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味浓香

湖南省三

<p class="ql-block">  “爸爸,晚上吃红薯吧"说罢,凤姑娘将一手袋红薯递给我,说是网上买的板栗红薯,皮溥肉脆,糯软味甜,薯香浓浓。洗洗刷刷,切成砣子,放进不锈钢锅,望着蓝色火焰,看着冉冉而起的白色蒸汽,思绪穿越时空,来到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个吃红薯时代……</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初,家里日子很艰难。文革中,父亲被打成"右派“,遣返老家,母亲34-5块钱一月,负担六口之家,粮食少,四日八歺仍吃不饱。为度命,父亲便将老宅地基开垦过来,栽红薯,从此,年复一年,(冬季)日复一日,天天吃红薯,歺歺是红薯,在红薯中长大。在那个年代,红薯是我爹,红薯是我娘,红薯抵上半年粮。</p><p class="ql-block"> 七二年,父亲复职,我能上学读书了(林彪事件,地富反坏右子女,被剥夺读书权,不准上学),父亲补发了工资,给母亲买了一块广州牌手表,母亲给我织了一件草绿色绳子衣,红薯收了好几担。除夕之夜,母亲说:今年是个好年份,全家要好好庆祝庆祝,油炸红薯砣,红红火火。煮了一锅红薯,炸了一箩筐油炸砣子,大家放开肚皮,以贺新年。南哥实在是吃不下去了,就指着锅里翻滚的热油,喊"爸,我要喝碗汤"。茶油能当汤喝吗?如今,他近六十,我们仍调侃他当年把热油当汤的笑话。这是一年冬日暖,这是一年红薯香,这是我的家人,这是我的爹娘。</p><p class="ql-block"> 红薯虽好,多吃仍腻人。早晚红薯,歺歺红薯,实在受不了。那时,人生最高境界是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谣,盼着天天能吃白米饭。娭毑的户口挂在柳州姑妈家,每月有27斤米供应,她就不要天天跟我们一起吃红薯,一锅红薯一碗饭,我们红薯她米饭。一日,实在咽不红薯,望着饭发痴发呆流口水,娭毑指着槕上一碗烧酒,说:三伢了,喝了这碗酒,娭毑的饭就是你的。年少不懂事,端起兰花碗一饮而尽,摇摇晃晃倒在地上。待第二天起来要米饭,娭毑说:现在什么时候?还有饭,吃红薯吧。哇的一声豪哭,倒在地上驴打滚,从此明白人生真谛:贪杯误大事,少了我的白米饭。</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后,红薯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除夕之夜炸红薯砣,仍然是父母的至爱。当然,还有除夕总结表彰,行大礼拜新年发压岁钱,这是我们家除夕过年的三步曲。母亲走后,我们家过年不再炸红薯砣,父亲走后,总结会行年礼也随父而去。兄弟们轮流作东过年,一年一度,不再炸红薯不再总结表彰不再行年礼,晚会,烟花代替红薯代替传承。 </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返朴归真,营养健康,红薯又火了起来。什么纤维素,什么降脂降血糖,什么抗炎防肿瘤防癌症,风尖浪口,它飘了。喂猪的红薯藤,登上大雅之堂,登上餐桌宴席,翡翠深绿,爽口清香,十来块钱一斤,早已不是萝卜白菜可比。烤红薯更爱欢迎,益辉熊凤逛商场逛超市,买衣服挟带烤红薯,一买三四个,路上吃不完,回家接着吃。皮溥肉黄,软弱油糯,小小一口,润滑舌甜,满嘴留香。这个红薯早已不是当年的柴火灶红薯,价格涨百倍,甜香更迷人。红薯粉炖羊肉更是一道佳肴,此法源自张炼红。红薯粉冷水浸泡,羊肉二三斤,掉水去沫,当归八角作伴,高压锅炖发,小红辣椒大蒜子茶油爆炒,香菜葱花附汤,鲜红的辣椒,玉白的蒜子,青色香菜葱花,加上当归羊肉香,上帝看了流口水,神仙闻着下凡尘。</p><p class="ql-block"> 正想着,凤姑娘喊:"爸爸,红薯熟了没有?”一语惊人,忙用筷子一插:"熟了,熟了"。色彩金黄,油软如糯,浓香扑鼻,用碗盛了几砣,喊:"益辉,熊凤,青青,吃红薯啰"。小东西屁颠屁颠爬上櫈子,嘴里不停地吧唧吧唧说:"恰红薯,恰红薯"。益辉恰了一口,称赞凤姑娘:这红薯真香真甜,真的好恰。</p><p class="ql-block"> 生活好惬意,红薯特别甜。</p><p class="ql-block"> 202205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