七岁母孙孺人弃养,接侍继母王孺人,以孝闻,不自知为孙孺人出,而王孺人亦不知为非自己出也。乙酉举于乡,癸巳成进士,授宜君县令。至县即创文昌阁,设立义学。县有夙弊,派里下私银若干,以供署务,令悉除去,永定为例。宜民建坊,题曰:“众民之母”。后改补鱼台教谕,设立课程,训迪士子,一时人文顿兴。……至于重修圣庙,创立奎楼,尤彰彰在人耳目者。”</p><p class="ql-block">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人物志--武功(事功附)》记载,“张培之,字竹西,世居颜神镇,家世耕读,公昆仲皆负时誉,而公独颖异逾常。年甫冠游庠,旋中道光甲辰科副车。己酉领乡荐,任户部主政加同知衔,出宰秦陇,历任永寿、陇州、朝邑、葭州各县,所至风节矫矫,剔吏奸,恤民瘼,除弊端,因善政,吏民畏而爱之。尤爱士子,每捐廉以助膏火,士各争自濯磨,期不负公。以故官迹所至,士风丕变,政声卓然,为三辅最。公多学能文,书法南宫,片纸只字,得之者如吉光片羽。而其学粹品纯,及其居官气节,尤为时人所称道,惜谨以县令终,诰封中宪大夫。”十三世讳培之,治家严谨,正家风,和乡邻。其三子、四子同科中举人,三子张锡年,字叔宪,光绪壬寅举人,任天津盐大使,山东高等学堂教授。四子张登恺,字季元,光绪壬寅举人,浙江盐大使,安丘县知事,山东省第一届省议员。父子三举人被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白马张氏族谱记载,“张新曾(十四世)1868_1947,字焕宸,号梦松,淄博市博山西关街人,清光绪二十三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进士,曾任河北直隶肥乡县、昌黎县、山东商河县知县。辛亥革命后返乡,时任博山商会会长,颇有声望,是博山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他的墨迹留有山城。主编《续修博山县志》,任博山商会会长期间,为博山商贸繁荣,文化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筹资创办的私立颜山中学,1936年为纪念博山籍同盟会先驱蒋洗凡先生易名为‘洗凡中学’,是如今淄博第一中学前身,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了大量人才。</p> <p class="ql-block">悬壶济世,救人数万的博山道人张毓明,白马张氏族谱记载,张毓明(十五世),字旭东,号松鹤道人,博山城里人,清末秀才,曾在山西省给张敬颢(县官)当过师爷,他知识渊博,精通医术,心胸坦荡,因不愿涉入官场,于是出家到博山五阳山。他主持寺庙事宜三十年,筹措资金建修寺庙,为五阳山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文物古迹。他对登门求医者,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一视同仁,有求必应,细心诊治,不收钱物。跑遍五阳山各个山头,采集炮制中药无数,治愈病人万人。五阳山石刻,“惠洽邻里”,“妙哉旭东,道骨仙风。忠厚处世,人论全行。颂歌赐叙,德及群生。”是对讳毓明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进入二十世纪,笼水白马张氏文化以救国救民为主旋律,投笔从戎,离家参军,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p> <p class="ql-block">白马张氏族谱记载,张敬焘(十六世)(1914-2002),淄博市博山大街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短期小学教员学习班,毕业后任博山辛庄小学教员,以学校为阵地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6年夏天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六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连政治指导员,中共博山第一任县委书记、县长,益临工委书记,鲁山地委副书记等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鲁中南地委副书记,泰安地委副书记,上海普陀区委书记,上海市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1960年后任山东省青岛市委书记,1979年任山东省副省长。</p><p class="ql-block">讳敬焘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毕生贡献,在他的影响下,胞弟张煜等一批白马张氏先辈走上革命道路,有1938年参加八路军的张敬宗,战争年代三负重伤,济南战役失去右臂,从士兵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指挥员,被授予开国大校军衔,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自由勋章。还有奔赴疆场,牺牲于黎明前夜的革命烈士张树鸣。他们是白马张氏家族红色文化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笼水白马张氏文化根脉渊源流长,有着许多贤人志士,在国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留下了宝贵财富,如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二年五月写于辛店 张西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