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马大爷—小说家马威

安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大爷,笔名马威,真名叫马延庆。我父亲在世时,他俩两三天就要小聚一次,是一对无话不聊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说他做了喉癌手术,我听说后,专程去看望了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大爷看见我,好高兴。他喉部术后,只能借发音器和我聊,马大娘在一旁翻译。一说起和我父亲的交情,就一再替父亲的早逝而痛惜不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告诉马大爷,自己正准备给父亲写回忆文章,马大爷听了替父亲感到欣慰,嘱咐我文章发表后,可一定要送他一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拿出他写的回忆录,亲自签名后送给我一本。我如获至宝,回家后一口气看完,被他感人的一生震撼了,对他更加崇拜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身边的马大爷,就是一位值得称颂的文艺工作者。我终于忍不住,想写写这位令人尊敬的小说家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让我简单介绍一下他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大爷,193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1950年推荐到济南白马山解放军第十二步兵学校学习。1952年分配到解放军步兵九十八师任文化教员。1971年调回章丘工作,先后任绣惠公社、章丘县委秘书、行政科长。1979年调文化馆工作至1992年离休。</p><p class="ql-block"> 他从1953年起,在《人民日报》,《翻身文艺》发表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出版小说多部,小说《追上生活》(被选入“河南十年小说选”和全国青年文学创作选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调章丘县文化馆后,创办了县文学刊物《百脉文学》,主编了《章丘民间文学集成》、《章丘民间故事一百篇》和报告文学集《绣江新星》。在章丘民间文学(包括故事、谚语、民歌)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章丘文学创作等方面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文学”只是马大爷的一种爱好,一个梦想。它不是他真正的“专业”。他前半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度过的,当行政干部。1955年从部队转业时,整天忙碌繁杂的行政事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3年至1959年是他业余文学创作的所谓“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他写出并发表的小说、故事不下三十篇,近二十万字。可是,这个时期,他真正工作是部队文化教员、团委书记和工地战报记者。业务工作也是挺忙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1 年后,全国水利下马,所在的中央水利部下属单位(水利工程机械总队)撤销,他被调到河南省南乐县元村公社任团委书记,干起了农村基层工作。经常蹲点驻队,后来调到南乐县委宣传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于1971年调回章丘,基本面对的还是农村工作。这段时间他一直日思夜想地做着“文学梦”,直到1980年初,调到章丘县文化馆,才算“接近”了文学。在文化馆,做的是群众文化工作,以辅导为主,即联系、培养业余作者才是真正的“专业”。写小说还是“业余”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想这段时间还是够他忙的,特别是1985年以后,搞辅导作者“专业”的只剩下他一个人了。那时,上边有拨款,经常举办业余作者培训班。五六十个人的培训班,从下通知,聘请老师,总结前段、布置今后,甚至安排伙食,发放路费等事物都是他一个人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7年以后,和任方桐同志(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创办文学刊物《百脉文学》。担任副主编并兼任小说稿的责任编辑,一直干到离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种情况下,他却仍忙里偷闲,刻苦努力,在文化馆工作的十二年里,他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发表短篇小说50多篇,报告文学15篇。后来精选 40篇,由易通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马威精短小说选》。1957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脚步永不停留》和1961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火焰》,两次载入章丘县志中,列为章丘当时较有影响的十三位作者之一(列第四位),其中把1987年他在《中国农村经营报》发表的小说《相亲》,列为那个时期的小说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业余时间搞创作,主要精力还是放到挖掘和发展地方文化工作上。1987年以后,这成了他的真正的“专业”。这个时期,从中央到省、市,对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集成工作,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政策。各级也都设有具体的领导机构,他在这个班子中,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从举办骨干培训班,到组织走村入户搜集整理民间故事、 谚语和儿歌,都是他们几个人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近一年多的时间,共搜集民间传说故事500余篇,谚语、儿歌近千条(首)。这中间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从中选出故事、谚语、儿歌500件,编印成书,及时上报了济南市文化局、山东省文化厅。他对收集上来的作品进行再精选,再加工,最后编辑出版《章丘民间故事一百篇》,出版发行一千余册,收到良好社会效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表彰对此项工作的奉献,济南市委宣传部评他为济南市模范党员文化艺术工作者;山东省文化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省文联评他为先进工作者;中央文化部、国家民委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也给他颁发了个人获奖证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您知道吗?马大爷入伍前,小学未毕业,经过党和国家的培养,最后竟然创作出版七本个人专著,1958年被批准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1980年转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推选为章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群众文化专业被批准为副研究馆员。是解放后章丘县境内最早个人出书、最早加入作家协会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在回忆录中说:“我看重的是在个人爱好的事业上,有没有真正地付出过,是不是真正地努力过。这点上,我想我不后悔。......我们国家,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国家富强,人民安康。我有一个体贴疼爱我的老伴,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一生知足了。虽然晚年病魔找上门来,可我能坦然面对!笑对人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能把我写的《人生纪事》编印成册,留给后代,这是我的一个牵挂,也是我的一大幸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感谢党和国家!感谢老伴和孩子!感谢亲友和同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是他在80岁高龄完成的,他提到几大幸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有幸上学。......父亲下决心“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学。九岁那年,进了一家私塾学堂。后来进了宁埠小学。断断续续学了四年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于1948年底,当年16岁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当时全国正于国共激战状态,是解放后的第一批动员参军。从此走上了人生正路,成为“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被1950年党组织从渤海军区文工团,推荐到解放军第十二步兵学校,专门学习文化课一年,发了高小结业证书。1952年正式当上了部队的文化教员。从1953年开始,不断在《人民日报》,《翻身文艺》),发表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是1956年4月光荣出席了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当时所在的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二师,在河南省参加兴建大型的板桥水库。会议中,他不仅听取了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报告,还见到了当时文艺界最有名的文学大家,诸如郭沫若、茅盾、夏衍、老舍、丁玲、树理等。这次参会是一生中最大的幸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是1956年5月2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表现突出,所以很快即被批准。他一辈子永跟党走,终生无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是1991年接近离休的时候,由于作品、获奖证书等硬件,离休前被报到省里评群众文化专业副研究员,离休后副高职称被批了下来,成了一名高级知识分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您看了这些,多少能对他有所了解了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是再让您看看陈晨作家写的“评马威先生系列小说集”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系列小说集写的是生活中的小故事,塑造的是生活中的小人物,褒扬的是生活的真善美,鞭挞的是生活的假恶丑,折射的是时代的大画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都发生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中。然而,正是生活中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被作家挖掘出生活之美,让人咀嚼有趣,回味无穷......于自然中不失含蓄,平淡中不乏格调。小说中个个人物也因此无不机智、灵动、富有个性,在情节发展中有了自己的律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我的马大爷,看了这些,您觉得他平凡吗?难道您不觉得他值得一写吗?!</p>