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母的言行就是家风 </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是最好的样板,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成长是非常的重要。民间有句俗语说的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句话虽然说的有点绝对,但却告诉我们,身为父母肩上的责任重大,父母的言行如何,不但关系着大人的立身,也影响着孩子的未来成长。</p><p class="ql-block"> 如今,大家都在谈家风,我也顺便谈谈我的家风。我认为:家风就是父母的行为作风,特别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家,如果说家风是细雨,那么孩子就是禾苗,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要受到家风细雨的滋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我用几个小故事,说说父母的言行,对我们子女成长路上的影响。也许对家风会有更深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一 母亲的孝和忠</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早年是个命运很苦的孩子,在她八岁那年,姥姥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她和三岁的妹妹,老爷带着两个女儿,既当爹又当娘,日子过的非常艰难。后来,续了个继母,是个智慧善良之人,她的到来,让两个失去母爱的孩子有了温暖,不再孤单。老爷安顿好了家,又回到县武委会,做抗日工作去了。解放后,老爷在国家机关工作,把姥姥和小姨接到北京定居,让母亲看守宅子。继母视母亲如亲生,母亲把继母看作亲生母亲,孝敬有加,从没有和继母红过脸,有了好东西先让继母吃,让继母非常感动。去北京后,姥姥每年冬天地里没活的时候,让母亲去北京住几个月,回来的时候带些大米白面补贴家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是个物质紧缺年代。家里也没有啥好东西,我记得,听母亲说老爷姥姥要回老家住几天。母亲几个月前就把老母鸡下的蛋攒起来,放在大瓦缸里,还找来了很多老爷姥姥喜欢的土特产。老爷是13级干部,回老家坐的是长途汽车,我和父亲用毛驴车把老爷姥姥接回老家,母亲每天做饭不重样,邻居都说母亲是大孝子。有一次,母亲煮了一些鸡蛋,老爷姥姥没吃完,姥姥让母亲吃,母亲说:她不爱吃鸡蛋。我心想,母亲怎么不爱吃鸡蛋呢?后来,我才知道不是她不爱吃,而是因为鸡蛋不多,她舍不得吃。母亲的孝心让我感动的默默流泪。母亲没有文化,但二十四孝她可以倒背如流,经常给我们讲这些故事。她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有着自己的理解,她说:一个人只有对父母有孝心,才能对社会有爱心,对国家有忠心,做事才能有恒心,才能做成大事情。</p><p class="ql-block"> 二 父亲的读书情</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一个早年丧父的苦孩子。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只念过两年小学。十几岁就和哥哥到地里干农活了,不到十八岁就学会了所有的农活。父亲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读书,而且记忆力极好,白天无论干多么累的活,晚上不能不看书,他看书不求数量而注重消化,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书里的故事复述出来,而且有声有色。象(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三侠五义)等,都能讲下来,精彩的段子他还能背下来,如武松打虎,猛虎尾巴的三甩,醉打蒋门神等描写。父亲不讲吃穿,看书不可缺少。一九六五年,父亲去北京看姨夫,姨夫问父亲,你需要什么东西,父亲说:吃的喝的我不要,能否买一套(三国演义),我爱看书。姨夫说:小事一桩,一下子买了三套三大名著,都是精装版的,父亲高兴的象个孩子。抱着书爱不释手。我问父亲,你看书有啥用呢?他说:几千年的历史都在书里,得失尽在其中,读书的人会站得高,看得远,明事理,知轻重。不读书的人,世世代代土里刨食,只能作人间最苦的人。只有读书的人,才能出相入仕,做人上人,光耀门庭。现在是新社会了,你们是年轻人,只有读书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有了真本事才能报效祖国。凡是成大事者,一是有志向,二是喜欢读书,三是没有私心。父亲看书有不认的字,一本清末出版的老字典陪伴了他一生,是他最忠实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的熏陶下,我们姐弟三个都有了爱读书的习惯,经过努力都走出了农门,我弟弟是全县第一个未成年人考上大学的,姐姐也考上了师范大学,只有我高中毕业当了兵,退役后又上了河北第一届电视大学中文专业,也算是对自己没上正规大学的弥补吧。我们的下一辈人一共五个孩子,个个也都喜欢读书,都是大学生,从现在的情况看,都比我们姐弟三个有出息。</p><p class="ql-block"> 三 要有爱心和诚心</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庭是一个很幸福的家庭,父亲爱读书,明事理,做人本分,母亲心地善良,敬老爱幼,助老济贫,受人尊重。父亲让我们励志成才,母亲教我们如何做人,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感到温暖如春,舒心快乐,有理想,有奔头。母亲虽然离开我们十几年了,但她的一言一行,让我们受益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1970年的一天 ,家里上房顶找人帮忙。早晨,母亲去买油条,在街上碰见邻居领着孩子玩,小孩子看见油条,非要吃,他爸爸打了一巴掌,领着孩子急忙走开,母亲紧追慢追没追上。母亲到家放下油条,又去买了几根油条给邻居的孩子送了过去,邻居感动的说:你认我做个干儿子吧,哭成个泪人。我们姐弟三个从老家出来后,父母亲仍愿意在老家住,这位邻居着实帮了父母很大的忙,让我难以忘怀,这也算是福报吧。</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有句口头禅:做人别爱财,福贵自己来。她经常教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有私心,有了私心,心就不诚,心不诚则一事无成。只要我们尽心做事了,福报会自己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城市工作以后,父母仍然不断的提醒我们:要我们好好工作,不要贪图私利,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工作没有做好,是能力有限,没人笑话,如果因贪图私利,损人害民,做了对不起国家的事,那就没法做人啦。几十年了,我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谨言慎行,牢记使命,努力工作。快快乐乐的走到了退休驿站,虽然只靠退休金吃饭,但内心坦然,上对的起国家,下对的起父母,问心无愧。</p><p class="ql-block"> 四 要有自己的爱好 </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对我们的学习从来没有辅导过,也没请过家教老师,都是靠自己学习。我11岁才上小学,父亲说:只要肯学会学,没有早晚。但父母给我们说了两条原则,1,只要你们能考上好学校,家里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不要考虑费用问题。2,不要考虑你们上学走了,家里怎么办,有我们老两口顶着,我们能顶几年算几年,不要恋家,恋家人难成大事。 父亲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给我们讲了,你们搞好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你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爱好特长。既有和别人一样的东西,也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姐仨在学习中都自然彰显出自己的特长。姐姐的钢笔字写的很棒,全校有名,善长物理 。弟弟记忆力超强,数学运算快。我是美术字和喜欢写文章。回过头来看看,父亲的话很有道理。这些爱好特长在工作当中都发挥了很好作用,对我们的进步都起到了很好的助力。 </p><p class="ql-block"> 202205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