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多才俊,洲上有胡素作者:静观不惑本编是叙述民国时期清江县洲上乡榆树村委下胡村——胡素将军的真实故事。

静观不惑

<p class="ql-block">樟树市西南四十里,有一洲岛,东邻赣江,西靠袁河,南与新干三湖毗邻,三面环水,地理独特,气候温和,因赣江和袁河环绕,这里柑橘香甜,人才倍出,这就是樟树洲上乡,《易经》有言:风水遇风如散,遇水如聚,上善若水,但凡福地都是因水如聚,福泽后人。今天,就和广大师友浅说民国时期洲上乡榆树村委下胡村胡素将军的真实故事。</p> <p class="ql-block">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12月29日,洲上乡榆树下胡村老胡头的老婆生下一崽,这孩子出生时哭声洪亮,连续几天吵个不停,好像是有天大的委屈要向世人申诉,当时旧中国满清政府腐败无能,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民众疾苦,百业萧条。老胡头焦虑的去问接生婆:“这崽怎么连续哭了这么几天,”接生婆说:“我接生半辈子,没看到这样哭闹的佃崽,放心,长的蛮禅,不会有事,看这崽的样子奇特,长大后要会成为大人物,这伢崽将来肯定是好过爹,高过公,赛过你们老胡家八代老祖宗”。老胡头听完接生婆的白呼也就心安的走了,没想到接生婆一句戏言,成就了一代名将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老胡头夫妇生下这孩子后,为了好养,取名胡素,字白凡(素是吃斋念佛,菩萨保佑的意思)。胡素自小言语不多,爱静,喜思考,老胡头家里有些田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比富农稍差一点,比农民又稍富一点(按这样的家庭财富,解放后划成份实际是小出,小土地出租),加上老胡头精打细算,又做点小买卖补帖家用,在当时胡素家生活是略有节余。</p> <p class="ql-block">老胡头夫妇虽是农家人,但他们知道一个家庭,没有文化就没有发展,要想有发展小孩就必须读书。老胡头很重视对胡素的教育,在胡素上了几年私塾后,老胡头就把胡素送到蛟湖乡小学去读书,读完小学后,老胡头又把胡素送到临江国立初中读书,胡素在学校,每门功课都是非常优秀。</p> <p class="ql-block">由于知识的熏陶,少年时期的胡素对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他目睹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甲午海战清政府的惨败,清朝廷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将中国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他胸怀怒火,充满着一颗报国的心!要报国,就要有学识,年轻的胡素踏上了求学报国之路。他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胡素受到高等教育的洗礼,结识了当时的革命进步人士彭素民、徐苏中。他们又是江西同乡,在他们的引导下,胡素也渴望加入革命的队伍,当时的孙中山先生正在广州办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大量搜寻进步的人才。彭素民、徐苏中(注:徐苏中是樟树市张家山人,脱节叛变投入汪精卫卖国集团,成为近代中国的大汉奸)力推胡素进黄埔军校。蒋介石见到胡素,非常欣赏,1924年,25岁的胡素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成为一颗闪烁耀眼的将星。</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爆发后,胡素任国民党中央军军校教育科科长,教育处长,1938年6月授陆军少将军衔。1944年,中国人民赴缅甸对日作战,胡素主动请缨,担任国民党新三十师师长,在密支那解救盟军的战斗中,胡素制定出“坑道战”的新战法,多次挫败日军,让日本鬼子损伤很大,胡素的新战法理论结合实战得以在全军推广,受到盟军长官史迪威的高度赞赏。1944年8月,胡素任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一军副军长,兼任青年军205师师长。胡素带领的远征军作战勇猛,多次立功,在国民党军界誉有很高的威望,在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撤退中,由于没有后援,缺医少弹,环境恶劣,毒蛇瘴气…………,远征军损失很大,多支部队都是转道印度,溃不成军。只有孙立人,胡素带领的中国远征军成建制的撤退回国,从这里可以看出一员名将带兵的非凡智慧和高超的预判能力!</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胡素的老父亲去逝,由于胡素远在战场,他父亲不能入土,亲邻就将他父亲的棺木存放在榆树堤坝下面,等胡素回家安葬。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胡素回到江西任江西省保安司令,挂中将军衔。1946年胡素得以回家葬父,这是他出去求学成名后第一次回洲上、榆树下胡村,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回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素回家安葬父亲,葬礼非常隆重,小吹小打,猪羊下祭,扎了很多纸人纸马,请方丈做法,念经超度。凡是乡邻,不需送礼,免费吃喝了一个星期,出殡的那天,整个榆树下胡村空前热闹。当时的洲上乡乡长聂寿祁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加上博有才识,很得胡素看重,聂寿祁舞文弄墨,按资排辈,大显其才,为胡素亡父写所有的挽联祭帐,深得胡素欣赏,一时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洲上四面环水,要走浮桥通过,清江县县长因故没有按时和胡素老父亲把酒送葬,晚到了一个小时,胡素躺在摇椅中,故意闭目养神,县长在胡素跟前立正一个多小时,满头大汗,战战兢兢,吓得面而土色,等了好一阵胡素才开口说话,要县长请便,县长赶紧赔不是,此时已是汗湿衣衫,旧中国、特别是国民党抗战胜利后,都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到处都是讲排场,官场等级森严。</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个小插曲,在胡素送他父亲出殡上山的时候,临江府有一人,叫生根仔,他家里颇有资产,会抠会打,还有五百钱。平时好结交达官贵人,也董些风水,胡素父亲过世不知什么原因,他和胡素家也扯上关系,胡素得知生根仔董风水,就请他看地,生根仔受宠若惊,鞍前马后为胡素效力。出殡这天,胡素披麻戴孝,满身素缟,天气炎热,生根仔撑一把大伞为胡素遮荫挡阳,不离左右,可能是天气闷热,胡素父亡故又悲伤过度,走着走着胡素一下就瘫倒在地,这下炸了锅,胡素家的亲邻都说是生根仔下了红包(五百钱)胡司令身上,生根仔一听吓的跪地求饶,趴在地上不敢起来,连说不敢,不敢,胡素的副官拔出手枪要毙掉生根仔,胡素连连摆手,没过几分钟,胡素又恢复正常,副官这才收回手枪做罢,大声斥责生根仔。“生根仔撑伞拍胡素”一直成为当时的笑料传遍临江府。</p> <p class="ql-block">1949年,胡素自南昌到新干,新干到赣州,赣州到广州,广州到台湾,在广州上军舰那一时刻,他在码头步履维艰,踏上跳板时,他不时的向家乡远眺。到了台湾以后,他潜心学佛,专攻教学,时刻回忆祖国家乡,但他再也没有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一个游子最思念的是故土和家乡,乡愁是每个人的撕心记忆,也是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袁河蜿蜒水清澈,</p><p class="ql-block">洲上柑橘味正甜。</p><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多少事,</p><p class="ql-block">是非功过转头空!</p><p class="ql-block">海峡两岸有多少乡愁让人回荡心头,有多少游子翘首以盼等候回归,祖国母亲思儿心切,永远不会将归家的游子拒之门外,儿行千里母担忧,归家的大门母亲时刻为游子敞开着,家里的浑酒虽土却劲道十足,家门口的桔子树郁郁葱葱,结的果实还是和过去一样味正甘甜,田地里种满了车前草,家乡收入博丰……归来吧,海外的游子,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海峡两岸骨肉相连,两岸人民祈盼一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非常感谢下胡村:胡传红,胡丽红,胡小文,胡家林四位贤达之士,为我写作提供了最宝贵资料,才得以写成此文,以献广大师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